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拆分戶部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沒人吱聲,朱由校繼續說道:“因稅賦乃是國家運行之根本,所以朕有意拆分戶部,新增一個稅部,專司稅收之事,不知諸位愛卿有何異議?”
剛才突然除四害的信息已經夠勁爆的了,沒想到皇帝毫無前兆的要拆分戶部,前宋的時候的確有過戶部、度支與鹽鐵來負責賦稅人口之事,但大明可是一直隻有戶部統管這些事情的,雖然戶部的事情越來越多,但也隻是在戶部下麵不斷增加官員數量,甚至在眼前皇帝禦極後,將原先的兩京十三省拆分成了現如今的十七布政司,但也隻是將原先的十三道清吏司增加到了十七道而已。
作為現任戶部尚書,畢自嚴內心自然十分不願意看到戶部在自己手上給拆解了,深吸了一口氣後,畢自嚴神情莊重地躬身問道:“啟奏陛下,不知未來的戶部與稅部該具體如何劃分政務?”
雖然內心十分不願意,但也不能直接在什麽都不清楚的情形下就做出盲目的反對,先搞清楚了到底怎麽迴事後才能更好地提出自己的異議。
朱由校拿起事先規劃好的戶部與稅部職能,掃了一眼眾人後,開始半脫稿念到:“稅部負責大明所有一切稅費之事,理論上含田稅、市舶稅、鹽稅、榷稅、通過稅、茶稅、礦稅、商稅等稅目,但考慮到鹽政的特殊性,鹽稅的收取暫時繼續由戶部代管。
未來的稅部除了尚書侍郎外,還有十八道清吏司,負責未來的十八個布政司的稅賦征收之事。
此外,因市舶稅的特殊性,將從十八道清吏司中獨立開來,除了負責船隻往來的傳統市舶稅外,還負責征收榷稅與通過稅,市舶司大使任然是從三品。”
看到眾人紛紛豎起了耳朵在認真聽講,朱由校繼續高聲念道:“考慮到一些疆域與稅種的特殊性,遼東清吏司監管朝鮮與金山行都司的稅收,直隸清吏司監管大寧行都司的稅收,山西清吏司監管歸化行都司的稅收,甘肅清吏司監管青海與關西七衛,廣東清吏司監管呂宋的稅收,廣西監管未來的安南稅收。
對於一些特殊稅種,茶稅歸江北清吏司,礦稅歸山西清吏司,河湖森林草場歸湖廣清吏司。
市舶司將新增馬尼拉與蘭州兩個分司,而榷稅的征收,金山市舶司負責遼東與金山的馬市,天津市舶司負責大寧、宣大及歸化的馬市,蘭州市舶司負責甘肅、陝西與四川的馬市。
此外,為了保證稅收能及時收取,朕計劃在稅部成立一個從二品的稅營,在之前賀世賢率領的鹽課營基礎上擴建到三個營,以後是否需要增加,將視未來情況而定!”
嗯,沒錯,朱由校就是想打造一支類似於後世美國的稅警,從而讓那些犯罪分子誰都不怕,就怕偷稅漏稅,稅收得不到保障,啥事都幹不了,之前說的稅賦乃國之運行根本,不是隨口說說的。
對於戶部運行了解的程度絲毫不亞於畢自嚴的畢懋良,今年即將年滿六十二的情況下,在皇帝提出組建新的稅部後,立馬像是抓住了人生最後一個最重要機遇似的,略顯激動地站起,在朝皇帝深深地行了一禮後, 高聲說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稅部的成立,十分的有必要,在前宋的時候,戶部之事由戶部、度支與鹽鐵分管,從而保證了前宋國庫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充盈,隻是臣不知陛下將如何安排拆分後的戶部!”
果然,大多數的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組建一個新的部門,就會出現大量的新空缺,盡管自己的頂頭上司不樂意,但下麵熬資曆等空缺的人卻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朱由校見畢懋良主動出來支持自己,便笑著說道:“戶部拆分出稅部之後,總體上而言,除了稅賦之事外,剩下的都是戶部的政務,朕將之同其它五部一樣,下設了四個清吏司,分別是負責鹽鐵之事的鹽鐵清吏司,負責倉儲與漕運的倉漕清吏司,負責除鐵礦外的其它礦產、土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場、商貿、生產等規劃、審批與管理之事的商業清吏司,負責審計所有預算、收入、支出與統管戶籍等庶務的審計清吏司。
當然,剛才提到的鹽政司依然歸戶部管理,還有漕運總督府、遵化鐵廠等戶部原先直屬的產業!”
“啟奏陛下,不知這個稅部什麽時候成立?”作為吏部尚書的王永光,對於皇帝新增一個部的安排,說不上反對還是支持,能到他這個位置的人,就沒有一個是迂腐的,更何況他還有著努努力能夠進入內閣輔政的期望。
“二月初十完成稅部尚書侍郎的廷推,三月初一始,正式開始拆分!”朱由校沉吟片刻後答道。
眼見戶部拆分就要成為事實了,畢自嚴著急地大聲說道:“啟奏陛下,現在的戶部並沒有到因稅收之事忙不過來的地步,臣以為可暫時不用拆分戶部!”
朱由校看著神情焦急的畢自嚴,哈哈笑了一聲後朝他說道:“朕屬意在本次年度會議結束後,讓畢愛卿入閣,幫助朕繼續管理戶部與稅收之事,不知畢愛卿以為如何?”
“迴陛下,臣...臣認為現在拆分戶部甚妥,臣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幸福來得有點突然,好在畢自嚴及時刹住了車,止住了想繼續反駁的詞句,從而立刻跪倒在地謝恩。
眾人一臉懵逼地看著畢自嚴,他畢自嚴這就入閣了?
他們可還都在等著他與皇帝打擂台呢,他畢自嚴的膝蓋也太軟了點吧。
對於畢自嚴的入閣,朱由校早就想好了,畢自嚴今年正好五十五周歲,十分符合他對現在內閣大學士在年齡上的要求,不談曆史上的畢自嚴如何,就談這幾年畢自嚴在掌管戶部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拖朱由校的後退,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完成了朱由校定下的稅收目標,就這幾點,足以入閣輔政了。
現在幾個內閣大學士中,方從哲、徐光啟與孫承宗皆是詞臣出身,現在加上戶部尚書畢自嚴,以及前任戶部尚書李長庚,就有了兩位熟悉地方與六部政務的大學士。
之所以連著提拔兩位戶部尚書入閣,那是因為這時的大明,稅收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隻有稅賦充盈,很多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而且朱由校未來的變革核心也是圍繞著提高稅收開展。
與此同時,畢自嚴的入閣,也是朱由校在泰昌元年提拔徐光啟、孫承宗與李長庚入閣後,再一次的提拔新人入閣輔政,時間上已經過去了近三年半的時間。
剛才突然除四害的信息已經夠勁爆的了,沒想到皇帝毫無前兆的要拆分戶部,前宋的時候的確有過戶部、度支與鹽鐵來負責賦稅人口之事,但大明可是一直隻有戶部統管這些事情的,雖然戶部的事情越來越多,但也隻是在戶部下麵不斷增加官員數量,甚至在眼前皇帝禦極後,將原先的兩京十三省拆分成了現如今的十七布政司,但也隻是將原先的十三道清吏司增加到了十七道而已。
作為現任戶部尚書,畢自嚴內心自然十分不願意看到戶部在自己手上給拆解了,深吸了一口氣後,畢自嚴神情莊重地躬身問道:“啟奏陛下,不知未來的戶部與稅部該具體如何劃分政務?”
雖然內心十分不願意,但也不能直接在什麽都不清楚的情形下就做出盲目的反對,先搞清楚了到底怎麽迴事後才能更好地提出自己的異議。
朱由校拿起事先規劃好的戶部與稅部職能,掃了一眼眾人後,開始半脫稿念到:“稅部負責大明所有一切稅費之事,理論上含田稅、市舶稅、鹽稅、榷稅、通過稅、茶稅、礦稅、商稅等稅目,但考慮到鹽政的特殊性,鹽稅的收取暫時繼續由戶部代管。
未來的稅部除了尚書侍郎外,還有十八道清吏司,負責未來的十八個布政司的稅賦征收之事。
此外,因市舶稅的特殊性,將從十八道清吏司中獨立開來,除了負責船隻往來的傳統市舶稅外,還負責征收榷稅與通過稅,市舶司大使任然是從三品。”
看到眾人紛紛豎起了耳朵在認真聽講,朱由校繼續高聲念道:“考慮到一些疆域與稅種的特殊性,遼東清吏司監管朝鮮與金山行都司的稅收,直隸清吏司監管大寧行都司的稅收,山西清吏司監管歸化行都司的稅收,甘肅清吏司監管青海與關西七衛,廣東清吏司監管呂宋的稅收,廣西監管未來的安南稅收。
對於一些特殊稅種,茶稅歸江北清吏司,礦稅歸山西清吏司,河湖森林草場歸湖廣清吏司。
市舶司將新增馬尼拉與蘭州兩個分司,而榷稅的征收,金山市舶司負責遼東與金山的馬市,天津市舶司負責大寧、宣大及歸化的馬市,蘭州市舶司負責甘肅、陝西與四川的馬市。
此外,為了保證稅收能及時收取,朕計劃在稅部成立一個從二品的稅營,在之前賀世賢率領的鹽課營基礎上擴建到三個營,以後是否需要增加,將視未來情況而定!”
嗯,沒錯,朱由校就是想打造一支類似於後世美國的稅警,從而讓那些犯罪分子誰都不怕,就怕偷稅漏稅,稅收得不到保障,啥事都幹不了,之前說的稅賦乃國之運行根本,不是隨口說說的。
對於戶部運行了解的程度絲毫不亞於畢自嚴的畢懋良,今年即將年滿六十二的情況下,在皇帝提出組建新的稅部後,立馬像是抓住了人生最後一個最重要機遇似的,略顯激動地站起,在朝皇帝深深地行了一禮後, 高聲說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稅部的成立,十分的有必要,在前宋的時候,戶部之事由戶部、度支與鹽鐵分管,從而保證了前宋國庫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充盈,隻是臣不知陛下將如何安排拆分後的戶部!”
果然,大多數的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組建一個新的部門,就會出現大量的新空缺,盡管自己的頂頭上司不樂意,但下麵熬資曆等空缺的人卻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朱由校見畢懋良主動出來支持自己,便笑著說道:“戶部拆分出稅部之後,總體上而言,除了稅賦之事外,剩下的都是戶部的政務,朕將之同其它五部一樣,下設了四個清吏司,分別是負責鹽鐵之事的鹽鐵清吏司,負責倉儲與漕運的倉漕清吏司,負責除鐵礦外的其它礦產、土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場、商貿、生產等規劃、審批與管理之事的商業清吏司,負責審計所有預算、收入、支出與統管戶籍等庶務的審計清吏司。
當然,剛才提到的鹽政司依然歸戶部管理,還有漕運總督府、遵化鐵廠等戶部原先直屬的產業!”
“啟奏陛下,不知這個稅部什麽時候成立?”作為吏部尚書的王永光,對於皇帝新增一個部的安排,說不上反對還是支持,能到他這個位置的人,就沒有一個是迂腐的,更何況他還有著努努力能夠進入內閣輔政的期望。
“二月初十完成稅部尚書侍郎的廷推,三月初一始,正式開始拆分!”朱由校沉吟片刻後答道。
眼見戶部拆分就要成為事實了,畢自嚴著急地大聲說道:“啟奏陛下,現在的戶部並沒有到因稅收之事忙不過來的地步,臣以為可暫時不用拆分戶部!”
朱由校看著神情焦急的畢自嚴,哈哈笑了一聲後朝他說道:“朕屬意在本次年度會議結束後,讓畢愛卿入閣,幫助朕繼續管理戶部與稅收之事,不知畢愛卿以為如何?”
“迴陛下,臣...臣認為現在拆分戶部甚妥,臣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幸福來得有點突然,好在畢自嚴及時刹住了車,止住了想繼續反駁的詞句,從而立刻跪倒在地謝恩。
眾人一臉懵逼地看著畢自嚴,他畢自嚴這就入閣了?
他們可還都在等著他與皇帝打擂台呢,他畢自嚴的膝蓋也太軟了點吧。
對於畢自嚴的入閣,朱由校早就想好了,畢自嚴今年正好五十五周歲,十分符合他對現在內閣大學士在年齡上的要求,不談曆史上的畢自嚴如何,就談這幾年畢自嚴在掌管戶部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拖朱由校的後退,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完成了朱由校定下的稅收目標,就這幾點,足以入閣輔政了。
現在幾個內閣大學士中,方從哲、徐光啟與孫承宗皆是詞臣出身,現在加上戶部尚書畢自嚴,以及前任戶部尚書李長庚,就有了兩位熟悉地方與六部政務的大學士。
之所以連著提拔兩位戶部尚書入閣,那是因為這時的大明,稅收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隻有稅賦充盈,很多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而且朱由校未來的變革核心也是圍繞著提高稅收開展。
與此同時,畢自嚴的入閣,也是朱由校在泰昌元年提拔徐光啟、孫承宗與李長庚入閣後,再一次的提拔新人入閣輔政,時間上已經過去了近三年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