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作別鳳雛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 作者:招財的小白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揮一揮衣袖,作別西天的雲彩。
追擊劉備的郭嘉,率軍退走了,順手,還帶走了士頌麾下數千主力將士的性命。
而這,隻不過是曹軍的一支偏師而已。
隻不過是曹軍的試探,後麵,還有更加猛烈的狂風暴雨,即將來襲。
更讓士頌心情沉重的,則是郭嘉留下的話語。
不單單對楚軍將士,這是一次莫大的打擊,對於士頌而言,打擊更重。
士頌看了看劉備,眼前這人,一身傲骨,屢戰屢敗,但又屢敗屢戰,從北麵的河北到南麵的荊南,從最東麵的徐州到最西麵的益州,轉戰全國,從不言棄。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夷陵之戰慘敗之後,也是一蹶不振,失了往日雄風,直接撒手人寰。
夷陵之敗,劉備把自己積攢了一生的力量全部投了進去,再加上關羽張飛的故去,他上了年紀等等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了劉備的頹廢和無奈。
而此刻的士頌,多少能體會到劉備當時的心情。
自己迴來這個時代後,在找準了時間線時,就一心準備以官渡之戰為節點,擊敗曹操,改變曆史。
自己精心準備了十多年,甚至局麵遠比自己預料中的要好,自己不僅僅有荊州在手,還有交州和益州,甚至揚州部分地區,遠比曆史上的劉表要強大。
再加上,手下文臣武將,也都是自己心中的名臣名將。
可到頭來,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終究是打了個寂寞,終究,沒有能勝過曹操,終究慘敗而歸。
而且後麵,還要麵對曹操的反撲。
此刻的士頌,隻能是對著劉備,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歎息。“唉!”
“楚侯不必氣餒,今日雖然受挫,但楚侯廣有西南三州,且年紀尚小,待迴歸荊襄之地後,休兵養民,五年後,十年後,便又有三五十萬大軍在手。”
劉備的眼中,居然依舊閃著光芒,依舊對未來懷有熱切的期盼,依舊鬥誌滿滿。
“難怪劉備可以成功,麵對失敗,麵對挫折。他也會傷心也會難過,但他絕對不會放棄!即便是身處絕境,他依舊抬頭,仰望著光芒。”
這一刻的士頌,對劉備是真心的佩服,難怪眼前這男人,可以讓曹操青睞有加,難怪眼前這男人,可以成為曹操一生之宿敵。即便是被曹操追趕打壓了一生,也能在兩人最後一次交手時,在漢中之戰翻盤,當麵勝曹操一場,壓曹操一頭。
“大丈夫即使身處逆境,也當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士頌的耳邊忽然想起了這麽一句話,說給劉備聽後,眼前這人,不住點頭稱是。
“劉皇叔一路辛苦,此刻,還是隨我一起南下,返迴襄陽,在襄陽休整片刻後,再返迴廬陵那邊吧。”
“不過我以為,曹操的反撲部隊,很快就會殺過來,我們兩家,還是合軍一處,並力抵禦曹操的好。”
士頌,又一次拋出了橄欖枝,此刻,也由不得劉備同意不同意了。
士頌需要借助劉備集團的力量,來壯大自己,在後麵和曹操的對抗中,多一些實力。
劉備這邊,也確實需要依附士頌的力量,來渡過這次難關。
其實以劉備的戰略眼光,隻怕也已經看出來了。
長江以北,漢中以東,隻怕都未必是安全之地了,他也隻能跟著士頌身邊,才有渡過危機的機會。
在南去宛城的路上,士頌終於收到了賈詡和劉巴的迴信。
穎水慘敗的消息,果然在襄陽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對於龐統提出的南撤的建議,賈詡同意,劉巴卻不同意。
賈詡認為從戰略上來說,整個荊北已經沒有了抵禦曹軍反擊的實力,強行守在荊北,空耗兵力,反而拖累全局。退守長江以南以及益州群山之中,保全實力,失地存人,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還是那一句話,士頌還年輕,曹操卻快五十了,這個時代,隻要士頌有耐心,依靠長江天塹和益州險要據守,耗死曹操。
未來,就有翻盤的機會。
但劉巴考慮的卻是,荊北五郡極其富饒,又是士頌苦心經營多年之所在,百姓眾多不說,各種物資倉庫也都分布妥當,道路修建完整。
兵工廠,醫療體係,教育體係,生產體係最為合理,這樣的富裕之地,放棄給曹操,那不是自己砍斷自己一隻手,然後還把這隻手按到敵人的身體上去嗎?
而且劉巴認為,襄陽作為自己的統治之所在,若是就此放棄,對於士氣人心,也是莫大的打擊。
未來,再難有心氣和曹操一較高低。
當然,最為麻煩的,便是勸說百姓南下。
所謂故土難離,若非萬不得已,沒有人願意放棄自己的家園。
還有荊北的世家大族,比如蒯家這種,隻怕早就做好了更換主公的準備了,他們一定會發動自己的力量,阻礙我們南撤。
士頌默默地看完了來自襄陽的迴信,把這兩封信交給了龐統。
龐統看完後說道:“子初先生負責民生及後勤,知道荊北如今的局麵來之不易,故而不願輕易放棄。我龐統便是荊州人,我龐家,也是荊州大族。子初先生的猶豫,我當然知道。但即便如此,我依舊勸主公,荊北之地,已如雞肋,當早棄之。隻有集中力量,守住長江和東川,以圖將來。”
士頌歎了口氣,說道:“士元和文和先生的意思,我當然明白。但我,也有所有人都有的毛病,那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總覺得事情是否還能有轉機呢?”
“雖然機會很小,但若是派蔣幹去河北聯係袁紹,希望他在北麵給曹操一些壓力後,曹操不起大軍南下呢?”
“主公自己明明知道,壯士斷腕才是正確的選擇,又何必在乎那斷腕一刻的痛苦呢?至於百姓和世家大族不願走?堅壁清野,讓他們沒吃的沒喝的,見到他們便殺便搶。還有不允許他們投降的曹軍在周圍遊走,又沒有楚軍保護他們,他們還會賴在荊北不走嗎?”
龐統的眼神很是堅定,似乎又一條毒計已經想好。
“關鍵時刻,當行非常之謀,主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龐統的再次苦勸。
斷舍離的道理士頌當然懂,但是懂得這個道理,和真的做到,似乎還是有些距離的。
王陽明所謂的“知行合一”,便是這樣的,說起來簡單,但是真要執行,真的做起來,又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的做到。
即便是龐統目光懇切,顯得很是為士頌著急,讓士頌的內心動搖掙紮。
但士頌的內心,還是做不出直接放棄荊北諸郡的打算,他骨子裏,還是有著那種被稱為“小農”思想的俗人一個,自家的地盤,不再爭取一番,就這麽放棄掉,士頌的內心,終究不甘心。
龐統看穿了士頌的猶豫,突然間哈哈一笑,在自己的內心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準備即便是犧牲自己,也要促使士頌,按他的建議,完成放棄荊北,集中力量據守長江和西川之地的謀劃。
在龐統看來,士頌身邊的謀士裏,至少還有賈詡,還有徐庶,未來,不至於沒有人問策。
而且,還有那個和自己齊名的諸葛亮,他可是士頌的妻弟,那小子也應該要出山了才是。
士頌有心結,龐統一樣有心結。
正是因為這個心結,才促使龐統做出這個決定。
士頌傾盡全力北伐曹操,從龐統的角度來看,他不知道士頌其實是從十多年前,來到這個世界時,就都定下了這個發展大略。
龐統隻知道,這次全力北伐,劉巴是猶豫的,賈詡是反對的。是他和法正還有張鬆三個人,一力勸說士頌這麽做的。
隨軍出征的謀主,也是自己和法正等人。
可如今,卻是這樣的結果,龐統的內心深處,是有愧的,鳳雛要用自己的“涅盤”之策,來向世界,也向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自己絕對能在這個時代,位列頂級謀士之列。
於是,龐統再次請命留守宛城,他看了看士頌麾下的各支部隊,最後提議由熟悉宛城周圍情況的文聘,率軍為宛城主將,率領方才遭遇重創的側戎軍所部,駐守宛城。
“主公,不論是選擇南下,還是選擇在荊州再和曹操大戰一場,宛城作為我軍抵禦曹操的第一道防線,或是拖延時間,或是作為阻礙敵軍進軍的前線部隊,都是最佳選擇。”
龐統拿出荊州地圖,指著宛城說道:“曹操不可能不攻宛城便南下荊州。若是如此,宛城部隊在其身後,將隨時抄他後路。”
“文聘將軍所部,確實需要提前休整一番。可讓文聘為宛城主將,將漢江以北各地的郡兵,民團的部隊全部集中到宛城,優先文聘所部的補充。”
士頌的內心,終究還是傾向於集中部隊,和曹操再戰一場。
看他的布置,明顯是想要讓文聘作為先鋒部隊的架勢,用來拖住曹操,然後自己集中好了大軍後,便來支援。
“可是士元你,也要留在宛城嗎?我記得廖立好像就在文聘軍中為參軍謀士,有他在文聘身邊籌謀,想來守住宛城一段時間,是沒有問題。”士頌還是想要把龐統帶在身邊,想要從大略上,向他諮詢建議。
龐統卻擺手道:“我在宛城,除了可以輔助文聘將軍外,我也會找準時機,突襲曹軍後路,以小股部隊,流竄襲擊曹操補給,讓曹操後方不寧。”
“那曹操最擅攻人後勤,我們卻去攻他的後方,隻怕是不易吧。”
士頌還想繼續勸說,但龐統似乎很是堅決。
“曹操越是謹慎小心,則越說明攻擊其後勤的重要,此事非我不可,還請主公迴到襄陽後,和賈劉二位多多商議,定下大略,我等在宛城,也好提前做好配合的準備。”
士頌無奈,雖然感覺有些不對勁,但卻又說不出哪裏不對頭。
龐統的話,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宛城現在已經是自己抵禦曹操的第一條防線了,有龐統在這裏,當然是可以讓防線更加穩固。
於是,士頌在龐統的堅持下,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再三表示,若是宛城不可守,當立即退兵後撤迴到襄陽。
“宛城可以丟,數萬軍馬可以丟,但先生你,可一定要迴來啊。”士頌當然不知龐統的內心,早就有一條赴死的“涅盤”絕策。
他隻當是龐統謀士之心,因為北伐失利,因為穎水之殤,在備受打擊的同時,好麵子的他,不願意迴到襄陽,去看一些人的幸災樂禍的神色,故而選擇立些功勳之後,再迴襄陽。
隻是士頌怎麽也沒有料到,自己在宛城城郊和龐統這一別,很可能便後會無期了。
追擊劉備的郭嘉,率軍退走了,順手,還帶走了士頌麾下數千主力將士的性命。
而這,隻不過是曹軍的一支偏師而已。
隻不過是曹軍的試探,後麵,還有更加猛烈的狂風暴雨,即將來襲。
更讓士頌心情沉重的,則是郭嘉留下的話語。
不單單對楚軍將士,這是一次莫大的打擊,對於士頌而言,打擊更重。
士頌看了看劉備,眼前這人,一身傲骨,屢戰屢敗,但又屢敗屢戰,從北麵的河北到南麵的荊南,從最東麵的徐州到最西麵的益州,轉戰全國,從不言棄。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夷陵之戰慘敗之後,也是一蹶不振,失了往日雄風,直接撒手人寰。
夷陵之敗,劉備把自己積攢了一生的力量全部投了進去,再加上關羽張飛的故去,他上了年紀等等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了劉備的頹廢和無奈。
而此刻的士頌,多少能體會到劉備當時的心情。
自己迴來這個時代後,在找準了時間線時,就一心準備以官渡之戰為節點,擊敗曹操,改變曆史。
自己精心準備了十多年,甚至局麵遠比自己預料中的要好,自己不僅僅有荊州在手,還有交州和益州,甚至揚州部分地區,遠比曆史上的劉表要強大。
再加上,手下文臣武將,也都是自己心中的名臣名將。
可到頭來,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終究是打了個寂寞,終究,沒有能勝過曹操,終究慘敗而歸。
而且後麵,還要麵對曹操的反撲。
此刻的士頌,隻能是對著劉備,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歎息。“唉!”
“楚侯不必氣餒,今日雖然受挫,但楚侯廣有西南三州,且年紀尚小,待迴歸荊襄之地後,休兵養民,五年後,十年後,便又有三五十萬大軍在手。”
劉備的眼中,居然依舊閃著光芒,依舊對未來懷有熱切的期盼,依舊鬥誌滿滿。
“難怪劉備可以成功,麵對失敗,麵對挫折。他也會傷心也會難過,但他絕對不會放棄!即便是身處絕境,他依舊抬頭,仰望著光芒。”
這一刻的士頌,對劉備是真心的佩服,難怪眼前這男人,可以讓曹操青睞有加,難怪眼前這男人,可以成為曹操一生之宿敵。即便是被曹操追趕打壓了一生,也能在兩人最後一次交手時,在漢中之戰翻盤,當麵勝曹操一場,壓曹操一頭。
“大丈夫即使身處逆境,也當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士頌的耳邊忽然想起了這麽一句話,說給劉備聽後,眼前這人,不住點頭稱是。
“劉皇叔一路辛苦,此刻,還是隨我一起南下,返迴襄陽,在襄陽休整片刻後,再返迴廬陵那邊吧。”
“不過我以為,曹操的反撲部隊,很快就會殺過來,我們兩家,還是合軍一處,並力抵禦曹操的好。”
士頌,又一次拋出了橄欖枝,此刻,也由不得劉備同意不同意了。
士頌需要借助劉備集團的力量,來壯大自己,在後麵和曹操的對抗中,多一些實力。
劉備這邊,也確實需要依附士頌的力量,來渡過這次難關。
其實以劉備的戰略眼光,隻怕也已經看出來了。
長江以北,漢中以東,隻怕都未必是安全之地了,他也隻能跟著士頌身邊,才有渡過危機的機會。
在南去宛城的路上,士頌終於收到了賈詡和劉巴的迴信。
穎水慘敗的消息,果然在襄陽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對於龐統提出的南撤的建議,賈詡同意,劉巴卻不同意。
賈詡認為從戰略上來說,整個荊北已經沒有了抵禦曹軍反擊的實力,強行守在荊北,空耗兵力,反而拖累全局。退守長江以南以及益州群山之中,保全實力,失地存人,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還是那一句話,士頌還年輕,曹操卻快五十了,這個時代,隻要士頌有耐心,依靠長江天塹和益州險要據守,耗死曹操。
未來,就有翻盤的機會。
但劉巴考慮的卻是,荊北五郡極其富饒,又是士頌苦心經營多年之所在,百姓眾多不說,各種物資倉庫也都分布妥當,道路修建完整。
兵工廠,醫療體係,教育體係,生產體係最為合理,這樣的富裕之地,放棄給曹操,那不是自己砍斷自己一隻手,然後還把這隻手按到敵人的身體上去嗎?
而且劉巴認為,襄陽作為自己的統治之所在,若是就此放棄,對於士氣人心,也是莫大的打擊。
未來,再難有心氣和曹操一較高低。
當然,最為麻煩的,便是勸說百姓南下。
所謂故土難離,若非萬不得已,沒有人願意放棄自己的家園。
還有荊北的世家大族,比如蒯家這種,隻怕早就做好了更換主公的準備了,他們一定會發動自己的力量,阻礙我們南撤。
士頌默默地看完了來自襄陽的迴信,把這兩封信交給了龐統。
龐統看完後說道:“子初先生負責民生及後勤,知道荊北如今的局麵來之不易,故而不願輕易放棄。我龐統便是荊州人,我龐家,也是荊州大族。子初先生的猶豫,我當然知道。但即便如此,我依舊勸主公,荊北之地,已如雞肋,當早棄之。隻有集中力量,守住長江和東川,以圖將來。”
士頌歎了口氣,說道:“士元和文和先生的意思,我當然明白。但我,也有所有人都有的毛病,那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總覺得事情是否還能有轉機呢?”
“雖然機會很小,但若是派蔣幹去河北聯係袁紹,希望他在北麵給曹操一些壓力後,曹操不起大軍南下呢?”
“主公自己明明知道,壯士斷腕才是正確的選擇,又何必在乎那斷腕一刻的痛苦呢?至於百姓和世家大族不願走?堅壁清野,讓他們沒吃的沒喝的,見到他們便殺便搶。還有不允許他們投降的曹軍在周圍遊走,又沒有楚軍保護他們,他們還會賴在荊北不走嗎?”
龐統的眼神很是堅定,似乎又一條毒計已經想好。
“關鍵時刻,當行非常之謀,主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龐統的再次苦勸。
斷舍離的道理士頌當然懂,但是懂得這個道理,和真的做到,似乎還是有些距離的。
王陽明所謂的“知行合一”,便是這樣的,說起來簡單,但是真要執行,真的做起來,又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的做到。
即便是龐統目光懇切,顯得很是為士頌著急,讓士頌的內心動搖掙紮。
但士頌的內心,還是做不出直接放棄荊北諸郡的打算,他骨子裏,還是有著那種被稱為“小農”思想的俗人一個,自家的地盤,不再爭取一番,就這麽放棄掉,士頌的內心,終究不甘心。
龐統看穿了士頌的猶豫,突然間哈哈一笑,在自己的內心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準備即便是犧牲自己,也要促使士頌,按他的建議,完成放棄荊北,集中力量據守長江和西川之地的謀劃。
在龐統看來,士頌身邊的謀士裏,至少還有賈詡,還有徐庶,未來,不至於沒有人問策。
而且,還有那個和自己齊名的諸葛亮,他可是士頌的妻弟,那小子也應該要出山了才是。
士頌有心結,龐統一樣有心結。
正是因為這個心結,才促使龐統做出這個決定。
士頌傾盡全力北伐曹操,從龐統的角度來看,他不知道士頌其實是從十多年前,來到這個世界時,就都定下了這個發展大略。
龐統隻知道,這次全力北伐,劉巴是猶豫的,賈詡是反對的。是他和法正還有張鬆三個人,一力勸說士頌這麽做的。
隨軍出征的謀主,也是自己和法正等人。
可如今,卻是這樣的結果,龐統的內心深處,是有愧的,鳳雛要用自己的“涅盤”之策,來向世界,也向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自己絕對能在這個時代,位列頂級謀士之列。
於是,龐統再次請命留守宛城,他看了看士頌麾下的各支部隊,最後提議由熟悉宛城周圍情況的文聘,率軍為宛城主將,率領方才遭遇重創的側戎軍所部,駐守宛城。
“主公,不論是選擇南下,還是選擇在荊州再和曹操大戰一場,宛城作為我軍抵禦曹操的第一道防線,或是拖延時間,或是作為阻礙敵軍進軍的前線部隊,都是最佳選擇。”
龐統拿出荊州地圖,指著宛城說道:“曹操不可能不攻宛城便南下荊州。若是如此,宛城部隊在其身後,將隨時抄他後路。”
“文聘將軍所部,確實需要提前休整一番。可讓文聘為宛城主將,將漢江以北各地的郡兵,民團的部隊全部集中到宛城,優先文聘所部的補充。”
士頌的內心,終究還是傾向於集中部隊,和曹操再戰一場。
看他的布置,明顯是想要讓文聘作為先鋒部隊的架勢,用來拖住曹操,然後自己集中好了大軍後,便來支援。
“可是士元你,也要留在宛城嗎?我記得廖立好像就在文聘軍中為參軍謀士,有他在文聘身邊籌謀,想來守住宛城一段時間,是沒有問題。”士頌還是想要把龐統帶在身邊,想要從大略上,向他諮詢建議。
龐統卻擺手道:“我在宛城,除了可以輔助文聘將軍外,我也會找準時機,突襲曹軍後路,以小股部隊,流竄襲擊曹操補給,讓曹操後方不寧。”
“那曹操最擅攻人後勤,我們卻去攻他的後方,隻怕是不易吧。”
士頌還想繼續勸說,但龐統似乎很是堅決。
“曹操越是謹慎小心,則越說明攻擊其後勤的重要,此事非我不可,還請主公迴到襄陽後,和賈劉二位多多商議,定下大略,我等在宛城,也好提前做好配合的準備。”
士頌無奈,雖然感覺有些不對勁,但卻又說不出哪裏不對頭。
龐統的話,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宛城現在已經是自己抵禦曹操的第一條防線了,有龐統在這裏,當然是可以讓防線更加穩固。
於是,士頌在龐統的堅持下,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再三表示,若是宛城不可守,當立即退兵後撤迴到襄陽。
“宛城可以丟,數萬軍馬可以丟,但先生你,可一定要迴來啊。”士頌當然不知龐統的內心,早就有一條赴死的“涅盤”絕策。
他隻當是龐統謀士之心,因為北伐失利,因為穎水之殤,在備受打擊的同時,好麵子的他,不願意迴到襄陽,去看一些人的幸災樂禍的神色,故而選擇立些功勳之後,再迴襄陽。
隻是士頌怎麽也沒有料到,自己在宛城城郊和龐統這一別,很可能便後會無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