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淳沉默不語。
“我說真的,我自小在皇宮,眼見宮中之人皆聽命於父皇,可父皇稱不上明君,太子也是如此。見到你,我才知道真正英明的上位者該是什麽樣子。
蜀地的百姓服你,擁戴你,你的敵人殺不了你,本不屬於你的大將歸降於你,哪怕是姚東那種扶不上牆的也被你打動了,這怎麽說也是功德一件啊。
從前人們交口稱讚的隻有我們青門,如今又多了一個王府。你府裏規矩多,府中眾人對你唯命是從,從不打著你的旗號出去做壞事,你說,這有幾個府能做到?”
穆淳側著頭想了想,似乎是這麽迴事,才換掉了苦大仇深的表情,笑了出來。
她哥哥笑起來真是好看,輕璿笑嘻嘻地想。
迴到永樂城,穆淳重新陷入忙碌,輕璿也忙著搜集整理從京城、其餘各州甚至關外傳來的各類信息,將有用的消息匯集起來,每隔兩日便送去蜀王府。每次她來,穆淳都格外開心,輕璿將事情說完後,往往會留下陪穆淳一會兒。穆淳本不是多言的人,兩人在一起時時靜默,卻又無比恬然,穆淳在心中笑嘆,若不是互換生母的往事刻骨銘心,他真願意將輕璿當成自己的雙胞胎妹妹。
正思量間,有府中下人來報,蜀地各級官員俸祿已發放完畢。
穆淳瞥見輕璿臉上的一絲怔仲,笑看向她:“你怕是忘了,我這一地之王還有這項重任吧?”
輕璿確是忘了。
其實曆朝曆代都沒有由藩王給朝廷命官發俸祿的先例,若是連地方官的收入來源都掌握在藩王手中,那麽官員勢必目無皇帝,目無朝廷,唯藩王是尊了。
可炎朝帝王所想卻別有不同,炎朝勢力強大,偏遠地區的小小地方官,除非是被藩王所逼迫,絕不敢與朝廷作對。再者,炎朝也沒幾個藩王,武官基本是為朝廷鎮守邊疆的,且所擁兵力也無法與朝廷軍抗衡。在這樣的情況下,藩王還需給地方官員發俸祿、給朝廷交納稅金、上貢,也是件頭疼的事了。況且,地方官的收入既來源於藩王,便無法再向藩王行賄送禮,否則與扣除俸祿何異?若送多了,可就得喝西北風了。
所以總體來說,這種製度是可行的。穆淳被封為蜀王已有數月,這段時間裏,他與本地各級官員相處倒是較為融洽,一則穆淳對蜀地確實治理有方,對官員也不多加刁難,反正這地方本就很窮,再如何貪,也無非是幾匹蜀錦。二則蜀地百姓擁護、勢力頗大的江湖幫派青門也並不曾為難蜀王,兩者安然共存,地方官自然也不會與這兩方為難。三則蜀王閑暇時遊曆蜀地各郡縣,官員大多拜見過他,知他是個即俊朗又令人如沐春風的人,也無端生出些親近與敬佩。
此時下人的眼中卻有著一絲為難。
“王爺,竇大人他……”
穆淳挑眉:“竇思儒?他怎麽了?”
“他拒絕領取您發放的俸祿……”下人擔心穆淳責罰自己辦事不力,小心翼翼地道。
穆淳卻隻是唇角一挑,露出一絲苦笑。蜀地地處偏遠,又並未立州,為了省事俸祿都是三月一發,這是他第一次發俸祿,有人就不買他的帳了。
輕璿皺皺眉:“不領取俸祿?那他吃什麽?”
穆淳嘆了口氣:“他是寧願餓著,也不想我當這個蜀王啊。”
“你可曾得罪於他?”
“我?得罪他?”穆淳不滿,“跟他我談什麽得罪?自我當蜀王第一日,便下了帖子請他來我府中一敘,他推拒了,說自己身體不好。可派去打探的人說他身體挺硬朗的,我便知他是在敷衍我了。
可我又能如何?總不能讓我一個王爺去他門口站著求見他吧?這老頭子真是……”
穆淳向來與人為善,也少有人不喜他,竇思儒卻連見都不曾見過他,就給他吃了閉門羹,穆淳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
“他可是整個蜀地官品最高的官了,又是位老大人,聽說還有些來曆,你若是得了他的支持,必是無人不服你的。”
“哦?”穆淳饒有興味地看著她,“你之前說讓我多親近他,隻是這個原因?”
輕璿靠在躺椅上,一派隨和的笑意:“當然不隻是這樣,我聽聞這竇大人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有不少百姓曾受過他的恩惠,他的人品連我們青門人都佩服,若不是他不搭理你,你不也很欣賞他嗎?”
“現在欣賞不起來了……”穆淳低頭淡然道。
“你說……”輕璿猶疑片刻問,“他是不是朝廷的眼線,負責監視你的?”
迴答她的是穆淳的一記白眼。
關於竇思儒的來曆,穆淳和青門中人都是很清楚的。此人曾是□□皇帝的親衛,後來□□皇帝給了他個官職,他成了一名文官。□□皇帝去世後,當今皇帝以竇思儒無軍功、為文官卻不曾外放曆練為由,將他派來這離京城數千裏的永樂城任了知府,一任便是許多年,如今竇思儒已年老,卻一直未被皇帝問津,當初的“外放曆練”也幾乎成了“流放”。
此人是一名清官,在京城中時就十分看不上王孫貴族們爭權奪勢、淫逸驕奢的行徑,也因此不落當今皇帝的眼。如今他又對四處籠絡賢才、遍灑英名的穆淳充滿不屑,認定一個皇子在藩地博如此賢名,大費周章,定是另有所圖,心思不純,故而不願與穆淳沾染,以免被利用。
輕璿迴到青門後幾經打探,才知竇思儒府中因未領取錢糧而陷入了窘困,他的夫人一日三次地催他去蜀王府領俸祿,他卻心如磐石,堅決不去。
輕璿被這老頑固弄得哭笑不得,但轉念一想,蜀地官員不多,官職最高的便是竇思儒,且此人來蜀地這些年也有些作為,堪稱蜀地官員的楷模。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那麽不僅有助於鞏固穆淳在蜀地的勢力,更對他們將來的計劃大有妙處,待他們離開屬地時,竇思儒也會成為他們堅實的後盾。
這個老頭子,不能小覷,也不能就這麽輕易放過。
輕璿決定,為了穆淳,豁出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更得很早……
我更文的時間一般是晚上,每晚都會更。
今天一天都宅在家,快發黴啦!
☆、第19章
自此,她便纏上了竇思儒,最初她裝作是經過的路人,□□,到竇思儒家蹭一頓飯。她見竇思儒一個堂堂一個正六品官員,居然家徒四壁,窮得快揭不開鍋,卻還是將僅有的一頓飯食分給她大半,心中一陣酸澀,之前的對他的不滿也被憐憫和敬佩代替了。
偏竇思儒還十分可憐她,讓她多吃些。輕璿第二日便送了一大袋米糧、肉菜到竇思儒府中,說是感謝他的一飯之恩,竇思儒推也推不過。
輕璿後來便常來竇府,來了便要留在竇府吃飯,卻從未見過竇思儒的夫人,竇思儒說家中的女人是不能拋頭露麵見外人的,就算來客是女子也不行。輕璿被他的迂腐和理直氣壯弄得啞口無言,可竇思儒做得一手好菜,倒和他一貫的陳腐形象不太吻合。
</br>
“我說真的,我自小在皇宮,眼見宮中之人皆聽命於父皇,可父皇稱不上明君,太子也是如此。見到你,我才知道真正英明的上位者該是什麽樣子。
蜀地的百姓服你,擁戴你,你的敵人殺不了你,本不屬於你的大將歸降於你,哪怕是姚東那種扶不上牆的也被你打動了,這怎麽說也是功德一件啊。
從前人們交口稱讚的隻有我們青門,如今又多了一個王府。你府裏規矩多,府中眾人對你唯命是從,從不打著你的旗號出去做壞事,你說,這有幾個府能做到?”
穆淳側著頭想了想,似乎是這麽迴事,才換掉了苦大仇深的表情,笑了出來。
她哥哥笑起來真是好看,輕璿笑嘻嘻地想。
迴到永樂城,穆淳重新陷入忙碌,輕璿也忙著搜集整理從京城、其餘各州甚至關外傳來的各類信息,將有用的消息匯集起來,每隔兩日便送去蜀王府。每次她來,穆淳都格外開心,輕璿將事情說完後,往往會留下陪穆淳一會兒。穆淳本不是多言的人,兩人在一起時時靜默,卻又無比恬然,穆淳在心中笑嘆,若不是互換生母的往事刻骨銘心,他真願意將輕璿當成自己的雙胞胎妹妹。
正思量間,有府中下人來報,蜀地各級官員俸祿已發放完畢。
穆淳瞥見輕璿臉上的一絲怔仲,笑看向她:“你怕是忘了,我這一地之王還有這項重任吧?”
輕璿確是忘了。
其實曆朝曆代都沒有由藩王給朝廷命官發俸祿的先例,若是連地方官的收入來源都掌握在藩王手中,那麽官員勢必目無皇帝,目無朝廷,唯藩王是尊了。
可炎朝帝王所想卻別有不同,炎朝勢力強大,偏遠地區的小小地方官,除非是被藩王所逼迫,絕不敢與朝廷作對。再者,炎朝也沒幾個藩王,武官基本是為朝廷鎮守邊疆的,且所擁兵力也無法與朝廷軍抗衡。在這樣的情況下,藩王還需給地方官員發俸祿、給朝廷交納稅金、上貢,也是件頭疼的事了。況且,地方官的收入既來源於藩王,便無法再向藩王行賄送禮,否則與扣除俸祿何異?若送多了,可就得喝西北風了。
所以總體來說,這種製度是可行的。穆淳被封為蜀王已有數月,這段時間裏,他與本地各級官員相處倒是較為融洽,一則穆淳對蜀地確實治理有方,對官員也不多加刁難,反正這地方本就很窮,再如何貪,也無非是幾匹蜀錦。二則蜀地百姓擁護、勢力頗大的江湖幫派青門也並不曾為難蜀王,兩者安然共存,地方官自然也不會與這兩方為難。三則蜀王閑暇時遊曆蜀地各郡縣,官員大多拜見過他,知他是個即俊朗又令人如沐春風的人,也無端生出些親近與敬佩。
此時下人的眼中卻有著一絲為難。
“王爺,竇大人他……”
穆淳挑眉:“竇思儒?他怎麽了?”
“他拒絕領取您發放的俸祿……”下人擔心穆淳責罰自己辦事不力,小心翼翼地道。
穆淳卻隻是唇角一挑,露出一絲苦笑。蜀地地處偏遠,又並未立州,為了省事俸祿都是三月一發,這是他第一次發俸祿,有人就不買他的帳了。
輕璿皺皺眉:“不領取俸祿?那他吃什麽?”
穆淳嘆了口氣:“他是寧願餓著,也不想我當這個蜀王啊。”
“你可曾得罪於他?”
“我?得罪他?”穆淳不滿,“跟他我談什麽得罪?自我當蜀王第一日,便下了帖子請他來我府中一敘,他推拒了,說自己身體不好。可派去打探的人說他身體挺硬朗的,我便知他是在敷衍我了。
可我又能如何?總不能讓我一個王爺去他門口站著求見他吧?這老頭子真是……”
穆淳向來與人為善,也少有人不喜他,竇思儒卻連見都不曾見過他,就給他吃了閉門羹,穆淳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
“他可是整個蜀地官品最高的官了,又是位老大人,聽說還有些來曆,你若是得了他的支持,必是無人不服你的。”
“哦?”穆淳饒有興味地看著她,“你之前說讓我多親近他,隻是這個原因?”
輕璿靠在躺椅上,一派隨和的笑意:“當然不隻是這樣,我聽聞這竇大人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有不少百姓曾受過他的恩惠,他的人品連我們青門人都佩服,若不是他不搭理你,你不也很欣賞他嗎?”
“現在欣賞不起來了……”穆淳低頭淡然道。
“你說……”輕璿猶疑片刻問,“他是不是朝廷的眼線,負責監視你的?”
迴答她的是穆淳的一記白眼。
關於竇思儒的來曆,穆淳和青門中人都是很清楚的。此人曾是□□皇帝的親衛,後來□□皇帝給了他個官職,他成了一名文官。□□皇帝去世後,當今皇帝以竇思儒無軍功、為文官卻不曾外放曆練為由,將他派來這離京城數千裏的永樂城任了知府,一任便是許多年,如今竇思儒已年老,卻一直未被皇帝問津,當初的“外放曆練”也幾乎成了“流放”。
此人是一名清官,在京城中時就十分看不上王孫貴族們爭權奪勢、淫逸驕奢的行徑,也因此不落當今皇帝的眼。如今他又對四處籠絡賢才、遍灑英名的穆淳充滿不屑,認定一個皇子在藩地博如此賢名,大費周章,定是另有所圖,心思不純,故而不願與穆淳沾染,以免被利用。
輕璿迴到青門後幾經打探,才知竇思儒府中因未領取錢糧而陷入了窘困,他的夫人一日三次地催他去蜀王府領俸祿,他卻心如磐石,堅決不去。
輕璿被這老頑固弄得哭笑不得,但轉念一想,蜀地官員不多,官職最高的便是竇思儒,且此人來蜀地這些年也有些作為,堪稱蜀地官員的楷模。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那麽不僅有助於鞏固穆淳在蜀地的勢力,更對他們將來的計劃大有妙處,待他們離開屬地時,竇思儒也會成為他們堅實的後盾。
這個老頭子,不能小覷,也不能就這麽輕易放過。
輕璿決定,為了穆淳,豁出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更得很早……
我更文的時間一般是晚上,每晚都會更。
今天一天都宅在家,快發黴啦!
☆、第19章
自此,她便纏上了竇思儒,最初她裝作是經過的路人,□□,到竇思儒家蹭一頓飯。她見竇思儒一個堂堂一個正六品官員,居然家徒四壁,窮得快揭不開鍋,卻還是將僅有的一頓飯食分給她大半,心中一陣酸澀,之前的對他的不滿也被憐憫和敬佩代替了。
偏竇思儒還十分可憐她,讓她多吃些。輕璿第二日便送了一大袋米糧、肉菜到竇思儒府中,說是感謝他的一飯之恩,竇思儒推也推不過。
輕璿後來便常來竇府,來了便要留在竇府吃飯,卻從未見過竇思儒的夫人,竇思儒說家中的女人是不能拋頭露麵見外人的,就算來客是女子也不行。輕璿被他的迂腐和理直氣壯弄得啞口無言,可竇思儒做得一手好菜,倒和他一貫的陳腐形象不太吻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