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民名叫李環,原本乃李氏宗族嫡係三子的私生子,近日方得知當年是被惡奴換了孩子。告知我的人原本在李家做過散工,她怕惹麻煩故此當年沒敢說出偷看到的事情。因這麽多年良心上的不安,到臨終前決定讓自家兒子找到我轉述當年實情。至於是否看錯或是否說謊糙民並不知,還要勞煩長安令來確定。”


    唔,原來小跑堂叫李環,之前他可不是這麽名字。整件事情裏麵透著詭異,尤其牽扯到聖上的宗族更是讓人不得不關注,沒法兒不多想。這不,各府探子們又被派出來了。大家沒弄清事情背後隱藏的秘密前,都仔細觀察著李承幹的表情,意圖從他這得到點消息。


    一點用也沒有,李承幹也是懵懵噠,想到父皇之前給老師傳話說已經要解決李家的事情,他才隱隱有了些猜測。然而中二太子又不傻,想從他臉上看出什麽完全沒有可能。


    言歸正傳,李環說得直白,連昨日沒瞧見他報案、今日沒看過報紙的人也知道怎麽迴事了。


    崔智賢又問李家三子,“你可曾見過此子?他如何成了你的私生子?你媳婦生產的時候可有機會被人換掉孩子?”


    李家三子早有準備,事實上他知道昨日發生的事情後也是震驚拿不定主意,好在有一晚上時間來跟家人商議。比起他,旁邊站著的媳婦和閨女就不那麽淡定了。很簡單,誰也無法接受孩子被換的事情,如果事情為真對李薇來說更是可怕的事情。


    “迴長安令,當年我們負責家族在漣水縣的事情,當時在漣水縣遇到被人下藥的農家女,如此才有了一個私生子。當然,我那會兒以為農家女是誰的探子,所以警惕著離開了,也是不久前才知道有這麽個孩子存在。若說孩子是否可能被換掉,當年情況特殊,我們府內沒有那麽多守衛。”


    雖然沒有李環說話直白,三個問題也算毫不迴避地說清了。堂內旁觀的一行大多在觀察李環,聽李家三子詆毀當年農家女的時候,果真李環握緊了拳頭。以此猜測李環也許是農家女的孩子,或者被照看產生感情,哪怕知道不是親媽也不願意被人這麽說。


    兩方都問完了,大家完全坦然麵對這件事情,崔智賢滿意地進行下一步,“滴血驗親。”


    這個滴血驗親肯定不是驗李三郎,而是他媳婦跟李薇和李環二人的血緣關係。培養一個世家嫡女要花費很大精力和錢財,哪怕李薇不是李家三子的親子也會被留在李家,為了表現主母的大度也是為了不讓往日的付出打水漂。


    然而明知道如此李薇卻依然很害怕,主要她太了解自己母親的性子,如果李環真的是她的孩子,自己絕對沒有好果子吃。昨日家族內部就想滴血驗親,誰知道被李家族長阻止,想來必是別有打算。


    很快衙役拿過工具,李家族長明言讓李氏和李環先驗。這點也不影響判案的公正性,崔智賢慡快應許了。眾目睽睽之下,兩個人的血相溶了!一直在隱忍的李氏默默流淚,強忍著不走到李環身邊去。


    等衙役想走到李薇身邊卻被李氏族長阻止,“我三媳婦原來生的是雙胞胎,當年被惡奴劫走了男娃,這麽多年本來已經失去希望,這下終於找到了!”


    臥槽,太假了!!!


    真是一齣好戲,成天的一場接一場,我等沒給過門票都覺得看這麽多霸王戲不好意思了。


    得,這是人家的家事,若不是少年郎求衙門幫忙確認自己的身份,這種家事衙門也懶得管。就算孩子被換跟那女娃也沒有關係,李家被換掉孩子明顯不打算走衙門途徑追究當年做事的僕人,那咱就退堂唄。


    看了一齣好戲,大家都各自忙去了。倒是李承幹一行人比較悠哉,房遺愛說他找馬周有人生大事,所以讓大家陪著去他弟子府上。由於走的小路沒有外人在,諸葛恪開始說著自己的分析,“我覺得漣水縣商隊的背後指使者是李薇,李家再怎麽說也是聖上的宗族,他不會對無辜的族人下手。想來滴血認親的水被做了手腳,小跑堂依然是私生子。若要知道我的猜測是否對,全看李薇能不能保住性命了。聖上既然動手必然圖謀不小,留著隨時可能再來一次滴血認親的娘倆實在太危險,必然要除掉一個的情況下自然要對有罪的人動手。”


    諸葛恪說得雲淡風輕,大家卻冷汗直流,這傢夥怎麽一遇到陰謀詭計就興奮呢。不過對於他的分析還是比較認同,大家都想著關注一下看看是否給他猜準了。


    隻有房遺愛有些沮喪,肯定不能影響聖上的計劃,看來要給人家顏色看也隻能等以後了。不過鬱悶了一會兒,小二郎又再次振奮起來,摸摸袖子裏給徒兒的驚喜,暗道自己這個做師父的對徒兒也不比自家老師差嘛。


    第285章忒靠譜


    聽說太子殿下和自家老師上門,馬周趕緊小跑著迎過去,“弟子不知老師到訪,未曾給您準備零食。”


    墨雲抬起手臂將手上的布袋子在馬周眼前晃了晃,“無妨,我們自備了。”


    李承幹很慶幸這是在自己人家裏,不然不送拜帖就到訪還這個作態,又得出醜。再看立在房遺愛身旁恭敬答話的馬周,連頭號小弟舒福佳都覺得可憐了馬周這個人才。


    “咱們先進去吃點茶點,我們方從衙門那看熱鬧迴來。”一路走著給弟子講述方才看到的熱鬧,不顧自家大師兄的顏麵狠狠笑話一番李氏後,房遺愛話鋒一轉:“為師今日到來可不是因為李家的事情。”


    瞧房遺愛擺著張一本正經臉,馬周沒由來得心髒一緊。自家小老師很負責,知道自己隻有沐休的時間才能跟師尊學習,老師走讀的時候經常到府上來檢查武藝和教些玄學知識。便是那會兒他也是嘻嘻哈哈進門,這樣擺著臉說有正經事兒可真是頭一迴。


    馬周細細一想,“可是有人讓老師不痛快了?誰那麽大膽子,弟子明日上朝參他。”


    一國太子在旁邊坐著呢,公報私仇的話要不要說得這麽直接。想想之前有跟房玄齡不對付的人想拿房遺愛說事兒,結果不用房玄齡應對就讓馬周先一步給收拾了,自那以後沒人再用房遺愛給房家找不痛快。


    本以為王縣公不上朝,隻要對著房玄齡來應該不礙著她什麽,沒想到馬周還真拿房遺愛當老師敬著。大家都是消息靈通的人,不信這麽多人護著房遺愛還有來找他茬的。若說本人主動惹事兒也不對,房遺愛真的好陣子沒犯錯誤了。


    就在大家陷入思索疑惑之際,房遺愛沖馬周揚起一個大大的笑容,“自從你收拾了幾個不長眼的混蛋,更加沒人敢惹我了。我今日來是為了你的親事,大部分人似你這般年紀娃都能打醬油了,這個事情不好再拖。上次你說未婚的年齡太小不好溝通,寡婦又多數帶著孩子與夫家有牽扯很麻煩,你的婚事真不好辦。好在,為師能耐大,給你找了一個年方十八尚未婚嫁的世家女!”


    說完,又從袖子裏拿出一張紙,打開後上麵赫然是女子畫像。大家湊頭過去看,長得倒是真不錯,不過這圖是誰畫的,若是房遺愛……


    “怎麽樣,我的畫技雖然比不得諸葛師弟,但是畫個圖還是可以滴。”


    除了馬周,其他人皆驚訝。一是驚訝房遺愛這種年齡不大又吊兒郎當的人居然連弟子婚事都考慮到了,再則是驚訝馬周對女方的要求,如此要求羅列起來真的不好找,何況是畫上那般靚麗的。


    隻是,聽說對方還是世家女,諸葛恪提醒道:“若是世家女這個年齡還未嫁,是本身有隱疾還是名聲有汙?”


    這麽想的不止諸葛恪一人,對於世家來說聯姻非常重要,沒理由好好的姑娘放著不用。房遺愛能想到給弟子說親是好事,但他到底年齡小不了解其中的道道,大家都怕他好心辦壞事讓人給騙了。


    房遺愛得意一笑,“自從了解到徒兒的想法,我便找墨家暗暗關注符合條件的人。最後挑出三人,我挨家、每夜去他們府中探查。


    其中一家是寡婦無子,也算個小世家,隻是那娘子的兩個兄弟皆不爭氣,若結親便是擔個倒黴嶽家。另一家祖上出過幾個名臣,隻是如今已落魄成所謂的耕讀世家,那娘子父母早逝,因為兩個弟弟還年幼故此一直到最近才動了說親的念頭。看著家庭簡單又無長輩壓著好像還成,但測算後發現那娘子八字跟我徒兒不搭。


    最後這個,我原本的想法同師兄們一樣以為那娘子有什麽隱疾,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宅鬥。也是弄巧成拙,怕繼室背景太硬怠慢了現有的一女二子,那家主找了個小門小戶的抬進來。結果那個眼皮子淺的瞧著繼女說門好親就暗地裏給破壞了,那家主又忙又自以為小戶女不敢做手腳竟什麽也沒發現。如此兩次快定親的時候突然不成,外麵就傳聞人家閨女有問題,再就沒人敢上門了。


    那個未嫁女不是精明人,不然早就發現情況不對了。此女的優點就是漂亮、賢惠、敬重長輩,缺點就是未曾有人教導過她涉世,心智上還不如當年五歲來入學考試的武師妹。我觀察過她幾天,覺得若有人教導不至於單純到如此地步,總得來看還是很不錯。”


    我去,房二這迴真的太靠譜了!


    聽他說完,李崇義歪頭問道:“你說的可是禮部劉侍郎長女?若是他們家下手要快,前日我聽爹爹說那個老小子到處托人給閨女說親,似乎要給誰家送去做繼室。”


    “就是他們家!”聽李崇義這麽一說,房遺愛有些急了,他衝著馬周問道:“你覺得他家怎麽樣?若還成,咱們上門去瞧瞧他家閨女,先把人穩住再說。”


    馬周答道:“聽著還不錯,不用稟報師尊嗎?”


    “事急從權,也不說今日就定下,隻是先表達一下意圖省得對方再換了庚帖。”


    房遺愛今天真挺靠譜,當然大半夜跑人家偷窺還畫像的事情被所有人忽略掉。大家聽著他的說辭也覺得有道理,如此說走就走隨便拿了點禮物,一行人就大咧咧往人家劉侍郎府上走。儲君拜訪蓬蓽生輝,想來對方應該不會怪我們冒昧才是。


    劉侍郎給嚇到了,他平日跟百家派之人無交情。聽說太子殿下打頭、房遺愛手上提著禮物,劉侍郎第一反應就是沒有好事。


    瞧著劉侍郎一路小跑過來滿頭虛汗誠惶誠恐,房遺愛皺眉撇撇嘴突然覺得這樣的嶽家有點寒磣自己弟子,小二郎一下就沒了好臉色,“劉侍郎任職於禮部,這就是您的禮儀?!”


    房遺愛果然是來找茬的!


    “聽說太子殿下來訪,微臣何德何能,恐慌之下略有失態還請各位擔待。”真憋屈,堂堂官員居然要跟房遺愛低聲下氣,然而誰讓人家靠山硬而咱隻是分過家的劉氏旁支呢。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