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完,程處默拿出王玨的奏摺恭敬遞給李世民。


    在場的都是人精,雖然李崇義未說出事情經過,但是想著需要他倆親自運送迴來的兇犯定然不是普通案件那麽簡單。家裏有禍害並且在漣水縣晃悠過的都開始緊張,那些沒有這個煩惱的人也怕被牽連,涉及到王縣公的事情咋滴咱都贏不了。


    看完奏摺,李世民沉默不語。瞅著他臉色變幻莫測又跟中毒一樣,大家都知道事情不小。然而,這人等會笑等會怒,有病吧,這樣俺們如何觀察事情是好是壞呢。


    片刻後,李世民又將奏摺遞給李道宗,“這個事情你去負責,現在就去,安排人將兇犯嚴密看守再迴來。”


    瞅著倆報信的娃同情看過來,李道宗心髒一緊。


    待李道宗離去後,李世民又換上笑眯眯的模樣對剛進來兩人招手,“到你們爹爹身旁坐著,既然來了也跟著聽聽吧。”


    隨著李世民話落,二人也接到微妙的眼神,怎麽感覺他倆也被甩鍋貼了呢。


    作者有話要說:


    第265章餓漢子飢


    對於飢餓的人來說,適時被甩個鍋貼反而是好事兒。


    起先一群大爺們瞅著他倆笑得比他們對李道宗的笑容還猥瑣,弄得倆被派迴來押解犯人的倒黴娃以為剛爬出一個坑之後又進坑裏了。後來聽得雖要費些力氣卻是好事兒,倆娃趕緊跟各自的爹迴去換行頭準備晚上的演出。


    鸚哥們走了,李總先為關鍵時刻有兩個小幫手迴來高興了一下,之後再次拿出王玨的奏摺細細看起來。為啥方才李總的臉似變色龍一樣,他一方麵開心可以趁機打擊李家,最好能一次讓他們老實起來別再動歪腦筋。


    另一方麵嘛,鬱悶伴隨著憋屈。咱顧及那家畢竟是血親想要給他們砍砍枝節好好發展,這和因為上皇的存在不得不容忍他們完全是兩迴事兒。擱李世民來說,漢王的事情李家沒參與他挺欣慰,至於這次若不涉及謀反他也不想背著對族親動手的壞名聲。


    然而,他就覺得李家這麽有恃無恐是以為隻要有上皇在咱就不敢動他們,這讓習慣了做主的老中二很不自在。不敢拿爹怎麽樣,所有仇都記在李家身上了,此次必要讓他們知道花兒為什麽那樣紅。


    想完這個事情再想龜殼。按王縣公信上所講,龜殼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不過阿綠也隻是寫信迴來並未讓人將龜殼送來。嘖嘖,豬寫信,該是孫行者代筆才對。估計他也給趙德言寫信了,隻不過老趙出使倭國還沒迴來。


    同二小一樣,自藏寶圖事件後李世民看到這類東西就想著寶藏。王縣公說接連出現這個東西很是奇怪,不敢隨意讓弟子們帶迴,待她先研究一下若無危險,再在迴長安時呈上來。


    李總很惜命,對於王玨的謹慎安排還是比較滿意。唯一擔憂的,萬一王縣公參透什麽玄機再加上那東西太好她想獨吞咋整,這麽一想心裏挺不安。然而,快到晚宴的時間了,還是先解決眼前事兒再說吧。


    就在李世民剛吩咐完人去看看準備得如何時,方才被吩咐去審問兇犯的李道宗來了。瞧他滿腦門汗的樣子,李世民皺眉問道:“怎麽了,可是出什麽意外?”


    李道宗扯出一個難看的笑容心裏在罵娘,“跟王縣公奏摺上寫的一樣,那個可能知道最多內情的文人已經不承認他傳信的事情,怎麽問都說他們是普通民間商隊,再加上他們有平民戶籍,微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好不容易自我緩解消消氣,聽李道宗這麽一說,李世民的怒火急沖腦頂,“都看住了,別讓他們自盡。審,上刑去審!你不是看了奏摺嘛,就用王縣公擺平李家私生子的方法對付他們,朕不信他們都是從石頭fèng裏蹦出來的!人總有軟肋,便是找不到他們的家人也可以從旁處入手,你就按照這個思路想辦法就對了。”


    “那……李家可以召來詢問嗎?”


    李世民思索片刻迴道:“不要往外泄露消息,你隻秘密審訊這些人就成,過些日子朕再告訴你下步怎麽做。”


    李道宗很頭疼,他跟李世民出自一脈,同李家宗族自然也帶著親。好不容易弄完漢王的事情才消停幾天又是李姓人給他找事兒,日子沒法過了,想想方才崔智賢幸災樂禍的眼神就心塞。若不是因為姓李不好讓外人查辦,他早像往常一般將事情推給崔智賢了。


    成吧,麻煩推不出去,再有聖上也放話可以嚴刑,李道宗隻得再迴去繼續審訊。看聖上的意思,今日晚宴他也不用出席了,本來還很期待這場熱鬧,真夠倒黴!


    李道宗走後,李世民叫來暗衛去漣水縣找王玨,讓他負責監視小跑堂。關於如何對付李家李總還沒想出來,想著這個小跑堂沒準能用用,王玨的僕從又都是往武藝方麵訓練,還是咱自己派人去比較放心。


    正巧暗衛離去小內侍來找李總開席,想想等會兒即將上演的好戲,李世民緊抿的嘴唇終於上揚。


    來到宴客專用的大殿,李世民的視線往下一掃,瞅著無論是兩國來使還是己國演員都已經到齊,千唿萬喚始出來的某人很滿意地往首位上坐去。


    李世民坐下後裝麽著摸了摸肚子,“有客自遠方來,朕甚歡喜!來來來,樂音奏起,酒菜快上,咱們開席了!”


    程咬金端起酒盞自己先喝了一杯,而後又倒滿對兩國來使說道:“你們也餓壞了吧?別著急,等會兒就上菜了,咱們先走一個。”說完痛快飲盡三盞酒。


    臥槽,咋迴事兒?!


    瞧著李世民跟鄉下地主一樣的做派,聞名大唐的程將軍居然越過君主先飲酒,其餘人都是習以為常的樣子,怎麽大唐的情況跟探子匯報的完全不同?!


    話說高句麗和百濟的使者今早到達後就被鴻臚寺的人安排去休息,他們此行的目的非常明顯,知道倭國發生的事情特來解釋清楚。本以為稍作休息就會被唐皇召見,再不濟明日早朝也能得機會出場,沒想到竟掠過朝堂覲見直接晚宴了。


    這可咋整,由於鴻臚寺的人臨近用餐時間才通知他們後續安排,讓早就準備好一套計劃的兩國人完全亂了陣腳。再加上大唐君臣的做派舉止與得到的信息完全不同,兩國使者沒私下商量的情況下完全不敢輕舉妄動。


    見程咬金已經放下酒盞瞅他們,兩國來使趕緊都幹下三盞酒迴敬。據說程將軍不止戰功多,他做出的荒唐事情比戰功多得多,咱們正事兒沒辦完可不能先把重要人物給得罪了。


    誰知,他們剛放下酒盞就聽到幾個怒哼聲。首當其衝的就是李世民,其餘人多半是文臣,兩國來使集體傻眼,這又是怎麽了?


    不用他們問,程咬金自動來解答,“都說能派出當使者的都接受過正經的禮儀培訓,你們瞅瞅,方才我越過大家直接敬酒,人家來使也沒覺得奇怪吧。故此,我昨日越過你們先飲酒的事情就那麽過去吧,可別再說降職的話了。”


    菜還沒吃到嘴裏就攤上事兒了,兩國使者直接懵圈。似他們這樣戰力不如人家的小國,出使被要求完成大王交代的任務之餘也被頻頻囑咐不要參與人家內部爭鬥。這下可好,他們不止被動參與了,還弄了個不懂禮的名聲。


    大唐的程咬金是什麽樣的人物幾乎無人不知,若今日的事情傳出去,旁人頂多說句程將軍越來越沒規矩,而他們則會被吐沫噴死。無它,人家是武痞,咱們則是專門正經受過培訓的一國顏麵。


    兩國使者從懵圈中走出來後第一時間朝李世民下跪拜大禮,高句麗正使先說話,“我們初來大唐,一路走來被大唐的繁華所震驚,到現在還沒緩過勁兒來,竟將禮儀都給忘了。”


    百濟的正使趕緊接話,“我們也是如此!若讓國主知道我等如此失禮,迴去恐失了性命,請唐皇原諒!”


    大嘴巴程咬金又越過李世民發言,“艾瑪,你們的大王那麽厲害呢?可是弄得不讓人言的苛政?!”


    如果手上有針線,兩國來使恨不得一擁而上將程咬金的嘴巴給fèng起來。瞧瞧原本目露同情的人聽到程咬金的話被帶走思緒露出驚恐表情,他們知道方才的大拜和恭維話算是白搭了。


    然而,李世民再次不按套路出牌,他對著程咬金輕斥道:“別亂說,你當誰都跟朕一樣拿臣子當家人嗎?”說完又笑眯眯看著跪成一片的來使,“朕恕你們無罪,畢竟我大唐的繁華非它國能比,朕完全能理解你們的心情。說說看,你們來此所為何事?”


    雖然又背了個指責自家大王虧待大臣的鍋,但兩國使者聽到李世民最後的問題時都不約而同興奮起來,終於有機會好好將事情說出來了。


    誰知,又有人插話,程鐵牛說道:“稟報聖上,糙民見他們似餓得緊,飯菜也上案了,不若咱們先吃飯唄。”


    由於程鐵牛沒有官身和爵位,遂隻能坐在宴席末尾處,再加上程鐵牛比他們晚到,故此兩國使者先前都沒注意到這麽個人。這會兒聽到又有人破壞好事兒,兩國使者循聲望去,這一看可不打緊,兩個正使差點沒嚇得喊出來。


    這個麵相,倭國人怎麽在大唐?他們家不是都死絕了嗎?


    各種思緒在腦中來迴穿梭,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李世民說道:“程咬金,瞧瞧你將徒弟教得什麽樣子。若不是看在他為人淳樸的份兒上,朕可要打他板子的。”


    程咬金聞言嘿嘿一笑,“聖上還不知道我們師徒嘛,雖然麵上不會做戲,然而可沒人比我們更衷心了!”


    李世民贊同地點點頭,而後說道:“程鐵牛說得也有道理,如今正是飯時,你們有什麽事情明日早朝再說吧。”


    這樣一推,兩國使者隻能再次歸位。心驚膽戰又違背大王的交代給唐皇拜了大禮,結果弄一圈還跟方才的情況一樣,太愁人了。還有更愁人的,那個倭國人怎麽姓程還是程咬金的徒弟,是長得像還是他隱藏身份混進大唐,甚至唐皇已跟倭國那派達成某種協議?


    最後一種可能最讓人恐懼,然而想想若真如此必然不會讓程鐵牛明目張膽在咱麵前蹦躂。想到此處,提起的心又稍稍落下。兩國正使隱晦對視,所有一切都跟他們合計好的不一樣,如今又出現這麽大的危機,今日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求達成什麽目的,隻別再丟臉就成,待晚上咱們再重新商討策略。由於兩人經常被派去倭國一同辦事,他們隻交換一個眼神就知道彼此的意圖。


    眾人麵前的案上已經擺滿美食,音樂也漸漸奏起,李世民聚起酒盞說道:“你們送上來的貢品朕已經收到,咱們先遙敬二位大王一盞酒。”說完,嘩啦將杯內的酒往身旁一倒。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