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一場陰謀陷害,但江玄之這般直白說出來,好事者免不得要想入非非,生出幾分齷齪,為何幕後人不設計旁人,單單設計六殿下和南陽公主?
劉賢易得知真相,臉色也不大好看,心中直感激那個贈解酒藥之人。
沈涯滿腦子都在想誰是幕後人,聞言追問道:“如此說來,諸皇子中唯有楚王、明王,還有淮南王尚有嫌疑了。”
“朕以為,悼兒沒有嫌疑。悼兒與楓兒一母同胞,感情深厚,害誰也不會害楓兒。再者,他那衝動易怒的性情,實在做不出這等縝密之事。”
這話也就劉賢易敢說,換了旁人,楚王早上前賞個耳刮子了。
“既如此,三哥也不會害我。”劉晞出言替明王辯解。
明王與六殿下雖不是一母同胞,但感情深厚,形影不離,此事在諸侯中也不是藏掖的秘密。聽聞此言,眾人齊刷刷將眸光投向淮南王,而淮南王麵色沉凝,泰然自若,仿佛視周遭一切為無物。
劉賢易遊移在明王和淮南王之間,心中自有一番權衡。明王與淮南王在諸皇子中能力出眾,不分伯仲,但性子截然相反,明王溫潤和善,平易近人,淮南王冷酷無情,沉默寡言。無論誰是幕後人,對他而言都是一種深沉徹骨的痛。
良久,淮南王看向江玄之,沉聲開口:“江玄之,你果然聰明。”
這話隱晦地承認了他便是幕後人,江玄之早已洞悉真相,麵上不顯任何驚異之色:“玄之有一事不明。淮南王既定下諸多連環計,為何獨獨漏了明王?”
“你怎知孤沒有算計明王?鼠疫橫行之時,孤派人引他去疫區,可惜,在心儀女子與親生母親之間,明王選擇了後者。”淮南王冷冷道,“後來,你得到了治疫之藥,孤的計劃便徹底落空了。”
明王微怔,想起當初之事。
鼠疫橫行時,有人向他透露崔妙晗在隔離區染疫,但當時母親身染病症,寒熱交加,不省人事,抓著他的手喃喃自語。他無奈,遣人先去打探崔妙晗的情況,後來竟被告知崔妙晗無恙。他心中存疑卻沒有深究,等到母親病情穩定,便藉機偷偷去看望她。
如今想來,竟是陰差陽錯躲過了一場陰謀。
尋夢滿心都圍繞著那個“心儀女子”,三哥的心儀女子是崔妙晗嗎?
縱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事實真相擺在眼前時,劉賢易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口,何曾想到他寄予厚望的兒子竟然心思歹毒至此?
淮南王瞥了一眼父皇,抬眸望向江玄之:“你洞察事情來龍去脈,但不知能否預見未發生之事?”
不等江玄之迴答,他抓起手邊的酒盞,猛然砸向殿中央,酒盞碎裂聲震懾全殿,忽聞殿外整齊恢弘的腳步聲傳來,緊接著宿衛吳域沖入殿中行禮跪拜:“陛下,尤衛尉領著衛士包圍了宣室殿。”
話音剛落,尤武領著衛士闖入大殿,沈涯厲聲嗬斥:“尤武!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擅自圍宮?”
尤武輕蔑地瞥了他一眼,絲毫沒將他放在眼裏,走到淮南王案前跪拜:“大王,臣幸不辱命。”
此番景況便是傻子也明白發生了何事,劉賢易心中氣血翻滾,沒料到寵信了多年的尤武竟包藏禍心,恨得咬牙切齒:“你,你們……”
在萬眾矚目下,淮南王慢悠悠站了起來:“父皇沒想過會有今日吧?尤衛尉自始至終都是兒臣的人。兒臣了解父皇,在父皇心中,文臣需有治國安/邦之力,而武將最重要的便是忠心,所以,兒臣隻教他表現出忠心不二,果然父皇無比寵信他。”
“你……”劉賢易連番遭受打擊,此刻急怒攻心,猛然噴出一口血。
“父皇!”
“陛下!”
殿中諸子與眾臣子齊齊驚叫而起,尋夢瞬間從席間竄起,與趙同一左一右扶住了搖搖欲墜的父皇,但父皇不動聲色地推開兩人,挺直脊背站在殿中,啞著嗓子問淮南王:“為什麽?”
諸子中他最厚待的便是劉瑞,少時曾陪他習文練武,十幾歲便以國事相詢,後來因前皇後之故讓他去封地,但那塊封地也是他自己挑選的,其他兒子都無這種特權。他實在不明白,為何到頭來他最厚待的兒子竟會向他逼宮?
“父皇既然問了,兒臣也不妨迴答你。”淮南王冷靜道,“父皇可還記得,幼年時兒臣耽於玩樂,酷愛木雕,但父皇一直不喜。那日父皇似是心情不佳,兒臣拿著自己雕刻的木雕想博父皇一笑,可父皇竟大發雷霆,命人將兒臣的木雕燒毀了。”
這件往事在劉賢易心中渺如微塵,他模糊地記得有此事,但已經想不起來心情不佳的緣故,命人焚燒木雕不過是惱兒子玩物喪誌,不思進取。
淮南王麵色平靜:“父皇拂袖離去,兒臣膽顫心驚,耳邊是母親的安撫聲,目中是燃燒著的木雕,兒臣覺得自己如同那些木雕,在火海中苦苦煎熬。”
諸皇子神色有異,似觸及各人內心的往事。劉賢易忙於政事,平日不太管教眾皇子,但又望子成龍,動輒得咎,這樣矛盾的方式讓諸皇子時常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尋夢隱約從淮南王話中聽出眾皇子幼年不易,暗自慶幸自己小時候沒生在皇宮裏,否則還不知道會養成怎樣的性子。
</br>
劉賢易得知真相,臉色也不大好看,心中直感激那個贈解酒藥之人。
沈涯滿腦子都在想誰是幕後人,聞言追問道:“如此說來,諸皇子中唯有楚王、明王,還有淮南王尚有嫌疑了。”
“朕以為,悼兒沒有嫌疑。悼兒與楓兒一母同胞,感情深厚,害誰也不會害楓兒。再者,他那衝動易怒的性情,實在做不出這等縝密之事。”
這話也就劉賢易敢說,換了旁人,楚王早上前賞個耳刮子了。
“既如此,三哥也不會害我。”劉晞出言替明王辯解。
明王與六殿下雖不是一母同胞,但感情深厚,形影不離,此事在諸侯中也不是藏掖的秘密。聽聞此言,眾人齊刷刷將眸光投向淮南王,而淮南王麵色沉凝,泰然自若,仿佛視周遭一切為無物。
劉賢易遊移在明王和淮南王之間,心中自有一番權衡。明王與淮南王在諸皇子中能力出眾,不分伯仲,但性子截然相反,明王溫潤和善,平易近人,淮南王冷酷無情,沉默寡言。無論誰是幕後人,對他而言都是一種深沉徹骨的痛。
良久,淮南王看向江玄之,沉聲開口:“江玄之,你果然聰明。”
這話隱晦地承認了他便是幕後人,江玄之早已洞悉真相,麵上不顯任何驚異之色:“玄之有一事不明。淮南王既定下諸多連環計,為何獨獨漏了明王?”
“你怎知孤沒有算計明王?鼠疫橫行之時,孤派人引他去疫區,可惜,在心儀女子與親生母親之間,明王選擇了後者。”淮南王冷冷道,“後來,你得到了治疫之藥,孤的計劃便徹底落空了。”
明王微怔,想起當初之事。
鼠疫橫行時,有人向他透露崔妙晗在隔離區染疫,但當時母親身染病症,寒熱交加,不省人事,抓著他的手喃喃自語。他無奈,遣人先去打探崔妙晗的情況,後來竟被告知崔妙晗無恙。他心中存疑卻沒有深究,等到母親病情穩定,便藉機偷偷去看望她。
如今想來,竟是陰差陽錯躲過了一場陰謀。
尋夢滿心都圍繞著那個“心儀女子”,三哥的心儀女子是崔妙晗嗎?
縱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事實真相擺在眼前時,劉賢易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口,何曾想到他寄予厚望的兒子竟然心思歹毒至此?
淮南王瞥了一眼父皇,抬眸望向江玄之:“你洞察事情來龍去脈,但不知能否預見未發生之事?”
不等江玄之迴答,他抓起手邊的酒盞,猛然砸向殿中央,酒盞碎裂聲震懾全殿,忽聞殿外整齊恢弘的腳步聲傳來,緊接著宿衛吳域沖入殿中行禮跪拜:“陛下,尤衛尉領著衛士包圍了宣室殿。”
話音剛落,尤武領著衛士闖入大殿,沈涯厲聲嗬斥:“尤武!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擅自圍宮?”
尤武輕蔑地瞥了他一眼,絲毫沒將他放在眼裏,走到淮南王案前跪拜:“大王,臣幸不辱命。”
此番景況便是傻子也明白發生了何事,劉賢易心中氣血翻滾,沒料到寵信了多年的尤武竟包藏禍心,恨得咬牙切齒:“你,你們……”
在萬眾矚目下,淮南王慢悠悠站了起來:“父皇沒想過會有今日吧?尤衛尉自始至終都是兒臣的人。兒臣了解父皇,在父皇心中,文臣需有治國安/邦之力,而武將最重要的便是忠心,所以,兒臣隻教他表現出忠心不二,果然父皇無比寵信他。”
“你……”劉賢易連番遭受打擊,此刻急怒攻心,猛然噴出一口血。
“父皇!”
“陛下!”
殿中諸子與眾臣子齊齊驚叫而起,尋夢瞬間從席間竄起,與趙同一左一右扶住了搖搖欲墜的父皇,但父皇不動聲色地推開兩人,挺直脊背站在殿中,啞著嗓子問淮南王:“為什麽?”
諸子中他最厚待的便是劉瑞,少時曾陪他習文練武,十幾歲便以國事相詢,後來因前皇後之故讓他去封地,但那塊封地也是他自己挑選的,其他兒子都無這種特權。他實在不明白,為何到頭來他最厚待的兒子竟會向他逼宮?
“父皇既然問了,兒臣也不妨迴答你。”淮南王冷靜道,“父皇可還記得,幼年時兒臣耽於玩樂,酷愛木雕,但父皇一直不喜。那日父皇似是心情不佳,兒臣拿著自己雕刻的木雕想博父皇一笑,可父皇竟大發雷霆,命人將兒臣的木雕燒毀了。”
這件往事在劉賢易心中渺如微塵,他模糊地記得有此事,但已經想不起來心情不佳的緣故,命人焚燒木雕不過是惱兒子玩物喪誌,不思進取。
淮南王麵色平靜:“父皇拂袖離去,兒臣膽顫心驚,耳邊是母親的安撫聲,目中是燃燒著的木雕,兒臣覺得自己如同那些木雕,在火海中苦苦煎熬。”
諸皇子神色有異,似觸及各人內心的往事。劉賢易忙於政事,平日不太管教眾皇子,但又望子成龍,動輒得咎,這樣矛盾的方式讓諸皇子時常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尋夢隱約從淮南王話中聽出眾皇子幼年不易,暗自慶幸自己小時候沒生在皇宮裏,否則還不知道會養成怎樣的性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