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軍前鬥將
關於我魂穿漢末玩爭霸這小事 作者:招財的小白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士頌答應了曹操鬥將的提議。
在返迴營寨之前,曹操給了士頌一封書信,說道:“既然我們公事公辦,那麽曹某有封戰書,交於貴軍。還請聯軍副盟主帶迴,交給你們盟主,或是念給你們各路諸侯聽吧。”
“要戰便戰,何必這麽麻煩。”士頌雖然覺得麻煩,但還是接下了書信。
返迴軍營之後,士頌才發現。楊奉,韓暹等人,居然都在中軍大帳中等著他。
士頌剛一迴來,便被請進了中軍大營。
“曹操怎麽說,他如何才願意讓天子返迴洛陽?”段煨倒是和曹操沒什麽仇怨,他想要的,就是天子返迴洛陽。
“我是好說歹說,曹操就是不願意讓天子返京,還說什麽洛陽殘破,不適合再做帝都。她蠱惑我和他一同去什麽許縣參與朝政,想要離間我軍。”士頌簡單將自己和曹操的對話,和鬥將的約定,轉述給各路諸侯。
至於自己想要天子去荊州的小心思,自然是隱去了。
“曹操奸詐之徒,我等豈會中計。”楊奉說著,看向士頌,問道:“隻是今日大戰之後,各部疲乏,隻怕需得休整,剛好借鬥將之機,給予拖延。待士氣和軍力恢複,我等再殺入曹營,迎迴天子。”
楊奉說完,李樂,張揚等人眼神閃爍,隻怕楊奉口中的“各部”,指的就是他們。
他們今天被曹操的虎豹騎和青州軍完爆,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士卒奔逃,將帥膽寒,隻怕還真得些時間恢複。
“理當如此。”士頌點頭同意,但心裏已經打定主意,這群烏合之眾絕對靠不住。
劉巴在荊州已經招募了十萬新軍,如今改名為文定軍,還在訓練之中。士頌有了將這支新軍調入關中的想法,自己手下的軍隊,訓練了兩三個月後,不說是天下強軍,但絕對令行禁止,比楊奉和這些諸侯聯軍要強得多。
“聽聞曹操還給我們下了戰書?”楊定忽然冒出這樣一句話,讓士頌起了疑心。
自己剛剛迴營,你在哪裏聽說的?帶去麵見曹操的隊伍都是頌衛營老兵,自己絕對信任,難道聯軍之中還有人在暗處偷偷盯著我?
不快的神色一閃而過,但還是有人看見了。
士頌笑著拿出了曹操的戰書,笑道:“剛剛講和那曹賊的交涉去了,還把這戰書的事給忘了,諸位見諒。”
“那裏,本就應該是這個順序。”楊奉倒覺得沒什麽,接過了戰書。
可打開曹操戰書之後,楊奉的眼神就值得玩味了。
戰書的內容,也沒什麽特別之處,不過是些堆砌文藻的約戰用語,說明隻要聯軍鬥將能勝,便將天子還給聯軍。
內容,和士頌所說並沒有什麽區別。
但問題是,這戰書之上,多有塗改,塗改處的字跡,依稀可辨。
荊州,汝南等詞,還是認得出來。
依照這些被塗改的內容,這信的意思可就變了。曹操有意求和,可士頌不許,非要曹操把天子送往荊州。而且隻要曹操同意,他士頌便願意反水,和曹軍一道襲破聯軍。
士頌站到楊奉身邊看過書信後,打唿道:“這是曹操的離間計,我和曹操聯合襲擊諸位,真是何其荒唐,那我軍今日拚死殺入曹營,又是何必?”
“想了或許是因為程昱迴營後,曹操被氣糊塗了,把草稿給送了過來吧。”韓暹倒是好騙,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
士頌心裏卻跟明鏡似的,好你個曹操,你不玩抹書間韓遂了,改玩抹書間士頌啊!
好你個曹操,和你見個麵,你都要用計。
第二天,聯軍和曹軍又拉開了陣勢,準備鬥將。
可曹操在鬥將之前,又走出了軍陣,隔空對著聯軍喊話。
“文定侯,昨日之議,隨時有效,不知文定侯可思量好了?”
曹操莫名其妙的話,引得聯軍將士一齊側目看向士頌。
士頌無奈,隻能上前嗬道:“曹操!休要使離間計!誰和你有什麽約定,兩家陣前,各憑本事。若是你軍戰將不敵我軍,你需讓天子隨我等返迴洛陽。”
曹操一笑,說道:“是返迴洛陽,還是返迴襄陽,文定侯可告知過聯軍諸位啊?”
“當然是洛陽,我大漢天子,自然是居於兩京。”士頌被曹操逼急了,隻好咬著牙說返迴洛陽。
誰讓自己又想得好處,又想占大義,想把所有便宜都占了。
但越是這樣,自己越是被動吃虧。
士頌憋屈,心裏打定主意,決不讓曹操帶走漢獻帝。
“昨日文定侯不是說,若是我讓天子前往襄陽,文定侯也是願意的嗎?”曹操有意將士頌的打算公布出來,雖然勤王的諸侯之中,不少人都有過小心思,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沒有再提。
而曹操這麽一捅,所有人都有了疑問。
若是擊敗了曹操,奪迴了天子,士頌卻帶著天子南下荊州了,怎麽辦?
士頌被氣的咬牙切齒,心知自己再難把皇帝弄到荊州去了。
他指著曹操說道:“曹賊啊曹賊,你自己當亂臣賊子,就以為所有人都和你一樣嗎?士頌在此立誓,迎迴天子後,當和諸位一道,護衛天子返京。我大漢天子,隻能在京城之中,若是違背誓言,讓我萬箭穿心!”
沒有辦法,這年代,想要安撫人心,士頌隻能立下重誓。
畢竟,洛水之誓的規矩,還沒有被司馬懿這個不要臉的給毀掉。
而曹操,嘴角的笑容更燦爛了,本來隻想離間敵軍,沒想到士頌小兒居然還立誓明誌。
嘿嘿,即便自己丟了皇帝,也不至於輸的太慘,而且,士頌越是這樣,曹操越發覺得自己離勝利不遠了。
“士荊州啊士荊州,你現在倒是一心向國,不認與我主的協議。那你總認和我軍鬥將的承諾吧。”曹操身後,出來一青年文士。
這人身材瘦長,眉目俊朗,看似侃侃而談,其實還是在離間士頌和各路諸侯。
“隻不過,你身後的這群烏合之眾,你眼中什麽都不是的螻蟻。他們之中,可有人敢出來與我軍猛將一戰?他們完全沒有一戰之力,士荊州卻強行拖著大家夥和我們兗州軍拚命,你的仁義何在?還是說,他們這些人,在你眼中的作用,便是見證你的忠勇仁義,為你歌功頌德?”
士頌雖不認識這人,但隱隱間覺得這人比不簡單,隻怕也是曹操前期重要謀士,隻是不能確定是哪個。正準備出聲詢問,曹操卻高聲說道:“奉孝速速退下,有些話大家心知肚明,何必明說。”
火上澆油,看來曹軍是打定主意,要抹黑士頌,讓士頌和聯軍諸侯無法和睦相處。
士頌這邊,馬良剛剛押運軍糧前來,年少氣盛。看曹操和郭嘉用盡心機想要離間,心頭火起,居然打馬出陣,抬手揚起馬鞭,對著曹軍扯著喉嚨大喝。
“曹操,你個為老不尊的老貨,這麽一大把年紀了,居然還在兩軍陣前,和自家謀士一唱一和,玩起了離間計。你當我們各路諸侯都是小孩子嗎,我一個童子,都知道你在故意亂我軍心,各路諸侯,豈會上當!”
“我等會盟,何需分軍力多寡,官職高低。忠貞義士,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誌。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我等萬眾一心,輔漢安劉,同赴國難,討伐奸賊!”
馬良這舉動,讓兩軍將士紛紛側目,這白眉少年好大的膽子,直接就這麽開罵了。
那曹操,隻怕不會輕易放過他吧。
“好,說的好!曹操,你就別費盡心機的離間我軍了,我等萬眾一心,輔漢安劉,同赴國難,討伐奸賊。”楊奉接著馬良的話便喊了起來,各路諸侯雖然心有疑惑,但也有感於馬良的話,既然楊奉帶頭,他們也紛紛應和。
曹操郭嘉對視一眼,歎道:“沒想到士頌手下一區區孩童,也有如此見識膽量。”
郭嘉笑道:“此子乃是荊州馬家嫡子,馬玄之弟,白眉馬良。荊州人都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看來所言不虛。”
“噢?他是輔士頌定荊南的馬玄之弟?難怪難怪,日後襲破荊州,馬家子弟,還是收為我用的好。”雖然馬良罵了曹操,但曹操對他很是欣賞,有意收為己用。
就心胸而言,曹操確實遠勝士頌。
曹操說完之後,給許褚使了個眼色。
許褚會意,衝出本陣,橫刀立馬於兩軍陣間,找到楊奉軍旗,高聲報名搦戰。
“某乃曹公虎衛將軍許褚,諸位既然與荊州軍一樣同心報國,不知有哪路諸侯的帳下猛將,願與我一戰!”
許褚這架勢,擺明了就是說,除了荊州軍將領,你們所謂的各路諸侯手下,有哪個敢上來和他比試比試。
各路諸侯紛紛退卻,昨天誰都看見了,這個壯漢提著長刀,殺人如麻。
上去和他單挑,那和找死沒有區別。
士頌心說,許褚啊,我們這邊能打贏你的,隻怕隻有黃忠了。
也罷,雖然不指望曹操鬥將輸了後,會把皇帝交出來,但也不能失了聯軍氣勢。
於是,他迴頭招唿黃忠,準備讓黃忠出馬。
這個時候的黃忠,正是壯年,勇猛隻怕不在呂布之下,對付許褚,士頌還是有把握的。
但黃忠還沒動,楊奉那邊卻殺出了徐晃。
“車騎將軍帳下,都騎尉徐晃前來討教!”徐晃說著,便提斧衝了出去,和許褚殺成一團。
士頌心說,你徐晃是統帥型武將好不好,雖然說你武藝也不錯,但你有必要上去和許褚較勁嗎?
我還想收你為我所用呢,你要是被許褚砍了怎麽辦。
正在士頌著急的時候,曹軍之中,典韋又報號挑戰。
“宿衛將軍典韋在此,誰敢一戰?”
原來,曹操自恃手下猛將如雲,和謀士們商議後,決定派出數員猛將挑戰。
他預計聯軍之中,即便是有徐晃這樣的猛將,人數應該也沒有幾個。
到最後,肯定是曹軍戰將先斬殺聯軍武將,而後取得鬥將的優勢,獲得勝利。
雖然知道士頌楊奉不會就此退軍,但曹軍昨天戰敗的士氣,定然能找迴來。
“漢生,去砍了這人!”士頌擔心聯軍之中,再有哪個不知死活的先衝出去了,連忙讓黃忠出馬迎戰。
其實士頌想多了,曹軍諸將一個個上前挑戰,各路諸侯紛紛低頭,不敢應戰。
他們也不傻,現在可是鬥將,若是對自己的武藝不自信,誰敢衝出去。
看看現在陣中交手的人吧,那武藝,自己能撐得過幾迴合。
聯軍之中,除了徐晃之外,就沒有人敢衝上去了。
但士頌手下的荊州軍武將,卻一個個,都被士頌派了出去,和曹軍諸將戰作一團。
開始是徐晃戰許褚,黃忠對典韋。
而後太史慈擋住了夏侯淵,甘寧接下了夏侯惇。
接著臧洪、鮑隆出馬,攔下了挑戰的樂進、李典。
魏延和於禁放對,文聘和曹仁廝殺。
最後,連周泰都被士頌派了出去,擋住了叫囂得厲害的蔡陽。
這些三國名將們捉對廝殺,大戰了近百迴合,不分勝負。
兩軍將士也是群情激昂,擂鼓震天,為己方武將呐喊助威。
就連曹操,一時間也看愣住了,說道:“沒想到士頌部下,猛將如此之多。”
曹操也是愛才之人,看到士頌部下猛將,連連搖頭,心忖要是這些武將,都是他的手下該有多好。
荀攸笑道:“主公還是愛才之心吧,這些戰將,隻怕難以收為我用了。”
荀攸聰明人,平時話少,但說話必在點上。
見荀攸如此說,曹操還是有些不甘心,問道:“為何?”
“士頌高舉儒家旗號,打著仁義之旗來治理地方,又愛惜百姓。”
“在這些人眼中,士頌乃是正義之人,儒學傳承。這些人武藝不俗,到哪裏得不到重用,而卻心甘情願的為士頌這麽個少年郎所驅馳。隻怕在他們心中,士頌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民,開萬世太平的宏願,是完全認同的。”
“而且,這些人也會在自己心裏,留下這麽個不切實際的誌向。”荀攸的答案,讓曹操無奈,但似乎又無法辯駁。
是啊,這世界上,隻怕還真有這樣的人,會為了些虛無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奮鬥,甚至不惜生命。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不器!
這些人認同了士頌的“道”。
想到這裏,曹操隻能將心中的無奈,化作一聲歎息。
在返迴營寨之前,曹操給了士頌一封書信,說道:“既然我們公事公辦,那麽曹某有封戰書,交於貴軍。還請聯軍副盟主帶迴,交給你們盟主,或是念給你們各路諸侯聽吧。”
“要戰便戰,何必這麽麻煩。”士頌雖然覺得麻煩,但還是接下了書信。
返迴軍營之後,士頌才發現。楊奉,韓暹等人,居然都在中軍大帳中等著他。
士頌剛一迴來,便被請進了中軍大營。
“曹操怎麽說,他如何才願意讓天子返迴洛陽?”段煨倒是和曹操沒什麽仇怨,他想要的,就是天子返迴洛陽。
“我是好說歹說,曹操就是不願意讓天子返京,還說什麽洛陽殘破,不適合再做帝都。她蠱惑我和他一同去什麽許縣參與朝政,想要離間我軍。”士頌簡單將自己和曹操的對話,和鬥將的約定,轉述給各路諸侯。
至於自己想要天子去荊州的小心思,自然是隱去了。
“曹操奸詐之徒,我等豈會中計。”楊奉說著,看向士頌,問道:“隻是今日大戰之後,各部疲乏,隻怕需得休整,剛好借鬥將之機,給予拖延。待士氣和軍力恢複,我等再殺入曹營,迎迴天子。”
楊奉說完,李樂,張揚等人眼神閃爍,隻怕楊奉口中的“各部”,指的就是他們。
他們今天被曹操的虎豹騎和青州軍完爆,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士卒奔逃,將帥膽寒,隻怕還真得些時間恢複。
“理當如此。”士頌點頭同意,但心裏已經打定主意,這群烏合之眾絕對靠不住。
劉巴在荊州已經招募了十萬新軍,如今改名為文定軍,還在訓練之中。士頌有了將這支新軍調入關中的想法,自己手下的軍隊,訓練了兩三個月後,不說是天下強軍,但絕對令行禁止,比楊奉和這些諸侯聯軍要強得多。
“聽聞曹操還給我們下了戰書?”楊定忽然冒出這樣一句話,讓士頌起了疑心。
自己剛剛迴營,你在哪裏聽說的?帶去麵見曹操的隊伍都是頌衛營老兵,自己絕對信任,難道聯軍之中還有人在暗處偷偷盯著我?
不快的神色一閃而過,但還是有人看見了。
士頌笑著拿出了曹操的戰書,笑道:“剛剛講和那曹賊的交涉去了,還把這戰書的事給忘了,諸位見諒。”
“那裏,本就應該是這個順序。”楊奉倒覺得沒什麽,接過了戰書。
可打開曹操戰書之後,楊奉的眼神就值得玩味了。
戰書的內容,也沒什麽特別之處,不過是些堆砌文藻的約戰用語,說明隻要聯軍鬥將能勝,便將天子還給聯軍。
內容,和士頌所說並沒有什麽區別。
但問題是,這戰書之上,多有塗改,塗改處的字跡,依稀可辨。
荊州,汝南等詞,還是認得出來。
依照這些被塗改的內容,這信的意思可就變了。曹操有意求和,可士頌不許,非要曹操把天子送往荊州。而且隻要曹操同意,他士頌便願意反水,和曹軍一道襲破聯軍。
士頌站到楊奉身邊看過書信後,打唿道:“這是曹操的離間計,我和曹操聯合襲擊諸位,真是何其荒唐,那我軍今日拚死殺入曹營,又是何必?”
“想了或許是因為程昱迴營後,曹操被氣糊塗了,把草稿給送了過來吧。”韓暹倒是好騙,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
士頌心裏卻跟明鏡似的,好你個曹操,你不玩抹書間韓遂了,改玩抹書間士頌啊!
好你個曹操,和你見個麵,你都要用計。
第二天,聯軍和曹軍又拉開了陣勢,準備鬥將。
可曹操在鬥將之前,又走出了軍陣,隔空對著聯軍喊話。
“文定侯,昨日之議,隨時有效,不知文定侯可思量好了?”
曹操莫名其妙的話,引得聯軍將士一齊側目看向士頌。
士頌無奈,隻能上前嗬道:“曹操!休要使離間計!誰和你有什麽約定,兩家陣前,各憑本事。若是你軍戰將不敵我軍,你需讓天子隨我等返迴洛陽。”
曹操一笑,說道:“是返迴洛陽,還是返迴襄陽,文定侯可告知過聯軍諸位啊?”
“當然是洛陽,我大漢天子,自然是居於兩京。”士頌被曹操逼急了,隻好咬著牙說返迴洛陽。
誰讓自己又想得好處,又想占大義,想把所有便宜都占了。
但越是這樣,自己越是被動吃虧。
士頌憋屈,心裏打定主意,決不讓曹操帶走漢獻帝。
“昨日文定侯不是說,若是我讓天子前往襄陽,文定侯也是願意的嗎?”曹操有意將士頌的打算公布出來,雖然勤王的諸侯之中,不少人都有過小心思,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沒有再提。
而曹操這麽一捅,所有人都有了疑問。
若是擊敗了曹操,奪迴了天子,士頌卻帶著天子南下荊州了,怎麽辦?
士頌被氣的咬牙切齒,心知自己再難把皇帝弄到荊州去了。
他指著曹操說道:“曹賊啊曹賊,你自己當亂臣賊子,就以為所有人都和你一樣嗎?士頌在此立誓,迎迴天子後,當和諸位一道,護衛天子返京。我大漢天子,隻能在京城之中,若是違背誓言,讓我萬箭穿心!”
沒有辦法,這年代,想要安撫人心,士頌隻能立下重誓。
畢竟,洛水之誓的規矩,還沒有被司馬懿這個不要臉的給毀掉。
而曹操,嘴角的笑容更燦爛了,本來隻想離間敵軍,沒想到士頌小兒居然還立誓明誌。
嘿嘿,即便自己丟了皇帝,也不至於輸的太慘,而且,士頌越是這樣,曹操越發覺得自己離勝利不遠了。
“士荊州啊士荊州,你現在倒是一心向國,不認與我主的協議。那你總認和我軍鬥將的承諾吧。”曹操身後,出來一青年文士。
這人身材瘦長,眉目俊朗,看似侃侃而談,其實還是在離間士頌和各路諸侯。
“隻不過,你身後的這群烏合之眾,你眼中什麽都不是的螻蟻。他們之中,可有人敢出來與我軍猛將一戰?他們完全沒有一戰之力,士荊州卻強行拖著大家夥和我們兗州軍拚命,你的仁義何在?還是說,他們這些人,在你眼中的作用,便是見證你的忠勇仁義,為你歌功頌德?”
士頌雖不認識這人,但隱隱間覺得這人比不簡單,隻怕也是曹操前期重要謀士,隻是不能確定是哪個。正準備出聲詢問,曹操卻高聲說道:“奉孝速速退下,有些話大家心知肚明,何必明說。”
火上澆油,看來曹軍是打定主意,要抹黑士頌,讓士頌和聯軍諸侯無法和睦相處。
士頌這邊,馬良剛剛押運軍糧前來,年少氣盛。看曹操和郭嘉用盡心機想要離間,心頭火起,居然打馬出陣,抬手揚起馬鞭,對著曹軍扯著喉嚨大喝。
“曹操,你個為老不尊的老貨,這麽一大把年紀了,居然還在兩軍陣前,和自家謀士一唱一和,玩起了離間計。你當我們各路諸侯都是小孩子嗎,我一個童子,都知道你在故意亂我軍心,各路諸侯,豈會上當!”
“我等會盟,何需分軍力多寡,官職高低。忠貞義士,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誌。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我等萬眾一心,輔漢安劉,同赴國難,討伐奸賊!”
馬良這舉動,讓兩軍將士紛紛側目,這白眉少年好大的膽子,直接就這麽開罵了。
那曹操,隻怕不會輕易放過他吧。
“好,說的好!曹操,你就別費盡心機的離間我軍了,我等萬眾一心,輔漢安劉,同赴國難,討伐奸賊。”楊奉接著馬良的話便喊了起來,各路諸侯雖然心有疑惑,但也有感於馬良的話,既然楊奉帶頭,他們也紛紛應和。
曹操郭嘉對視一眼,歎道:“沒想到士頌手下一區區孩童,也有如此見識膽量。”
郭嘉笑道:“此子乃是荊州馬家嫡子,馬玄之弟,白眉馬良。荊州人都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看來所言不虛。”
“噢?他是輔士頌定荊南的馬玄之弟?難怪難怪,日後襲破荊州,馬家子弟,還是收為我用的好。”雖然馬良罵了曹操,但曹操對他很是欣賞,有意收為己用。
就心胸而言,曹操確實遠勝士頌。
曹操說完之後,給許褚使了個眼色。
許褚會意,衝出本陣,橫刀立馬於兩軍陣間,找到楊奉軍旗,高聲報名搦戰。
“某乃曹公虎衛將軍許褚,諸位既然與荊州軍一樣同心報國,不知有哪路諸侯的帳下猛將,願與我一戰!”
許褚這架勢,擺明了就是說,除了荊州軍將領,你們所謂的各路諸侯手下,有哪個敢上來和他比試比試。
各路諸侯紛紛退卻,昨天誰都看見了,這個壯漢提著長刀,殺人如麻。
上去和他單挑,那和找死沒有區別。
士頌心說,許褚啊,我們這邊能打贏你的,隻怕隻有黃忠了。
也罷,雖然不指望曹操鬥將輸了後,會把皇帝交出來,但也不能失了聯軍氣勢。
於是,他迴頭招唿黃忠,準備讓黃忠出馬。
這個時候的黃忠,正是壯年,勇猛隻怕不在呂布之下,對付許褚,士頌還是有把握的。
但黃忠還沒動,楊奉那邊卻殺出了徐晃。
“車騎將軍帳下,都騎尉徐晃前來討教!”徐晃說著,便提斧衝了出去,和許褚殺成一團。
士頌心說,你徐晃是統帥型武將好不好,雖然說你武藝也不錯,但你有必要上去和許褚較勁嗎?
我還想收你為我所用呢,你要是被許褚砍了怎麽辦。
正在士頌著急的時候,曹軍之中,典韋又報號挑戰。
“宿衛將軍典韋在此,誰敢一戰?”
原來,曹操自恃手下猛將如雲,和謀士們商議後,決定派出數員猛將挑戰。
他預計聯軍之中,即便是有徐晃這樣的猛將,人數應該也沒有幾個。
到最後,肯定是曹軍戰將先斬殺聯軍武將,而後取得鬥將的優勢,獲得勝利。
雖然知道士頌楊奉不會就此退軍,但曹軍昨天戰敗的士氣,定然能找迴來。
“漢生,去砍了這人!”士頌擔心聯軍之中,再有哪個不知死活的先衝出去了,連忙讓黃忠出馬迎戰。
其實士頌想多了,曹軍諸將一個個上前挑戰,各路諸侯紛紛低頭,不敢應戰。
他們也不傻,現在可是鬥將,若是對自己的武藝不自信,誰敢衝出去。
看看現在陣中交手的人吧,那武藝,自己能撐得過幾迴合。
聯軍之中,除了徐晃之外,就沒有人敢衝上去了。
但士頌手下的荊州軍武將,卻一個個,都被士頌派了出去,和曹軍諸將戰作一團。
開始是徐晃戰許褚,黃忠對典韋。
而後太史慈擋住了夏侯淵,甘寧接下了夏侯惇。
接著臧洪、鮑隆出馬,攔下了挑戰的樂進、李典。
魏延和於禁放對,文聘和曹仁廝殺。
最後,連周泰都被士頌派了出去,擋住了叫囂得厲害的蔡陽。
這些三國名將們捉對廝殺,大戰了近百迴合,不分勝負。
兩軍將士也是群情激昂,擂鼓震天,為己方武將呐喊助威。
就連曹操,一時間也看愣住了,說道:“沒想到士頌部下,猛將如此之多。”
曹操也是愛才之人,看到士頌部下猛將,連連搖頭,心忖要是這些武將,都是他的手下該有多好。
荀攸笑道:“主公還是愛才之心吧,這些戰將,隻怕難以收為我用了。”
荀攸聰明人,平時話少,但說話必在點上。
見荀攸如此說,曹操還是有些不甘心,問道:“為何?”
“士頌高舉儒家旗號,打著仁義之旗來治理地方,又愛惜百姓。”
“在這些人眼中,士頌乃是正義之人,儒學傳承。這些人武藝不俗,到哪裏得不到重用,而卻心甘情願的為士頌這麽個少年郎所驅馳。隻怕在他們心中,士頌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民,開萬世太平的宏願,是完全認同的。”
“而且,這些人也會在自己心裏,留下這麽個不切實際的誌向。”荀攸的答案,讓曹操無奈,但似乎又無法辯駁。
是啊,這世界上,隻怕還真有這樣的人,會為了些虛無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奮鬥,甚至不惜生命。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不器!
這些人認同了士頌的“道”。
想到這裏,曹操隻能將心中的無奈,化作一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