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三年,伯父沒有迴來,阿姐未曾出現過。
直到第四年,伯父不知何故厭倦了官場,上書請求告老還鄉,但陛下沒有允準,卻準他迴鄉探親。我再次見到了阿姐,可阿姐臉上再無從前那種飛揚的神采,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挫敗的頹然。
原來,她心儀的男子對他無意。
阿姐病了,仿佛任何事也無法讓她喜悅。無論是逛街賞花,還是泛舟遊湖,她的表情一直是木然的,偶而還會為落花悲傷,為死鳥落淚,誰也無能為力。
直到另一個男子的出現——魯侯華昌。
魯侯見到阿姐的病態,非但沒有厭棄,反而向伯父求娶阿姐。伯父就此事徵詢阿姐,阿姐那張木然的臉終於有所波動,輕輕吐出了一個字:好。
阿姐同意了。
阿姐出嫁那日,風和日麗,晴空萬裏,眾賓客齊聚,喜氣洋洋。可我沒在阿姐臉上看到喜色,也不知道她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踏上嫁車的。我唯一清楚的是——阿姐對魯侯無意,但她嫁給了心儀她的魯侯。
魯侯陪阿姐迴娘家。兩人看起來琴瑟和鳴,可我與阿姐獨處私談時,無意中發現她手臂上的淤青,也許有些事並不像表麵那樣和諧。阿姐默默斂袖藏了起來,唇邊溢出苦笑:“他待我……其實不錯,隻是他嫉恨江玄之,更嫉恨我心裏有江玄之,所以床笫之間有時候……”
常言道“勸和不勸離”,可我勸阿姐和離。
阿姐搖搖頭,雙手撫上了腹部:“我有了新的期待……阿華,聽姐姐一言,不要輕易付出真心。”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阿姐,兩年後伯父告老還鄉,而我……一紙詔書賜婚於齊王。
關於齊王劉晞,我隱有耳聞。聽說他容貌秀美,少年時醉心聲色犬馬,喝雉唿盧,很是逍遙快意,可封為齊王後卻一改往日的作風,修身養性,勤勉於政,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也許每個人都有個成長的過程,從年少輕狂到成熟穩重,需要時間來煉造。
我對這位素未謀麵的未來夫君是有所期待的。如所有待嫁的閨閣女子一樣,我在忐忑、彷徨、嚮往等諸多奇妙情緒的糅雜下,迎來了成婚那一日。
他的確如傳言那般俊美,那樣的容貌讓女子都會自慚形穢吧。他若是笑一笑,必定是真正的“傾國傾城”吧?我時不時偷瞄他,可惜他不曾展露笑容,整個婚禮儀式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
我在新房中端正而坐,忐忑地等著他。他進來時,行走步子左移右晃,腳底也有點飄,似乎醉了酒。我立馬上前扶住他,果然撲麵而來一股濃重的酒氣。他借著我的力向前走了幾步,一頭栽倒在床榻上。
我替他脫了鞋,拆了簪,又拉過錦被替他蓋上。他猛然睜開了眼,犀利如狼似鷹,一把將我拉到懷裏。他怔怔地凝視著我,抬手摸上了我的臉頰,眼眸漸漸變得空洞,帶點我不懂的深情。片刻,他揚起頭吻我,以一種狠絕的姿態,仿佛要將我拆骨吞入腹中。
那一夜,我很痛,後背壓在那些桂圓紅棗上,身上那人如狼似虎般啃噬著、發泄著。我恍然想到了阿姐,也許每個女子成婚之夜都有這麽一遭。我緊緊拽著身下的錦被,眼角的淚不由自主滑了下來,不知是痛的,還是委屈的。
我不知道我是怎樣熬過去的,也許是痛得暈過去的,也許是累得睡過去的。
隔日,我疲累地睜開眼,默默地欣賞著他俊美的容顏。他的睫毛如剔羽般輕輕一閃,緩緩睜開了眼,猝不及防與我的視線對上了。我嚇得往後瑟縮了一下,他恢複了意識,仿佛想起昨夜之事,眼中閃過一絲訝然,轉瞬又恢複了平靜。
他神色如常地起身,任宮人替他更衣束發。我縮在被褥裏,偷偷拿眼瞧他,我其實有點怕他,昨夜的經曆並不愉快。似是察覺到我那小心翼翼的目光,他臨走時終是停下了腳步:“你已經是齊王妃,一國王後。”
這句話似乎不完整,總之我沒有明白。他是承認了我的地位?還是讓我不要膽怯?又或是讓我不要肖想什麽?我揣測過其中涵義,始終沒有想明白。
齊王待我很好,平日的吃穿用度不曾短過我。我迴門之時,他還備了厚禮,親自陪我迴了一趟汝南郡。他雖然話不多,但行事還算周全,加上齊王的身份在那裏,父母親朋自然無比滿意,各個羨慕我命好,嫁對了人。
可到底好不好,隻怕是如冷飲水,冷暖自知了。
我們之間看似和睦融洽,卻隱藏著疏離和冷淡。
他沒有姬妾,唯有我一個王妃,平時大多是獨自就寢,偶爾會宿在我宮中。然而,自從成婚那夜,他再也沒有碰過我。我曾經鼓起勇氣去抱他,他挪開我的手,冷漠地起身離去。打那以後,我再也不敢靠近他,因為我的靠近會讓他離得更遠。
我是女子,有著天生的敏銳細膩。他偶爾的失神和沉默讓我明白,他心裏藏著某個人。我雖然很好奇,但不曾打探過,自然也不知道那個人是誰。
不久後,太上皇五十大壽,召齊王迴長安共聚,旨意中讓他帶上新婚王妃,也就是我。
我幼年時曾經隨父親去過長安,但時隔太久已經記不清了,如今能再度遊覽長安,自然滿心歡愉。他還是那種不辨喜怒的模樣,一路上大多沉默不語。
</br>
直到第四年,伯父不知何故厭倦了官場,上書請求告老還鄉,但陛下沒有允準,卻準他迴鄉探親。我再次見到了阿姐,可阿姐臉上再無從前那種飛揚的神采,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挫敗的頹然。
原來,她心儀的男子對他無意。
阿姐病了,仿佛任何事也無法讓她喜悅。無論是逛街賞花,還是泛舟遊湖,她的表情一直是木然的,偶而還會為落花悲傷,為死鳥落淚,誰也無能為力。
直到另一個男子的出現——魯侯華昌。
魯侯見到阿姐的病態,非但沒有厭棄,反而向伯父求娶阿姐。伯父就此事徵詢阿姐,阿姐那張木然的臉終於有所波動,輕輕吐出了一個字:好。
阿姐同意了。
阿姐出嫁那日,風和日麗,晴空萬裏,眾賓客齊聚,喜氣洋洋。可我沒在阿姐臉上看到喜色,也不知道她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踏上嫁車的。我唯一清楚的是——阿姐對魯侯無意,但她嫁給了心儀她的魯侯。
魯侯陪阿姐迴娘家。兩人看起來琴瑟和鳴,可我與阿姐獨處私談時,無意中發現她手臂上的淤青,也許有些事並不像表麵那樣和諧。阿姐默默斂袖藏了起來,唇邊溢出苦笑:“他待我……其實不錯,隻是他嫉恨江玄之,更嫉恨我心裏有江玄之,所以床笫之間有時候……”
常言道“勸和不勸離”,可我勸阿姐和離。
阿姐搖搖頭,雙手撫上了腹部:“我有了新的期待……阿華,聽姐姐一言,不要輕易付出真心。”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阿姐,兩年後伯父告老還鄉,而我……一紙詔書賜婚於齊王。
關於齊王劉晞,我隱有耳聞。聽說他容貌秀美,少年時醉心聲色犬馬,喝雉唿盧,很是逍遙快意,可封為齊王後卻一改往日的作風,修身養性,勤勉於政,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也許每個人都有個成長的過程,從年少輕狂到成熟穩重,需要時間來煉造。
我對這位素未謀麵的未來夫君是有所期待的。如所有待嫁的閨閣女子一樣,我在忐忑、彷徨、嚮往等諸多奇妙情緒的糅雜下,迎來了成婚那一日。
他的確如傳言那般俊美,那樣的容貌讓女子都會自慚形穢吧。他若是笑一笑,必定是真正的“傾國傾城”吧?我時不時偷瞄他,可惜他不曾展露笑容,整個婚禮儀式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
我在新房中端正而坐,忐忑地等著他。他進來時,行走步子左移右晃,腳底也有點飄,似乎醉了酒。我立馬上前扶住他,果然撲麵而來一股濃重的酒氣。他借著我的力向前走了幾步,一頭栽倒在床榻上。
我替他脫了鞋,拆了簪,又拉過錦被替他蓋上。他猛然睜開了眼,犀利如狼似鷹,一把將我拉到懷裏。他怔怔地凝視著我,抬手摸上了我的臉頰,眼眸漸漸變得空洞,帶點我不懂的深情。片刻,他揚起頭吻我,以一種狠絕的姿態,仿佛要將我拆骨吞入腹中。
那一夜,我很痛,後背壓在那些桂圓紅棗上,身上那人如狼似虎般啃噬著、發泄著。我恍然想到了阿姐,也許每個女子成婚之夜都有這麽一遭。我緊緊拽著身下的錦被,眼角的淚不由自主滑了下來,不知是痛的,還是委屈的。
我不知道我是怎樣熬過去的,也許是痛得暈過去的,也許是累得睡過去的。
隔日,我疲累地睜開眼,默默地欣賞著他俊美的容顏。他的睫毛如剔羽般輕輕一閃,緩緩睜開了眼,猝不及防與我的視線對上了。我嚇得往後瑟縮了一下,他恢複了意識,仿佛想起昨夜之事,眼中閃過一絲訝然,轉瞬又恢複了平靜。
他神色如常地起身,任宮人替他更衣束發。我縮在被褥裏,偷偷拿眼瞧他,我其實有點怕他,昨夜的經曆並不愉快。似是察覺到我那小心翼翼的目光,他臨走時終是停下了腳步:“你已經是齊王妃,一國王後。”
這句話似乎不完整,總之我沒有明白。他是承認了我的地位?還是讓我不要膽怯?又或是讓我不要肖想什麽?我揣測過其中涵義,始終沒有想明白。
齊王待我很好,平日的吃穿用度不曾短過我。我迴門之時,他還備了厚禮,親自陪我迴了一趟汝南郡。他雖然話不多,但行事還算周全,加上齊王的身份在那裏,父母親朋自然無比滿意,各個羨慕我命好,嫁對了人。
可到底好不好,隻怕是如冷飲水,冷暖自知了。
我們之間看似和睦融洽,卻隱藏著疏離和冷淡。
他沒有姬妾,唯有我一個王妃,平時大多是獨自就寢,偶爾會宿在我宮中。然而,自從成婚那夜,他再也沒有碰過我。我曾經鼓起勇氣去抱他,他挪開我的手,冷漠地起身離去。打那以後,我再也不敢靠近他,因為我的靠近會讓他離得更遠。
我是女子,有著天生的敏銳細膩。他偶爾的失神和沉默讓我明白,他心裏藏著某個人。我雖然很好奇,但不曾打探過,自然也不知道那個人是誰。
不久後,太上皇五十大壽,召齊王迴長安共聚,旨意中讓他帶上新婚王妃,也就是我。
我幼年時曾經隨父親去過長安,但時隔太久已經記不清了,如今能再度遊覽長安,自然滿心歡愉。他還是那種不辨喜怒的模樣,一路上大多沉默不語。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