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為官三思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本次大案,基本都是由東廠負責,可以好好刷刷東廠的存在,從而能在文武百官麵前再一次提升東廠的地位。
很快,關於李標、周道登等人的最終判決被送到了三法司,三法司的官員在知曉判決書的內容後,有的暗中竊喜,有的神情凝重。
督察院、刑部與大理寺作為大明最高的監察、刑名與案件複核的三法司,不與位於千步廊兩側的六部及五軍都督府一同辦公,而是位於內城西側的阜財坊京畿道街,與王恭廠隔得不遠。
對於已經禦批的判決書,李邦華輕歎一口氣後,朝下首坐著的刑部尚書黃克纘說道:“大司寇,對於陛下旨意,刑部這邊是否還有異議?”
沉默中的黃克纘擺擺手道:“這些人咎由自取,本官沒有任何異議!”
既然皇帝同意了自己的致仕請求,表明皇帝與朝廷已經給了自己體麵,黃克纘可不想再弄出節外生枝的事情,在安安穩穩地交接完後,迴老家還能過上幾年頤養天年的日子。
自從自己同鄉史繼偕事發後,黃克纘心氣全沒了,一心想著乞骸骨,再不走就怕走不了了。
至於更高的追求,對於即將年滿七十三歲的他來說,已經不指望了,君不見內閣四位閣老中最年長的內閣首輔方從哲比自己還要年輕十歲,更何況還有比自己年輕上二十二歲的李長庚。
雖然沒能達到文官的終極目標,但身為正二品的六部尚書,已是極難得的高品了,人生呐,要知足才能常樂。
為官三思,思危、思變、思退,之前自己在反對開海與支持重修曲阜衍聖公府的事情上,已經惡了當今皇帝,雖然皇帝事後沒有追究自己,但禍事遲早還是會找上自己門來。
與其等到禍事來臨,不如體麵離開。
“那就麻煩刑部遵照禦批的判決書執行吧!”李邦華淡然地笑著說道,對於黃克纘的知難而退,李邦華自然是不會為難他的,語氣上也給了足夠的善意。
“李總憲客氣了,這是刑部該做的!”致仕在即的黃克纘自然不敢得罪這位督察院的大佬,可直接關乎著自己致仕歸家後的日子是否太平。
“大司寇可折煞下官了,下官目前還隻是左副都禦史!”李邦華趕忙更正道,雖然他內心認可黃克纘的稱唿,但表麵上他還是要注意影響的,畢竟他可是管風憲的,不能給人落下口實。
黃克纘拱手笑著說道:“是本官失言了,不過李大人深得陛下信賴,大總憲也是遲早的事情!”
李邦華朝皇宮方向拱拱手後說道:“幸賴陛下信任,下官定當肝腦塗地!”
看著李邦華的言行,黃克纘笑笑不說話。
五天後,方從哲同另外兩位大學士及吏部尚書站在了朱由校的暖閣裏,靜候著朱由校的問詢。
而此時的朱由校,正看著王永光遞上來的候選官員名單,基本上每個官位都有三到四個後備人選。
朱由校看完所有人選後,並沒有立即給予答複,而是一邊輕敲著桌麵一邊迴想著這些人的為政履曆。
刑部尚書人選,吏部給了三位候選官員,分別是遼東總督兼遼東巡撫袁可立、前南京戶部尚書今致仕在家的汪應蛟、前督察院左都禦史現三邊總督亓詩教。
袁可立為官清廉、為人正直,該是最合適的人選,但現在遼東還離不開他,想到此,朱由校不由得懷疑推舉他的人居心何在。
至於汪應蛟,朱由校了解得並不多,隻知道他跟熊廷弼走得比較近,算是一個地方實幹派,想必應該是李長庚推薦的人選。
而亓詩教嘛,這才剛被貶去陝西不久,就又被推薦迴朝擔任刑部尚書,想必這是齊黨之人的全力推動。
在三人中來迴琢磨一番後,朱由校再仔細迴想為何袁可立會出現在舉薦名單上,李長庚與熊廷弼推薦了汪應蛟,應該不會再推薦袁可立,他們也知道遼東離不開袁可立。
至於亓詩教,身為齊黨黨魁,被齊黨之人一力舉薦朱由校可以理解,其中方從哲也樂意見到亓詩教迴朝,按道理方從哲不會再舉薦袁可立。
但政治上的事情,並不是非此即彼,裏麵的道道十分的錯綜複雜,方從哲樂意見到亓詩教迴朝,並不一定代表他沒有其它心思,比如舉薦袁可立,畢竟現在遼東局勢基本被穩住了,是一個非常好的摘桃子機會,而且還是一個十分大的桃子。
除了李長庚為首的楚黨、亓詩教為首的齊黨與方從哲為首的浙黨,還有徐光啟這個親近東林黨的內閣次輔,雖然他沒有李長庚與方從哲那麽多的彎彎繞繞,但不代表他的身後就沒有這樣的人。
思來想去,朱由校仍不得其所,但袁可立現在肯定還不能迴朝擔任這個偏功能化的刑部尚書。
排除了袁可立之後,剩下的人選隻有亓詩教與汪應蛟了,亓詩教才剛離開京城貶去陝西,無論如何朱由校也不會讓他這麽快就迴朝,那樣不僅打自己臉,還會影響現在的朝局穩定。
剩下的人選隻有汪應蛟了,可惜跟黃克纘同年,年齡偏大,今年已經七十三,隻能作為短暫的過渡。
過渡就過渡吧,反正自己現在也沒有適合的人選,而且還不想在刑名這塊有過大的改動,目前大明最急迫與重要之事便是財政及軍事這倆大塊。
定了刑部尚書人選,朱由校繼續思考著刑部左侍郎的人選,刑部左侍郎也有三位候選官員,他們分別是大理寺卿吳淳夫、河南左布政使楊鶴、督察院右僉都禦史兼雲南巡撫閔鴻學。
吳淳夫跟黃克纘是同鄉,同是福建泉州人,而且同是管刑名之事,想必這吳淳夫是黃克纘所舉薦。
至於閔洪學,則是方從哲的同鄉,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資曆上要比吳淳夫這個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高不少,而且年齡上也長了五歲。
很快,關於李標、周道登等人的最終判決被送到了三法司,三法司的官員在知曉判決書的內容後,有的暗中竊喜,有的神情凝重。
督察院、刑部與大理寺作為大明最高的監察、刑名與案件複核的三法司,不與位於千步廊兩側的六部及五軍都督府一同辦公,而是位於內城西側的阜財坊京畿道街,與王恭廠隔得不遠。
對於已經禦批的判決書,李邦華輕歎一口氣後,朝下首坐著的刑部尚書黃克纘說道:“大司寇,對於陛下旨意,刑部這邊是否還有異議?”
沉默中的黃克纘擺擺手道:“這些人咎由自取,本官沒有任何異議!”
既然皇帝同意了自己的致仕請求,表明皇帝與朝廷已經給了自己體麵,黃克纘可不想再弄出節外生枝的事情,在安安穩穩地交接完後,迴老家還能過上幾年頤養天年的日子。
自從自己同鄉史繼偕事發後,黃克纘心氣全沒了,一心想著乞骸骨,再不走就怕走不了了。
至於更高的追求,對於即將年滿七十三歲的他來說,已經不指望了,君不見內閣四位閣老中最年長的內閣首輔方從哲比自己還要年輕十歲,更何況還有比自己年輕上二十二歲的李長庚。
雖然沒能達到文官的終極目標,但身為正二品的六部尚書,已是極難得的高品了,人生呐,要知足才能常樂。
為官三思,思危、思變、思退,之前自己在反對開海與支持重修曲阜衍聖公府的事情上,已經惡了當今皇帝,雖然皇帝事後沒有追究自己,但禍事遲早還是會找上自己門來。
與其等到禍事來臨,不如體麵離開。
“那就麻煩刑部遵照禦批的判決書執行吧!”李邦華淡然地笑著說道,對於黃克纘的知難而退,李邦華自然是不會為難他的,語氣上也給了足夠的善意。
“李總憲客氣了,這是刑部該做的!”致仕在即的黃克纘自然不敢得罪這位督察院的大佬,可直接關乎著自己致仕歸家後的日子是否太平。
“大司寇可折煞下官了,下官目前還隻是左副都禦史!”李邦華趕忙更正道,雖然他內心認可黃克纘的稱唿,但表麵上他還是要注意影響的,畢竟他可是管風憲的,不能給人落下口實。
黃克纘拱手笑著說道:“是本官失言了,不過李大人深得陛下信賴,大總憲也是遲早的事情!”
李邦華朝皇宮方向拱拱手後說道:“幸賴陛下信任,下官定當肝腦塗地!”
看著李邦華的言行,黃克纘笑笑不說話。
五天後,方從哲同另外兩位大學士及吏部尚書站在了朱由校的暖閣裏,靜候著朱由校的問詢。
而此時的朱由校,正看著王永光遞上來的候選官員名單,基本上每個官位都有三到四個後備人選。
朱由校看完所有人選後,並沒有立即給予答複,而是一邊輕敲著桌麵一邊迴想著這些人的為政履曆。
刑部尚書人選,吏部給了三位候選官員,分別是遼東總督兼遼東巡撫袁可立、前南京戶部尚書今致仕在家的汪應蛟、前督察院左都禦史現三邊總督亓詩教。
袁可立為官清廉、為人正直,該是最合適的人選,但現在遼東還離不開他,想到此,朱由校不由得懷疑推舉他的人居心何在。
至於汪應蛟,朱由校了解得並不多,隻知道他跟熊廷弼走得比較近,算是一個地方實幹派,想必應該是李長庚推薦的人選。
而亓詩教嘛,這才剛被貶去陝西不久,就又被推薦迴朝擔任刑部尚書,想必這是齊黨之人的全力推動。
在三人中來迴琢磨一番後,朱由校再仔細迴想為何袁可立會出現在舉薦名單上,李長庚與熊廷弼推薦了汪應蛟,應該不會再推薦袁可立,他們也知道遼東離不開袁可立。
至於亓詩教,身為齊黨黨魁,被齊黨之人一力舉薦朱由校可以理解,其中方從哲也樂意見到亓詩教迴朝,按道理方從哲不會再舉薦袁可立。
但政治上的事情,並不是非此即彼,裏麵的道道十分的錯綜複雜,方從哲樂意見到亓詩教迴朝,並不一定代表他沒有其它心思,比如舉薦袁可立,畢竟現在遼東局勢基本被穩住了,是一個非常好的摘桃子機會,而且還是一個十分大的桃子。
除了李長庚為首的楚黨、亓詩教為首的齊黨與方從哲為首的浙黨,還有徐光啟這個親近東林黨的內閣次輔,雖然他沒有李長庚與方從哲那麽多的彎彎繞繞,但不代表他的身後就沒有這樣的人。
思來想去,朱由校仍不得其所,但袁可立現在肯定還不能迴朝擔任這個偏功能化的刑部尚書。
排除了袁可立之後,剩下的人選隻有亓詩教與汪應蛟了,亓詩教才剛離開京城貶去陝西,無論如何朱由校也不會讓他這麽快就迴朝,那樣不僅打自己臉,還會影響現在的朝局穩定。
剩下的人選隻有汪應蛟了,可惜跟黃克纘同年,年齡偏大,今年已經七十三,隻能作為短暫的過渡。
過渡就過渡吧,反正自己現在也沒有適合的人選,而且還不想在刑名這塊有過大的改動,目前大明最急迫與重要之事便是財政及軍事這倆大塊。
定了刑部尚書人選,朱由校繼續思考著刑部左侍郎的人選,刑部左侍郎也有三位候選官員,他們分別是大理寺卿吳淳夫、河南左布政使楊鶴、督察院右僉都禦史兼雲南巡撫閔鴻學。
吳淳夫跟黃克纘是同鄉,同是福建泉州人,而且同是管刑名之事,想必這吳淳夫是黃克纘所舉薦。
至於閔洪學,則是方從哲的同鄉,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資曆上要比吳淳夫這個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高不少,而且年齡上也長了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