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再臨日南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 作者:招財的小白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哼,士頌這小子,故意讓憲兒傳迴這樣一個消息,他倒是會打主意。”
已經從徐州返迴許都的曹操,探明士頌確實已經前往荊南,便在自己的丞相府裏,發出冷哼。
一旁的荀彧說道:“這士頌聲勢浩大地接受了楚侯的敕封,又真的敢開國設府,獨立設置官員,其誌不小。”
“現在他故意南去,以示無意和我們開戰。一來是征益州之後,軍隊需要補充休整;二來,更加重要的,是士頌這小子,怕是做著漁翁得利的打算。”
“必然是如此。”郭嘉臉上麵露譏諷,接著荀彧的分析說道。
“不過也好,如今士頌南巡,孫策遇刺,短期內,南麵無憂矣。若是士頌真的在我們對付袁紹的時候,在背後起大軍來襲,我們多少還有些麻煩。”
“他若是想要當漁翁,那他得有當漁翁的本事。他又想要自己撿便宜,又不想便宜了袁紹,擔心和袁紹聯合一起,攻滅了我們之後,他被袁紹所欺。”
“他想在我們和袁紹兩敗俱傷之後,再來撿便宜。我們正好可以集中兵力,將袁紹和他士頌,各個擊破!”
曹操點點頭,說道:“罷了,就讓他士頌再得意幾天,我們可以裝作中了他的計謀,把部隊向白馬方向推過去。同時以朝廷的名義,再給士頌一些嘉獎,就說他安撫南蠻,揚國威於海外,朝廷許他長子都騎尉的官職。”
見周圍諸人不說話,曹操忽然發現自己剛才那話,有些不適合。
畢竟士頌長子,很可能就是他曹操的外孫。
這個都騎尉封賞,弄了半天,還是給的自家人。
想到這裏,曹操臉上似乎也有些掛不住,便又補充道:“要不,蔭封二子吧。”
“喏。”掌握著朝廷事宜的荀彧也是立刻迴應。
另外一邊,士頌在武陵停留了一段日子。畢竟,武陵書院如今聞名天下,已經有了天下第一書院的名頭。
士頌不單單在這裏匯聚了各種儒學大儒,編輯儒學經典。其餘諸子百家,士頌是來者不拒。
法家,縱橫家,墨家,兵家,醫學家,各派學說,都能了在這裏著書立說,講學和傳播自家的學說。
士頌上一次,在武陵書院對麵修築了楚天閣,開國建府,贈送刀劍,一副獨立建國的架勢,在武陵書裏麵引起了軒然大波。
支持的人,反對得人,多次發生爭論。
還真就是直到不久前,衣帶詔事發,有了曹操這個對比,道德人士們對於士頌的不滿,得到了緩解。
畢竟,有同行襯托,方才能體現出士頌的好。
現在,曹操快速平了徐州,劉備北上投了袁紹,袁曹雙方,在白馬對峙。
這局麵,衛道士們又蠢蠢欲動,想要借此機會,鼓動士頌北上,偷襲曹操背後。
或者至少,把天子“解救”出來,請天子去襄陽,或者直接請天子來武陵,也是很好的。
他們這些衛道士,自然有“經天緯地”之才,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重振大漢江山。
在士頌到武陵書院第二天,一個重磅消息就傳了出來。
士頌來武陵書院,是來找張機的。而找張機的原因也簡單,那就是士頌的夫人懷孕了。
而懷孕的這位夫人,不是別人,正是被他們聲討的曹丞相的女兒曹憲。
這個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懵了。
這是什麽破事啊!
士頌和曹操,明明是不死不休的一世之敵,但現在,若是曹憲生下了士頌的嫡長子,那曹操,豈不是未來楚侯的外公!
他們這些人,鼓動女婿在媳婦懷孕的時候,背後給老丈人捅刀子。
他們這些人的道德文章,都讀到狗肚子裏麵去了?
而士頌呢,根本沒有理會這些人的各種情願,更不會在乎這些人的情緒。
他在武陵書院安頓好了曹憲之後,便去見了武陵書院的儒學泰鬥,大儒趙岐。
曆史上的趙岐,在去年都已經去世了。
但是由於士頌的到來,趙岐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不知道是因為士頌大力發展了醫療,還是因為武陵書院的建立,大大激勵了趙岐的生活意誌,為了編撰自己在儒學上的心得,為了把自己的思想傳承下去,趙岐硬是撐到了現在。
但畢竟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今年,還是病倒了。
張機給士頌的消息是,趙岐的身體已經超出了極限,其人隻怕已經是油盡燈枯,就在這幾個月的事情了。
士頌見到趙岐時,發現這位老人,真的消瘦了許多。他躺在病床上,依舊在用口述的方式,讓人完善著自己的著作。
見到士頌來訪,趙岐才揮手讓周圍的弟子和侍從退去,隻留下了他自己和士頌兩人。
他盯著士頌看了許久,最終還是長歎了一口氣,說道:“當年在荊州,初次見君,驚為天人。我認定儒學可以因你而大昌。隻是可惜,我的眼界終究是短淺了,何止是儒學,諸子百家,都因君而得以再次興盛。”
趙岐歇了一口氣,才接著說道:“若是隻是複興諸子百家,傳承先賢之學,也就罷了。”
“但閣下如今,儼然一方雄主,少年英豪。”
“有人說你王莽再生,有人說你百姓之幸。在我看來,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我這一輩子,效力大漢,身為漢朝臣,死為漢朝鬼。這裏也沒有多少建言和囑咐,隻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若是有朝一日,天不佑漢,還望君,善待大漢遺族。”
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趙岐的眼中,這天下,隻怕過不了多少年,就不再為劉漢所有。
若是最後的勝利者,是眼前這個年輕的士頌,他也算是為大漢朝,盡了最後的忠義。
趙岐說完之後,一直緊緊盯著士頌,等待著士頌的答案。
這讓士頌很是尷尬,即便是自己早就有了謀天下的打算,即便是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流露出這方麵的傾向,尤其是上一次在楚天閣開國,贈送兵器。
但現在,趙岐想要讓自己親口承認,這就不一樣了。
“華夏之族,永遠都是以漢族名之。”
最後,士頌想出了一個模棱兩可得迴答。
中國的主要民族,以漢族為名,傳承千年,這是事實,也是士頌內心的認可。
這裏,他給的承諾,已經可以讓趙岐滿意了。
整個民族永遠稱漢族,那曾經的漢皇遺族,當然不會有太差的待遇。
而且,士頌的這個迴答也很討巧。
士頌守護整個漢族之名,沒有說自己不會篡漢。
他可以狡辯,說他士頌守護的不是漢朝,而是漢族這個民族。
總之士頌的迴答,沒有落人口實。
後麵,士頌在武陵書院,梳理了一下書院的發展情況。
對於儒學的發展,他並沒有太多的在意,畢竟這個世界,都是以儒學為表的。
士頌最在意的,是法家和墨家。
準確的來說,是法家的中的改革派,墨家中的機械營造派係。
變法圖強,改革維新。是士頌發自內心的想要進行的事。
未來,統一天下後,改革發展,也是整個國家的發展方向所在。
很多事情,都可以依托在變法改革的名義下,進行推行。
至於墨家的營造之術,現在很多人都以為,士頌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自己的軍隊軍械,想要通過別人不屑的“奇技淫巧”,來獲得戰場上優勢。
但其實,士頌心中所想的,是想要鼓勵技術的發展,通過海洋,走出地理對自己限製,去看更廣大的世界。
不過現階段來說,有兩個目的,一個當然是能在軍事上幫助到自己。
另外一個,便是士頌心底的另一條退路。
若是在中原打不贏曹操,要是退到荊南還被曹操追殺,那他自己就依靠墨家打造的海船,逃到海外去,以後再找機會打迴來。
所以在這裏,士頌見了蔡瑁,把墨家一些願意投效自己的“有識之士”們設計的海船,給蔡瑁看了一看。
“你覺得這船如何,能否訓練海軍,深入大洋,而不是沿著海岸線航行?”
自從得了武定刀後,蔡瑁的積極性,真得被調動起來了,一直在等待著士頌再次啟複他。
現在他明白了,士頌給他的未來定位,便是開辟海洋,揚威海外。
他仔細端詳著這海船的設計圖,說道:“海洋航行,不僅僅是船大,便能有用。”
“船的大小,配備的船員,可以運輸的兵力,存放物資的倉庫,還有若是船出了損壞,修補的配料儲備等等,都是需要考慮到的因素。”
斷斷續續地,蔡瑁結合自己的水戰經驗,以及在南洋和海盜周旋的體會,把自己對於大海之上,怎麽樣的船才是好船的的一些看法,都說了出來。
士頌,作為後世之人,即便是細節之處不是很明白,但蔡瑁大概的意思,士頌是明白的。
“不愧是我大漢水戰第一人,嘿嘿。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士頌對蔡瑁很是滿意,一麵鼓勵他繼續在他的水戰教育領域發光發熱,一麵也讓他時刻做好準備。
說了一句“有空也可以研究研究黃河那邊的情況,黃河雖然沒有長江這麽寬,但若是黃河上水戰,想來和長江還是有些不同的。”
就是這一句話,讓蔡瑁激動萬分。
他聽出了士頌的玄外之音,以後士頌要北上,等到了黃河邊上的時候,依舊還是要依靠他來主持水軍事宜。
這基本就是暗示他蔡瑁,北上之後,便是他蔡瑁起複的時刻。
在武陵書院待了十天左右,把曹憲留在這裏給張機照顧後,士頌便繼續南下。
這次,他一路上都沒有再作停留,直接進入了交州,本來打算繞個小路,去清遠看一看的,但是轉念想想,士頌還是決定,等到南巡迴來的路上,再去清遠看看。
於是,士頌甚至連交趾城都沒有去,而是直接到了南海郡這邊的海港。
在喬公的安排下,士頌和頌衛營分乘數條海船,走海路,去了日南郡。
士頌也就罷了,楊夢茹,諸葛詩語,還有袁穎兒,甚至頌衛營中的許多將士,還真是第一次見到大海。
麵對廣闊無垠的大海,麵對海天一色的壯麗,這些人也是頗有感觸。
“上次去日南郡,是我新定荊南四郡,基業初創之時。當時改革新政,訓練新軍,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卻沒料到,日南郡占人作亂,於是我便領父親之調令,率領四郡新軍南下,沿著交州,從陸路進入日南郡平叛。”
站在海船船頭,士頌也是心潮澎湃。
迴想起自己上次南下,和占族叛軍血戰,當時自己也算是初出茅廬,年輕氣盛不說,還一身的戾氣,把占族軍民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基本在日南郡殺絕了。
直到十多年後的現在,整個日南郡的人口,雖然恢複了許多,但是人口的組成結構裏麵,占族已經成為了絕少數。
“夫君當年在日南郡立的京觀,聽說現在,還有人偷偷搖拜呢。”
似乎是看出了士頌心中所想之事,諸葛詩語便進言道:“聽說不少占族人,當年向西向南逃走了。在日南郡西麵,各泰族部落裏,還有南麵扶南國國內,這些人都是抵觸和我們交易糧食的,而且還鼓動他們身邊的人,一起抵觸我們。”
“是啊是啊,喬公不也是在送行的酒宴說過,在南洋之上,和我們作對的海盜,都是以占人為主體。想來這些人,都記著當年的仇呢?”
袁穎兒也連忙附和著,自從進了士頌的後宅之後,雖然名義上曹憲和楊夢茹才是士頌的正妻,但是袁穎兒更怕的人,卻是諸葛詩語,總是習慣性地討好這個聰明的女人。
“日南郡,是我連接中南半島諸國的前沿之地,是我從南海諸國購入糧食的橋頭堡。這邊穩定,能為我帶來大批的軍糧儲備,這些占族遺民的問題,也是應該要解決一下了。”
士頌悠悠地歎了口氣,心說蔡瑁不在南海之後,這邊的海上糧食之路,還真需要自己來梳理梳理。
已經從徐州返迴許都的曹操,探明士頌確實已經前往荊南,便在自己的丞相府裏,發出冷哼。
一旁的荀彧說道:“這士頌聲勢浩大地接受了楚侯的敕封,又真的敢開國設府,獨立設置官員,其誌不小。”
“現在他故意南去,以示無意和我們開戰。一來是征益州之後,軍隊需要補充休整;二來,更加重要的,是士頌這小子,怕是做著漁翁得利的打算。”
“必然是如此。”郭嘉臉上麵露譏諷,接著荀彧的分析說道。
“不過也好,如今士頌南巡,孫策遇刺,短期內,南麵無憂矣。若是士頌真的在我們對付袁紹的時候,在背後起大軍來襲,我們多少還有些麻煩。”
“他若是想要當漁翁,那他得有當漁翁的本事。他又想要自己撿便宜,又不想便宜了袁紹,擔心和袁紹聯合一起,攻滅了我們之後,他被袁紹所欺。”
“他想在我們和袁紹兩敗俱傷之後,再來撿便宜。我們正好可以集中兵力,將袁紹和他士頌,各個擊破!”
曹操點點頭,說道:“罷了,就讓他士頌再得意幾天,我們可以裝作中了他的計謀,把部隊向白馬方向推過去。同時以朝廷的名義,再給士頌一些嘉獎,就說他安撫南蠻,揚國威於海外,朝廷許他長子都騎尉的官職。”
見周圍諸人不說話,曹操忽然發現自己剛才那話,有些不適合。
畢竟士頌長子,很可能就是他曹操的外孫。
這個都騎尉封賞,弄了半天,還是給的自家人。
想到這裏,曹操臉上似乎也有些掛不住,便又補充道:“要不,蔭封二子吧。”
“喏。”掌握著朝廷事宜的荀彧也是立刻迴應。
另外一邊,士頌在武陵停留了一段日子。畢竟,武陵書院如今聞名天下,已經有了天下第一書院的名頭。
士頌不單單在這裏匯聚了各種儒學大儒,編輯儒學經典。其餘諸子百家,士頌是來者不拒。
法家,縱橫家,墨家,兵家,醫學家,各派學說,都能了在這裏著書立說,講學和傳播自家的學說。
士頌上一次,在武陵書院對麵修築了楚天閣,開國建府,贈送刀劍,一副獨立建國的架勢,在武陵書裏麵引起了軒然大波。
支持的人,反對得人,多次發生爭論。
還真就是直到不久前,衣帶詔事發,有了曹操這個對比,道德人士們對於士頌的不滿,得到了緩解。
畢竟,有同行襯托,方才能體現出士頌的好。
現在,曹操快速平了徐州,劉備北上投了袁紹,袁曹雙方,在白馬對峙。
這局麵,衛道士們又蠢蠢欲動,想要借此機會,鼓動士頌北上,偷襲曹操背後。
或者至少,把天子“解救”出來,請天子去襄陽,或者直接請天子來武陵,也是很好的。
他們這些衛道士,自然有“經天緯地”之才,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重振大漢江山。
在士頌到武陵書院第二天,一個重磅消息就傳了出來。
士頌來武陵書院,是來找張機的。而找張機的原因也簡單,那就是士頌的夫人懷孕了。
而懷孕的這位夫人,不是別人,正是被他們聲討的曹丞相的女兒曹憲。
這個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懵了。
這是什麽破事啊!
士頌和曹操,明明是不死不休的一世之敵,但現在,若是曹憲生下了士頌的嫡長子,那曹操,豈不是未來楚侯的外公!
他們這些人,鼓動女婿在媳婦懷孕的時候,背後給老丈人捅刀子。
他們這些人的道德文章,都讀到狗肚子裏麵去了?
而士頌呢,根本沒有理會這些人的各種情願,更不會在乎這些人的情緒。
他在武陵書院安頓好了曹憲之後,便去見了武陵書院的儒學泰鬥,大儒趙岐。
曆史上的趙岐,在去年都已經去世了。
但是由於士頌的到來,趙岐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不知道是因為士頌大力發展了醫療,還是因為武陵書院的建立,大大激勵了趙岐的生活意誌,為了編撰自己在儒學上的心得,為了把自己的思想傳承下去,趙岐硬是撐到了現在。
但畢竟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今年,還是病倒了。
張機給士頌的消息是,趙岐的身體已經超出了極限,其人隻怕已經是油盡燈枯,就在這幾個月的事情了。
士頌見到趙岐時,發現這位老人,真的消瘦了許多。他躺在病床上,依舊在用口述的方式,讓人完善著自己的著作。
見到士頌來訪,趙岐才揮手讓周圍的弟子和侍從退去,隻留下了他自己和士頌兩人。
他盯著士頌看了許久,最終還是長歎了一口氣,說道:“當年在荊州,初次見君,驚為天人。我認定儒學可以因你而大昌。隻是可惜,我的眼界終究是短淺了,何止是儒學,諸子百家,都因君而得以再次興盛。”
趙岐歇了一口氣,才接著說道:“若是隻是複興諸子百家,傳承先賢之學,也就罷了。”
“但閣下如今,儼然一方雄主,少年英豪。”
“有人說你王莽再生,有人說你百姓之幸。在我看來,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
“我這一輩子,效力大漢,身為漢朝臣,死為漢朝鬼。這裏也沒有多少建言和囑咐,隻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若是有朝一日,天不佑漢,還望君,善待大漢遺族。”
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趙岐的眼中,這天下,隻怕過不了多少年,就不再為劉漢所有。
若是最後的勝利者,是眼前這個年輕的士頌,他也算是為大漢朝,盡了最後的忠義。
趙岐說完之後,一直緊緊盯著士頌,等待著士頌的答案。
這讓士頌很是尷尬,即便是自己早就有了謀天下的打算,即便是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流露出這方麵的傾向,尤其是上一次在楚天閣開國,贈送兵器。
但現在,趙岐想要讓自己親口承認,這就不一樣了。
“華夏之族,永遠都是以漢族名之。”
最後,士頌想出了一個模棱兩可得迴答。
中國的主要民族,以漢族為名,傳承千年,這是事實,也是士頌內心的認可。
這裏,他給的承諾,已經可以讓趙岐滿意了。
整個民族永遠稱漢族,那曾經的漢皇遺族,當然不會有太差的待遇。
而且,士頌的這個迴答也很討巧。
士頌守護整個漢族之名,沒有說自己不會篡漢。
他可以狡辯,說他士頌守護的不是漢朝,而是漢族這個民族。
總之士頌的迴答,沒有落人口實。
後麵,士頌在武陵書院,梳理了一下書院的發展情況。
對於儒學的發展,他並沒有太多的在意,畢竟這個世界,都是以儒學為表的。
士頌最在意的,是法家和墨家。
準確的來說,是法家的中的改革派,墨家中的機械營造派係。
變法圖強,改革維新。是士頌發自內心的想要進行的事。
未來,統一天下後,改革發展,也是整個國家的發展方向所在。
很多事情,都可以依托在變法改革的名義下,進行推行。
至於墨家的營造之術,現在很多人都以為,士頌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自己的軍隊軍械,想要通過別人不屑的“奇技淫巧”,來獲得戰場上優勢。
但其實,士頌心中所想的,是想要鼓勵技術的發展,通過海洋,走出地理對自己限製,去看更廣大的世界。
不過現階段來說,有兩個目的,一個當然是能在軍事上幫助到自己。
另外一個,便是士頌心底的另一條退路。
若是在中原打不贏曹操,要是退到荊南還被曹操追殺,那他自己就依靠墨家打造的海船,逃到海外去,以後再找機會打迴來。
所以在這裏,士頌見了蔡瑁,把墨家一些願意投效自己的“有識之士”們設計的海船,給蔡瑁看了一看。
“你覺得這船如何,能否訓練海軍,深入大洋,而不是沿著海岸線航行?”
自從得了武定刀後,蔡瑁的積極性,真得被調動起來了,一直在等待著士頌再次啟複他。
現在他明白了,士頌給他的未來定位,便是開辟海洋,揚威海外。
他仔細端詳著這海船的設計圖,說道:“海洋航行,不僅僅是船大,便能有用。”
“船的大小,配備的船員,可以運輸的兵力,存放物資的倉庫,還有若是船出了損壞,修補的配料儲備等等,都是需要考慮到的因素。”
斷斷續續地,蔡瑁結合自己的水戰經驗,以及在南洋和海盜周旋的體會,把自己對於大海之上,怎麽樣的船才是好船的的一些看法,都說了出來。
士頌,作為後世之人,即便是細節之處不是很明白,但蔡瑁大概的意思,士頌是明白的。
“不愧是我大漢水戰第一人,嘿嘿。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士頌對蔡瑁很是滿意,一麵鼓勵他繼續在他的水戰教育領域發光發熱,一麵也讓他時刻做好準備。
說了一句“有空也可以研究研究黃河那邊的情況,黃河雖然沒有長江這麽寬,但若是黃河上水戰,想來和長江還是有些不同的。”
就是這一句話,讓蔡瑁激動萬分。
他聽出了士頌的玄外之音,以後士頌要北上,等到了黃河邊上的時候,依舊還是要依靠他來主持水軍事宜。
這基本就是暗示他蔡瑁,北上之後,便是他蔡瑁起複的時刻。
在武陵書院待了十天左右,把曹憲留在這裏給張機照顧後,士頌便繼續南下。
這次,他一路上都沒有再作停留,直接進入了交州,本來打算繞個小路,去清遠看一看的,但是轉念想想,士頌還是決定,等到南巡迴來的路上,再去清遠看看。
於是,士頌甚至連交趾城都沒有去,而是直接到了南海郡這邊的海港。
在喬公的安排下,士頌和頌衛營分乘數條海船,走海路,去了日南郡。
士頌也就罷了,楊夢茹,諸葛詩語,還有袁穎兒,甚至頌衛營中的許多將士,還真是第一次見到大海。
麵對廣闊無垠的大海,麵對海天一色的壯麗,這些人也是頗有感觸。
“上次去日南郡,是我新定荊南四郡,基業初創之時。當時改革新政,訓練新軍,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卻沒料到,日南郡占人作亂,於是我便領父親之調令,率領四郡新軍南下,沿著交州,從陸路進入日南郡平叛。”
站在海船船頭,士頌也是心潮澎湃。
迴想起自己上次南下,和占族叛軍血戰,當時自己也算是初出茅廬,年輕氣盛不說,還一身的戾氣,把占族軍民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基本在日南郡殺絕了。
直到十多年後的現在,整個日南郡的人口,雖然恢複了許多,但是人口的組成結構裏麵,占族已經成為了絕少數。
“夫君當年在日南郡立的京觀,聽說現在,還有人偷偷搖拜呢。”
似乎是看出了士頌心中所想之事,諸葛詩語便進言道:“聽說不少占族人,當年向西向南逃走了。在日南郡西麵,各泰族部落裏,還有南麵扶南國國內,這些人都是抵觸和我們交易糧食的,而且還鼓動他們身邊的人,一起抵觸我們。”
“是啊是啊,喬公不也是在送行的酒宴說過,在南洋之上,和我們作對的海盜,都是以占人為主體。想來這些人,都記著當年的仇呢?”
袁穎兒也連忙附和著,自從進了士頌的後宅之後,雖然名義上曹憲和楊夢茹才是士頌的正妻,但是袁穎兒更怕的人,卻是諸葛詩語,總是習慣性地討好這個聰明的女人。
“日南郡,是我連接中南半島諸國的前沿之地,是我從南海諸國購入糧食的橋頭堡。這邊穩定,能為我帶來大批的軍糧儲備,這些占族遺民的問題,也是應該要解決一下了。”
士頌悠悠地歎了口氣,心說蔡瑁不在南海之後,這邊的海上糧食之路,還真需要自己來梳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