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人並非匈奴人。”江玄之與他們交過手,縱然他們使的是匈奴人慣用的彎刀,但他們的手法並不純熟,與真正的匈奴人仍有差距。他早些年遊曆時,曾見過匈奴人使彎刀,那種流暢的招式和完美的契合度,非一朝一夕可成。
“不是匈奴人,卻扮作匈奴人……”劉賢易也是聰明人,立即聯想到:有人意欲挑起大炎朝與匈奴的矛盾?
大炎立國十五載,與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究其原因,無非是匈奴物資匱乏。若是豐年則罷了,若遇上天災人禍,那好戰的民族總要來炎朝掠奪。劉賢易並不是軟弱窩囊的帝王,多次派將士驅逐這些蠻人,然而炎朝立國不久,國力經不起損耗,戰久了也曾採取議和的策略,甚至是和親之計。
近幾年,匈奴倒是安分,邊境百姓生活安穩,炎朝漸漸恢複了國力。此次暗殺若查實了是匈奴所為,依劉賢易的性子,勢必不會善罷甘休,那麽邊境又將陷入戰亂,這背後之人用心不可謂不險惡。
劉賢易想到的,江玄之也想到了,而且他比劉賢易更加有依據。他懷疑那些人從灃河潛水而逃,而匈奴人大多不習水性。不過,這些推測尚未驗證,他不會宣之於口,而是選擇沉默。
“聽醫正說,朕中了迷幻菇,是你與你師妹替朕解的毒?”當日,他在華昌和吳域的護持下,退到了一處無人跡的林子,不經意地喝了灃河的水,後來發生了何事,他便毫無印象了。
若是知曉水中有迷幻菇毒,他便是渴死,也絕不會沾一滴水。
“是。”江玄之早知逃不出這一問,如實迴道。他封了宮人的悠悠之口,但不曾交待醫正隱瞞迷幻菇一事,因為陛下聰慧多疑,隱瞞隻怕會適得其反。
劉賢易灼灼地盯著江玄之:“聽聞,迷幻菇會使人產生幻覺。”
醫正們雖告知他實情,但眼神躲閃,顧左右而言他,而他越發想知道,他神智不清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麽?
“是。”仍然是簡短的一個字,顯然江玄之並不準備透露。他的身前好像豎起了透明的冰盾,任你目光再灼灼,一觸到冰就灰飛煙滅了。
劉賢易卻不死心,一麵犀利地盯著他,一麵在心裏悄悄揣測,連江玄之這般從容坦然的人都不願說,他到底做了些什麽難以啟齒的事?
“六百裏急報。”殿外一聲高喊,消融了一室冰與火的較量。
炎朝驛站傳遞公文一般採用三百裏製,除非涉及國家安危,諸如叛亂戰爭等,才會採用八百裏急報,而這個六百裏急報,傳遞的消息顯然不是小事。
劉賢易拆開一閱,臉色突變,抬眸望著江玄之,幽幽問道:“江卿,藍羽何在?”
江玄之擅長察言觀色,透過他的臉色便知那急報不是好消息,還與藍羽有關,便不慌不忙答道:“藍羽去琅琊郡訪友了。”
“訪友?朕看是殺人吧?”劉賢易狠狠一甩,那軟綿綿的布帛便被丟在殿中央,幸好布帛輕軟,若換了石頭,那地麵非得被砸破個坑,不然不足以昭示天子之怒。
江玄之俯身撿起那張布帛,一看之後,瞳孔微凝,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訝然。
這急報是山陽郡太守韓岱派人送來的。據他所說,華廷一行二十餘人,行至山陽郡被歹人所殺,無一人生還。可惜,歹人奸詐,武藝不凡,他未能擒住,望朝廷能派人前去支援。布帛的最後還畫了那歹人的畫像,那冰冷的眼眸,赫然就是藍羽。
“江卿不打算解釋嗎?”劉賢易總算從江玄之臉上捕捉到了驚訝之色,麵色稍霽。
乍然得知這個消息,他難免為這無法無天的殺人案而動怒,但若說江玄之明目張膽派藍羽去截殺華廷一家,他斷然不信。若江玄之有意置華廷於死地,當初憑那些證據,便能名正言順地逼迫他處死華廷,何必多此一舉,勸他禮待忠臣呢?
“陛下若信臣,臣的解釋便多餘了,陛下若不信臣,臣的解釋也是多餘。”言下之意,解釋就是多餘的。江玄之的性情素來不喜無謂的爭辯,約摸是多年來,受那些案件影響,口說無憑,凡事都講證據。
“你這話倒有些禪意。”劉賢易麵色越發和緩,這麽大的案件不可能不查便定罪,但派何人前去卻是個棘手的問題,此案,江玄之該避閑。
江玄之自然也懂這道理,站在殿中沉默不語。
“朕要想想,你先下去吧。”劉賢易擺了擺手,頓了頓又道,“上林苑混入的那些殺手受何人指使,你去查查。”
“諾。”江玄之恭敬一揖,告退了。
劉賢易在殿中踱了幾步,腳步一頓,眼眸一定,沖殿外喊道:“趙同——”
傳旨內侍尖利的嗓音在尋夢耳邊嗡嗡作響,然而她的腦中卻隻留下“禦前衛士”四個字,她如願晉升成禦前衛士,離柏梁台越發近了。她終能體會那種一朝心願得成的喜悅,整個人好像飄飄然飛到了空中,然後她又茫然了,下一步該怎麽走呢?
罷了,她這種不善籌謀的人,還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尋夢奉旨前去白鹿觀侍駕,途中遇到了秦忠。他一身暗色便裝,心無旁騖地走著,尋夢主動上前打招唿:“秦衛士,那日多謝了。”
</br>
“不是匈奴人,卻扮作匈奴人……”劉賢易也是聰明人,立即聯想到:有人意欲挑起大炎朝與匈奴的矛盾?
大炎立國十五載,與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究其原因,無非是匈奴物資匱乏。若是豐年則罷了,若遇上天災人禍,那好戰的民族總要來炎朝掠奪。劉賢易並不是軟弱窩囊的帝王,多次派將士驅逐這些蠻人,然而炎朝立國不久,國力經不起損耗,戰久了也曾採取議和的策略,甚至是和親之計。
近幾年,匈奴倒是安分,邊境百姓生活安穩,炎朝漸漸恢複了國力。此次暗殺若查實了是匈奴所為,依劉賢易的性子,勢必不會善罷甘休,那麽邊境又將陷入戰亂,這背後之人用心不可謂不險惡。
劉賢易想到的,江玄之也想到了,而且他比劉賢易更加有依據。他懷疑那些人從灃河潛水而逃,而匈奴人大多不習水性。不過,這些推測尚未驗證,他不會宣之於口,而是選擇沉默。
“聽醫正說,朕中了迷幻菇,是你與你師妹替朕解的毒?”當日,他在華昌和吳域的護持下,退到了一處無人跡的林子,不經意地喝了灃河的水,後來發生了何事,他便毫無印象了。
若是知曉水中有迷幻菇毒,他便是渴死,也絕不會沾一滴水。
“是。”江玄之早知逃不出這一問,如實迴道。他封了宮人的悠悠之口,但不曾交待醫正隱瞞迷幻菇一事,因為陛下聰慧多疑,隱瞞隻怕會適得其反。
劉賢易灼灼地盯著江玄之:“聽聞,迷幻菇會使人產生幻覺。”
醫正們雖告知他實情,但眼神躲閃,顧左右而言他,而他越發想知道,他神智不清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麽?
“是。”仍然是簡短的一個字,顯然江玄之並不準備透露。他的身前好像豎起了透明的冰盾,任你目光再灼灼,一觸到冰就灰飛煙滅了。
劉賢易卻不死心,一麵犀利地盯著他,一麵在心裏悄悄揣測,連江玄之這般從容坦然的人都不願說,他到底做了些什麽難以啟齒的事?
“六百裏急報。”殿外一聲高喊,消融了一室冰與火的較量。
炎朝驛站傳遞公文一般採用三百裏製,除非涉及國家安危,諸如叛亂戰爭等,才會採用八百裏急報,而這個六百裏急報,傳遞的消息顯然不是小事。
劉賢易拆開一閱,臉色突變,抬眸望著江玄之,幽幽問道:“江卿,藍羽何在?”
江玄之擅長察言觀色,透過他的臉色便知那急報不是好消息,還與藍羽有關,便不慌不忙答道:“藍羽去琅琊郡訪友了。”
“訪友?朕看是殺人吧?”劉賢易狠狠一甩,那軟綿綿的布帛便被丟在殿中央,幸好布帛輕軟,若換了石頭,那地麵非得被砸破個坑,不然不足以昭示天子之怒。
江玄之俯身撿起那張布帛,一看之後,瞳孔微凝,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訝然。
這急報是山陽郡太守韓岱派人送來的。據他所說,華廷一行二十餘人,行至山陽郡被歹人所殺,無一人生還。可惜,歹人奸詐,武藝不凡,他未能擒住,望朝廷能派人前去支援。布帛的最後還畫了那歹人的畫像,那冰冷的眼眸,赫然就是藍羽。
“江卿不打算解釋嗎?”劉賢易總算從江玄之臉上捕捉到了驚訝之色,麵色稍霽。
乍然得知這個消息,他難免為這無法無天的殺人案而動怒,但若說江玄之明目張膽派藍羽去截殺華廷一家,他斷然不信。若江玄之有意置華廷於死地,當初憑那些證據,便能名正言順地逼迫他處死華廷,何必多此一舉,勸他禮待忠臣呢?
“陛下若信臣,臣的解釋便多餘了,陛下若不信臣,臣的解釋也是多餘。”言下之意,解釋就是多餘的。江玄之的性情素來不喜無謂的爭辯,約摸是多年來,受那些案件影響,口說無憑,凡事都講證據。
“你這話倒有些禪意。”劉賢易麵色越發和緩,這麽大的案件不可能不查便定罪,但派何人前去卻是個棘手的問題,此案,江玄之該避閑。
江玄之自然也懂這道理,站在殿中沉默不語。
“朕要想想,你先下去吧。”劉賢易擺了擺手,頓了頓又道,“上林苑混入的那些殺手受何人指使,你去查查。”
“諾。”江玄之恭敬一揖,告退了。
劉賢易在殿中踱了幾步,腳步一頓,眼眸一定,沖殿外喊道:“趙同——”
傳旨內侍尖利的嗓音在尋夢耳邊嗡嗡作響,然而她的腦中卻隻留下“禦前衛士”四個字,她如願晉升成禦前衛士,離柏梁台越發近了。她終能體會那種一朝心願得成的喜悅,整個人好像飄飄然飛到了空中,然後她又茫然了,下一步該怎麽走呢?
罷了,她這種不善籌謀的人,還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尋夢奉旨前去白鹿觀侍駕,途中遇到了秦忠。他一身暗色便裝,心無旁騖地走著,尋夢主動上前打招唿:“秦衛士,那日多謝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