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失勢的惡魔沒朋友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台吉舔了舔嘴唇後,繼續說道:“至於繼續遷徙之事,則是為了預防明狗繼續騷擾甚至劫掠潭州與忽兒海河,我們可以向更東邊的阿速江(烏蘇裏江)一帶遷徙,使得我們大金未來能有一個穩定且安生的糧草來源地!”
“我們才剛來潭州,就要如此快地遷徙到更東邊的蠻荒之地,忽兒海河因是渤海國的故都之地,而且一直有耕作,這才讓我們開荒不那麽困難,但阿速江那邊可是幾乎沒有開墾過,你讓我們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一個穩定的糧草來源地?”
“汗阿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阿速江開荒再艱難,我們也都要提前去做,免得明狗真來攻打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忽兒海河根據地之後,我們再也沒了後退之地!”
許久未說話的莽古爾泰出聲道:“汗阿瑪,我們現在已經遠離明狗盤踞的遼沈腹地,明狗再想來攻打我們,恐怕不是什麽易事,我們隻要在幾個山穀做好防禦措施,明狗就休想來到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
“我們現在已經丟失了吉林廠和輝發城,明狗可以以此為跳板,繼續向我們進攻,而且北麵還有一條黑龍江直通忽兒海河,我們到時候又拿什麽去阻擋?”
“你剛才還在說明狗要想造船,需要三五年的時間,既然明狗可以從忽兒海河進攻我們,那為何就不能從阿速江進攻我們?”
“你......強詞奪理!”
見兩兒子吵起來,努爾哈赤大聲嗬斥道:“好了,去與不去阿速江之事,讓本汗好好想一想,但派遣信使之事,現在可以去安排了!”
“是,汗阿瑪!”
代善與黃台吉提到的科爾沁布和部、巴嶽忒部、林丹汗、鄂爾多斯部,在明軍對建奴再次發動秋季攻勢的時候,也同時發動了對這幾個蒙古部落的戰事。
科爾沁布和部與巴嶽忒部,有科爾沁奧巴汗與紮魯特部的引導下,讓本就衰弱不堪的他們,在與明軍聯軍短暫交戰後,不得不帶著族人朝哈剌溫山的深處逃去,最終逃到了哈剌溫山西部喀爾喀與斡難河草原。
相比不給他們活路又根本不是對手的勇士營,兩個部落的人覺得同是蒙古人的車臣汗部更容易對付。
至於河南地的鄂爾多斯部,本就距離大明的幾個邊鎮不遠,亓詩教在接到兵部將三邊指揮權交給孫承宗的命令後,大明九邊中的宣府、大同、山西、延綏、陝西、寧夏六鎮的騎兵在聯合起來後,發動了對鄂爾多斯部的報複計劃。
對於這種曾經反複劫掠大明陝西與山西的部落,甚至配合哱拜發動大規模叛亂的部落,朱由校給予孫承宗的命令就是不留任何活口。
對於來勢洶洶的明軍騎兵,鄂爾多斯的濟農卜失兔在慘敗於明軍六鎮騎兵後,不得不選擇舉族遠遁,穿越賀蘭山西側大漠,最終選擇在居延海一帶落腳。
麵對兇威赫赫的明軍六鎮騎兵,位於河套與土默川一帶的土默特徹辰汗及大明順義王卜失兔,選擇了在一旁看戲,想著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出來撿點便宜。
沒想到結果卻是快速呈一邊倒的局勢,在來不及召集部眾的情況下,他自然不敢前去招惹已經殺紅眼的明軍,而是選擇派出使臣前往京城朝貢,重新表明自己願意繼續奉大明為主的請求。
沒辦法,徹辰汗的大本營歸化城距離大同實在是太近了,騎兵快的話不用三天就到了,大明現在的戰力如此強勢,他們隻能選擇臣服。
自從他們修築了歸化城並開始在土默川發展農耕後,他們越來越不願意與大明發生戰事,不是他們喪失了祖先好戰的熱血,而是家裏開始富裕起來了,怕遭到明軍的報複,南下搶掠所得的東西還不如安安分分地多耕點地劃算。
但一心求取安穩的徹辰汗卜失兔卻一點都不安穩,當林丹汗被勇士營與內喀爾喀及科爾沁聯軍擊敗後,不僅徹底丟掉了東邊的內喀爾喀與科爾沁地盤,甚至連直屬於察哈爾八部的乃蠻與敖漢部不得不選擇向大明俯首稱臣,但並沒有接受大明的盟約條件。
至於最南邊與寧遠很近的多羅特部,在林丹汗與大明之間選擇了大明,沒辦法,身為兔子的窩邊草,要麽投降兔子求自保,要麽隻能被兔子吃掉,亦或是千裏遷徙投奔林丹汗。
很顯然,現在與大明及努爾哈赤為敵的林丹汗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為了部族的生存,他們多羅特不得不選擇接受大明的盟約,被大明冊封為營州中屯衛,接受騰驤左右衛的節製。
而建奴準備拉攏另一個目標朝鮮,雖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仁川條約》,但也隻是朝鮮高層與極少數忠於王室的人有羞辱感覺,其它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漠不關心,並且與大明的生意往來越做越大。
本來在簽訂《仁川條約》時朝鮮堅持的不準大明商人進入朝鮮經商的規定,在隆武二年春秋季攻勢與海軍第三營的威懾下,不得不與楊維垣簽訂了《續仁川條約》,同意將平安道、黃海道與忠清道對大明開放。
至於楊維垣原先想要的京畿道,李倧不管楊維垣怎麽威脅與勸說,都沒有答應,而是將京畿道換成了南邊的忠清道。
麵對李倧的堅持,楊維垣再請示完禮部,而禮部請示完內閣與皇帝後,便同意了李倧的更改要求。
當努爾哈赤派來的代表要求朝鮮與他們一起對付大明,雖然李倧心裏很想這麽幹,但他可不是傻子,自己鹹鏡道剛被建奴搶掠,這會兒就來找自己結盟對付大明天朝,真把他李倧與滿堂朝鮮文武大臣當傻子了。
李倧自詡自己是文明大國,在賞了建奴使臣各五十大板後,直接將他們驅趕出境了事,可惜這些建奴使臣剛離開漢城,就被久候他們的大明錦衣衛鋤奸司砍殺。
這樣子下來,就徹底斷了朝鮮跟建奴聯合對付大明的機會,建奴雖然自己不講什麽信用,但卻無法容忍別人對他不想講信用,更無法容忍朝鮮這個軟蛋派人截殺他們的使臣。
對於建奴使臣死在朝鮮境內,李倧與朝鮮群臣們雖然知道是誰幹的,但他們卻不敢將此事挑明,畢竟私下會見大明仇人,可是會觸犯大明天朝逆鱗的。
在自己與大明關係還不明朗的情況下,更是不敢得罪,尤其是另外一方還被大明壓著打的情況下,更是不敢有絲毫的拂逆。
所以,麵對錦衣衛在他們境內斬殺建奴使臣的事情,朝鮮君臣皆選擇了沉默,至於麵臨建奴可能的報複,到時候他們還能打過來再說吧。
喪家之犬,還能囂張幾何?
......
ps:因審核調整,筆者無奈將未來的7章做了提前,還望見諒!
“我們才剛來潭州,就要如此快地遷徙到更東邊的蠻荒之地,忽兒海河因是渤海國的故都之地,而且一直有耕作,這才讓我們開荒不那麽困難,但阿速江那邊可是幾乎沒有開墾過,你讓我們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一個穩定的糧草來源地?”
“汗阿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阿速江開荒再艱難,我們也都要提前去做,免得明狗真來攻打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忽兒海河根據地之後,我們再也沒了後退之地!”
許久未說話的莽古爾泰出聲道:“汗阿瑪,我們現在已經遠離明狗盤踞的遼沈腹地,明狗再想來攻打我們,恐怕不是什麽易事,我們隻要在幾個山穀做好防禦措施,明狗就休想來到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
“我們現在已經丟失了吉林廠和輝發城,明狗可以以此為跳板,繼續向我們進攻,而且北麵還有一條黑龍江直通忽兒海河,我們到時候又拿什麽去阻擋?”
“你剛才還在說明狗要想造船,需要三五年的時間,既然明狗可以從忽兒海河進攻我們,那為何就不能從阿速江進攻我們?”
“你......強詞奪理!”
見兩兒子吵起來,努爾哈赤大聲嗬斥道:“好了,去與不去阿速江之事,讓本汗好好想一想,但派遣信使之事,現在可以去安排了!”
“是,汗阿瑪!”
代善與黃台吉提到的科爾沁布和部、巴嶽忒部、林丹汗、鄂爾多斯部,在明軍對建奴再次發動秋季攻勢的時候,也同時發動了對這幾個蒙古部落的戰事。
科爾沁布和部與巴嶽忒部,有科爾沁奧巴汗與紮魯特部的引導下,讓本就衰弱不堪的他們,在與明軍聯軍短暫交戰後,不得不帶著族人朝哈剌溫山的深處逃去,最終逃到了哈剌溫山西部喀爾喀與斡難河草原。
相比不給他們活路又根本不是對手的勇士營,兩個部落的人覺得同是蒙古人的車臣汗部更容易對付。
至於河南地的鄂爾多斯部,本就距離大明的幾個邊鎮不遠,亓詩教在接到兵部將三邊指揮權交給孫承宗的命令後,大明九邊中的宣府、大同、山西、延綏、陝西、寧夏六鎮的騎兵在聯合起來後,發動了對鄂爾多斯部的報複計劃。
對於這種曾經反複劫掠大明陝西與山西的部落,甚至配合哱拜發動大規模叛亂的部落,朱由校給予孫承宗的命令就是不留任何活口。
對於來勢洶洶的明軍騎兵,鄂爾多斯的濟農卜失兔在慘敗於明軍六鎮騎兵後,不得不選擇舉族遠遁,穿越賀蘭山西側大漠,最終選擇在居延海一帶落腳。
麵對兇威赫赫的明軍六鎮騎兵,位於河套與土默川一帶的土默特徹辰汗及大明順義王卜失兔,選擇了在一旁看戲,想著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出來撿點便宜。
沒想到結果卻是快速呈一邊倒的局勢,在來不及召集部眾的情況下,他自然不敢前去招惹已經殺紅眼的明軍,而是選擇派出使臣前往京城朝貢,重新表明自己願意繼續奉大明為主的請求。
沒辦法,徹辰汗的大本營歸化城距離大同實在是太近了,騎兵快的話不用三天就到了,大明現在的戰力如此強勢,他們隻能選擇臣服。
自從他們修築了歸化城並開始在土默川發展農耕後,他們越來越不願意與大明發生戰事,不是他們喪失了祖先好戰的熱血,而是家裏開始富裕起來了,怕遭到明軍的報複,南下搶掠所得的東西還不如安安分分地多耕點地劃算。
但一心求取安穩的徹辰汗卜失兔卻一點都不安穩,當林丹汗被勇士營與內喀爾喀及科爾沁聯軍擊敗後,不僅徹底丟掉了東邊的內喀爾喀與科爾沁地盤,甚至連直屬於察哈爾八部的乃蠻與敖漢部不得不選擇向大明俯首稱臣,但並沒有接受大明的盟約條件。
至於最南邊與寧遠很近的多羅特部,在林丹汗與大明之間選擇了大明,沒辦法,身為兔子的窩邊草,要麽投降兔子求自保,要麽隻能被兔子吃掉,亦或是千裏遷徙投奔林丹汗。
很顯然,現在與大明及努爾哈赤為敵的林丹汗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為了部族的生存,他們多羅特不得不選擇接受大明的盟約,被大明冊封為營州中屯衛,接受騰驤左右衛的節製。
而建奴準備拉攏另一個目標朝鮮,雖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仁川條約》,但也隻是朝鮮高層與極少數忠於王室的人有羞辱感覺,其它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漠不關心,並且與大明的生意往來越做越大。
本來在簽訂《仁川條約》時朝鮮堅持的不準大明商人進入朝鮮經商的規定,在隆武二年春秋季攻勢與海軍第三營的威懾下,不得不與楊維垣簽訂了《續仁川條約》,同意將平安道、黃海道與忠清道對大明開放。
至於楊維垣原先想要的京畿道,李倧不管楊維垣怎麽威脅與勸說,都沒有答應,而是將京畿道換成了南邊的忠清道。
麵對李倧的堅持,楊維垣再請示完禮部,而禮部請示完內閣與皇帝後,便同意了李倧的更改要求。
當努爾哈赤派來的代表要求朝鮮與他們一起對付大明,雖然李倧心裏很想這麽幹,但他可不是傻子,自己鹹鏡道剛被建奴搶掠,這會兒就來找自己結盟對付大明天朝,真把他李倧與滿堂朝鮮文武大臣當傻子了。
李倧自詡自己是文明大國,在賞了建奴使臣各五十大板後,直接將他們驅趕出境了事,可惜這些建奴使臣剛離開漢城,就被久候他們的大明錦衣衛鋤奸司砍殺。
這樣子下來,就徹底斷了朝鮮跟建奴聯合對付大明的機會,建奴雖然自己不講什麽信用,但卻無法容忍別人對他不想講信用,更無法容忍朝鮮這個軟蛋派人截殺他們的使臣。
對於建奴使臣死在朝鮮境內,李倧與朝鮮群臣們雖然知道是誰幹的,但他們卻不敢將此事挑明,畢竟私下會見大明仇人,可是會觸犯大明天朝逆鱗的。
在自己與大明關係還不明朗的情況下,更是不敢得罪,尤其是另外一方還被大明壓著打的情況下,更是不敢有絲毫的拂逆。
所以,麵對錦衣衛在他們境內斬殺建奴使臣的事情,朝鮮君臣皆選擇了沉默,至於麵臨建奴可能的報複,到時候他們還能打過來再說吧。
喪家之犬,還能囂張幾何?
......
ps:因審核調整,筆者無奈將未來的7章做了提前,還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