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懷著忐忑的心思,馬周做好足夠心理準備打開新家大門。先看院子,比以前更大更精緻,樹木種植能看出陣法的門道,很好。馬周稍安心,再往堂屋走。堂屋內鋪著沒見過的磚塊,磚塊上圖案相同,大氣不失莊重,想來這就是師尊說的瓷磚。
從堂屋出去轉到主院,果然我房裏也都用上瓷磚,洗漱室更是裝著淋雨、坐便最新款式。就在馬周完全放下心的時候遭遇了會心一擊,房遺愛看著走出主院的馬周和孟襄遠遠衝著他倆招手。
主院後的小院落中有兩個非常顯眼,其一大金匾上寫著金屋藏愛。另一個,金鑲玉四個大字:雲捲雲舒。這迴連孟襄都懵了,房遺愛在弟子家留個小院還說得過去,墨雲湊什麽熱鬧?
墨雲的麵癱臉上難得出現紅暈,“我與遺愛賢弟至交好友,他的徒兒自然是我半徒。這話不是說說而已,但凡有事情都可以來找我。”
馬周還能說啥,想想墨雲也是很有學問,尤其還是他不擅長的學問,對於突然多半個老師,馬周自我安慰著就這麽接受了。
孟襄本來是看笑話的,沒想到自家弟子也參與其中,他現在恨不得遁逃迴去。還是王玨有先見之明,怪道人家說啥也不來呢。
怎麽也比自己想像的好很多,老師重新給他建宅子肯定也花費不小,一直無所依的馬周想想眼圈又紅了。之後的情況就順利了,能被請來的都是關係親近者,新宅落成之宴沒發生什麽事故。
聽說百家派如此為馬周折騰,小心眼的李世民反而很開心,李承幹可是王玨的大弟子,到時候好處肯定不少。李泰雖然沒拜入百家派,但是成日往那跑也算混進去了,等他成親的多少也得表示一下吧。
另一個讓李世民開心的事情,最近大家都去關心馬周了,反而沒有人過於關注李家換子的後續。如此一來,李薇的死應該也不會有太多人關注吧。對外傳的消息是自盡,想來也會被認為是主母不容,隻要別想到朕頭上就成。
果真如此,接下來百家派之人一個接一個的成婚,百姓們成日說的都是聘禮嫁妝和新婦,少有關於李家的傳聞。而被李世民派去做臥底的小跑堂已經開始行動,他的任務是打敗同齡對手成為往後的李氏繼承人。
此時,遙遠的倭國正在發生驚天大事件。又快臨近年關,今年肯定不能迴去過年,王熙然琢磨著按現在的進度開年就能踏上迴國的旅途。關於倭國的運作,得從唐使們離開後說起。
作者有話要說:
第287章倭國戰亂起
自使團走後,周齊、武照、墨久三人憋著一股勁想幹出一番成績,奈何王熙然整日不緊不慢的樣子實在太過打消大家積極性。兩個月來,四人除了各處參加聚會探聽消息就是保持著跟倭國小說家的往來,為著讓小說從貴族而始成為倭國的新流行。
實話說,誰也不願意在倭國久留。武照和墨久自負有頭腦,周齊也對自己的武藝十分自信。就這麽的忍了兩個月,三人決定跟王熙然談談,誰讓人家是主事者呢。
屏退隨從,周齊負責保證無人監聽,武照和墨久主談。
“咱們到底要探聽消息到何時?之前說過可以刺殺高句麗質子的事情啥時候做?我想迴家!”
正在打著哈欠看書的王熙然似乎對他們的到來並不意外,他抬眼皮看了眼麵前略顯急躁的二人,說道:“真能忍,我以為你們早就會來找我談。事實上我們正在行動,李晉江的任務完成得很成功,現在從天皇到大小貴族都在挑地方修陵墓。
想來史籍你們必不少看,往往亡國之主並非不賢德,而是遇到外在影響罷了。比如由土地和人口帶來的階級矛盾、比如連年的天災造成民不聊生、比如諸侯等大勢力帶來的動蕩,你們再看倭國,便是上層間矛盾,那也都是隨時能解決的小事。”
武照不服氣道:“我自然知道這些!老師說要人為給倭國造就一個亂世,我認為修陵墓雖能達到目的,但要靠這個達成所願至少五年才能醞釀出的樣子,難道我們要在這裏留五年以上嗎?”
墨久接著說:“我跟武娘子的想法相同!王大郎所說的方法固然是最保險的法子,然而我實在不甘心要在倭國待這麽多年。自出門,長老們便說王大郎是驚才絕艷的人物,我瞧著您閑適的樣子必然已經有些想法。此行雖聽王大郎差遣,但我們知道所有計劃豈不更安心?難道王大郎信不過我們?”
王熙然裝模作樣一拍腦門,“哎呀,我沒跟你們說過嗎?那你們為什麽不問呢?”
武照聞言立刻變成了包子臉,她覺得自己中招了。對於王熙然不太了解的墨久有點茫然,這是什麽情況?!
“此次出使倭國,除了朝廷給的任務,我還答應你們的老師代為教導。”
得,這迴墨久也明白了,明白後瞬間憋紅了臉。
王熙然見二人都夠聰慧,他並未過多出言教導,而是話題一轉:“你們隻看到如今大家都在利用旗下百姓輪換修墓,百姓們雖加大勞動量卻尚未到他們無法容忍的地步,如此才因為被奴役慣了沒有怨言。這些日子被邀請著四處做客,你們可注意到好些人家都有老人活不了幾年了?若是孝順的,恐怕要漸漸增加修墓速度。如今這樣隻是讓百姓們漸漸適應罷了,倭國貴族也有他們慣來欺壓百姓的一套路子。”
唔,就是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嘛!聽得王熙然之言,二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蘇我蝦夷,他的年歲上來說正是需要加快修建陵墓的。而以蘇我世家的野心怎麽可能甘願屈居人下,想來蘇我蝦夷單獨給自己建的陵墓就不會小。
繼續,“再有,王縣公在長安可不會閑著,她必然會想辦法幫助咱們。故此,我是想著先做出遊學樣子讓對方降低警覺性,等貴族與平民矛盾加深的時候再見機行事。若那時沒有消息從長安傳來,咱們再動用高句麗質子一步步挑起分裂。”
一旦思路打開,兩人就知道王熙然的顧慮了。但凡動手很難不留下痕跡,尤其還是在別人的地盤上。他們要的是此事與大唐不沾邊並且全身而退,那就不得不謹慎一些。
了解完情況,二人連連跟王熙然致歉,之後又趕緊換成武照去守衛再將事情給周齊講一遍。
如此有耐性的一步步運作,半年過去了。果真如王熙然所說,很多貴族都開始加大剝削力度,就為在家裏老人去世前將陵墓修好。如此到了關鍵時刻,連王熙然都在猶豫該不該動手,畢竟一次不成足夠讓對方提高警惕。
這個時候,送信的人來了。其實自使團離開後,當初負責看守大船的商隊就定期到倭國來做買賣,李總這樣的人連蚊子肉都不放過,何況倭國的生意真的很不錯。當然,這個商隊也負責持續購買小說版權,如此大半年下來倭國的小說家每天都奇蹟般增加著。
毫不誇張的說,對平民來講除了到貴族身邊任職,小說家已經成了倭國最有前途的職業。
這次不止做買賣的來了,盧薈的大哥盧偉再次登錄倭國。他帶來兩封信,一封是給王熙然的,內容主要寫著王玨和李世民的一係列對高句麗和倭國的舉動。而另一封則是給天皇的,主要講明發生在長安的三國使者鬥毆案。
看完信,很多事情就能串聯起來了。幾天前有一撥人秘密見過天皇,由於對忍者的忌憚,周齊並未潛入天皇身邊偷聽。待跟王熙然說明情況準備到他們住處偷聽的時候,竟發現已經失去對方的蹤跡,最大可能就是見完天皇後立刻離開。
那些看著似半島人,隻是拿不定主意哪國人。如此一看信件,必然是高句麗人,其與天皇接觸的目的也不言而喻。既然如此,他們接下來該做的事情就很明顯了,先關注高句麗承諾刺殺的是蘇我世家的什麽成員。
高句麗人的動作非常快,沒幾日蘇我入鹿的兒子就被人刺殺了。還好盧偉送完信立刻離開,不然有些人沒準要懷疑到唐人身上。蘇我世家如今比天皇權利都大,怎能容忍自家嫡係被暗殺,蘇我入鹿很快開始藉此來清除異己。
百姓們本就被奴役的怨聲載道,毫不誇張得說,真是幾乎每個人家都因為修墓這件事死過人。本就如此再加上戒嚴搜城,又有好些底層執行者借著機會坑害百姓,無論是倭國上層覺得岌岌可危的貴族還是接連被剝削快要走投無路的平民,這個被人為製造出的倭國危機已經臨近爆發點。
這個時候該武照出場了,留在倭國的這段時間,她已經跟蘇我入鹿的小女兒結下不錯的友誼。
武照拿著蘇我娘子送出的一盒珍珠,她麵帶掙紮地說道:“蘇我姐姐對我如自家人,有些事情想想還是決定告訴你。你們還是快逃吧,聽說天皇要對付你們。別說是我說的,不然我要倒黴了。”
蘇我娘子是奉命接近武照,這會兒看她表情不似作假再加上自己對她的持續賣好,關於話裏內容已經信了大半。想到嫡親哥哥的死,蘇我娘子的眼圈通紅,“武妹妹若知道什麽可否告訴我,保證不會說出去。”
“是……是這樣的,前幾天盧家公子來送信,就是關於長安惡鬥的那個事情。他跟王大郎聊天的時候被我偷聽到,據說高句麗想讓天皇出兵對付新羅,條件是消滅蘇我世家。消息是從高句麗探子那傳出來,未必可信,隻是想到你大哥的死……
對大唐來說,我們隻是來友好交流,不是它國侵犯倭國的情況下不好參與你們國家的內部爭鬥。畢竟之前使團到來的時候天皇和蘇我世家都熱情招待,將心比心要幫誰好呢。但是對我來說姐姐是朋友,不告訴你實在心下難安。
王大郎說我們留在這裏恐怕安全上有問題,高句麗人向來陰險狡詐,也許等暗殺後會栽贓給我們或者將我們也殺掉栽贓別人。所以,所以我們要離開了,我今日來就是要跟姐姐道別。”
武照這麽說反而能讓蘇我娘子安心,唐人不會參與倭國內部事情也就說不會幫助天皇,人家離開隻是自保並且避免麻煩。問題是,離開去哪呢,得打探明白才好跟爹爹匯報。
“武妹妹,你們可是要結束遊學迴到大唐?”
“不是,我們隻是到口岸去。之前已經談好,我們大唐在口岸處租了一個小村莊,另有大批守衛在那保護珍貴貨物,我們過去應該能保證安全。”
隻要不走就行,所有倭國人都想從這幾個遊學者身上得到好處,因為跟武照交好的關係,蘇我大娘子自然沒少被族人誇讚。若武照離開豈不是失去優勢,按他們的想法躲躲正好,蘇我娘子相信蘇我世家很快就能解決眼前的麻煩。
</br>
從堂屋出去轉到主院,果然我房裏也都用上瓷磚,洗漱室更是裝著淋雨、坐便最新款式。就在馬周完全放下心的時候遭遇了會心一擊,房遺愛看著走出主院的馬周和孟襄遠遠衝著他倆招手。
主院後的小院落中有兩個非常顯眼,其一大金匾上寫著金屋藏愛。另一個,金鑲玉四個大字:雲捲雲舒。這迴連孟襄都懵了,房遺愛在弟子家留個小院還說得過去,墨雲湊什麽熱鬧?
墨雲的麵癱臉上難得出現紅暈,“我與遺愛賢弟至交好友,他的徒兒自然是我半徒。這話不是說說而已,但凡有事情都可以來找我。”
馬周還能說啥,想想墨雲也是很有學問,尤其還是他不擅長的學問,對於突然多半個老師,馬周自我安慰著就這麽接受了。
孟襄本來是看笑話的,沒想到自家弟子也參與其中,他現在恨不得遁逃迴去。還是王玨有先見之明,怪道人家說啥也不來呢。
怎麽也比自己想像的好很多,老師重新給他建宅子肯定也花費不小,一直無所依的馬周想想眼圈又紅了。之後的情況就順利了,能被請來的都是關係親近者,新宅落成之宴沒發生什麽事故。
聽說百家派如此為馬周折騰,小心眼的李世民反而很開心,李承幹可是王玨的大弟子,到時候好處肯定不少。李泰雖然沒拜入百家派,但是成日往那跑也算混進去了,等他成親的多少也得表示一下吧。
另一個讓李世民開心的事情,最近大家都去關心馬周了,反而沒有人過於關注李家換子的後續。如此一來,李薇的死應該也不會有太多人關注吧。對外傳的消息是自盡,想來也會被認為是主母不容,隻要別想到朕頭上就成。
果真如此,接下來百家派之人一個接一個的成婚,百姓們成日說的都是聘禮嫁妝和新婦,少有關於李家的傳聞。而被李世民派去做臥底的小跑堂已經開始行動,他的任務是打敗同齡對手成為往後的李氏繼承人。
此時,遙遠的倭國正在發生驚天大事件。又快臨近年關,今年肯定不能迴去過年,王熙然琢磨著按現在的進度開年就能踏上迴國的旅途。關於倭國的運作,得從唐使們離開後說起。
作者有話要說:
第287章倭國戰亂起
自使團走後,周齊、武照、墨久三人憋著一股勁想幹出一番成績,奈何王熙然整日不緊不慢的樣子實在太過打消大家積極性。兩個月來,四人除了各處參加聚會探聽消息就是保持著跟倭國小說家的往來,為著讓小說從貴族而始成為倭國的新流行。
實話說,誰也不願意在倭國久留。武照和墨久自負有頭腦,周齊也對自己的武藝十分自信。就這麽的忍了兩個月,三人決定跟王熙然談談,誰讓人家是主事者呢。
屏退隨從,周齊負責保證無人監聽,武照和墨久主談。
“咱們到底要探聽消息到何時?之前說過可以刺殺高句麗質子的事情啥時候做?我想迴家!”
正在打著哈欠看書的王熙然似乎對他們的到來並不意外,他抬眼皮看了眼麵前略顯急躁的二人,說道:“真能忍,我以為你們早就會來找我談。事實上我們正在行動,李晉江的任務完成得很成功,現在從天皇到大小貴族都在挑地方修陵墓。
想來史籍你們必不少看,往往亡國之主並非不賢德,而是遇到外在影響罷了。比如由土地和人口帶來的階級矛盾、比如連年的天災造成民不聊生、比如諸侯等大勢力帶來的動蕩,你們再看倭國,便是上層間矛盾,那也都是隨時能解決的小事。”
武照不服氣道:“我自然知道這些!老師說要人為給倭國造就一個亂世,我認為修陵墓雖能達到目的,但要靠這個達成所願至少五年才能醞釀出的樣子,難道我們要在這裏留五年以上嗎?”
墨久接著說:“我跟武娘子的想法相同!王大郎所說的方法固然是最保險的法子,然而我實在不甘心要在倭國待這麽多年。自出門,長老們便說王大郎是驚才絕艷的人物,我瞧著您閑適的樣子必然已經有些想法。此行雖聽王大郎差遣,但我們知道所有計劃豈不更安心?難道王大郎信不過我們?”
王熙然裝模作樣一拍腦門,“哎呀,我沒跟你們說過嗎?那你們為什麽不問呢?”
武照聞言立刻變成了包子臉,她覺得自己中招了。對於王熙然不太了解的墨久有點茫然,這是什麽情況?!
“此次出使倭國,除了朝廷給的任務,我還答應你們的老師代為教導。”
得,這迴墨久也明白了,明白後瞬間憋紅了臉。
王熙然見二人都夠聰慧,他並未過多出言教導,而是話題一轉:“你們隻看到如今大家都在利用旗下百姓輪換修墓,百姓們雖加大勞動量卻尚未到他們無法容忍的地步,如此才因為被奴役慣了沒有怨言。這些日子被邀請著四處做客,你們可注意到好些人家都有老人活不了幾年了?若是孝順的,恐怕要漸漸增加修墓速度。如今這樣隻是讓百姓們漸漸適應罷了,倭國貴族也有他們慣來欺壓百姓的一套路子。”
唔,就是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嘛!聽得王熙然之言,二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蘇我蝦夷,他的年歲上來說正是需要加快修建陵墓的。而以蘇我世家的野心怎麽可能甘願屈居人下,想來蘇我蝦夷單獨給自己建的陵墓就不會小。
繼續,“再有,王縣公在長安可不會閑著,她必然會想辦法幫助咱們。故此,我是想著先做出遊學樣子讓對方降低警覺性,等貴族與平民矛盾加深的時候再見機行事。若那時沒有消息從長安傳來,咱們再動用高句麗質子一步步挑起分裂。”
一旦思路打開,兩人就知道王熙然的顧慮了。但凡動手很難不留下痕跡,尤其還是在別人的地盤上。他們要的是此事與大唐不沾邊並且全身而退,那就不得不謹慎一些。
了解完情況,二人連連跟王熙然致歉,之後又趕緊換成武照去守衛再將事情給周齊講一遍。
如此有耐性的一步步運作,半年過去了。果真如王熙然所說,很多貴族都開始加大剝削力度,就為在家裏老人去世前將陵墓修好。如此到了關鍵時刻,連王熙然都在猶豫該不該動手,畢竟一次不成足夠讓對方提高警惕。
這個時候,送信的人來了。其實自使團離開後,當初負責看守大船的商隊就定期到倭國來做買賣,李總這樣的人連蚊子肉都不放過,何況倭國的生意真的很不錯。當然,這個商隊也負責持續購買小說版權,如此大半年下來倭國的小說家每天都奇蹟般增加著。
毫不誇張的說,對平民來講除了到貴族身邊任職,小說家已經成了倭國最有前途的職業。
這次不止做買賣的來了,盧薈的大哥盧偉再次登錄倭國。他帶來兩封信,一封是給王熙然的,內容主要寫著王玨和李世民的一係列對高句麗和倭國的舉動。而另一封則是給天皇的,主要講明發生在長安的三國使者鬥毆案。
看完信,很多事情就能串聯起來了。幾天前有一撥人秘密見過天皇,由於對忍者的忌憚,周齊並未潛入天皇身邊偷聽。待跟王熙然說明情況準備到他們住處偷聽的時候,竟發現已經失去對方的蹤跡,最大可能就是見完天皇後立刻離開。
那些看著似半島人,隻是拿不定主意哪國人。如此一看信件,必然是高句麗人,其與天皇接觸的目的也不言而喻。既然如此,他們接下來該做的事情就很明顯了,先關注高句麗承諾刺殺的是蘇我世家的什麽成員。
高句麗人的動作非常快,沒幾日蘇我入鹿的兒子就被人刺殺了。還好盧偉送完信立刻離開,不然有些人沒準要懷疑到唐人身上。蘇我世家如今比天皇權利都大,怎能容忍自家嫡係被暗殺,蘇我入鹿很快開始藉此來清除異己。
百姓們本就被奴役的怨聲載道,毫不誇張得說,真是幾乎每個人家都因為修墓這件事死過人。本就如此再加上戒嚴搜城,又有好些底層執行者借著機會坑害百姓,無論是倭國上層覺得岌岌可危的貴族還是接連被剝削快要走投無路的平民,這個被人為製造出的倭國危機已經臨近爆發點。
這個時候該武照出場了,留在倭國的這段時間,她已經跟蘇我入鹿的小女兒結下不錯的友誼。
武照拿著蘇我娘子送出的一盒珍珠,她麵帶掙紮地說道:“蘇我姐姐對我如自家人,有些事情想想還是決定告訴你。你們還是快逃吧,聽說天皇要對付你們。別說是我說的,不然我要倒黴了。”
蘇我娘子是奉命接近武照,這會兒看她表情不似作假再加上自己對她的持續賣好,關於話裏內容已經信了大半。想到嫡親哥哥的死,蘇我娘子的眼圈通紅,“武妹妹若知道什麽可否告訴我,保證不會說出去。”
“是……是這樣的,前幾天盧家公子來送信,就是關於長安惡鬥的那個事情。他跟王大郎聊天的時候被我偷聽到,據說高句麗想讓天皇出兵對付新羅,條件是消滅蘇我世家。消息是從高句麗探子那傳出來,未必可信,隻是想到你大哥的死……
對大唐來說,我們隻是來友好交流,不是它國侵犯倭國的情況下不好參與你們國家的內部爭鬥。畢竟之前使團到來的時候天皇和蘇我世家都熱情招待,將心比心要幫誰好呢。但是對我來說姐姐是朋友,不告訴你實在心下難安。
王大郎說我們留在這裏恐怕安全上有問題,高句麗人向來陰險狡詐,也許等暗殺後會栽贓給我們或者將我們也殺掉栽贓別人。所以,所以我們要離開了,我今日來就是要跟姐姐道別。”
武照這麽說反而能讓蘇我娘子安心,唐人不會參與倭國內部事情也就說不會幫助天皇,人家離開隻是自保並且避免麻煩。問題是,離開去哪呢,得打探明白才好跟爹爹匯報。
“武妹妹,你們可是要結束遊學迴到大唐?”
“不是,我們隻是到口岸去。之前已經談好,我們大唐在口岸處租了一個小村莊,另有大批守衛在那保護珍貴貨物,我們過去應該能保證安全。”
隻要不走就行,所有倭國人都想從這幾個遊學者身上得到好處,因為跟武照交好的關係,蘇我大娘子自然沒少被族人誇讚。若武照離開豈不是失去優勢,按他們的想法躲躲正好,蘇我娘子相信蘇我世家很快就能解決眼前的麻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