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來了!”令遙皺眉,聲調都拔高了。
“我隻是這麽一感慨而已。公孫淩美,難道令箬就不美了麽,蕭緲也美,葉莞萱也美,闌歌也美,宮中的美人更是數不勝數。人間多好物,既然碰到了,就不妨多看幾眼,就當是養眼養心了。”
令遙笑了,眼睛黑黑亮亮的,如同陰了許久的天氣忽然放晴,他伸手颳了下輕璿的鼻子:“你怎麽不說你自己?想養心時,拿把鏡子照照就好了,或者,你看看我,我也是可以養眼養心的。”
輕璿笑著推他,一邊說著“不要臉”,一邊大步向前走去,心中多年來的陰霾,就這樣簡簡單單被衝散了,她忽然覺得,江南有種攝人心魄的美,若要她今後一輩子待在此處,她也是願意的。
此後幾天,輕璿不再隨著令遙四處拜訪,而是與令箬待在一起。有時是令箬帶著輕璿四處遊玩,有時是兩人在令箬院中一同練習繡藝,輕璿繡了兩塊不同的牡丹繡帕,一塊給令箬,一塊給杭氏,杭氏很是高興,時常拉著輕璿,跟她說話。
輕璿有許多話不便與杭氏說,杭氏看出她的為難,便隻聊些家常與各地風物,前麵有小廝進來,說令遙傳了信,今日要隨公孫大人去軍營,晌午不迴來了。
杭氏點點頭,淡淡道:“知道了。”小廝走後,她又笑看輕璿:“遙兒迴來一趟不易,要陪著我說話,還要四處拜望。”
輕璿聽聞令遙去軍營,心中略略一動。
“我都知道的,”杭氏道,“遙兒已經跟隨了蜀王。”
輕璿一愣,笑道:“令遙與蜀王是很要好的朋友,兩人不分彼此的。”
杭氏道:“如今不分彼此,將來也是要分的。遙兒年幼在國子監習讀時,就特別喜歡蜀王殿下,那時他們倆都還隻是孩子,遙兒大些,蜀王十分依戀他,這些事雖不是我一個婦人該知曉的,但我到底有品級,他們父子倆對我也愛重,所以我都了解。蜀王流落民間後,定然也經曆了許多事,兩人一同在戰場時,又是出生入死多迴,加上太子的所作所為,遙兒會支持蜀王是一定的。”
她溫柔地看著輕璿:“九流,我知道你也是蜀王的支持者,我與遙兒父親一直都相信,你們的選擇是對的。隻是,如今我沒有陪在遙兒身邊,希望你們這些誌同道合的朋友,能……能替我照顧他!”
杭氏說得動情,輕璿不禁也心中一熱,認真地點了點頭。
令遙迴來時,已到晚膳時分,一家人用過飯,令遙說起軍營中水軍操練的盛況,杭氏與輕璿都在心中驚嘆,令箬微微笑著,麵上有一絲苦澀。
“公孫大人親自帶你去的?”杭氏問。
“是。”令遙道。
“可還有什麽人?”輕璿低頭吃著菜,隨意問。
令遙細細看她一眼,輕描淡寫道:“公孫大人的女兒,公孫淩將軍也去了,還有軍中幾名將領陪同。如今江南的人心多半向著蜀王,不過,還是有少數支持太子的人在此。”
杭氏眉心有一絲擔憂,令遙微笑道:“母親不必憂心,那些人翻不起什麽浪,不過今日九流提醒了我,我已安排了些江湖人守在你們周圍,那些支持太子的人也有人盯著。”
令箬抬眼,看向令遙與輕璿,杭氏一愣,然後笑了笑沒說話。
夜來月色好,輕璿邀令遙一道出去走走。
兩人走過繁華熱鬧的河畔長橋,來到姑蘇城最美的河灣。這裏喧鬧聲四起,河的兩旁是比河麵還寬廣的橋廊,有的地方有兩層樓,有的地方隻一層,人們站在高低錯落的屋簷下憑欄望著河麵,一派風雅而又欣欣向榮之景。橋廊四處懸掛著紅燈籠,與京城的燈不同,這裏的燈是略帶粉色的,單個或成串,掛在高低不同的各個簷角。
此時正值初秋,江南人有放天燈的習俗,輕璿與令遙站在一處閣樓上往下望,見河麵上停著數隻船。有的船上是夫婦帶著孩子,孩子天真爛漫地笑鬧著,有的船上是輕言蜜語的佳偶。有的正拿著天燈準備放,有的人放的天燈已飄過了高高的青簷,朝更遠處的天空飛去。
此地位於河灣,若忽略從轉彎處流出的河水,眼前真像是一座被明亮殿宇圍起來的湖泊,由於四處燈火璀璨,河麵又有人放燈,清澈的水流被映襯成淺藍色,連帶著夜空,都被燈火與繁星點綴得琳琅滿目。
“好熱鬧,”輕璿讚嘆,“天空這麽斑斕,我都找不到月亮啦!”
令遙在一旁笑看她。
“這裏和京城,哪裏更美?”
輕璿歪著頭想了想,想不出答案,一抬頭又大驚小怪地唿喊起來。
“你看你看,那個天燈,竟是一大朵蓮花!”
“那叫蓮花燈,”令遙仰望著那燈,“蓮花象徵著出淤泥而不染。”
“瞎說什麽,你看大家多高興啊,他們放這個不過是因為新奇漂亮,哪有那麽多奇怪的說法。”
令遙挑眉。
“這是民間,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比較適用於官場吧。”
令遙還是挑著眉,對她的話不置可否。
“你為什麽不說話?”
“江湖也是民間,你認為江湖中沒有‘淤泥’嗎?”
輕璿低下頭。她看著樓下一對年輕男女將船劃向了廊邊,那男子先跳上岸,女子還癡癡望著自己放上天的燈,男子拍拍她的肩,笑著伸出手臂,讓女子扶著他的手上來。
“這幾天,公孫淩一直都有找你麽?”
“有。”
“你去哪裏,她就去了哪裏,是不是?”
令遙笑了,對上輕璿有些憤怒的臉,眼中星光閃閃:“幹嘛,你還派了人跟蹤我?”
“跟蹤你?算了吧,”輕璿不看他,“我派出的人,你很容易就能發現的。”
“那不一定,得看那人功夫如何。”
“她在你身邊時,是不是一副很高傲的模樣?”
“對著別人是,對著我倒沒那麽高傲。可能是我對她不夠熱情,所以她有些沮喪。”
“不是該越挫越勇嗎?”
“還沒來得及越挫越勇,今日公孫將軍一直跟我在一起,她再怎樣,也不敢當著父親的麵造次吧。”令遙轉頭看她有些無措的表情,笑意盈盈地欣賞。
輕璿嘆道:“公孫淩,世家出生,將門虎女,令父皇得意一生的平定海冦之亂的功績,有一大半是她與她父親的功勞。如此俠膽雄心、天生麗質的女子,竟獨獨喜歡你令侯爺,不知對你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
“我不在乎,”令遙隨意道,“若是她明言喜歡我,我也可以明確地拒絕她,情愛這種事,若不是相互的,那強求的一方就不占理。”
輕璿想戲弄戲弄他,問他是不是也有不占理的時候,但想到那日他在樹蔭下的溫柔,又忍住了。
因為,情愛有時也很脆弱,經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戲弄與否決。
</br>
“我隻是這麽一感慨而已。公孫淩美,難道令箬就不美了麽,蕭緲也美,葉莞萱也美,闌歌也美,宮中的美人更是數不勝數。人間多好物,既然碰到了,就不妨多看幾眼,就當是養眼養心了。”
令遙笑了,眼睛黑黑亮亮的,如同陰了許久的天氣忽然放晴,他伸手颳了下輕璿的鼻子:“你怎麽不說你自己?想養心時,拿把鏡子照照就好了,或者,你看看我,我也是可以養眼養心的。”
輕璿笑著推他,一邊說著“不要臉”,一邊大步向前走去,心中多年來的陰霾,就這樣簡簡單單被衝散了,她忽然覺得,江南有種攝人心魄的美,若要她今後一輩子待在此處,她也是願意的。
此後幾天,輕璿不再隨著令遙四處拜訪,而是與令箬待在一起。有時是令箬帶著輕璿四處遊玩,有時是兩人在令箬院中一同練習繡藝,輕璿繡了兩塊不同的牡丹繡帕,一塊給令箬,一塊給杭氏,杭氏很是高興,時常拉著輕璿,跟她說話。
輕璿有許多話不便與杭氏說,杭氏看出她的為難,便隻聊些家常與各地風物,前麵有小廝進來,說令遙傳了信,今日要隨公孫大人去軍營,晌午不迴來了。
杭氏點點頭,淡淡道:“知道了。”小廝走後,她又笑看輕璿:“遙兒迴來一趟不易,要陪著我說話,還要四處拜望。”
輕璿聽聞令遙去軍營,心中略略一動。
“我都知道的,”杭氏道,“遙兒已經跟隨了蜀王。”
輕璿一愣,笑道:“令遙與蜀王是很要好的朋友,兩人不分彼此的。”
杭氏道:“如今不分彼此,將來也是要分的。遙兒年幼在國子監習讀時,就特別喜歡蜀王殿下,那時他們倆都還隻是孩子,遙兒大些,蜀王十分依戀他,這些事雖不是我一個婦人該知曉的,但我到底有品級,他們父子倆對我也愛重,所以我都了解。蜀王流落民間後,定然也經曆了許多事,兩人一同在戰場時,又是出生入死多迴,加上太子的所作所為,遙兒會支持蜀王是一定的。”
她溫柔地看著輕璿:“九流,我知道你也是蜀王的支持者,我與遙兒父親一直都相信,你們的選擇是對的。隻是,如今我沒有陪在遙兒身邊,希望你們這些誌同道合的朋友,能……能替我照顧他!”
杭氏說得動情,輕璿不禁也心中一熱,認真地點了點頭。
令遙迴來時,已到晚膳時分,一家人用過飯,令遙說起軍營中水軍操練的盛況,杭氏與輕璿都在心中驚嘆,令箬微微笑著,麵上有一絲苦澀。
“公孫大人親自帶你去的?”杭氏問。
“是。”令遙道。
“可還有什麽人?”輕璿低頭吃著菜,隨意問。
令遙細細看她一眼,輕描淡寫道:“公孫大人的女兒,公孫淩將軍也去了,還有軍中幾名將領陪同。如今江南的人心多半向著蜀王,不過,還是有少數支持太子的人在此。”
杭氏眉心有一絲擔憂,令遙微笑道:“母親不必憂心,那些人翻不起什麽浪,不過今日九流提醒了我,我已安排了些江湖人守在你們周圍,那些支持太子的人也有人盯著。”
令箬抬眼,看向令遙與輕璿,杭氏一愣,然後笑了笑沒說話。
夜來月色好,輕璿邀令遙一道出去走走。
兩人走過繁華熱鬧的河畔長橋,來到姑蘇城最美的河灣。這裏喧鬧聲四起,河的兩旁是比河麵還寬廣的橋廊,有的地方有兩層樓,有的地方隻一層,人們站在高低錯落的屋簷下憑欄望著河麵,一派風雅而又欣欣向榮之景。橋廊四處懸掛著紅燈籠,與京城的燈不同,這裏的燈是略帶粉色的,單個或成串,掛在高低不同的各個簷角。
此時正值初秋,江南人有放天燈的習俗,輕璿與令遙站在一處閣樓上往下望,見河麵上停著數隻船。有的船上是夫婦帶著孩子,孩子天真爛漫地笑鬧著,有的船上是輕言蜜語的佳偶。有的正拿著天燈準備放,有的人放的天燈已飄過了高高的青簷,朝更遠處的天空飛去。
此地位於河灣,若忽略從轉彎處流出的河水,眼前真像是一座被明亮殿宇圍起來的湖泊,由於四處燈火璀璨,河麵又有人放燈,清澈的水流被映襯成淺藍色,連帶著夜空,都被燈火與繁星點綴得琳琅滿目。
“好熱鬧,”輕璿讚嘆,“天空這麽斑斕,我都找不到月亮啦!”
令遙在一旁笑看她。
“這裏和京城,哪裏更美?”
輕璿歪著頭想了想,想不出答案,一抬頭又大驚小怪地唿喊起來。
“你看你看,那個天燈,竟是一大朵蓮花!”
“那叫蓮花燈,”令遙仰望著那燈,“蓮花象徵著出淤泥而不染。”
“瞎說什麽,你看大家多高興啊,他們放這個不過是因為新奇漂亮,哪有那麽多奇怪的說法。”
令遙挑眉。
“這是民間,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比較適用於官場吧。”
令遙還是挑著眉,對她的話不置可否。
“你為什麽不說話?”
“江湖也是民間,你認為江湖中沒有‘淤泥’嗎?”
輕璿低下頭。她看著樓下一對年輕男女將船劃向了廊邊,那男子先跳上岸,女子還癡癡望著自己放上天的燈,男子拍拍她的肩,笑著伸出手臂,讓女子扶著他的手上來。
“這幾天,公孫淩一直都有找你麽?”
“有。”
“你去哪裏,她就去了哪裏,是不是?”
令遙笑了,對上輕璿有些憤怒的臉,眼中星光閃閃:“幹嘛,你還派了人跟蹤我?”
“跟蹤你?算了吧,”輕璿不看他,“我派出的人,你很容易就能發現的。”
“那不一定,得看那人功夫如何。”
“她在你身邊時,是不是一副很高傲的模樣?”
“對著別人是,對著我倒沒那麽高傲。可能是我對她不夠熱情,所以她有些沮喪。”
“不是該越挫越勇嗎?”
“還沒來得及越挫越勇,今日公孫將軍一直跟我在一起,她再怎樣,也不敢當著父親的麵造次吧。”令遙轉頭看她有些無措的表情,笑意盈盈地欣賞。
輕璿嘆道:“公孫淩,世家出生,將門虎女,令父皇得意一生的平定海冦之亂的功績,有一大半是她與她父親的功勞。如此俠膽雄心、天生麗質的女子,竟獨獨喜歡你令侯爺,不知對你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
“我不在乎,”令遙隨意道,“若是她明言喜歡我,我也可以明確地拒絕她,情愛這種事,若不是相互的,那強求的一方就不占理。”
輕璿想戲弄戲弄他,問他是不是也有不占理的時候,但想到那日他在樹蔭下的溫柔,又忍住了。
因為,情愛有時也很脆弱,經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戲弄與否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