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次輔的徐光啟,輕咳一聲後,站出來迴道:“迴陛下,臣舉薦山西左參政錢謙益與廣寧知府方孔炤,錢謙益是萬曆三十八年的探花郎,是江左大才,在山西為政期間,口碑也十分不錯。


    至於方孔炤,雖隻是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但才名同樣遠揚,去廣寧擔任知府前曾任過兵部員外郎與兵部郎中,對於行都司這種更考驗軍事能力的地方十分合適!”


    朱由校嗯嗯兩聲後,看向尚未表態的李長庚:“李閣老呢?”


    李長庚躬身行了一禮後答道:“迴陛下,臣舉薦遼東右布政使楊一鵬與兗州知府楊嗣昌,楊一鵬是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曾任過地方知縣與吏部郎中,之後一直負責遼西的軍政事務,對大寧或金山行都司的情況最為了解。


    至於楊嗣昌,同樣是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擔任過地方知縣、戶部郎中與兗州知府,加上平時又好兵事,所以臣以為他是一個十分不錯的人選。”


    居然沒人舉薦自己看好而曆史上能力非常不錯的陳奇瑜與孫傳庭,看來黨派之爭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無時不刻存在著的。


    想到這,朱由校心中不由為之一沉,陳奇瑜與孫傳庭還是自己熟悉能力較強的官員,但其他自己不熟悉又得不到舉薦機會的官員呢?


    強壓下自己心中的憤懣後,朱由校開始分析起六人的優劣來,方從哲不愧是連續三朝的首輔,被舉薦的兩人連朱由校都說不出他們的不好。


    不管是王家楨還是來斯行,都有著豐富的地方為政經驗,而且皆擁有不大不小的軍功,妥妥的地方實力派。


    想到這,朱由校不由得高看了方從哲一眼。


    至於徐光啟舉薦的錢謙益與方孔炤倆人,都是典型的才氣過人,但從政能力到底如何,恐怕更多的是互相吹捧大於實幹。


    方孔炤朱由校除了知道他是明末全才方以智的父親外,就是曾經擔任湖廣巡撫時鎮壓過明末流寇,具體戰績如何,真的很難記起,關鍵他現在才從剛政六年時間,而且並沒有表現出什麽出色的政績。


    而李長庚推薦的兩人,楊一鵬能力得到了不錯的驗證,不管是穩定遼西還是應對虎墩兔的大規模入寇,都表現得不錯。


    而楊嗣昌嘛,說實話,朱由校實在是不太喜歡他,而且現在遼西已經有了盧象升,朱由校更不可能將其放到大寧行都司。


    經過一番權衡後,朱由校最終決斷道:“陝西局勢不穩,而且麵臨連續大旱,王家楨繼續留在陝西,現在山東局勢基本穩定了下來,可以將來斯行調到大寧行都司擔任左參政!”


    “是,陛下,老臣遵旨!”


    二中一,而且還是更為重要的大寧行都司,方從哲內心已經十分滿意了。


    “既然定了大寧行都司的左參政,那右參政就由錦州知府陳奇瑜擔任吧,這幾年陳奇瑜在遼西兢兢業業,民政與軍政都幹得不錯,外加較為熟悉喀喇沁各部的情況。


    至於金山行都司的左參政,朕思之再三,還是覺得現在負責遼西軍政的楊一鵬不錯,就由他擔任了,至於右參政,就由孫傳庭兼任了,畢竟目前隻有他最熟悉內喀爾喀與科爾沁各部的事情!”


    朱由校最終沒有選擇徐光啟推薦的人,不是朱由校不尊重他徐光啟,而是他推薦的兩人實在是不合適,錢謙益不說了,方孔炤也才剛去廣寧擔任知府,這麽重要的地方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也不適合調動頻繁。


    “迴陛下,來斯行、楊一鵬與陳奇瑜離開原先的職位後,將會空出三個新的職缺,不知您有沒有新的任命?”方從哲提醒皇帝道。


    朱由校沉吟片刻後說道:“元輔提醒得對,嗯,的確空出了三個新的關鍵崗位,剛才任命了元輔與李閣老推薦的人選,這次就任用徐先生的人選吧,錢謙益調任山東接替來斯行,朕聽說太常寺少卿侯執蒲略懂軍事,就調遼東擔任右布政使吧,至於錦州人選,就由吏部遴選懂軍事的官員赴任吧!”


    朱由校一下子將兩個好不容易空出來的右布政使官位給安排好了,這讓方從哲一下子有點懵,他出聲提醒皇帝是想從中撈取一個右布政使,但現在皇帝已經做了決定,他也隻好認命:“是,陛下,老臣遵旨!”


    “對了,被派去延安府的萬曆四十一年的狀元郎,現在如何了?”


    朱由校突然想起曾經被自己刻意安排去陝北曆練的周延儒,想聽聽三位大學士對他的評價如何,這位可是葉向高作為主考官時考取的狀元郎。


    雖然他偶爾能從錦衣衛的口中得知一些他的信息,但畢竟是偏遠之地,了解的東西並不多。


    三人麵麵相覷一番後,最終由方從哲這個領官員考核的首輔站出來迴答了皇帝的問題:“迴陛下,這兩年延安府雖然連續大旱,但周知府的考績還算不錯,並沒有出現什麽饑民聚眾鬧事之事!”


    方從哲給了個模棱兩可的迴答,因為周延儒雖是狀元,但卻是自己曾經的死對頭葉向高的學生,自然不會給出什麽好的評價,但給壞的評價,又會顯得自己格局不夠,最終隻得給個不上不下的評價。


    方從哲雖然不想給什麽好評,但徐光啟可不這麽想,雖然周延儒之前與自己的牽連不大,但這兩年周延儒積極向自己靠攏,外加周延儒在延安府的確吃了不少苦,也踏實幹了一些實事,小心思沒那麽多的徐光啟在方從哲說完後,立馬站出來表態道:“啟奏陛下,因周狀元與臣同是江東布政司的原因,所以臣平時多有留心,周狀元這兩年多在延安府積極響應朝廷推廣新作物與修築水庫灌渠的政令,埋頭苦幹,盡管延安府連年出現大旱,但並沒有出現餓死的饑民,治安雖達不到路不拾遺,但也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後山散人V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後山散人V並收藏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