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囁嚅著問:“你有手機嗎?要不先給我爸媽打個電話?”
莫亦非的胡思亂想被打斷,轉過頭嘲弄地:“這下想起來爸媽會著急啦,那剛才都幹什麽去啦?”
沈意意隻好拿出女人千古不變的那招——撒嬌,拉住莫亦非的手輕輕地晃了兩下,嗲聲道:“莫哥哥,你不要生氣嘛,剛才都是我不對,我不對,我不對……”還用上郭芙蓉的空穀迴音法加強說明。
這會兒又象個普通小孩了,莫亦非哭笑不得:“現在才想起來,你爸你媽早就該被你急死了。我剛發現你時就打電話給他們了。”
沈意意輕輕“噢”了一聲,又狐疑地看了看莫亦非,“那,你跟他們怎麽說的?”
“說你跟著花車走丟的。”莫亦非也正若有所思地看著她。
沈意意吐了吐舌頭:“我怕他們罵我。”
莫亦非摸了摸沈意意柔順的童花頭,看著她滴溜著一雙眼睛擔心的樣子,嘆了口氣:“他們捨不得罵你的。”心裏加了一句:要是我,我也捨不得的。
沈意意低下了頭,這個莫亦非,那聲“向洋”他肯定是聽見了,他也肯定會奇怪的,況且沈意意也不清楚他剛才到底什麽時候找到她的,說不定她的所有表現他都看在眼裏了?
想到此,忍不住又看他一下,他剛才明明聽見了她驚喜地叫向洋,此刻卻什麽都不問,還幫她打掩護,跟程爸程媽說她是貪看花車跟丟的,也不知道打的什麽主意?真夠腹黑的,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城府,此人要小心,要小心此人,沈意意心中念念有詞。
其實,這迴腹黑的是她,她還真的冤枉了莫亦非。莫亦非沒錯是有滿腔疑問,但是他沒有問出口並不是因為腹黑,而是因為教養。
莫家的家教很好,除了教育孩子們要低調做人做事以外,還要充分尊重別人的隱私。不該問的不要問,人家想說時自然會說,人家不想說的事你問了不外乎兩種結果:要麽沉默,要麽騙你。但心中討厭你不識相是一定的。即使是對程蘇這麽一個十三歲的小孩,莫亦非也堅持這個原則,童叟無欺,並不因為她小就會違反。
張愛玲就曾說過中國人因為缺少私生活,所以個性裏有一點粗俗——“事無不可對人言”,不能說的似乎就是為非作歹,如果不是,守著那些不必要的秘密幹什麽?
莫亦非雖然沒看過張愛玲的書,每個人都可以“有事不對人言”的權利卻是從小就懂得的。
所以說,沈意意有時候也是挺想當然的一個人,而且這種想當然是先把別人往壞裏想。當然,這不光是她的毛病,也是很多現代人的毛病。
對沈意意來說,看待別的事情或別的女人都還算客觀,看待男人的話,因為受著初戀的惡劣影響,心靈扭曲的沈意意童鞋一般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先把你往壞了想,以後如果我錯了,那是驚喜;如果我沒錯,你看我不是早說了他就不是個好東西。
莫亦非雖然隻有十八歲,但是他也還是個雄的不是?往壞裏想沒錯兒!
現代都會的女性,什麽樣的都有,象沈意意這樣的女人,也算頗具代表性——在感情上受過點傷,不敢再相信男人,可是不相信男人也就等於不相信愛情,沒有愛情,生活又好象缺了一個大洞。
於是糾結得快把自己頭發扯光了:愛吧又不敢投入,不愛吧又寂寞難耐,隻好猶猶豫豫跨上一隻腳進入愛情的門,另一隻腳卻又遲遲不肯進去,生怕再次兵敗,先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
雖然懂得保護自己,卻也失去很多樂趣。總之,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真是做女人難,做二十九歲的女人更難,做十三歲的女人,卻原來,也不容易啊!
此刻心中有鬼的沈意意就正在胡亂揣測著有沒有被莫亦非看出什麽。其實大可不必,這份懷疑,莫亦凡不但不會問出口,也不會八卦地到處說,最後隻會爛死在自己肚子裏而已。
後來沈意意才知道莫亦非的為人,也明白自己曾有過的偏見,是草木皆兵,應該拿來批鬥的。
兩人一路無話,迴了酒店。
那天沈意意在烏節路上看到的人,確實是向洋。她和莫亦非都沒有看錯。
向洋是陪爺爺和奶奶去新加坡看望姑姑的,那天晚上心情煩悶,就一個人出去亂走一氣。
因為他也想起了一年前和沈意意一起渡過的唯一的一個春節。他曾經以為他們以後還會有很多的春節,他也曾經以為他們之間的距離是可以拉近的,隻要他夠努力。
可是人算總也不如天算,此刻一切都已成空,他再怎麽努力也是無用。喧鬧的人群中向洋孤獨地走著,身邊卻再也沒有那個心愛的女人。
以前,學建築的向洋到各地旅行時,主要就是參觀他感興趣的建築,從外形到內部結構,結合手中事先準備的數據資料分析體會。
參觀之餘,有時候會用相機拍攝,有心情有時間時還會坐下來畫草圖。但是這些出行基本上都是和父母或男性同學作伴,有時也獨自一人,因為對於外行來說看這些畢竟比較枯燥,他父母從事的是建築和繪畫,同學又是本行,才可以合得來。
去年春節也是他唯一一次和一個女孩子兩人單獨出行。有時候碰到他感興趣的建築,他也想像往常一樣停下來細細研究一番,卻又怕沈意意不耐煩,所以並不敢久留。
一次兩次後倒是沈意意奇怪了:“我怎麽覺得你看起來不象一個好學生啊?”
向洋更奇怪:“為什麽?我哪裏讓你覺得不是好學生的?”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一些很美麗的建築,你也沒怎麽注意啊,每次都和我一樣隨便看看就走了。”
那還不是為了照顧你嗎?向洋想。
“我是怕你不耐煩。讓你這樣隨便看看還好,如果我真的一直泡下去,你在一邊會很無聊的。”向洋老老實實迴答。
沈意意好笑地,“那你就一直硬忍著啊?想看的也不敢呆太久?那多沒意思。”又嘻皮笑臉地,“不就是泡建築嘛,放心吧,隻要不是泡美女,我都不會生氣的。”
想了想,沈意意又建議:“其實,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偶爾分開行動,你去泡你有興趣的,我去玩我愛玩的,在一起時再安排我們都共同喜歡的,我和朋友們出門時也是這樣的,你看怎麽樣?”
這個建議也一直是沈意意和朋友們出遊的一個規則,誰也不用扭曲自己的興趣專門去陪別人,這個規則執行起來很順暢,大家都是開開心心地出門,皆大歡喜地迴來。
此刻如果用在男朋友身上也無不妥,沈意意早已不再是那種男朋友一不圍著自己打轉就要發脾氣的小女生了,旅行時獨自一人東遊西蕩對她來說也很自在。
向洋揶揄:“是誰上次在大街上走丟了還哭鼻子?”
沈意意不好意思了:“那怎麽一樣?那個時候我們本來是在一起的呀,走丟了當然著急。現在我們如果事先都約好了,我就不會啦。”
</br>
莫亦非的胡思亂想被打斷,轉過頭嘲弄地:“這下想起來爸媽會著急啦,那剛才都幹什麽去啦?”
沈意意隻好拿出女人千古不變的那招——撒嬌,拉住莫亦非的手輕輕地晃了兩下,嗲聲道:“莫哥哥,你不要生氣嘛,剛才都是我不對,我不對,我不對……”還用上郭芙蓉的空穀迴音法加強說明。
這會兒又象個普通小孩了,莫亦非哭笑不得:“現在才想起來,你爸你媽早就該被你急死了。我剛發現你時就打電話給他們了。”
沈意意輕輕“噢”了一聲,又狐疑地看了看莫亦非,“那,你跟他們怎麽說的?”
“說你跟著花車走丟的。”莫亦非也正若有所思地看著她。
沈意意吐了吐舌頭:“我怕他們罵我。”
莫亦非摸了摸沈意意柔順的童花頭,看著她滴溜著一雙眼睛擔心的樣子,嘆了口氣:“他們捨不得罵你的。”心裏加了一句:要是我,我也捨不得的。
沈意意低下了頭,這個莫亦非,那聲“向洋”他肯定是聽見了,他也肯定會奇怪的,況且沈意意也不清楚他剛才到底什麽時候找到她的,說不定她的所有表現他都看在眼裏了?
想到此,忍不住又看他一下,他剛才明明聽見了她驚喜地叫向洋,此刻卻什麽都不問,還幫她打掩護,跟程爸程媽說她是貪看花車跟丟的,也不知道打的什麽主意?真夠腹黑的,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城府,此人要小心,要小心此人,沈意意心中念念有詞。
其實,這迴腹黑的是她,她還真的冤枉了莫亦非。莫亦非沒錯是有滿腔疑問,但是他沒有問出口並不是因為腹黑,而是因為教養。
莫家的家教很好,除了教育孩子們要低調做人做事以外,還要充分尊重別人的隱私。不該問的不要問,人家想說時自然會說,人家不想說的事你問了不外乎兩種結果:要麽沉默,要麽騙你。但心中討厭你不識相是一定的。即使是對程蘇這麽一個十三歲的小孩,莫亦非也堅持這個原則,童叟無欺,並不因為她小就會違反。
張愛玲就曾說過中國人因為缺少私生活,所以個性裏有一點粗俗——“事無不可對人言”,不能說的似乎就是為非作歹,如果不是,守著那些不必要的秘密幹什麽?
莫亦非雖然沒看過張愛玲的書,每個人都可以“有事不對人言”的權利卻是從小就懂得的。
所以說,沈意意有時候也是挺想當然的一個人,而且這種想當然是先把別人往壞裏想。當然,這不光是她的毛病,也是很多現代人的毛病。
對沈意意來說,看待別的事情或別的女人都還算客觀,看待男人的話,因為受著初戀的惡劣影響,心靈扭曲的沈意意童鞋一般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先把你往壞了想,以後如果我錯了,那是驚喜;如果我沒錯,你看我不是早說了他就不是個好東西。
莫亦非雖然隻有十八歲,但是他也還是個雄的不是?往壞裏想沒錯兒!
現代都會的女性,什麽樣的都有,象沈意意這樣的女人,也算頗具代表性——在感情上受過點傷,不敢再相信男人,可是不相信男人也就等於不相信愛情,沒有愛情,生活又好象缺了一個大洞。
於是糾結得快把自己頭發扯光了:愛吧又不敢投入,不愛吧又寂寞難耐,隻好猶猶豫豫跨上一隻腳進入愛情的門,另一隻腳卻又遲遲不肯進去,生怕再次兵敗,先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
雖然懂得保護自己,卻也失去很多樂趣。總之,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真是做女人難,做二十九歲的女人更難,做十三歲的女人,卻原來,也不容易啊!
此刻心中有鬼的沈意意就正在胡亂揣測著有沒有被莫亦非看出什麽。其實大可不必,這份懷疑,莫亦凡不但不會問出口,也不會八卦地到處說,最後隻會爛死在自己肚子裏而已。
後來沈意意才知道莫亦非的為人,也明白自己曾有過的偏見,是草木皆兵,應該拿來批鬥的。
兩人一路無話,迴了酒店。
那天沈意意在烏節路上看到的人,確實是向洋。她和莫亦非都沒有看錯。
向洋是陪爺爺和奶奶去新加坡看望姑姑的,那天晚上心情煩悶,就一個人出去亂走一氣。
因為他也想起了一年前和沈意意一起渡過的唯一的一個春節。他曾經以為他們以後還會有很多的春節,他也曾經以為他們之間的距離是可以拉近的,隻要他夠努力。
可是人算總也不如天算,此刻一切都已成空,他再怎麽努力也是無用。喧鬧的人群中向洋孤獨地走著,身邊卻再也沒有那個心愛的女人。
以前,學建築的向洋到各地旅行時,主要就是參觀他感興趣的建築,從外形到內部結構,結合手中事先準備的數據資料分析體會。
參觀之餘,有時候會用相機拍攝,有心情有時間時還會坐下來畫草圖。但是這些出行基本上都是和父母或男性同學作伴,有時也獨自一人,因為對於外行來說看這些畢竟比較枯燥,他父母從事的是建築和繪畫,同學又是本行,才可以合得來。
去年春節也是他唯一一次和一個女孩子兩人單獨出行。有時候碰到他感興趣的建築,他也想像往常一樣停下來細細研究一番,卻又怕沈意意不耐煩,所以並不敢久留。
一次兩次後倒是沈意意奇怪了:“我怎麽覺得你看起來不象一個好學生啊?”
向洋更奇怪:“為什麽?我哪裏讓你覺得不是好學生的?”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一些很美麗的建築,你也沒怎麽注意啊,每次都和我一樣隨便看看就走了。”
那還不是為了照顧你嗎?向洋想。
“我是怕你不耐煩。讓你這樣隨便看看還好,如果我真的一直泡下去,你在一邊會很無聊的。”向洋老老實實迴答。
沈意意好笑地,“那你就一直硬忍著啊?想看的也不敢呆太久?那多沒意思。”又嘻皮笑臉地,“不就是泡建築嘛,放心吧,隻要不是泡美女,我都不會生氣的。”
想了想,沈意意又建議:“其實,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偶爾分開行動,你去泡你有興趣的,我去玩我愛玩的,在一起時再安排我們都共同喜歡的,我和朋友們出門時也是這樣的,你看怎麽樣?”
這個建議也一直是沈意意和朋友們出遊的一個規則,誰也不用扭曲自己的興趣專門去陪別人,這個規則執行起來很順暢,大家都是開開心心地出門,皆大歡喜地迴來。
此刻如果用在男朋友身上也無不妥,沈意意早已不再是那種男朋友一不圍著自己打轉就要發脾氣的小女生了,旅行時獨自一人東遊西蕩對她來說也很自在。
向洋揶揄:“是誰上次在大街上走丟了還哭鼻子?”
沈意意不好意思了:“那怎麽一樣?那個時候我們本來是在一起的呀,走丟了當然著急。現在我們如果事先都約好了,我就不會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