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願意選擇忍耐前者,卻又在期待著後者,如同有一根細細的隱形的線,在將他拉往皇後的方向。
他明明知道,她對他和聲細語隻是為了穆淳的安危,也明明知曉,穆淳最近一年來的表現絕不隻是為了偏居一隅。
對上皇後漆黑的雙眼,他突然心一軟,溫聲道:“也是奇了,楊梭那樣一個不愛逢迎的人,居然對穆淳滿口誇讚,說大理在他的治理下是怎樣的風調雨順……”
那一句“他就不懼怕太子嗎”隨著皇後欣喜的表情被他悄然咽下。
皇後笑眼彎彎,許是憂心得久了,有淚珠自眼角滑落,如彎月落珠。皇帝忍不住抬起手,用手背拭掉她的淚,輕輕嘆了口氣。
阮貴妃剛迴到蔓蘿宮中,就聽宮女稟報,太子殿下來了,正在殿中等她,她雙眼一暗,心中升起一種不好的預感,昨日楊梭進宮,皇帝屏退了合宮眾人,楊梭說了什麽,竟無一人知道。
看來太子是有了消息。
一進殿中便望見太子坐在椅中的側影,一襲黑色蟒袍,雙拳緊握,皺起的眉宇間湧起無限戾氣,他側頭看向自己的母妃,眼中憤怒之意更盛,起身快步向前道:“我真沒想到,這個楊梭倒是個有本事的大人物!”
阮貴妃心中一咯噔,穩下心神問:“怎麽迴事?他跟你父皇怎麽說?”
太子揚眉:“怎麽,母妃一大早就跑去父皇宮中,這早膳都用過了,竟還不知道麽?”
阮貴妃氣道:“你父皇也不知是怎麽了,不管我怎麽問,他就是不說,隻把話扯開,坤玉宮那個女人今兒也過去了,你父皇對她倒客氣……華兒,到底怎麽迴事?”
“怎麽迴事……”太子麵色暗了又暗,“穆淳這個小畜生如今是出息了,不知用了什麽手段讓楊梭對他讚賞有加!你說,楊梭那樣刻板執拗的一個人,居然出言稱讚他,如此倒比別的人誇他更有用了。”
阮貴妃咬牙道:“好啊,楊梭這個小小僉都禦史,可是當到頭了……”
“免了他有什麽用,如今他一迴京,向父皇稟報完,自然是到處去誇讚蜀王的功德。人人皆知蜀王有功,大理之事一切順利,父皇也正在興頭上,此時誰上奏參他,豈不是掃了父皇的興?”太子雖桀驁,卻也知因著近日來軍中的那樁命案和科舉舞弊案,皇帝正對他和薊崇大為不滿,此時行事不宜過激,如若惹惱了皇帝,後果不堪設想。
太子沉聲道:“嶽謙這個老傢夥,一味地和稀泥,他打心底裏看不上我的做派,卻又怕我。如今倒好,他舉薦的人居然趕著拍穆淳的馬屁,他以後在我這別想有好果子吃了!”
“說到底,還是你父皇有了考察穆淳的心。”阮貴妃嘆氣,“真不懂,不過是個早亡妃嬪的兒子,那麽久不在宮中都沒見你父皇想起過,如今怎麽又惦記了。”
“那就要怪童高了,好端端地說什麽穆淳搜刮民脂民膏的話,讓父皇有了機會去考察他。”
阮貴妃心頭一跳,一絲疑惑攀爬而上,她搖了搖頭,童高不會對她不忠心的。
然而在太子走後,阮貴妃獨自坐在空曠的大殿中,心中疑雲更盛,凝眉沉思良久,忽而她展顏一笑。
雖然不知童高是否想脫離她的掌控,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便是這個人知曉得太多,也確實越來越不堪重用了,這樣的人,留他定然有害無益。
想到這一點,阮貴妃心中倒是鬆快了,她喚來心腹宮人秘語了幾句,宮人走後,她斟了一杯酒,自酌自飲起來。
泰元十八年十一月廿九,大理王與炎朝朝廷在蒼城簽下合約,從此大理國不再是炎朝附屬國,而是成為了炎朝疆域的一部分,併入蜀地,去大理國之名,保留大理族風俗,蒼城等城縣地區設衙門機構,由蜀王穆淳接管。
白騫最終得了個蒼城知府之職,但也沒有嫌不足,王公貴族們繼續留住在王宮和王府中,隻是多了些約束。
作者有話要說: 說好的二更~
晚安,汪
☆、第42章
將一應事物打理完畢後,穆淳一行人在年關之前動身返迴永樂,蒼城如春的冬日裏仍舊芳草成蔭,除去卓如風、康耀宗、孔嚴、穆淳家臣和幾位已在永樂成家的將領,其餘大將都留在了蒼城,他們有的已在蒼城有了家室,有的已決定在蒼城安家,至於那些妻兒老小仍在京城的,穆淳已請旨將他們家人接了來,如此一來,撫南大軍留下一半在蒼城,其餘一半併入蜀軍隊伍,隨穆淳迴永樂。
伴隨著逐漸寒冷的光景,大軍一路向北行了多日,迴城那天正是除夕,蜀王府中留守的下人已將年節所需的事物都打點好,輕璿隨穆淳迴府後倒是未在王府久留,迫不及待地帶著奚雲迴了青門。
半年過去,青門的一切都不曾改變,似乎大家也並不急著選出一名掌門,所有的事都按部就班進行著,隻是到了歲末,整個眉山都充滿了濃濃年味。
幫中人恭迎過輕璿,奚雲便被幾個要好的弟兄架下去玩了,輕璿去到祠堂拜祭已故的三任掌門和眾弟兄靈位,拜完後又跪了好一會兒,出來時眼睛都是紅的。
還好幫中氣氛熱鬧,大家吃過年夜飯,輕璿給幫中人都發了紅包,大家坐在府中的一片廣闊草地上飲酒談天,直到子時來臨,眾人放過爆竹,便又是新的一年了。
輕璿對幫中人說,自十一歲離開家,她每年除夕都過得很不同。
次日,附近各分舵的舵主都來拜年,輕璿十分不好意思地坐在掌門之位上受了大家的禮,過了午時,又聽幫中人排著隊詳細稟報幫務,不知不覺又是一整天過去。
直到掌燈時分,方湛才得空告訴她,一早蜀王府便送了賀年禮過來,輕璿揉著有些發痛的頭去看,見各式各樣的禮物滿滿當當堆了一屋。
初二一早,方湛和嚴無憂便幫著輕璿將蜀王府送來的禮物給府中眾人及各分舵分下去,輕璿自己留的不過是幾件十分喜歡的首飾和日常所用之物。
到了夜間她才想起,自己竟都還沒有給穆淳準備禮物,隻得初三那日去集市上採買了一些給穆淳、左辛、唐犁、蘇遠和王府管家等人,再置辦了一些日常用品留給蜀王府眾人,讓他們自己分下去。於是初三那晚輕璿宿在蜀王府,初四一早,就聽手下匯報了一件事——童高死了。
輕璿聽後不敢耽擱,忙忙來到穆淳居住的正屋,穆淳正在院中練功。冬日天冷,穆淳身穿白色勁裝、腳蹬黑靴,手中的劍飛速舞動,令人看不清形狀,一襲黑袍隨著他的動作不斷飛揚起來,整個人比平日裏更添了幾分英氣。
左辛立在院前那顆仍舊青翠的大樹下,頭發依舊散亂地披著,月白的曲裾外披著淺碧色對襟長袍,腰間長長垂掛著珮環,手執一卷書,說不盡的儒雅,見輕璿來了,抬起頭沖她笑。
穆淳也停下來,輕喘著氣問:“什麽事這麽急?”
輕璿不由分說將他們拉入屋中,說完後剛好有熱騰騰的早膳端上來。
</br>
他明明知道,她對他和聲細語隻是為了穆淳的安危,也明明知曉,穆淳最近一年來的表現絕不隻是為了偏居一隅。
對上皇後漆黑的雙眼,他突然心一軟,溫聲道:“也是奇了,楊梭那樣一個不愛逢迎的人,居然對穆淳滿口誇讚,說大理在他的治理下是怎樣的風調雨順……”
那一句“他就不懼怕太子嗎”隨著皇後欣喜的表情被他悄然咽下。
皇後笑眼彎彎,許是憂心得久了,有淚珠自眼角滑落,如彎月落珠。皇帝忍不住抬起手,用手背拭掉她的淚,輕輕嘆了口氣。
阮貴妃剛迴到蔓蘿宮中,就聽宮女稟報,太子殿下來了,正在殿中等她,她雙眼一暗,心中升起一種不好的預感,昨日楊梭進宮,皇帝屏退了合宮眾人,楊梭說了什麽,竟無一人知道。
看來太子是有了消息。
一進殿中便望見太子坐在椅中的側影,一襲黑色蟒袍,雙拳緊握,皺起的眉宇間湧起無限戾氣,他側頭看向自己的母妃,眼中憤怒之意更盛,起身快步向前道:“我真沒想到,這個楊梭倒是個有本事的大人物!”
阮貴妃心中一咯噔,穩下心神問:“怎麽迴事?他跟你父皇怎麽說?”
太子揚眉:“怎麽,母妃一大早就跑去父皇宮中,這早膳都用過了,竟還不知道麽?”
阮貴妃氣道:“你父皇也不知是怎麽了,不管我怎麽問,他就是不說,隻把話扯開,坤玉宮那個女人今兒也過去了,你父皇對她倒客氣……華兒,到底怎麽迴事?”
“怎麽迴事……”太子麵色暗了又暗,“穆淳這個小畜生如今是出息了,不知用了什麽手段讓楊梭對他讚賞有加!你說,楊梭那樣刻板執拗的一個人,居然出言稱讚他,如此倒比別的人誇他更有用了。”
阮貴妃咬牙道:“好啊,楊梭這個小小僉都禦史,可是當到頭了……”
“免了他有什麽用,如今他一迴京,向父皇稟報完,自然是到處去誇讚蜀王的功德。人人皆知蜀王有功,大理之事一切順利,父皇也正在興頭上,此時誰上奏參他,豈不是掃了父皇的興?”太子雖桀驁,卻也知因著近日來軍中的那樁命案和科舉舞弊案,皇帝正對他和薊崇大為不滿,此時行事不宜過激,如若惹惱了皇帝,後果不堪設想。
太子沉聲道:“嶽謙這個老傢夥,一味地和稀泥,他打心底裏看不上我的做派,卻又怕我。如今倒好,他舉薦的人居然趕著拍穆淳的馬屁,他以後在我這別想有好果子吃了!”
“說到底,還是你父皇有了考察穆淳的心。”阮貴妃嘆氣,“真不懂,不過是個早亡妃嬪的兒子,那麽久不在宮中都沒見你父皇想起過,如今怎麽又惦記了。”
“那就要怪童高了,好端端地說什麽穆淳搜刮民脂民膏的話,讓父皇有了機會去考察他。”
阮貴妃心頭一跳,一絲疑惑攀爬而上,她搖了搖頭,童高不會對她不忠心的。
然而在太子走後,阮貴妃獨自坐在空曠的大殿中,心中疑雲更盛,凝眉沉思良久,忽而她展顏一笑。
雖然不知童高是否想脫離她的掌控,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便是這個人知曉得太多,也確實越來越不堪重用了,這樣的人,留他定然有害無益。
想到這一點,阮貴妃心中倒是鬆快了,她喚來心腹宮人秘語了幾句,宮人走後,她斟了一杯酒,自酌自飲起來。
泰元十八年十一月廿九,大理王與炎朝朝廷在蒼城簽下合約,從此大理國不再是炎朝附屬國,而是成為了炎朝疆域的一部分,併入蜀地,去大理國之名,保留大理族風俗,蒼城等城縣地區設衙門機構,由蜀王穆淳接管。
白騫最終得了個蒼城知府之職,但也沒有嫌不足,王公貴族們繼續留住在王宮和王府中,隻是多了些約束。
作者有話要說: 說好的二更~
晚安,汪
☆、第42章
將一應事物打理完畢後,穆淳一行人在年關之前動身返迴永樂,蒼城如春的冬日裏仍舊芳草成蔭,除去卓如風、康耀宗、孔嚴、穆淳家臣和幾位已在永樂成家的將領,其餘大將都留在了蒼城,他們有的已在蒼城有了家室,有的已決定在蒼城安家,至於那些妻兒老小仍在京城的,穆淳已請旨將他們家人接了來,如此一來,撫南大軍留下一半在蒼城,其餘一半併入蜀軍隊伍,隨穆淳迴永樂。
伴隨著逐漸寒冷的光景,大軍一路向北行了多日,迴城那天正是除夕,蜀王府中留守的下人已將年節所需的事物都打點好,輕璿隨穆淳迴府後倒是未在王府久留,迫不及待地帶著奚雲迴了青門。
半年過去,青門的一切都不曾改變,似乎大家也並不急著選出一名掌門,所有的事都按部就班進行著,隻是到了歲末,整個眉山都充滿了濃濃年味。
幫中人恭迎過輕璿,奚雲便被幾個要好的弟兄架下去玩了,輕璿去到祠堂拜祭已故的三任掌門和眾弟兄靈位,拜完後又跪了好一會兒,出來時眼睛都是紅的。
還好幫中氣氛熱鬧,大家吃過年夜飯,輕璿給幫中人都發了紅包,大家坐在府中的一片廣闊草地上飲酒談天,直到子時來臨,眾人放過爆竹,便又是新的一年了。
輕璿對幫中人說,自十一歲離開家,她每年除夕都過得很不同。
次日,附近各分舵的舵主都來拜年,輕璿十分不好意思地坐在掌門之位上受了大家的禮,過了午時,又聽幫中人排著隊詳細稟報幫務,不知不覺又是一整天過去。
直到掌燈時分,方湛才得空告訴她,一早蜀王府便送了賀年禮過來,輕璿揉著有些發痛的頭去看,見各式各樣的禮物滿滿當當堆了一屋。
初二一早,方湛和嚴無憂便幫著輕璿將蜀王府送來的禮物給府中眾人及各分舵分下去,輕璿自己留的不過是幾件十分喜歡的首飾和日常所用之物。
到了夜間她才想起,自己竟都還沒有給穆淳準備禮物,隻得初三那日去集市上採買了一些給穆淳、左辛、唐犁、蘇遠和王府管家等人,再置辦了一些日常用品留給蜀王府眾人,讓他們自己分下去。於是初三那晚輕璿宿在蜀王府,初四一早,就聽手下匯報了一件事——童高死了。
輕璿聽後不敢耽擱,忙忙來到穆淳居住的正屋,穆淳正在院中練功。冬日天冷,穆淳身穿白色勁裝、腳蹬黑靴,手中的劍飛速舞動,令人看不清形狀,一襲黑袍隨著他的動作不斷飛揚起來,整個人比平日裏更添了幾分英氣。
左辛立在院前那顆仍舊青翠的大樹下,頭發依舊散亂地披著,月白的曲裾外披著淺碧色對襟長袍,腰間長長垂掛著珮環,手執一卷書,說不盡的儒雅,見輕璿來了,抬起頭沖她笑。
穆淳也停下來,輕喘著氣問:“什麽事這麽急?”
輕璿不由分說將他們拉入屋中,說完後剛好有熱騰騰的早膳端上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