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打開另一個,薛存芳開口解釋道:「此為京郊別苑和田產的地契、城內幾間店鋪的地契和帳簿、還有一些其他文契和僕從的賣身契……皆是我個人名目下的置業和私產,非附屬於侯爵,三小姐大可坦然受之。」
韓緗凝起眉心,先順其言下之意問道:「不知侯爺要我做什麽?」
「煩勞三小姐明日帶姑母和三位夫人遷居到別苑,若是旁人問起,就說姑母近來身體微恙,需沉心靜養,你們小輩純孝,陪她休養一段時日。其後再尋隙將姑母送迴夫家。」
「明日,府上的僕從也請三小姐帶走一半。」
「至於休書……先不要給三位夫人,」不難想像她們三人收到休書的反應,薛存芳捏捏眉心,著實不願讓自己更頭疼,「內中還有三份銀錢,是我給她們封好的。至於她們今後的去處,但憑她們個人的意願和三小姐安排……」
「侯爺如此行事,叫我如何坦然?」韓緗麵色凝重道,「侯爺這是要與我們劃清界限了。」
她敏銳地抓住了問題所在,「難道是北地之行出了什麽事兒?」
「三小姐是聰明人。」不比孟雲釗要他枉費那麽多口舌。
薛存芳沉吟良久,低聲道:「風雨欲來,而你們該盡早從陰雲下走脫。」
「侯爺於我有恩,」韓緗欠身行了一禮,「小女子不才,雖非國士,亦有國士相酬之情。」
「三小姐言重了,這些年來三小姐助我良多,當真要算起這筆帳,隻怕是我相欠你更多。」薛存芳道。
「三小姐為我安置好一切,已是對我最大的助益了。」
沉默多時,韓緗伸手合上了箱子,鄭重道:「東西我先替侯爺收下,他日定雙手奉還。」
「這些東西本有你的一份,」薛存芳搖了搖頭,語氣因一線猶疑而顯得縹緲不定,「此事若了,不論如何,我都不會在京城了。」
翌日天還沒亮,韓緗便帶著一行人去往了京郊別苑。
偌大的宅邸裏隻剩了零零散散的人,便顯得幽靜而岑寂,恍如死地了。
日暮時分,薛黎從南書房迴來了。
落日的殘照下,薛黎坐在池塘邊逗弄水中的紅鯉,臉上浮現一片純粹無翳的笑影,於衰頹的夕陽下愈發顯出勃勃生氣,薛存芳遙望著他,心下不免叢生悵然:阿黎分明還這樣小……
除此以外,薛存芳對接下來將麵對的一切泰然自若,該做的都做了,他再也做不了什麽了。他在等。
終於——
五日後,齊王歸京。
齊王送上了一封親筆書成的奏摺。
他彈劾了一個人——這人為武陽王,是皇帝親二叔的嫡子,名義上的表哥。
一石激起千層浪,滿朝譁然——
武陽王謀逆!
第44章 雲消霧散
那夜與薛天密談時,薛存芳也曾質問過他。
「是誰?」
「你背後之人……」薛存芳問,「是平晉還是武陽?」
他摩挲著案上被燭火燃盡後的黑色碎屑,指尖便染上了灰末,合攏手指輕輕撣了撣,「你找左賢王買了那麽多戰馬和武器,整個扶柳的人加起來也沒那麽多,隻有可能是這兩地之間。」
「兄長,」薛天不看他,同時避而不答,「此事,你就不要再管了。」
「我怎有可能置身事外?」薛存芳不由抬高了聲量,厲聲道,「你一人之舉,要把薛氏更甚整個北軍拉入火坑!」
他連連發出質問:「薛天,你是不是忘了自己姓什麽,忘了薛家的祖訓是什麽,更忘了父親畢生的夙願是什麽?」
「身為薛家子孫,你怎能做出……此等叛國通敵之舉?」
「兄長,」薛天這一次喚他失了恭敬,終於抬眼看來,麵上一片漠然,「我看真正忘了自己姓什麽的,是你。」
「你在京城高枕無憂十餘年,與聶家人沆瀣一氣,怕是早已將薛氏和父親的仇恨拋諸腦後。」
薛存芳擰緊眉心,疑惑道:「此話何解?」
薛天從頭娓娓道來:「十七年前,先帝連發三道旨意,召父親攜親眷迴京,而後便將我們扣留在京。他褫奪了父親的虎符和兵權,讓父親寫下罪己書,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痛陳己罪,曉迷途知返,覺今是昨非。」
薛存芳道:「隻因先帝認為,薛氏窮兵黷武,數年來消耗甚巨,他有意與胡人議和,那時朝堂之上支持議和之人不在少數。父親迴京,實則是勢在必行。」
薛天繼續道:「如此還不算完,先帝降了父親的爵,將他由『中山公』降為『中山侯』,大昭開國數百年來,戍邊將士裏封王拜相之人不在少數,可曾有過被降爵的大將軍?當真是奇恥大辱……」
薛存芳道:「事出有因,北軍發生動亂,身為北軍前統帥,父親隻能一併承擔罪責。」
薛天勃然大怒,高聲道:「北軍動亂也是為他們的主帥不平!」繼而冷笑一聲,「兄長又為父親做了什麽?」
「父親是如何死的?兄長一直陪在他左右,分明比誰都清楚!」
薛存芳不語了。他知道,父親雖說是身染重病,實則是多年來心病難醫,鬱結於心……
薛天話鋒一轉,忽道:「不如我們再來說說兄長自己?」
「父親過世後,兄長生了一場大病,此事說來是我母對不起兄長,兄長才會去祖母的宮裏養病,那之後,反而病得更重了,險些陪父親一起去了……」
</br>
韓緗凝起眉心,先順其言下之意問道:「不知侯爺要我做什麽?」
「煩勞三小姐明日帶姑母和三位夫人遷居到別苑,若是旁人問起,就說姑母近來身體微恙,需沉心靜養,你們小輩純孝,陪她休養一段時日。其後再尋隙將姑母送迴夫家。」
「明日,府上的僕從也請三小姐帶走一半。」
「至於休書……先不要給三位夫人,」不難想像她們三人收到休書的反應,薛存芳捏捏眉心,著實不願讓自己更頭疼,「內中還有三份銀錢,是我給她們封好的。至於她們今後的去處,但憑她們個人的意願和三小姐安排……」
「侯爺如此行事,叫我如何坦然?」韓緗麵色凝重道,「侯爺這是要與我們劃清界限了。」
她敏銳地抓住了問題所在,「難道是北地之行出了什麽事兒?」
「三小姐是聰明人。」不比孟雲釗要他枉費那麽多口舌。
薛存芳沉吟良久,低聲道:「風雨欲來,而你們該盡早從陰雲下走脫。」
「侯爺於我有恩,」韓緗欠身行了一禮,「小女子不才,雖非國士,亦有國士相酬之情。」
「三小姐言重了,這些年來三小姐助我良多,當真要算起這筆帳,隻怕是我相欠你更多。」薛存芳道。
「三小姐為我安置好一切,已是對我最大的助益了。」
沉默多時,韓緗伸手合上了箱子,鄭重道:「東西我先替侯爺收下,他日定雙手奉還。」
「這些東西本有你的一份,」薛存芳搖了搖頭,語氣因一線猶疑而顯得縹緲不定,「此事若了,不論如何,我都不會在京城了。」
翌日天還沒亮,韓緗便帶著一行人去往了京郊別苑。
偌大的宅邸裏隻剩了零零散散的人,便顯得幽靜而岑寂,恍如死地了。
日暮時分,薛黎從南書房迴來了。
落日的殘照下,薛黎坐在池塘邊逗弄水中的紅鯉,臉上浮現一片純粹無翳的笑影,於衰頹的夕陽下愈發顯出勃勃生氣,薛存芳遙望著他,心下不免叢生悵然:阿黎分明還這樣小……
除此以外,薛存芳對接下來將麵對的一切泰然自若,該做的都做了,他再也做不了什麽了。他在等。
終於——
五日後,齊王歸京。
齊王送上了一封親筆書成的奏摺。
他彈劾了一個人——這人為武陽王,是皇帝親二叔的嫡子,名義上的表哥。
一石激起千層浪,滿朝譁然——
武陽王謀逆!
第44章 雲消霧散
那夜與薛天密談時,薛存芳也曾質問過他。
「是誰?」
「你背後之人……」薛存芳問,「是平晉還是武陽?」
他摩挲著案上被燭火燃盡後的黑色碎屑,指尖便染上了灰末,合攏手指輕輕撣了撣,「你找左賢王買了那麽多戰馬和武器,整個扶柳的人加起來也沒那麽多,隻有可能是這兩地之間。」
「兄長,」薛天不看他,同時避而不答,「此事,你就不要再管了。」
「我怎有可能置身事外?」薛存芳不由抬高了聲量,厲聲道,「你一人之舉,要把薛氏更甚整個北軍拉入火坑!」
他連連發出質問:「薛天,你是不是忘了自己姓什麽,忘了薛家的祖訓是什麽,更忘了父親畢生的夙願是什麽?」
「身為薛家子孫,你怎能做出……此等叛國通敵之舉?」
「兄長,」薛天這一次喚他失了恭敬,終於抬眼看來,麵上一片漠然,「我看真正忘了自己姓什麽的,是你。」
「你在京城高枕無憂十餘年,與聶家人沆瀣一氣,怕是早已將薛氏和父親的仇恨拋諸腦後。」
薛存芳擰緊眉心,疑惑道:「此話何解?」
薛天從頭娓娓道來:「十七年前,先帝連發三道旨意,召父親攜親眷迴京,而後便將我們扣留在京。他褫奪了父親的虎符和兵權,讓父親寫下罪己書,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痛陳己罪,曉迷途知返,覺今是昨非。」
薛存芳道:「隻因先帝認為,薛氏窮兵黷武,數年來消耗甚巨,他有意與胡人議和,那時朝堂之上支持議和之人不在少數。父親迴京,實則是勢在必行。」
薛天繼續道:「如此還不算完,先帝降了父親的爵,將他由『中山公』降為『中山侯』,大昭開國數百年來,戍邊將士裏封王拜相之人不在少數,可曾有過被降爵的大將軍?當真是奇恥大辱……」
薛存芳道:「事出有因,北軍發生動亂,身為北軍前統帥,父親隻能一併承擔罪責。」
薛天勃然大怒,高聲道:「北軍動亂也是為他們的主帥不平!」繼而冷笑一聲,「兄長又為父親做了什麽?」
「父親是如何死的?兄長一直陪在他左右,分明比誰都清楚!」
薛存芳不語了。他知道,父親雖說是身染重病,實則是多年來心病難醫,鬱結於心……
薛天話鋒一轉,忽道:「不如我們再來說說兄長自己?」
「父親過世後,兄長生了一場大病,此事說來是我母對不起兄長,兄長才會去祖母的宮裏養病,那之後,反而病得更重了,險些陪父親一起去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