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查出的人,有些是宮內某娘娘的人,有些隱隱與宮外幾個勢力有關,其中還有宮女身兼數職,很亂很複雜。至於為什麽找上他,除了因為年齡小好洗腦外還因為李治是嫡出和出生時帶著的名聲,他若想上位不能走正常路子,幫忙的自然是從龍之功,當然更多可能是找個好控製的傀儡。


    這哪行!李世民最恨別人覬覦他的皇位,連李承幹這種孝順的中二都偶爾讓他爹來氣,何況李治這樣天生沒啥好名聲又屢愛告狀的。沒錯,帝後恍悟後開始琢磨小兒子,倆人終於找迴了因血緣關係導致暫時消失的智商。


    想到李治經常說的一些話,深知宅鬥宮鬥奪嫡各種伎倆的二位也發現小兒子不地道。對於李總來說,有錯都是別人的錯。首先小兒子有錯,其次媳婦有錯,最錯的是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剩下那些沒找出問題的侍從未必沒問題。也許有人隱藏的很深。


    帝後二人氣壞了,尤其長孫皇後,往常都是她看顧小兒子,這次確實太大意。處置完宮人,長孫皇後調節好心情找到小兒子與之聊天,拐彎磨腳問,什麽也沒問出來。李世民忍了兩天,實在沒忍住跑去直接問兒子,“你可是對兩個長兄不滿?”


    李治滿臉疑惑迴答:“沒有呀,兒子十分敬愛兩個兄長。”


    李世民再追問:“那是誰教你平日那般說話,聽起來倒像是兩個哥哥對你不好。”


    李治滿麵惶恐,“沒人教兒子,可是兒子哪句話引起誤會了?爹爹為何不早告知我,若讓旁人也誤會怎麽辦?”


    話題到此結束,李世民壓著怒氣跑迴書房。還是大兒子好,雖然小的時候不著調甚至敢張口罵他昏君,但勝在有啥說啥心思純正。自那日從對小兒子的愧疚中清醒,再來觀察發現孩子看似童言童語實際非常早熟,他這般不是有人在背後教導就是妖魔上身了。


    先排除最可怕的情況。李世民暗搓搓找來幾個和尚道士觀察李治,兩方皆說沒問題的情況下又沒忍住給王玨送了封信。宮內的動向王玨自然一直關注,她並未進宮而是迴了封信,從孩子八字來看若悉心教導也許還能教好,再多就不要指望了。


    帝後瞭然,往後得多注意這孩子。李世民想到當年皇後難產差點沒命,眼神又暗了暗。


    能讓李治信任並保護的人,明麵上是皇後和其奶娘,皇後肯定不可能,重點關注對象應該是奶娘以及從小一直照顧李治的餘下宮人。暗衛撒進後宮,李世民可沒忘記有後宮妃子也塞人到李治身邊,得關注一下都懷的什麽心思。


    一連探查三個月也有些收穫,讓李世民稍安心的是,宮內妃子派人過去多是習慣使然,後宮不幹政不代表大家想做睜眼瞎,她們認為李治身邊是可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又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地方,畢竟孩子還小嘛。


    這下可被逮個正著,很多妃子聽說帝後處理李治身邊宮人都嚇得睡不著,不知道發生什麽事情的情況下很怕自己派去的人被當成擋箭牌。後悔死了,以後哪怕厚臉皮坐皇後宮裏不走也再不用這手段打探消息。


    長孫皇後很生氣,她稍放鬆就有人作妖,沒想到她剛準備出手的時候李總先動彈了。


    傳聞聖上的身體有點小毛病,最近頻頻找後宮麻煩,從皇後受冷落開始幾乎無妃子幸免。大舅哥長孫無忌偷偷了解完情況保持沉默,兩個宰相見他安穩很默契沒去參與,明擺著聖上心情不好,他們可不想撞上去成為出氣筒。


    其餘大臣們也裝鵪鶉,他們怕的是皇帝沉迷女色或者獨寵某人,這樣大麵積的發瘋完全不用在意。當然,發現有個別大臣也行為反常後,很多人都了悟不止是後宮的事情。皇上發火又不說就是難言之事,咱們還是安靜等待後續吧,百官之首的三位可沒見著急。


    大軍正在出征,李世民隻悄悄派暗衛去調查一些人,哪怕三月來手上已經有些證據,他也強忍著不動。李總每晚睡前都想,等大軍迴來後一定要把那些人ooxx。


    對比小兒子小小年紀心思不正,李世民更加喜愛年長上進的李承幹以及倒黴娃李恪,至於李泰有些讓人糾結,這孩子已經往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聽說危機解除,得到新買賣以及研究有大進展的李承幹都敢迴宮了。


    李承幹和李泰都很聰明,他們往常不說不代表沒感受到李治的小伎倆。見李承幹未曾阻止李治與南山這邊的人親近,就知道他心胸開闊沒記仇。


    李總想想還是跟兩個兒子說了李治的事情,主要強調是咱們讓賊人鑽空子,不然好好一個小孩也不會變成這個樣子。至於心裏怎麽想,李總覺得孩子生來皇後難產又有蝗蟲遊玩皇宮,沒準是老天爺給他示警呢。


    虎毒不食子,還得再看看。可惜背後之人很警覺,暗衛觀察三個月也沒發現任何不對勁之處。


    武照和房遺愛經常帶李治出宮,李世民一方麵感嘆大兒子心胸寬闊並未製止師門中人與幼弟接觸,一方麵找來武照給她秘密任務觀察是誰在背後唆使李治。自己也有一日接到雙麵任務,武照興奮地應下,這不覺得時機恰當想要行動了。


    三人來到狄仁傑的小書房,娃正衝著案上的糕點流口水。遣退僕從們關上門,武照帶兩個小的坐下,而後說道:“來,這是西方人喜愛吃的糕點,你們嚐嚐。”


    舒福蕾瞄準目標拿起來遞給李治,“這個糕點也叫三明治,三明治哥哥吃一個。”說完又拿起一個看起來更好吃的給李治展示,“王娘子說這個叫舒福蕾,因為我愛吃,特意用我的名字命名。”


    三明治,什麽梗?


    武照默不作聲,管它什麽梗,事情沒超出自己掌握就好。


    帶著三個娃大吃一頓,由於狄仁傑和舒福蕾偶爾會被帶去南山,又有舒福佳經常帶吃食迴來,糕點雖好吃也沒太失了吃相。李治就不同了,他邊吃著邊多次感嘆,“你們運氣真好,我也有在南山上課的哥哥,可是從未得到什麽好吃食。”


    這個梗武照知道。往常大師兄有什麽好東西都可勁往皇後宮裏送,後來卻隻送物件不送吃食了,據說是因為有一次帶迴去五香牛肉,李治吃完上吐下瀉。由於牛肉都被李治一個人吃了,沒有旁人對比的情況下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食變質。


    得,這又成了不給他帶吃食。


    三個月是武照忍耐的極限,聽說聖上查人都有進展了,武照有些著急。她不好日日進宮,光花時間跟李治相熟就用去一個多月。由於李治的僕從被清洗算敏感事件,武照也不敢過於直接地去詢問有關僕從的話題,畢竟連聖上都沒問出什麽。


    既然問不出來,不如用點非常手段。


    大家將案上糕點快吃完的時候,狄家僕從敲門,“老爺昨日讓成衣鋪子的人過來,現在正等著少爺和表小姐過去呢。”


    武照聞言故作調皮道:“行了,你們快些過去吧,糕點就由九殿下和我來解決。”


    娃們很乖巧,想想作為主人家跟客人搶吃食有點不好意思,兩人麵色羞紅跟著僕從出去了。這樣一來屋內隻剩武照和李治,武照起身拿過茶具,“九殿下先吃著,我烹茶咱們等會兒食用。”


    “勞煩武姐姐!”在李治心裏,武照一係列動作都是對他的特別喜愛。


    曆史上武照奪了李治的權,如今走向完全不同的情況下李治依然擺脫不了被她坑的命運。武照哪那麽好心給冤枉自己大師兄的熊孩子端茶倒水,她是打算走捷徑完成任務,茶水裏下藥了。武照想著,雖然老師說這種藥給年幼者用有可能影響智力,但少用點的話應該沒事吧。


    左右她配藥的時候沒人知道,就算李治身體出問題也想到她頭上。武照做起壞事毫無壓力,她熱情給李治遞過一杯茶,“九殿下喝點茶暖暖胃,若你喜歡南山的吃食,改日我帶你去南山玩。”


    李治一直想去南山,這會兒聽武照主動提起高興壞了,他接過茶杯試了試溫度一飲而盡。也是糕點吃多口渴了,一杯杯茶水下肚都不用武照勸。見藥勁上來,武照問道:“除了聖上和皇後,殿下與誰最親近?”


    “奶娘、贏姐姐,武姐姐對我也好。”


    武姐姐自然說得是自己,奶娘也一直被他們關注,這個贏姐姐是誰?武照再次問道:“贏姐姐是誰,你為何與她親近?”


    “贏姐姐是母後的貼身宮女,她經常被派來照顧我。若不是贏姐姐告訴我為什麽宮內很多人見我繞路走,我還被蒙在鼓裏,都虧贏姐姐幫忙出主意才使得他們不敢怠慢我。”


    居然在皇後身邊?!姓贏的宮女,沒什麽印象。


    “你為何針對太子和魏王?為何不對聖上和皇後娘娘說實話?”


    “贏姐姐說因為我的出身,大哥繼位以後會弄死我。二哥也想要太子的位子,所以他們都是我的敵人。我也是父皇的嫡子,為什麽我不可以繼位,為了活命我必須繼位。大哥的位子是父皇所封,母後對我也不比大哥和二哥好多少,他們不會讓我如願,還是贏姐姐全心隻為我著想。”


    武照覺得李治雖然小也不像太笨,她疑惑問道:“你有沒有想過她為什麽幫你?你怎麽確定她全心為你著想?”


    “我繼位後會滿足她的願望。我問過母後,母後說她沒有家人,我也未見她跟誰走得近,她哪裏不會全心幫助我。”李治的神情已經模糊,他說著說著趴案上睡著了。


    問到這裏正合她意,武照可不想知道更多,比如李治承諾滿足人家什麽願望。任務完成,武照讓僕從進屋照顧睡熟的李治,她到前院找狄仁傑去了,小傢夥似乎很開心自己被李治分去注意力,武照決定友好交流一番。


    待李治再醒來已經臨近宵禁,武照通過交談未發現李治有什麽不對勁,比如磕巴或者反應遲鈍,如此才鬆口氣打算送他迴宮。趕巧,太會選時機出門,他們遇到大事兒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310章


    臨近城門遠遠看到前方有騷亂,由於帶著李治故此武照特別小心謹慎,她對王家僕從吩咐道:“過去瞧瞧什麽事情,若有危險打手勢!”


    王家僕從得令後顛顛往城門方向跑,沒一會兒就加速度迴來了,“出大事兒了,吳王殿下如今正在城門口,看起來身體不大好。”


    之前沒聽說吳王請旨迴長安,要麽是聖上將消息隱下來要麽是諸葛師弟動手。武照偏向於後種可能,從聖上和吳王的立場來考慮,迴長安不是太好的選擇,如此隻有心切歸來的師弟出力促成了。


    又沒有生死大仇,諸葛恪不會要李恪的命,那所謂的看著要不好也僅僅是看著而已。謹慎考慮,武照決定還是該過去瞧瞧。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