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玄之從容自若,右手握著書卷輕輕叩著床榻。


    尋夢趴在地上瞅了瞅,為難道:“這麽矮的床榻,能藏人嗎?”


    “魁梧之人難,你這麽瘦弱的,足矣。”江玄之見她仍在猶豫,勾唇笑道,“不如別藏了,與我一道拜見陛下。”


    尋夢一聽便要發作,忽聞院外的腳步聲近了,立刻老老實實趴在地上往床榻底下鑽。她幾乎貼著床榻邊緣的雕花通過,隻是臀部處好像有些卡人,還不待她調整姿勢。一隻手輕輕壓了過來,將她往裏一推,尋夢的臉瞬間燒紅了。


    床榻底下比她想像的要寬敞些,床榻邊緣設計有雕花紋飾,所以離地更窄些,而底下並無無須多餘的雕花,但僅僅是鬆快一點而已,翻身卻是不可能。好在江玄之有潔癖,床榻底下也纖塵不染,她便歪著頭,如一隻死烏龜一般趴著。


    光線一暗,素色的衣擺遮住了她的視線,江玄之下床了。他工工整整地跪在地上:“陛下駕臨,臣未能遠迎,實在是罪過。”


    劉賢易彎腰托著江玄之的手臂,將他扶了起來:“江愛卿何須多禮?”


    “禮不可廢。”江玄之不痛不癢地頂了迴去,不失臣子分寸,又疏離得恰到好處。


    劉賢易麵露尷尬,套近乎不成,他迂迴地調侃道:“從古至今,你怕是唯一一個敢與君王鬧情緒的臣子。”


    “陛下何出此言?”江玄之驚惶道,“臣自認謹守臣子本分,絲毫不敢越矩。”


    劉賢易目不轉睛地盯著江玄之,企圖在他身上找到可攻破的口子,然而這人疏離而有禮,簡直無懈可擊。他終是低低嘆息,單刀直入地軟語道:“你就不能放華廷一馬嗎?”


    江玄之沉吟道:“陛下此言,謬矣。”他從無害華廷之心,而是華廷不肯放過他。


    劉賢易搖頭笑道:“論心智手段,華廷不是你的對手。那日殿上你犀利地道出三處疑點,可朕也有幾處疑點未明言。其一,江卿通曉醫道,何以品不出茶中之毒?其二,江卿既中了媚毒意識迷亂,何以還能自傷以保持清醒?其三,江卿既入了局,為何緊要關頭卻能全身而退?其四,左浪為何碰巧在蘭林殿,是否有人告知?”


    床榻底下的尋夢一個激靈,劉賢易的疑點通通指向一個結論:江玄之早已洞悉華廷的陰謀,卻沒有扼殺,而是將計就計地促成。


    江玄之早知這些小手段瞞不過劉賢易,一時被揭穿也不慌亂,從容不迫道:“臣自知有罪,任憑陛下處置。然而,殺人者不能因被殺者未死而逃避其罪。陛下可知華左相為何迫不及待地對臣下手?”


    不待劉賢易開口說話,他走向桌案,拿起一塊巴掌大的布帛,遞到劉賢易身前:“陛下請看,這是臣派人去魯國查探來的罪證。”


    他早料到華廷耳目眾多,一定會搶奪罪證,明著便派人送信,暗著以鴿子傳信。


    劉賢易閱著布帛上的一樁樁事件,眉峰緊緊蹙起,威嚴懾人。


    十年前,華家要建別院,搶占百姓田舍,致使數十百姓流離失所,四處求告,奈何官官相護,狀告無門,反而慘遭迫害。


    七年前,華家子弟看中一美貌的屠姓女子,不顧那女子意願,強取豪奪進府。那女子不堪受辱自盡而死,其父上門理論竟被華府衛士打成重傷,不治身亡。


    三年前……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陛下請臣放他一馬,可他可曾放那些百姓一馬?”江玄之反問。


    劉賢易閱完布帛,簡直要將華廷淩遲處死,然而思及華家恩德,又有所顧慮。


    他生來便是孤寡之命,幼年喪母,少年喪父,青年喪妻,直至遇到華家兄妹,命格才漸漸轉變,得其襄助,這才登上至尊之位。與其說他感念華家之恩,偏袒華家,倒不如說他心存忌憚,他怕華家一倒,他又恢複了孤寡之命,即便他早已登臨高處成了孤家寡人。


    他替華廷找了個理由:“這些事畢竟是魯國之事,華廷或許並不知情。”


    “華廷隔年便會迴鄉一次,即便一時不察,但他耳目眾多,又豈會毫無所察?”江玄之見他不語,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陛下還記得兩年前秋巡,陛下親口與臣所言嗎?”


    劉賢易瞳眸微動,陷入了一陣漫長的沉思。


    炎朝大體承襲了前陳的製度,諸如集權製,監察製,郡縣製等,但承襲之餘,又進行了靈活的改良。比如沿襲前朝以律法治國,又融入了儒家的禮治主張,以及道家的無為而治,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比如沿襲郡縣製,又加入了分封製,致使地方王國和郡縣製相互牽製,從而保持平衡。此外,前陳南征北戰,維持戰時體製,刑罰嚴苛,而炎朝休養生息,盡可能不動武力,輕罪可靈活給予贖刑。


    兩年前秋巡,劉賢易暗訪百姓,親見當地官員欺上瞞下,地方豪強勢頭漸長,為禍鄉裏,致使百姓生活拮據,苦不堪言。


    當時,他心中湧起激憤之情,朝著身旁唯一的隨侍江玄之道:“朕受皇天眷顧,登臨帝位,十餘載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懈怠,自以為海晏河清,不想弊端四起,百姓依然疾苦。”


    江玄之接道:“帝王高居九重宮闕,試聽難免受阻,何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陛下當徐徐圖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柏梁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塵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塵羽並收藏柏梁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