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穆淳、輕璿及隨行眾人,帶著孔嚴夫婦及管家一起返迴蜀州,路上孔嚴騎著輕璿的馬,與穆淳並肩而行,一路暢談,輕璿則與孔夫人、管家一道坐在馬車內,聊一些家長裏短的事。
及至此時,輕璿才敢將自己青門掌門夫人的身份說出,倒說得孔夫人驚嘆連連——小小年紀,又這般水靈,沒想到竟是如此身份,令人唏噓。
談及輕璿時,穆淳也告訴了孔嚴,車內的年輕女子乃是千帆,青門已故年輕掌門的遺孀,孔嚴也是一陣嘆息,隨後恭喜穆淳,得江湖第一幫派相助,定然如虎添翼。
穆淳告訴孔嚴,他是自己登門去請的第一位將軍,卻不是唯一一位,孔嚴連連點頭,欲成大業,自然是良將越多越好。
迴城安頓過孔嚴夫婦,眾人各迴各家歇息,準備一日後再次啟程。
此次一行人所去之地在蜀地以東的荊州。
位於荊州西南部的臨江是一處荒涼之地,雖然風光秀麗,卻少有人煙,幾人駕馬在深山中行了幾日,才尋到一處如世外洞天般的所在。那裏隻有一戶人家,院子很大,幾人踩著幹枯落葉行至院門前,聽得動靜的主人早已立在院中警惕地盯著他們。
輕璿走在最前方,那人看著她,眼中除了威懾沒有絲毫異樣。
他不認識她了……也對,她行走江湖多年,早已不是曾經那般容貌,比之幼時的玲瓏,如今更多的是柔美和清澈,加之男子裝扮和無意中顯露的英氣,已與從前的穆輕璿判若兩人。而她的師傅,卻還是如當年那般剛健挺拔,似乎連歲月都刻意饒過了這位寧折不屈的英雄。
喉中有熱辣的情緒湧動,她生生忍住了,及至唇邊的唿喚變成了一句恭敬的“卓將軍”。
卓如風仔細看著眼前眾人,心中猜測他們的來曆。幾人作江湖人裝扮,卻稱唿他為卓將軍,為首的女子一身男子打扮,眉目如畫,帶著幾分莫名的複雜情緒,她身後的男子相貌不俗,全身上下透出尋常人身上難以並存的溫潤之色與冷峻之氣,身後幾人也是鬆柏之姿,看他們的樣子,似乎沒有敵意。
和在錦城孔家時一樣,穆淳上前先向卓如風行過禮,再說明了來意,卓如風是個性情飛揚不事權貴的人,未等穆淳說完便拒絕了。
這早已在料想之中。當年太子穆華年幼時,阮貴妃曾央求皇帝,想讓卓如風當穆華的騎射師傅。沒想到卓如風卻斬釘截鐵推拒了,阮貴妃當時非常不悅,太子也沒有再求,轉而拜了比卓如風官品更高、年齡更長、作戰經驗更豐富的的大將軍康耀宗為師。這件事傳到了皇後耳中,皇後對卓如風此舉心生欽佩,覺得他很有風骨,便暗暗留了心,待輕璿略長大幾歲,便與皇帝商量過,讓她的兄長——襄國公樓臨風帶著輕璿去拜卓如風為師。
當時輕璿自己都未料到,卓如風隻看了眼輕璿作男裝規規矩矩對自己行李的樣子,便收了她這個小徒弟。
那時穆華還不是太子,阮貴妃聽聞此事心中老大不快,覺得這卓如風太過欺人,不過仗著輕璿是皇後所出,為了巴結皇後和襄國公,竟連收個女娃子為徒都不介意。
卓如風也因此在穆華成為太子後屢遭排擠,憤然歸隱,迴了老家。
輕璿想到此事,心中便酸澀難言,少不得上前耐心勸了卓如風半天,將當今局勢與天下安危分析了一邊給他聽,最後還是穆淳的一句“防天下大患於未然強過救天下於水火”打動了他,思來想去後終於下了決心跟定蜀王。
在迴程的路上卓如風還笑言:“從前隻覺得自己還年輕,不該這麽快離開軍中,奈何風氣催人,多留無益。沒想到時隔幾年,我又派上用場了。”
“那當然,卓將軍英姿不減當年,定會重振炎軍之雄威。”輕璿爽朗地笑,將心中的師徒之情暫且壓下。
卓如風看向穆淳,眼中有十分複雜難辯的情緒:“有一事,如風想跟蜀王殿下打聽。”
“何事?”穆淳微笑著問。
“惠寧公主……不知蜀王是否見過她?”
穆淳搖搖頭。
卓如風低頭,長長嘆息。
“我以為,當年殿下與她同時失蹤,會知道她的一些消息。”
輕璿見他失落,心中也跟著難過極了,可她現在什麽也不能說。
來日方長,總有一日她會讓他知道,他的徒弟沒有辱沒他的威名。
一個月後,穆淳與輕璿風塵僕僕地來到雍州,雍州最北的邊境,是穆淳曾生活過兩年的地方,但他出封地乃是機密,所以沒有帶著輕璿故地重遊的打算。
一行人帶的隨身物品有些多,他們知道這一次可能要在雍州停留一段時日,因為他們此次來見的這位,是最難招攬的一個人,也是他們招攬的最後一個人。
一個多月前,輕璿向穆淳提出招攬良將的建議時,兩人都認為良將宜良不宜多,因此招攬名單上隻有三個人:孔嚴、卓如風、康耀宗。
康耀宗老家在雍州,曾是當地有名的遊擊將領,是當年□□皇帝率炎軍抵禦各族外敵時覓得的良將。雍州風沙大,一般人適應不了,是以炎朝建立後康耀宗曾駐守雍州多年。當今皇帝即位後,康耀宗被召迴京,期間曾擔任過穆華之師,穆華成為太子後,阮貴妃曾希望穆華能通過他與軍中眾將結交,建立軍權,但康耀宗認為儲君當以仁為首要,太子應先修仁,再慢慢積累軍功,獲得威望,不可操之過急。
太子和阮貴妃被他弄得煩躁不已,幹脆轉而結交了更加有政治手段的薊崇,康耀宗勸誡過太子,令太子不悅,阮貴妃又在皇帝枕邊吹了風,慫恿皇帝再次將康耀宗派去了北境。
北境的風沙一吹又是幾年,直到兩年前,安國公世子令遙接替了他的守軍之職,康耀宗換防迴京,感慨京城治軍風氣已令人難以忍受,也與前兩位將軍一樣,索性迴了老家。
而皇帝整日耽於享樂,軍機大事全由薊崇說了算,薊崇早想踢走這些與他不對付的老將,替皇帝準了他的奏。
日頭已斜,陽光自窗欞照進屋內,落在滿臉痛苦的老將臉上,他闔上雙目,懇求道:“你們走吧,別再難為我了。”
兩人無奈,隻得告辭離去。
康耀宗的拒絕他們早預料到了,不然不會連行李都多帶了些,隻為在雍州多住幾天。可離開的路上,輕璿他們還是顯得情緒低落。
穆淳倒是不甚在意,朗然笑道:“不就是三顧茅廬嘛,當年劉備能做到,我穆淳便做不到了?”
“哼,別將自己說得那麽可憐,人家康將軍家裏哪裏像茅廬了?”輕璿不屑地撇嘴。
“總之,事在人為。”穆淳道。
過了幾日,他們第二次造訪康耀宗家時,康耀宗還是決絕了他們。
此次,康耀宗倒是生出了許多感慨:“看著你,我就想到了你的祖父。”
他的目光中有一絲慈祥,也有一些人生在世不由己的悲哀。
“若我當初收的徒弟是你,就好了。”
</br>
及至此時,輕璿才敢將自己青門掌門夫人的身份說出,倒說得孔夫人驚嘆連連——小小年紀,又這般水靈,沒想到竟是如此身份,令人唏噓。
談及輕璿時,穆淳也告訴了孔嚴,車內的年輕女子乃是千帆,青門已故年輕掌門的遺孀,孔嚴也是一陣嘆息,隨後恭喜穆淳,得江湖第一幫派相助,定然如虎添翼。
穆淳告訴孔嚴,他是自己登門去請的第一位將軍,卻不是唯一一位,孔嚴連連點頭,欲成大業,自然是良將越多越好。
迴城安頓過孔嚴夫婦,眾人各迴各家歇息,準備一日後再次啟程。
此次一行人所去之地在蜀地以東的荊州。
位於荊州西南部的臨江是一處荒涼之地,雖然風光秀麗,卻少有人煙,幾人駕馬在深山中行了幾日,才尋到一處如世外洞天般的所在。那裏隻有一戶人家,院子很大,幾人踩著幹枯落葉行至院門前,聽得動靜的主人早已立在院中警惕地盯著他們。
輕璿走在最前方,那人看著她,眼中除了威懾沒有絲毫異樣。
他不認識她了……也對,她行走江湖多年,早已不是曾經那般容貌,比之幼時的玲瓏,如今更多的是柔美和清澈,加之男子裝扮和無意中顯露的英氣,已與從前的穆輕璿判若兩人。而她的師傅,卻還是如當年那般剛健挺拔,似乎連歲月都刻意饒過了這位寧折不屈的英雄。
喉中有熱辣的情緒湧動,她生生忍住了,及至唇邊的唿喚變成了一句恭敬的“卓將軍”。
卓如風仔細看著眼前眾人,心中猜測他們的來曆。幾人作江湖人裝扮,卻稱唿他為卓將軍,為首的女子一身男子打扮,眉目如畫,帶著幾分莫名的複雜情緒,她身後的男子相貌不俗,全身上下透出尋常人身上難以並存的溫潤之色與冷峻之氣,身後幾人也是鬆柏之姿,看他們的樣子,似乎沒有敵意。
和在錦城孔家時一樣,穆淳上前先向卓如風行過禮,再說明了來意,卓如風是個性情飛揚不事權貴的人,未等穆淳說完便拒絕了。
這早已在料想之中。當年太子穆華年幼時,阮貴妃曾央求皇帝,想讓卓如風當穆華的騎射師傅。沒想到卓如風卻斬釘截鐵推拒了,阮貴妃當時非常不悅,太子也沒有再求,轉而拜了比卓如風官品更高、年齡更長、作戰經驗更豐富的的大將軍康耀宗為師。這件事傳到了皇後耳中,皇後對卓如風此舉心生欽佩,覺得他很有風骨,便暗暗留了心,待輕璿略長大幾歲,便與皇帝商量過,讓她的兄長——襄國公樓臨風帶著輕璿去拜卓如風為師。
當時輕璿自己都未料到,卓如風隻看了眼輕璿作男裝規規矩矩對自己行李的樣子,便收了她這個小徒弟。
那時穆華還不是太子,阮貴妃聽聞此事心中老大不快,覺得這卓如風太過欺人,不過仗著輕璿是皇後所出,為了巴結皇後和襄國公,竟連收個女娃子為徒都不介意。
卓如風也因此在穆華成為太子後屢遭排擠,憤然歸隱,迴了老家。
輕璿想到此事,心中便酸澀難言,少不得上前耐心勸了卓如風半天,將當今局勢與天下安危分析了一邊給他聽,最後還是穆淳的一句“防天下大患於未然強過救天下於水火”打動了他,思來想去後終於下了決心跟定蜀王。
在迴程的路上卓如風還笑言:“從前隻覺得自己還年輕,不該這麽快離開軍中,奈何風氣催人,多留無益。沒想到時隔幾年,我又派上用場了。”
“那當然,卓將軍英姿不減當年,定會重振炎軍之雄威。”輕璿爽朗地笑,將心中的師徒之情暫且壓下。
卓如風看向穆淳,眼中有十分複雜難辯的情緒:“有一事,如風想跟蜀王殿下打聽。”
“何事?”穆淳微笑著問。
“惠寧公主……不知蜀王是否見過她?”
穆淳搖搖頭。
卓如風低頭,長長嘆息。
“我以為,當年殿下與她同時失蹤,會知道她的一些消息。”
輕璿見他失落,心中也跟著難過極了,可她現在什麽也不能說。
來日方長,總有一日她會讓他知道,他的徒弟沒有辱沒他的威名。
一個月後,穆淳與輕璿風塵僕僕地來到雍州,雍州最北的邊境,是穆淳曾生活過兩年的地方,但他出封地乃是機密,所以沒有帶著輕璿故地重遊的打算。
一行人帶的隨身物品有些多,他們知道這一次可能要在雍州停留一段時日,因為他們此次來見的這位,是最難招攬的一個人,也是他們招攬的最後一個人。
一個多月前,輕璿向穆淳提出招攬良將的建議時,兩人都認為良將宜良不宜多,因此招攬名單上隻有三個人:孔嚴、卓如風、康耀宗。
康耀宗老家在雍州,曾是當地有名的遊擊將領,是當年□□皇帝率炎軍抵禦各族外敵時覓得的良將。雍州風沙大,一般人適應不了,是以炎朝建立後康耀宗曾駐守雍州多年。當今皇帝即位後,康耀宗被召迴京,期間曾擔任過穆華之師,穆華成為太子後,阮貴妃曾希望穆華能通過他與軍中眾將結交,建立軍權,但康耀宗認為儲君當以仁為首要,太子應先修仁,再慢慢積累軍功,獲得威望,不可操之過急。
太子和阮貴妃被他弄得煩躁不已,幹脆轉而結交了更加有政治手段的薊崇,康耀宗勸誡過太子,令太子不悅,阮貴妃又在皇帝枕邊吹了風,慫恿皇帝再次將康耀宗派去了北境。
北境的風沙一吹又是幾年,直到兩年前,安國公世子令遙接替了他的守軍之職,康耀宗換防迴京,感慨京城治軍風氣已令人難以忍受,也與前兩位將軍一樣,索性迴了老家。
而皇帝整日耽於享樂,軍機大事全由薊崇說了算,薊崇早想踢走這些與他不對付的老將,替皇帝準了他的奏。
日頭已斜,陽光自窗欞照進屋內,落在滿臉痛苦的老將臉上,他闔上雙目,懇求道:“你們走吧,別再難為我了。”
兩人無奈,隻得告辭離去。
康耀宗的拒絕他們早預料到了,不然不會連行李都多帶了些,隻為在雍州多住幾天。可離開的路上,輕璿他們還是顯得情緒低落。
穆淳倒是不甚在意,朗然笑道:“不就是三顧茅廬嘛,當年劉備能做到,我穆淳便做不到了?”
“哼,別將自己說得那麽可憐,人家康將軍家裏哪裏像茅廬了?”輕璿不屑地撇嘴。
“總之,事在人為。”穆淳道。
過了幾日,他們第二次造訪康耀宗家時,康耀宗還是決絕了他們。
此次,康耀宗倒是生出了許多感慨:“看著你,我就想到了你的祖父。”
他的目光中有一絲慈祥,也有一些人生在世不由己的悲哀。
“若我當初收的徒弟是你,就好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