第380章 官威
雪中:加錢居士,開局刺殺徐龍像 作者:一個小淡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離陽首輔張巨路和功勳老將楊慎興,並馬而行。
身後是一萬朝廷禁軍,個個金盔金甲,遠處一看,在白茫茫的雪中宛如一條金龍,真個似天兵天將一般。
“這就是燕子江嗎?”大軍行至江邊,楊慎興勒馬問道。
張巨路也停下馬來,輕輕一招手,先行官退迴來,下馬而拜。
“這是何地?”張巨路在馬上問。
先行官稟道:“迴丞相,將軍......”
“這喚作燕子江,再往前去百裏路程,就是建安郡。建安有反兵死守。”
“如此北涼,除了建安一條路,還有一條近道,往西南方向行五十裏便是鬼門關,可從那裏繞過建安,直達淩州。”
“不過,鬼門關雪大,探子來報,鬼門關好像是發生了雪崩,山間過人的索道被砸斷了大部分,山下的路,似乎也被亂石和雪堵住了。”
楊慎興沉吟半晌:“那還不快派人去挖開道路?”
先行官領了令去,整頓挖掘隊伍先行。
楊慎興又對張巨路道:“大人,可否再次紮營稍做整頓?”
“一來是前麵開路需要些時日,二來是末將的小兒楊虎臣,三年前就死在這燕子江邊。”
“既已到這,末將想給他燒了些紙錢,祭拜一遍再去。”
張巨路若有所思道:“楊老將軍客氣,請便。”
二人雖然在朝上有些不和,但現在也同為一個目標,都互相謙讓了起來。
當同時麵對一個更強大的敵人時,哪怕是再有仇的人,也會暫時和好。
何況張巨路和楊慎興並沒有什麽大仇,而且即將麵對的,還是那位人屠徐曉。
大軍就在江邊紮了營,江麵上結了一層厚冰,楊慎興的兒子雖然葬在太安城,但是在此身亡,楊慎興就對著江邊朝天祭拜了一迴,燒了紙錢,又再祭拜了一次河神龍王。
一套事物搞完,入了夜。
軍帳中籠起火爐,就軍帳中間,軍中主簿命人擺了一個簡易的小型沙盤。
張巨路和楊慎興並著幾個軍中將領研究著沙盤上的城池郡縣。
這次命為協助北涼王平反滅寇,實際上就是要趁機奪權,但徐家在北涼早已根深蒂固,不是說領著這點人馬,衝去北涼就能讓北涼易了主的。
張巨路和楊慎興各自望著沙盤陷入了沉思,在這種問題上,楊慎興的注意自然沒有張巨路這般多,他隻是個武將,帶兵打仗,衝鋒陷陣他會,但要說的權術,他就弱些。
就是此時,兩人望著沙盤,想法也大不相同。
“丞相,夜裏探子來報,鬼門關的路本就險峻,卻不知為何被炸了一番。”楊慎興指著沙盤上鬼門關的位置說:“風雪太大,掘路困難,而且還要重修關上索道。”
“末將認為,需加派人手,快速修橋掘路過去才行,否則隻怕日久生變啊。”
張巨路隻簡單穿著赤色軟甲,立在這裏,倒看不出來丞相的樣子,反倒像個軍師。
老皇帝這個遺命,是非常棘手的,但凡有一點分寸拿捏不好,後果就會非常嚴重。
“楊將軍,我們為何一定要從鬼門關過去?”張巨路沉思半晌道。
楊慎興疑道:“鬼門關現在的情況,確實棘手,莫非丞相還知道有其他路徑?”
張巨路道:“沒有,就隻兩條路,就隻鬼門關和建安兩路。”
楊慎興問:“那丞相的意思,莫非要走建安?”
走建安,那就等於還沒到北涼,張、楊二人就要跟顧劍堂先幹一仗了,而且還勝敗難說。
張巨路道:“嗯,是走建安。”
楊慎興和帳裏其他的將軍的懵了一下,說難聽點,他們還是第一次見這個丞相這麽勇的,還有幾個小將在心中偷偷的想,丞相的腦子會不會是凍傻了吧。
“丞相。”楊慎興道:“我們此行的目的......若是我們自己先打建安,那就違背了初衷了啊。”
楊慎興話沒說的太明,他們這一萬都是禁軍,厲不厲害先不說,反正看著就很貴,是皇帝的寶貝兵。
這些人,主要不是讓他們帶去打顧劍堂曹長青或者莽兵的,而是帶去和徐曉爭權的。
張巨路笑道:“將軍此言差矣。”
說著,張巨路喝退帳中大半軍士,隻留下心腹,才說:“我們何須苦苦走那鬼門關?”
“不瞞將軍說,於路我就在想,直接去北涼,恐怕不妥。”
“你我有天子召令在此,徐曉見我們,就如見陛下。”
“我們何不就開往建安,駐兵城外。”
“再給徐曉下召,讓他帶兵出淩州,就讓他去打建安。”
“待他打完建安,你我直接入城,就占了城池,看他怎地,如若他敢道半個不字,那便是違抗聖旨了。”
“故此,他隻得乖乖拱手,你我不費一兵一卒,就先得建安。”
“而後,徐曉定要北上,去取河州,戰那顧劍堂和曹長青。”
“到時,我們亦是坐收漁翁。”
“顧劍堂和曹長青非等閑之輩,徐曉戰罷,必定元氣大傷,那時,再讓他去遼地平亂。”
“那時你我占據了河州和建安,徐曉不在,不就可以慢慢蠶食他北涼四州了麽?”
“不消兩三年,事便成已,保不住,楊將軍你就是下一個北涼王,哈哈哈,我說的對不?”
楊慎興道:“封王一事是小,為陛下分憂是大。”
“丞相運籌帷幄,決勝千裏,說的對極,就依丞相說的,我這就讓鬼門關掘路修橋的人迴來,明日就整軍出發,直去建安城外下寨。”
當夜無事,翌日張楊二人帶兵就望著建安而去。
卻說蘇逍,就輕輕轟了一掌試試火力,誰知道把山給幹塌了一截。
等了兩日,見了離陽兵來,後又派人掘路修橋,才剛剛到得鬼門關,都還沒動手呢,連夜又給叫了迴去。
蘇逍看的心疑,暗道:“定是見路難走又難修,張巨路和楊慎興不走鬼門關這條道了。”
可又轉念一想,不走鬼門關,難不成他們要去走建安?那不是就和顧劍堂的人遭遇了嗎!!!
身後是一萬朝廷禁軍,個個金盔金甲,遠處一看,在白茫茫的雪中宛如一條金龍,真個似天兵天將一般。
“這就是燕子江嗎?”大軍行至江邊,楊慎興勒馬問道。
張巨路也停下馬來,輕輕一招手,先行官退迴來,下馬而拜。
“這是何地?”張巨路在馬上問。
先行官稟道:“迴丞相,將軍......”
“這喚作燕子江,再往前去百裏路程,就是建安郡。建安有反兵死守。”
“如此北涼,除了建安一條路,還有一條近道,往西南方向行五十裏便是鬼門關,可從那裏繞過建安,直達淩州。”
“不過,鬼門關雪大,探子來報,鬼門關好像是發生了雪崩,山間過人的索道被砸斷了大部分,山下的路,似乎也被亂石和雪堵住了。”
楊慎興沉吟半晌:“那還不快派人去挖開道路?”
先行官領了令去,整頓挖掘隊伍先行。
楊慎興又對張巨路道:“大人,可否再次紮營稍做整頓?”
“一來是前麵開路需要些時日,二來是末將的小兒楊虎臣,三年前就死在這燕子江邊。”
“既已到這,末將想給他燒了些紙錢,祭拜一遍再去。”
張巨路若有所思道:“楊老將軍客氣,請便。”
二人雖然在朝上有些不和,但現在也同為一個目標,都互相謙讓了起來。
當同時麵對一個更強大的敵人時,哪怕是再有仇的人,也會暫時和好。
何況張巨路和楊慎興並沒有什麽大仇,而且即將麵對的,還是那位人屠徐曉。
大軍就在江邊紮了營,江麵上結了一層厚冰,楊慎興的兒子雖然葬在太安城,但是在此身亡,楊慎興就對著江邊朝天祭拜了一迴,燒了紙錢,又再祭拜了一次河神龍王。
一套事物搞完,入了夜。
軍帳中籠起火爐,就軍帳中間,軍中主簿命人擺了一個簡易的小型沙盤。
張巨路和楊慎興並著幾個軍中將領研究著沙盤上的城池郡縣。
這次命為協助北涼王平反滅寇,實際上就是要趁機奪權,但徐家在北涼早已根深蒂固,不是說領著這點人馬,衝去北涼就能讓北涼易了主的。
張巨路和楊慎興各自望著沙盤陷入了沉思,在這種問題上,楊慎興的注意自然沒有張巨路這般多,他隻是個武將,帶兵打仗,衝鋒陷陣他會,但要說的權術,他就弱些。
就是此時,兩人望著沙盤,想法也大不相同。
“丞相,夜裏探子來報,鬼門關的路本就險峻,卻不知為何被炸了一番。”楊慎興指著沙盤上鬼門關的位置說:“風雪太大,掘路困難,而且還要重修關上索道。”
“末將認為,需加派人手,快速修橋掘路過去才行,否則隻怕日久生變啊。”
張巨路隻簡單穿著赤色軟甲,立在這裏,倒看不出來丞相的樣子,反倒像個軍師。
老皇帝這個遺命,是非常棘手的,但凡有一點分寸拿捏不好,後果就會非常嚴重。
“楊將軍,我們為何一定要從鬼門關過去?”張巨路沉思半晌道。
楊慎興疑道:“鬼門關現在的情況,確實棘手,莫非丞相還知道有其他路徑?”
張巨路道:“沒有,就隻兩條路,就隻鬼門關和建安兩路。”
楊慎興問:“那丞相的意思,莫非要走建安?”
走建安,那就等於還沒到北涼,張、楊二人就要跟顧劍堂先幹一仗了,而且還勝敗難說。
張巨路道:“嗯,是走建安。”
楊慎興和帳裏其他的將軍的懵了一下,說難聽點,他們還是第一次見這個丞相這麽勇的,還有幾個小將在心中偷偷的想,丞相的腦子會不會是凍傻了吧。
“丞相。”楊慎興道:“我們此行的目的......若是我們自己先打建安,那就違背了初衷了啊。”
楊慎興話沒說的太明,他們這一萬都是禁軍,厲不厲害先不說,反正看著就很貴,是皇帝的寶貝兵。
這些人,主要不是讓他們帶去打顧劍堂曹長青或者莽兵的,而是帶去和徐曉爭權的。
張巨路笑道:“將軍此言差矣。”
說著,張巨路喝退帳中大半軍士,隻留下心腹,才說:“我們何須苦苦走那鬼門關?”
“不瞞將軍說,於路我就在想,直接去北涼,恐怕不妥。”
“你我有天子召令在此,徐曉見我們,就如見陛下。”
“我們何不就開往建安,駐兵城外。”
“再給徐曉下召,讓他帶兵出淩州,就讓他去打建安。”
“待他打完建安,你我直接入城,就占了城池,看他怎地,如若他敢道半個不字,那便是違抗聖旨了。”
“故此,他隻得乖乖拱手,你我不費一兵一卒,就先得建安。”
“而後,徐曉定要北上,去取河州,戰那顧劍堂和曹長青。”
“到時,我們亦是坐收漁翁。”
“顧劍堂和曹長青非等閑之輩,徐曉戰罷,必定元氣大傷,那時,再讓他去遼地平亂。”
“那時你我占據了河州和建安,徐曉不在,不就可以慢慢蠶食他北涼四州了麽?”
“不消兩三年,事便成已,保不住,楊將軍你就是下一個北涼王,哈哈哈,我說的對不?”
楊慎興道:“封王一事是小,為陛下分憂是大。”
“丞相運籌帷幄,決勝千裏,說的對極,就依丞相說的,我這就讓鬼門關掘路修橋的人迴來,明日就整軍出發,直去建安城外下寨。”
當夜無事,翌日張楊二人帶兵就望著建安而去。
卻說蘇逍,就輕輕轟了一掌試試火力,誰知道把山給幹塌了一截。
等了兩日,見了離陽兵來,後又派人掘路修橋,才剛剛到得鬼門關,都還沒動手呢,連夜又給叫了迴去。
蘇逍看的心疑,暗道:“定是見路難走又難修,張巨路和楊慎興不走鬼門關這條道了。”
可又轉念一想,不走鬼門關,難不成他們要去走建安?那不是就和顧劍堂的人遭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