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內閣新首輔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都督府與禦馬監已經待了三年半了,內廷能升的官職已經到頂了,至於去司禮監或其它監,他曹化淳還不如繼續選擇待在禦馬監,不僅權利絲毫不輸於司禮監,在皇爺心中的分量反而高於司禮監,孰高孰低,他自然看得明白。
若在禦馬監呆膩了,可以向皇爺申請去出鎮一方,擔任某場大型戰事的總監軍,有了足夠的戰功便能青史留名。
此外,他還記得皇爺跟他說的要他像三寶太監一樣馳騁大海、經略海外萬邦,想想就讓人心馳神往。
軍議結束後的第二天,方從哲一封乞骸骨的致仕疏通過通正司送到了司禮監,這下子徹底引爆了大明官場,隻有知道內幕的李長庚與徐光啟兩人尚能穩坐釣魚台。
對於方從哲的突然致仕,什麽樣的猜測都有,有兩次會議中與皇帝意見相左的,也有被皇帝勸退的,還有什麽把柄被李長庚與徐光啟兩人抓住了,當然也有病老致仕的猜測,但人數卻不多。
對於各種官員主動前來詢問原因與流言蜚語,方從哲皆以淡然的微笑麵對。
對於大明與他有大功的方從哲,朱由校自然要讓方從哲體麵地致仕,在收到致仕的題本後,直接批複了“不準”兩字,並讓司禮監立刻送迴內閣方從哲的手上。
對於劉時敏親自送來的駁迴題本與溫言相勸,方從哲皆是淡然應對。
過了兩天後的二月初八,當致仕風波稍微有點迴落後,方從哲再次遞上了新的致仕題本。
跟上次不一樣的是,朱由校除了“不準”兩字外,還寫了不少的挽留詞句,在劉時敏送迴題本的時候,還讓他來了一趟東暖閣,告訴其他官員自己對方從哲的看重與不舍。
再過兩天,就是吏部主持的廷推,此次廷推的官員除了戶部與稅部的堂官外,還有刑部尚書與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禮部右侍郎、太仆寺卿。
朱由校本來將部分官員放到三月更換的,但想著反正時間隔的很近,幹脆一起廷推了,也給新舊官員交接多留一點時間。
本來沒有禮部右侍郎的空缺的,但突然一封來自湖廣蔡複一的乞骸骨致仕疏,不得不重新任命新的湖廣巡撫。朱由校經過一番權衡後,選擇了萬曆三十五年的狀元廣東籍官員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監祭酒黃士俊,將其下放到
了湖廣曆練。
在皇極門內進行了整整一個上午的介紹與投票,朱由校根據投票的結果,直接從中挑選了自認為合適的官員。
畢自嚴不再兼任戶部尚書,戶部尚書由原戶部左侍郎畢懋良接任,而畢懋良的戶部左侍郎由李長庚堅持不懈舉薦的河南左布政使楊鶴接任,原先的右侍郎周應秋被朱由校調到了工部擔任左侍郎,而周應秋的右侍郎則被遼東右布政侯執蒲接任。
稅部的尚書朱由校選擇了在鹽政變革中表現出色的戶部右侍郎袁世振,左侍郎選擇了江東布政使王紹微,右侍郎則是將下放遼東曆練了三年半的金山左參政楊一鵬給調了迴來,而他留下的左參政由孫傳庭接任,右參政則是白城知州馬士英兼任。
汪應蛟即將致仕的刑部尚書由方從哲力薦的原刑部左侍郎閔洪學接任,左侍郎則是由宣大巡撫趙秉忠接任,而右侍郎依然還是陳子壯。
兵部右侍郎的人選,朱由校還是選擇了方從哲舉薦的大寧行都司左參政來斯行,而來斯行留下的左參政則由陳奇瑜接任,右參政朱由校再次直接幹拔了營州知州盧象升。
盧象升憑此跟馬士英一樣連跳六級,從正六品的知州升到了正三品的行都司右參政,當然,兩人的主職還是繼續負責營州與白城。
禮部右侍郎在黃士俊下放湖廣曆練後,他的位置朱由校力排眾議,最終選擇了被東林黨攻訐後,不得不致仕歸家多年的萬曆三十八年狀元浙江湖州人韓敬,而且他跟黃士俊一樣,也兼任著國子監祭酒。
朱由校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看中了他與東林黨的深仇大恨,從而避免東林黨殘餘勢力借助國子監這個儲備官員平台,再次死灰複燃。
蕭近高致仕後留下的太仆寺卿,朱由校選擇了太仆寺少卿張至發,過去兩年馬政與馬場管理得讓朱由校比較滿意,便選擇了太仆寺少卿張至發接任。
朱由校這次的官員選擇,以浙黨、楚黨與齊黨的官員為主。
其中浙黨有刑部尚書閔洪學、兵部右侍郎來斯行與禮部右侍郎韓敬,楚黨的官員主要集中在戶部與稅部,有戶部左侍郎楊鶴、稅部尚書袁世振與右侍郎楊一鵬。
其中戶部尚書畢懋良雖然被朱由校留在了戶部,但因年齡偏大也留不了幾年,加上他多年的戶部工作經驗,朱由校最終了留下了他。
而齊黨的山東籍官員,則有刑部左侍郎趙秉忠與太仆寺卿張至發。
在二月初十廷推結束後的第三天,方從哲再次以病重的原由乞骸骨,這次朱由校準了,保留了方從哲太傅兼中級殿大學士官職稱唿,同時還給了正一品的特進榮祿大夫文散階,硬邦邦的正一品,而且三公還是僅次於太師的太傅,太師是準備在他死後追贈的。
所以,朱由校算是給了方從哲文官在世時最體麵的致仕,而且在二月十五這天,朱由校還單獨在瓊華宮為他設宴餞行,此外,還讓司禮監掌印劉時敏代表他跟其他文官一道為他餞別。
在百官為方從哲舉行餞別後,內閣大學士也迎來了新的調整,原皇帝公開召畢自嚴與袁可立入閣的消息並沒有發生意外,兩人跟現在的孫承宗一樣,都是少保兼東閣大學士。
至於原先兩位在京城的內閣大學士,徐光啟仍然是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而李長庚則是少傅兼建極殿大學士,意味著他成了繼方從哲之後,隆武朝的第二任內閣首輔。
若在禦馬監呆膩了,可以向皇爺申請去出鎮一方,擔任某場大型戰事的總監軍,有了足夠的戰功便能青史留名。
此外,他還記得皇爺跟他說的要他像三寶太監一樣馳騁大海、經略海外萬邦,想想就讓人心馳神往。
軍議結束後的第二天,方從哲一封乞骸骨的致仕疏通過通正司送到了司禮監,這下子徹底引爆了大明官場,隻有知道內幕的李長庚與徐光啟兩人尚能穩坐釣魚台。
對於方從哲的突然致仕,什麽樣的猜測都有,有兩次會議中與皇帝意見相左的,也有被皇帝勸退的,還有什麽把柄被李長庚與徐光啟兩人抓住了,當然也有病老致仕的猜測,但人數卻不多。
對於各種官員主動前來詢問原因與流言蜚語,方從哲皆以淡然的微笑麵對。
對於大明與他有大功的方從哲,朱由校自然要讓方從哲體麵地致仕,在收到致仕的題本後,直接批複了“不準”兩字,並讓司禮監立刻送迴內閣方從哲的手上。
對於劉時敏親自送來的駁迴題本與溫言相勸,方從哲皆是淡然應對。
過了兩天後的二月初八,當致仕風波稍微有點迴落後,方從哲再次遞上了新的致仕題本。
跟上次不一樣的是,朱由校除了“不準”兩字外,還寫了不少的挽留詞句,在劉時敏送迴題本的時候,還讓他來了一趟東暖閣,告訴其他官員自己對方從哲的看重與不舍。
再過兩天,就是吏部主持的廷推,此次廷推的官員除了戶部與稅部的堂官外,還有刑部尚書與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禮部右侍郎、太仆寺卿。
朱由校本來將部分官員放到三月更換的,但想著反正時間隔的很近,幹脆一起廷推了,也給新舊官員交接多留一點時間。
本來沒有禮部右侍郎的空缺的,但突然一封來自湖廣蔡複一的乞骸骨致仕疏,不得不重新任命新的湖廣巡撫。朱由校經過一番權衡後,選擇了萬曆三十五年的狀元廣東籍官員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監祭酒黃士俊,將其下放到
了湖廣曆練。
在皇極門內進行了整整一個上午的介紹與投票,朱由校根據投票的結果,直接從中挑選了自認為合適的官員。
畢自嚴不再兼任戶部尚書,戶部尚書由原戶部左侍郎畢懋良接任,而畢懋良的戶部左侍郎由李長庚堅持不懈舉薦的河南左布政使楊鶴接任,原先的右侍郎周應秋被朱由校調到了工部擔任左侍郎,而周應秋的右侍郎則被遼東右布政侯執蒲接任。
稅部的尚書朱由校選擇了在鹽政變革中表現出色的戶部右侍郎袁世振,左侍郎選擇了江東布政使王紹微,右侍郎則是將下放遼東曆練了三年半的金山左參政楊一鵬給調了迴來,而他留下的左參政由孫傳庭接任,右參政則是白城知州馬士英兼任。
汪應蛟即將致仕的刑部尚書由方從哲力薦的原刑部左侍郎閔洪學接任,左侍郎則是由宣大巡撫趙秉忠接任,而右侍郎依然還是陳子壯。
兵部右侍郎的人選,朱由校還是選擇了方從哲舉薦的大寧行都司左參政來斯行,而來斯行留下的左參政則由陳奇瑜接任,右參政朱由校再次直接幹拔了營州知州盧象升。
盧象升憑此跟馬士英一樣連跳六級,從正六品的知州升到了正三品的行都司右參政,當然,兩人的主職還是繼續負責營州與白城。
禮部右侍郎在黃士俊下放湖廣曆練後,他的位置朱由校力排眾議,最終選擇了被東林黨攻訐後,不得不致仕歸家多年的萬曆三十八年狀元浙江湖州人韓敬,而且他跟黃士俊一樣,也兼任著國子監祭酒。
朱由校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看中了他與東林黨的深仇大恨,從而避免東林黨殘餘勢力借助國子監這個儲備官員平台,再次死灰複燃。
蕭近高致仕後留下的太仆寺卿,朱由校選擇了太仆寺少卿張至發,過去兩年馬政與馬場管理得讓朱由校比較滿意,便選擇了太仆寺少卿張至發接任。
朱由校這次的官員選擇,以浙黨、楚黨與齊黨的官員為主。
其中浙黨有刑部尚書閔洪學、兵部右侍郎來斯行與禮部右侍郎韓敬,楚黨的官員主要集中在戶部與稅部,有戶部左侍郎楊鶴、稅部尚書袁世振與右侍郎楊一鵬。
其中戶部尚書畢懋良雖然被朱由校留在了戶部,但因年齡偏大也留不了幾年,加上他多年的戶部工作經驗,朱由校最終了留下了他。
而齊黨的山東籍官員,則有刑部左侍郎趙秉忠與太仆寺卿張至發。
在二月初十廷推結束後的第三天,方從哲再次以病重的原由乞骸骨,這次朱由校準了,保留了方從哲太傅兼中級殿大學士官職稱唿,同時還給了正一品的特進榮祿大夫文散階,硬邦邦的正一品,而且三公還是僅次於太師的太傅,太師是準備在他死後追贈的。
所以,朱由校算是給了方從哲文官在世時最體麵的致仕,而且在二月十五這天,朱由校還單獨在瓊華宮為他設宴餞行,此外,還讓司禮監掌印劉時敏代表他跟其他文官一道為他餞別。
在百官為方從哲舉行餞別後,內閣大學士也迎來了新的調整,原皇帝公開召畢自嚴與袁可立入閣的消息並沒有發生意外,兩人跟現在的孫承宗一樣,都是少保兼東閣大學士。
至於原先兩位在京城的內閣大學士,徐光啟仍然是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而李長庚則是少傅兼建極殿大學士,意味著他成了繼方從哲之後,隆武朝的第二任內閣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