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人。


    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


    中平末年,即公元一八九年,曾為人報仇,而殺惡霸。被官吏所捕,問其姓字,閉口不言。


    官府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子,並擊鼓下令,讓周圍的人出來辨認。百姓感其義氣,都不揭發,後來被友人搭救而出。


    至此之後,徐庶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


    到了公元一九二年,董卓亂京,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


    當時士頌在荊南頒布新法,立起了黃金台,石韜隨著難民南下,進入了士頌的荊南將軍府。


    而徐庶則留在了荊北,本來有投效劉表之意,但去見了劉表之後,大為失望。


    按徐庶的話來說,便是“久聞劉景升善善惡惡,特往謁之。及至相見,徒有虛名。蓋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者也。故遺書別之,而來至此。”


    但中原大亂,諸侯並起,反不如荊州安穩,他便在荊州遊學起來。


    後來士頌北征荊北,擊敗劉表,徐庶便有了投奔士頌之心。


    但他又顧慮自己當初沒有和石韜一起渡江南下,現在投奔士頌,會被認為是趨炎附勢,不被重用,便猶豫了起來。


    徐庶這一猶豫,士頌便帶著人馬去了關中,徐庶也輾轉來到了水鏡山莊,和司馬徽、龐德公的荊州名士縱論天下,分析士頌關中勤王之事。


    當時徐庶便預測士頌能險勝西涼軍護駕成功,但士頌尊崇仁義,又重用寒門,打壓世族,必然會不容於朝堂。


    後來,士頌起兵,聯合關中諸將對抗曹操,徐庶心說要壞。


    那曹操手下謀士,多是他潁川同鄉,而且多是潁川世家,計謀奇絕。


    徐庶擔心士頌要吃虧,連信都寫好了,準備送給石韜。


    但石韜忙於籌措軍糧,一直沒有見徐庶,而士頌和曹操交兵前後不到半月,便慘敗而歸。他也沒有必要,再去見石韜了。


    但也就是這時候,徐庶才發現,天下諸侯之中,他早已心屬士頌。


    不為別的,就為了士頌重用寒門學子,發展全荊州的寒門教育,以科舉製給寒門子弟出頭的機會。


    這次士頌關中大敗,他有些沉不住氣了,若是士頌敗亡,他們這種寒門弟子的出路就斷了。


    徐庶本來準備向司馬徽告辭,說是準備去武陵黃金台,或者請石韜推薦自己。


    實在不行,就放下名士的架子,去參加士頌的科考求官。


    但司馬徽撚須而笑,讓他稍安勿躁,說不要多時,士頌必定來我這裏。


    一切,都和司馬徽預料的一樣,士頌來了,聽到司馬徽推薦徐庶,士頌大喜過望。


    諸葛亮或許還要時間成長,但徐庶卻已然成才,自己手下,自馬玄故去之後,再無善於計謀軍略的謀士了,而徐庶,正是最為適合的人選。


    所以徐庶和士頌,都對對方很有期望。


    見麵之後,士頌也不客套,直接問道:“早聞元直之名,今日得見,實是幸事,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徐庶打量了士頌一番,而後侃侃而談道:“曹操敗公子於翟陽,劫天子於許縣。奉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勢已成,公子若是想要奉天子於襄陽,怕是有所不能。”


    “然曹操北拒袁紹,南戰袁術,東防呂布,西憂公子,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他一時間,也無力謀奪荊州,公子不必憂慮。”


    “隻需休兵養民,操練軍士,其他諸侯,遲早會和曹操發生摩擦,那時公子率軍勤王,即便不能奪下兗豫之地,迎天子到襄陽,還是可行的。”


    士頌心說徐庶厲害啊,自己進兵關中,和曹操鏖戰的目的,早就被他看穿。


    不過士頌還是笑著說道:“我當時在聯軍之中便說過,我隻不過是想要護天子返迴洛陽,不是截天子來荊州啊。”


    徐庶擺手笑道:“士荊州騙得過旁人,卻瞞不住在下,士荊州在李傕郭汜之亂起時,隻怕就有了這個心思。隻可惜受禮法所約束,被曹操撿了便宜。不過,士荊州也不需煩惱,奉天子於跟前,有利有弊,於士荊州而言,似乎弊大於利。”


    士頌心說怎麽可能,若是自己能帶天子到荊州,自己不就占據了政治上的優勢嗎?自己和手下謀士們商議,大家都是這個意見啊。


    “就算如先生所言,我有意奉天子於襄陽,那也是關中殘破,不得已而讓天子南下。不是我士頌自誇,放眼大漢天下,荊州也好,襄陽也好,最是繁榮昌盛,天子在荊襄,也沒辱沒了王室之尊。先生又何言弊大於利呢?”


    徐庶微微一笑,未做迴答,看了司馬徽一眼,司馬徽當然明白徐庶的意思。


    若是徐庶投效士頌,或是士頌招募徐庶,兩人之間,都會有些試探和交底的話,自己沒有出世的打算,有些話還是不聽的好。


    司馬徽笑著說後院有事,當即離開。


    之後,徐庶對士頌說道:“願聞公子之誌。”


    好家夥,原來在這裏等著我呢,士頌心說看來徐庶還要考教考教自己,就像是演義中徐庶明明像劉備毛遂自薦,還弄了一出的盧妨主的戲碼。


    現在對自己,看來也要試探試探,才決定要不要和自己交心啊。


    好在士頌在請劉巴的時候,已經明白這些個名士想要什麽。


    士頌很認真的說道:“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康,願能在這亂世中開辟樂土,讓更多的百姓得活。”


    “僅此而已?”徐庶有些不相信,以他對士頌的觀察,絕對不會這麽簡單。


    士頌心說,看來徐庶不買賬啊。


    轉瞬間,心中冒出萬千頭緒,現在的徐庶還在良禽擇木,隻怕是還想要一展胸中所學,抱負定然不小,自己絕不能隻用情懷來打動他,必須得讓他看到,自己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能讓他一展抱負。


    心中飛速打定主意後,士頌露出了看似自信地微笑。


    說道:“這事情說難不難,說簡單隻怕也不簡單。要說理想,我想要的大漢,於內,儒學昌盛,百業興旺。於外,開疆擴土,萬國來朝。隻是士頌以為,有些事情,還是一步一個腳印,現在來說,活更多的人,才能走後麵的路。”


    聽到士頌的迴答,徐庶哈哈大笑,而後說道:“士公子真君子也,空話套話,說出來倒是簡單,大多人也隻能說說而已。公子對那些空話套話不屑一顧,而是選擇做好自己能力所能及之事,積蓄力量。士公子誠不欺我也。”


    見徐庶似乎打開心結,士頌連忙持禮問道:“願聞先生教誨。”


    “真人麵前,不說虛言,公子之誌若得實現,國器之重,還得握於公子之手,否則,便隻是空言爾。”徐庶的話嚇了士頌一跳。


    徐庶的意思,居然是勸自己代漢自立,奪取天下。


    徐庶見士頌瞪大了眼睛,隻是繼續保持微笑,他知道士頌的心思,被他猜到了。


    他笑著分析道:“公子高舉儒學之旗號,秉持忠義,若是天子來荊州,公子若是不尊天子號令,而是獨斷乾坤,天下人必罵公子假仁義,假儒學。更有甚者,會將公子比作王莽,那時候,隻怕會聯兵來伐荊州,如同諸侯聯兵攻董卓一般無二,而且他們,還會占據道義大旗。”


    士頌聽徐庶這麽一說,心中十分認同,是啊,我和曹操不一樣,曹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我若真的是尊天子而攘四境,奉仁義而納賢才。到最後,我如何能廢掉漢獻帝呢?


    我若是真的那樣做了,隻怕天下所有人都會認為我就是王莽。


    到時候,隻怕叛亂四起,自己所有的理想都會化為烏有。


    “而天子若是在曹操手中,曹操把持朝局,必定招來諸侯妒忌,他把持朝政日久,野心就會越大,遲早會起不臣之心。一朝天子崩猝,公子起兵為天子發喪報仇,必定天下響應。”


    “而後公子得天下,便也可上順天意,下和民心。於中,也附和儒學道義,由聖而帝。”這樣的話從徐庶口中說出來,還真是讓士頌吃驚不已。


    但是冷靜想想,徐庶效力劉備,還真不是為了匡扶漢室,而是實現他自己的抱負。


    他到了曹魏後,做官至禦史中丞就是最好的佐證。


    他沒有給曹操獻一計設一謀,讓我們依稀看到那位“為人報仇,白堊突麵,被發而走”的少年遊俠。


    但作為曹魏的禦史中丞,監察百官,他也沒有建言獻策的職責。


    不為曹操獻計,是自己對劉備的“義”。


    在曹魏做官至禦史中丞,百官敬佩,那是對自己才學實力的“忠”。


    士頌麵前的徐庶,肩膀上還沒有背負那麽沉重的負擔,他現在所需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梧桐樹,施展才學。


    所以,為士頌建言獻策,做出最好的謀劃,在徐庶看來,沒有什麽不對的。


    何況漢天子在他眼中,隻不過是曹操手中,待宰的傀儡。


    想通了這點,士頌站起身來,對著徐庶鞠躬行禮,而後說道:“多謝先生教誨,士頌絕不敢忘。士頌不才,願得先生這樣的大才於府中,多多教誨,助我得償所願。”


    “主公何許如此行禮,折煞臣下了。”徐庶終是如願以償,有士頌如此行禮,他相信自己絕對會被重用。


    帶著徐庶返迴襄陽後,士頌即刻任命徐庶,為車騎將軍府司馬,職位甚至在蒯越之上。


    自己接受曹操的車騎將軍封號後,對自己屬臣的官職,也進行了提升。


    其實不過是給他們換了個稱謂而已。


    劉巴由荊南將軍府長史變成了車騎將軍府長史,蒯越為車騎將軍府功曹,其他如石韜、廖立、裴潛都是車騎將軍府從事中郎。


    士頌單單將車騎將軍府司馬一職空出,所有人都以為,這是士頌對蒯越在關中,沒有良好的諫言的暗罰。


    但士頌知道,自己內心中,總覺得蒯越和自己不是一條心。


    至少,蒯越沒有像劉巴,像徐庶這樣,和自己深入的交流。


    他和蒯越之間,更多的隻是荊州世家和荊州掌權人之間的合作而已。


    而現在,士頌忽然間重用徐庶,手下各派係之間,又多了許多思索。


    士頌本以為,和石韜關係要好的徐庶,會成為武陵書院派係的實權係人物。


    但暗組的觀察來看,徐庶出乎意料的選擇了劉巴的荊南派係,支持劉巴主導的變革。


    尤其是士頌推出的興教育新法,作為寒門出身的徐庶對此最為積極。


    隨著徐庶能力的展現,士頌的扶持,徐庶隱隱間有了代替裴潛馬良,成為了第二個馬玄的可能。


    因此,清遠舊係人馬,居然都不自主的圍在了徐庶身邊,以其為派係領袖。


    這倒是讓士頌既意外,又倍感欣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招財的小白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招財的小白貓並收藏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