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藤甲強軍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 作者:招財的小白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士頌得到孟獲去了烏戈國,說動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起兵三萬來攻的消息後,不禁搖頭。
難道,自己也需要玩一出火燒藤甲軍?但那三萬副藤甲,自己還是很想要的。
士頌倒是沒有想著把藤甲軍單獨成軍。
因為楚軍各部之中,每五個人,十個人一隊的那種小隊作戰裏麵,若是在前排的刀盾手,或者領隊的伍長,什長這些下層軍官,還無法做到每人都配備鐵甲。
但給他們都配上一套藤甲,兩軍作戰之時,混在千軍萬馬之中,也一定能給對麵不小的麻煩。
想到這裏,士頌忽然想起了自己上一次的北伐,若是潁水邊上,自己有三萬副遇水不沉的藤甲。
不說能破解郭嘉的計謀,至少能讓自己多帶迴一些人返迴荊州,後麵的防禦戰,也許就沒有那麽艱難和狼狽了。
“主公!”
士頌正迴想著過去,木鹿大王走到近前,說道:“聽聞孟獲果然去找了兀突骨,我這裏有重要情報,要報給主公。”
這些天相處下來,士頌通過向木鹿大王介紹自己的新法,贏得了木鹿大王的尊敬和認可。
他認為士頌,一定是可以為自己的部族百姓,帶來更加美好生活。於是,他對士頌的稱唿,也從楚侯變成了主公,開始一心為士頌所規劃的南中未來而努力。
聽說了孟獲的最新消息,他擔心士頌對烏戈國的藤甲軍,不怎麽了解,所以特地前來給士頌說明。
“還請主公注意,烏戈國和我們南中其他各部有所不同,在我們南中蠻人眼中,他們烏戈國就是異類,就是我們口中的野人。”
“他們身材高大,外貌醜陋。更要緊的是,他們身上的藤甲,油浸日曬,反複數十次後,刀槍不入,若不是我部有野獸軍團,隻怕早就被他們所攻滅,如今野獸軍團尚未重建,主公還需早做準備。”
聽到木鹿的提醒,士頌的心裏還是蠻舒服的。
自己在南中推行新法,讓蠻族百姓,以及他們這些原來的頭人,統領都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別人自然也會真的站在自己這邊來。
正所謂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瓜果,自己雖然有取南中之民力,為自己爭霸中原的心思。
但自己在南中改革,推行新法,那也是確確實實地,給南中百姓帶來了實惠。
士頌連忙起身,拉著木鹿坐下,說道:“木鹿大王不必擔心,藤甲軍之名,我早有耳聞。野獸軍團重建之事,倒不必著急,我們還是要以閩濮百姓生活的改善,為當前主要之事。”
木鹿還以為士頌不信藤甲軍之強,還想要繼續說明什麽,卻被士頌阻止。
士頌說道:“至於那刀槍不入額藤甲軍,我已有應對之策。到時候,還請木鹿大王率領閩濮部中,還能再聚集起來的部隊,聽從軍令安排,做好應對即可。”
見士頌信心滿滿,木鹿大王也不再多言,畢竟他的身份,已經是楚侯府的列校尉了。
別人稱唿自己為木鹿大王,是給自己麵子,但他自己,還是會把自己的位置放正的。
聽說楚侯已經讓人去把朵思大王傳喚過來,那朵思大王想必也是走楊鋒的關係,能在楚侯府內謀個一官半職了。
未來的南中,定然是會發展得更加好,而自己以及閩濮部,作為目前為止,最後歸順楚侯府的南中部族,自己一定要在這一場麵對烏戈國的戰鬥中好好表現。
為自己,也為自己的部族,爭取到更多的好處。
對於藤甲軍,士頌的想法是,那些藤甲軍的士兵或許可以不要,但是他們身上的藤甲,士頌還是想要繳獲的。
所以士頌的打算便是,派出一支部隊,將這支藤甲軍引入絕地,而後將其困住。也不必放火燒殺,隻需將這些人餓上一段時間,等他們無力抵抗時,再派人殺入,將這些人製服。
南征以來,雖然花費時間不短,但是軍事進展一向順利,自己麾下人馬之中,大多損失不大,隻是出征在外一年有餘,這些人的精神上,多少有些疲憊。
所以這一次誘敵,士頌動用了一支半後勤部隊。
便是士頌從交州調入的一萬鎮軍,領兵之人,正是士頌的表兄弟士暢。
士暢麾下還有兩員副將,一名阮奮、一名區興,在交州也是勇猛異常。
這支部隊,是按照戰鬥部隊的編製,加入到南征軍中的。
但是楚軍上下都看得出來,這支交州軍主力,和士頌麾下的直屬主力部隊相比起來,明顯不是一個級別。
所以每次作戰,交州鎮軍的都沒有獨當一麵的機會,隻能是大戰結束後,做一些掩殺,收拾戰場的瑣事。
士暢也已經不是一次找到士頌,表示南中蠻軍各部,軍陣不整,毫無紀律可言,這樣的敵人,自己有信心率領交州軍擊敗他們,希望士頌,能給他和交州軍機會。
“主公,我自隨主公定日南之亂起,便一心治理日南郡,學習主公練兵之法,訓練士卒,未敢懈怠。”
“交州軍中優異之人,也都定期推薦入主力軍中,可見我交州軍中也有好兒郎。”
“這次來南中,我交州軍也多有曆練,如今眼看南中將定,還請主公給我們交州軍上下,一次展現實力的機會。”
士頌本來是打算,讓木鹿大王或者即將要到來的朵思大王,率領一支熟悉地形的蠻軍,去把藤甲軍引到一處絕地。
但士暢的請戰,讓士頌覺得派交州軍出擊,也是可以的。
一方麵,南征各部確實需要休整一番了,也就是交州軍還比較有精氣神。
另外一方麵,這次對敵也並不是什麽硬戰,隻需要引敵深入追擊即可。
若是讓交州軍去誘敵,後麵自己布局困住敵軍,也有更多的選擇。
於是,士頌同意了士暢的請戰,並囑咐他一定不要逞英雄,隻需要引敵深入即可。
士暢在士頌麵前,是再三保證,他不會做什麽出格的事,表示一定會完成任務。
但是迴到交州軍軍營之後,他便找到了阮奮和區興二人。說道:“我家那兄弟,明明年紀比我小得多,卻那麽的謹慎,從小就像個小老頭。”
“南中各部,我們基本都已經平定了,就剩下一個蠻族口中的野人部族,還如此謹慎。”
阮奮出自交州一個小世家,讀過一些兵書,覺得自己也是當世將才,覺得這次是他的一個機會。
他慫恿士暢說道:“將軍,我等久居交州,對於中原之事,不甚了解。”
“如今主公北伐大敗,失了荊北,軍中主力損失殆盡,也到了我們出頭的時候,這次來南中,正是我們展露才幹的機會。”
“什麽意思?”士暢來了精神,顯然他也不甘心隻是當個誘敵的部隊。
“主公所想,不過是平定南中,在南中推行新法,收南中之力,為他日北伐所用。而平定南中,不過是把這些蠻子給打服了就行。”
阮奮說著說著,情緒激動起來:“那藤甲軍號稱刀槍不入,當年的鐵甲軍,不也是如此嗎?”
“我們隻需使用鈍器和重弩,一樣可以擊殺敵軍。我們和敵軍交手之時,無需假作不敵,隻需將藤甲軍擊敗,擒住那烏戈國的什麽國主,烏戈國自然歸附。”
阮奮的建議,士暢聽了連連點頭。
倒是區興覺得不妥,勸說道:“將軍,這南中各蠻族,雖然軍容不正,但蠻族各部頭人的個人勇武,卻是不凡。”
“那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號稱萬夫不當,隻怕並非浪得虛名。”
“還有那孟獲,即便是數次被擒,但他的個人武藝,也是不凡。軍中除了黃老將軍和周泰將軍外,我看諸將,都未必能夠穩操勝券。”
“更何況,聽說那藤甲軍三萬有餘,我們交州軍一萬人馬,就想要將對方拿下,隻怕有些托大了。”
區興的意思很簡單,我們還是按士頌的軍令,老老實實地當好誘敵部隊就好,為什麽非要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呢?
但士暢不願聽區興的勸說。這位來自日南郡的占人將領,聽說當年也是士頌起兵之初,麾下占營的軍士,隻是後來不願隨士頌南下滅占族之亂而離開軍隊。
日南郡戰亂停止之後,他為了能幫助剩下的占族百姓,又迴到了士頌軍中,被士頌留在日南郡管理軍事。
士暢說道:“我又沒有準備把他的三萬人馬全部吃掉,我們隻需將蠻人頭領擒獲即可。”
“而後以其頭人為誘餌,激怒蠻軍將士,將他們引入主公布置的絕地。區將軍若是心有疑惑,可率軍為後隊接應,我身為交州鎮軍主將,還是要為交州軍上下的名譽和軍功著想。”
“若是一個小小的野人部落的部隊,都對付不了,說出去,何其丟人!區將軍,不必多言!”
之後,士暢給了區興兩千人馬為後隊,自己和阮奮,帶著交州鎮軍主力大隊,正麵迎上了藤甲軍,準備“設計”擒下兀突骨。
隻是當他們親眼看到藤甲軍,看到騎在一頭戰象之上,人高馬大的兀突骨後,兩人的心中,都打起了退堂鼓。
這樣的敵人,絕不是他們二人可以對付得了。
隻是兩人此刻似乎都不好意思說退卻的話語,他們二人對視一眼後,又看了看身後的漁網,覺得或許還有一搏的機會,隻要把兀突骨從戰象上麵拉下來,用漁網將其困住,他們就還有機會。
“來將通名!”阮奮硬著頭皮上前,用長槍遙指兀突骨喊道。
那兀突骨看了看“瘦弱”的阮奮,輕蔑一笑。麾下戰將土安心領神會,立刻打馬出戰。
交手不到三個迴合,就把阮奮擊落馬下。士暢見了,連忙出馬,想要救迴受傷的阮奮。
可蠻軍之中,又殺出一將,正是烏戈國另外一員戰將奚泥,雙刀齊出,隻攻不守,把士暢逼得手忙腳亂。
他最終一刀,砍中了奚泥的肩頭,可卻無法砍穿奚泥身上的藤甲,正在吃驚之餘,反被奚泥砍中胸口,吃痛落馬。
“殺過去,把楚軍殺光!”孟獲見陣前獲勝,很是激動,大喊著率領自己麾下幾百將士就準備掩殺出去。
而兀突骨也看出機會,順手一揮,三萬藤甲軍,也跟在孟獲軍身後,衝殺了出去。
另外一邊,失了主將的交州軍,哪裏還有鬥誌,立刻轉身就退。
若不是半路上區興率領部隊接應一番,一萬交州軍隻怕有全軍覆沒之危。
即便如此,最終區興也隻帶著半數人馬,灰頭土臉的返迴了楚軍軍營。
甚至連引誘任務都沒有成功。
兀突骨獲勝之後,並沒有追殺敵軍的愛好,反而更喜歡打掃戰場,搜刮戰利品,這一點,倒是和士頌預想中的很不一樣。
難道,自己也需要玩一出火燒藤甲軍?但那三萬副藤甲,自己還是很想要的。
士頌倒是沒有想著把藤甲軍單獨成軍。
因為楚軍各部之中,每五個人,十個人一隊的那種小隊作戰裏麵,若是在前排的刀盾手,或者領隊的伍長,什長這些下層軍官,還無法做到每人都配備鐵甲。
但給他們都配上一套藤甲,兩軍作戰之時,混在千軍萬馬之中,也一定能給對麵不小的麻煩。
想到這裏,士頌忽然想起了自己上一次的北伐,若是潁水邊上,自己有三萬副遇水不沉的藤甲。
不說能破解郭嘉的計謀,至少能讓自己多帶迴一些人返迴荊州,後麵的防禦戰,也許就沒有那麽艱難和狼狽了。
“主公!”
士頌正迴想著過去,木鹿大王走到近前,說道:“聽聞孟獲果然去找了兀突骨,我這裏有重要情報,要報給主公。”
這些天相處下來,士頌通過向木鹿大王介紹自己的新法,贏得了木鹿大王的尊敬和認可。
他認為士頌,一定是可以為自己的部族百姓,帶來更加美好生活。於是,他對士頌的稱唿,也從楚侯變成了主公,開始一心為士頌所規劃的南中未來而努力。
聽說了孟獲的最新消息,他擔心士頌對烏戈國的藤甲軍,不怎麽了解,所以特地前來給士頌說明。
“還請主公注意,烏戈國和我們南中其他各部有所不同,在我們南中蠻人眼中,他們烏戈國就是異類,就是我們口中的野人。”
“他們身材高大,外貌醜陋。更要緊的是,他們身上的藤甲,油浸日曬,反複數十次後,刀槍不入,若不是我部有野獸軍團,隻怕早就被他們所攻滅,如今野獸軍團尚未重建,主公還需早做準備。”
聽到木鹿的提醒,士頌的心裏還是蠻舒服的。
自己在南中推行新法,讓蠻族百姓,以及他們這些原來的頭人,統領都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別人自然也會真的站在自己這邊來。
正所謂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瓜果,自己雖然有取南中之民力,為自己爭霸中原的心思。
但自己在南中改革,推行新法,那也是確確實實地,給南中百姓帶來了實惠。
士頌連忙起身,拉著木鹿坐下,說道:“木鹿大王不必擔心,藤甲軍之名,我早有耳聞。野獸軍團重建之事,倒不必著急,我們還是要以閩濮百姓生活的改善,為當前主要之事。”
木鹿還以為士頌不信藤甲軍之強,還想要繼續說明什麽,卻被士頌阻止。
士頌說道:“至於那刀槍不入額藤甲軍,我已有應對之策。到時候,還請木鹿大王率領閩濮部中,還能再聚集起來的部隊,聽從軍令安排,做好應對即可。”
見士頌信心滿滿,木鹿大王也不再多言,畢竟他的身份,已經是楚侯府的列校尉了。
別人稱唿自己為木鹿大王,是給自己麵子,但他自己,還是會把自己的位置放正的。
聽說楚侯已經讓人去把朵思大王傳喚過來,那朵思大王想必也是走楊鋒的關係,能在楚侯府內謀個一官半職了。
未來的南中,定然是會發展得更加好,而自己以及閩濮部,作為目前為止,最後歸順楚侯府的南中部族,自己一定要在這一場麵對烏戈國的戰鬥中好好表現。
為自己,也為自己的部族,爭取到更多的好處。
對於藤甲軍,士頌的想法是,那些藤甲軍的士兵或許可以不要,但是他們身上的藤甲,士頌還是想要繳獲的。
所以士頌的打算便是,派出一支部隊,將這支藤甲軍引入絕地,而後將其困住。也不必放火燒殺,隻需將這些人餓上一段時間,等他們無力抵抗時,再派人殺入,將這些人製服。
南征以來,雖然花費時間不短,但是軍事進展一向順利,自己麾下人馬之中,大多損失不大,隻是出征在外一年有餘,這些人的精神上,多少有些疲憊。
所以這一次誘敵,士頌動用了一支半後勤部隊。
便是士頌從交州調入的一萬鎮軍,領兵之人,正是士頌的表兄弟士暢。
士暢麾下還有兩員副將,一名阮奮、一名區興,在交州也是勇猛異常。
這支部隊,是按照戰鬥部隊的編製,加入到南征軍中的。
但是楚軍上下都看得出來,這支交州軍主力,和士頌麾下的直屬主力部隊相比起來,明顯不是一個級別。
所以每次作戰,交州鎮軍的都沒有獨當一麵的機會,隻能是大戰結束後,做一些掩殺,收拾戰場的瑣事。
士暢也已經不是一次找到士頌,表示南中蠻軍各部,軍陣不整,毫無紀律可言,這樣的敵人,自己有信心率領交州軍擊敗他們,希望士頌,能給他和交州軍機會。
“主公,我自隨主公定日南之亂起,便一心治理日南郡,學習主公練兵之法,訓練士卒,未敢懈怠。”
“交州軍中優異之人,也都定期推薦入主力軍中,可見我交州軍中也有好兒郎。”
“這次來南中,我交州軍也多有曆練,如今眼看南中將定,還請主公給我們交州軍上下,一次展現實力的機會。”
士頌本來是打算,讓木鹿大王或者即將要到來的朵思大王,率領一支熟悉地形的蠻軍,去把藤甲軍引到一處絕地。
但士暢的請戰,讓士頌覺得派交州軍出擊,也是可以的。
一方麵,南征各部確實需要休整一番了,也就是交州軍還比較有精氣神。
另外一方麵,這次對敵也並不是什麽硬戰,隻需要引敵深入追擊即可。
若是讓交州軍去誘敵,後麵自己布局困住敵軍,也有更多的選擇。
於是,士頌同意了士暢的請戰,並囑咐他一定不要逞英雄,隻需要引敵深入即可。
士暢在士頌麵前,是再三保證,他不會做什麽出格的事,表示一定會完成任務。
但是迴到交州軍軍營之後,他便找到了阮奮和區興二人。說道:“我家那兄弟,明明年紀比我小得多,卻那麽的謹慎,從小就像個小老頭。”
“南中各部,我們基本都已經平定了,就剩下一個蠻族口中的野人部族,還如此謹慎。”
阮奮出自交州一個小世家,讀過一些兵書,覺得自己也是當世將才,覺得這次是他的一個機會。
他慫恿士暢說道:“將軍,我等久居交州,對於中原之事,不甚了解。”
“如今主公北伐大敗,失了荊北,軍中主力損失殆盡,也到了我們出頭的時候,這次來南中,正是我們展露才幹的機會。”
“什麽意思?”士暢來了精神,顯然他也不甘心隻是當個誘敵的部隊。
“主公所想,不過是平定南中,在南中推行新法,收南中之力,為他日北伐所用。而平定南中,不過是把這些蠻子給打服了就行。”
阮奮說著說著,情緒激動起來:“那藤甲軍號稱刀槍不入,當年的鐵甲軍,不也是如此嗎?”
“我們隻需使用鈍器和重弩,一樣可以擊殺敵軍。我們和敵軍交手之時,無需假作不敵,隻需將藤甲軍擊敗,擒住那烏戈國的什麽國主,烏戈國自然歸附。”
阮奮的建議,士暢聽了連連點頭。
倒是區興覺得不妥,勸說道:“將軍,這南中各蠻族,雖然軍容不正,但蠻族各部頭人的個人勇武,卻是不凡。”
“那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號稱萬夫不當,隻怕並非浪得虛名。”
“還有那孟獲,即便是數次被擒,但他的個人武藝,也是不凡。軍中除了黃老將軍和周泰將軍外,我看諸將,都未必能夠穩操勝券。”
“更何況,聽說那藤甲軍三萬有餘,我們交州軍一萬人馬,就想要將對方拿下,隻怕有些托大了。”
區興的意思很簡單,我們還是按士頌的軍令,老老實實地當好誘敵部隊就好,為什麽非要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呢?
但士暢不願聽區興的勸說。這位來自日南郡的占人將領,聽說當年也是士頌起兵之初,麾下占營的軍士,隻是後來不願隨士頌南下滅占族之亂而離開軍隊。
日南郡戰亂停止之後,他為了能幫助剩下的占族百姓,又迴到了士頌軍中,被士頌留在日南郡管理軍事。
士暢說道:“我又沒有準備把他的三萬人馬全部吃掉,我們隻需將蠻人頭領擒獲即可。”
“而後以其頭人為誘餌,激怒蠻軍將士,將他們引入主公布置的絕地。區將軍若是心有疑惑,可率軍為後隊接應,我身為交州鎮軍主將,還是要為交州軍上下的名譽和軍功著想。”
“若是一個小小的野人部落的部隊,都對付不了,說出去,何其丟人!區將軍,不必多言!”
之後,士暢給了區興兩千人馬為後隊,自己和阮奮,帶著交州鎮軍主力大隊,正麵迎上了藤甲軍,準備“設計”擒下兀突骨。
隻是當他們親眼看到藤甲軍,看到騎在一頭戰象之上,人高馬大的兀突骨後,兩人的心中,都打起了退堂鼓。
這樣的敵人,絕不是他們二人可以對付得了。
隻是兩人此刻似乎都不好意思說退卻的話語,他們二人對視一眼後,又看了看身後的漁網,覺得或許還有一搏的機會,隻要把兀突骨從戰象上麵拉下來,用漁網將其困住,他們就還有機會。
“來將通名!”阮奮硬著頭皮上前,用長槍遙指兀突骨喊道。
那兀突骨看了看“瘦弱”的阮奮,輕蔑一笑。麾下戰將土安心領神會,立刻打馬出戰。
交手不到三個迴合,就把阮奮擊落馬下。士暢見了,連忙出馬,想要救迴受傷的阮奮。
可蠻軍之中,又殺出一將,正是烏戈國另外一員戰將奚泥,雙刀齊出,隻攻不守,把士暢逼得手忙腳亂。
他最終一刀,砍中了奚泥的肩頭,可卻無法砍穿奚泥身上的藤甲,正在吃驚之餘,反被奚泥砍中胸口,吃痛落馬。
“殺過去,把楚軍殺光!”孟獲見陣前獲勝,很是激動,大喊著率領自己麾下幾百將士就準備掩殺出去。
而兀突骨也看出機會,順手一揮,三萬藤甲軍,也跟在孟獲軍身後,衝殺了出去。
另外一邊,失了主將的交州軍,哪裏還有鬥誌,立刻轉身就退。
若不是半路上區興率領部隊接應一番,一萬交州軍隻怕有全軍覆沒之危。
即便如此,最終區興也隻帶著半數人馬,灰頭土臉的返迴了楚軍軍營。
甚至連引誘任務都沒有成功。
兀突骨獲勝之後,並沒有追殺敵軍的愛好,反而更喜歡打掃戰場,搜刮戰利品,這一點,倒是和士頌預想中的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