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此處,舒明天皇露出一個真心的微笑,“太好了,我還怕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呢。兩位來使說得不錯,倭國上下無論是本皇還是百姓們都想跟大唐交好,勞煩兩位務必要將這句話傳達給李家哥哥。”
我去,還李家哥哥,你李哥做夢都想著等你死了好挖墳呢!
兩人跟天皇來迴恭維一番,而後稱方才飲酒過多又接著來查看相貌,實在是有些累得慌。雙方有禮告別,兩人迴到倭國人給安排的住處,等了許久李晉江他們才迴來。由於不能討論問題,大家都憋著炫耀的**迴房休息去了。
臨行前朝廷給安排的事兒已經做完大半,剩下的時間裏大家都欣然接受各貴族的熱情邀請,他們成日被倭國食物和殭屍舞圍繞著。如此委屈是為剩下的一個任務,收集倭國各勢力情報。同來的侍衛們被趙德言以在朋友家完全不用守衛為由,給打發出去上街玩耍。
都是有公職的人,玩耍個屁,那些人都是上街收集民間情報的。當然,順便也要銷售一下李總帶來的貨品。
期間,李晉江脫離過幾次組織,他帶著幾個能忽悠的小子多次宴請倭國小說家。就在臨行前的最後一次宴請,瞧著小說家們情緒都不太高,李晉江想想便知道原因。他們能受到好待遇完全是因為自己,他們怕等咱離開倭國又迴到原來的生活。
通過言語間不著痕跡的打聽,李晉江得知在他沒邀請的時候,這些小說家也會被很多貴族叫到府上講故事。除去古代娛樂少的這個外在因素,倭國貴族的行為源於一種微妙的心裏。唐使們口中的大唐,人人都喜歡看話本,這是一種持久的流行。
對於比自己強很多人的人,隻要不是特別有損己方利益或者明顯違法的事情,很多人都會盲目去跟風模仿。因此原本沒太在意話本的貴族們,竟將聽故事慢慢演變成平城京的新風cháo。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行,想來這種流行很快就會蔓延至全倭國。
然而,大部分小說家都是生活在倭國底層的人,眼界所限使得他們不能跳框架看清局勢,故此才為自己的未來擔憂。他們也不想想,就衝著不知道李晉江何時再來,再想起曾經結識過的同好,倭國上層的聰明人也不能差他們一口飯吃。
然而,他們的焦慮對想得人情順便完成大任務的李晉江來說,卻是個很好的施展機會。
見大家情緒不高,李晉江故作理解地說道:“哎,我明日就要走了,下次再相逢不知要等到何時!臨行前,兄弟有個不情之請,還望大家考慮一二。”
李晉江的發言將很多人從走神中拉迴來,一個小年輕好奇著接話問道:“說什麽請不請,自己兄弟何必客套。”小年輕內心很自豪,前些日子他還是被人笑話的說書先生,生活更是連基本的溫飽都做不到,轉眼幾天竟跟大唐來的尊貴人物稱兄道弟起來,想想都跟做夢一樣。
“兄弟慡快,那我就厚顏說了。之前跟你說過我辦報紙的事情,是這麽迴事兒,我想將你們的作品帶迴去發表到報紙上。你們看,這個費用按我們的規矩來成嗎?”
小年輕慡快說道:“嗨,這點兒小事情何必特意打招唿。還提費用做什麽,你拿去用就是了!”
其他人也紛紛出言,都說李晉江跟他們太外道了。嘴上說得慡快,其實心裏都在滴血,原來人家唐人寫小說還給錢的,竟不似他們這樣要靠人按意願來打賞。錢當然想要,隻是想到恐怖的蘇我世家,沒人敢真的應承,還是命最重要。
李晉江聞言不似往常的慡朗,而是滿麵詫異地說道:“什麽?拿迴去隨便用?!不行不行,我們大唐小說界十分講究規矩,若讓人知道我居然白拿人家的故事不給錢,那往後可真是沒法兒混了。大家都是才華橫溢的人,你們同意我在大唐發表作品已經很夠朋友,關於費用可不能推辭,不然就是沒拿我當朋友!”
屋內的倭國小說家們又開始口頭推辭,實則已經開心死了。人家說不收錢就是陷他於不義,那麽我們收錢的理由很充足嘛,完全不用擔心被貴族們責怪了。而後,所有人都好奇李晉江準備給多少錢,隻是沒人好意思也沒人敢開口詢問罷了。
李晉江曾經也是普通平民,他很懂得在場人的心思,這下可以上重頭戲了。
“關於故事費用的問題,我們大唐都是按字數和故事精彩程度來分段給稿費。另外,如果有故事特別受百姓歡迎的,事後還有一筆豐厚的感謝費。由於倭國和大唐距離比較遠,我本人不可能每次都來收稿,故此打算讓往來的商隊定期幫忙運送。然而,商隊的人又沒有才華去分辨什麽故事該給什麽價錢,故此我想了一個好辦法。不如你們寫出故事後就開始在倭國傳播,商隊的人到倭國後去民間打聽百姓們對各個故事的評價,然後再根據評價情況定費用如何?”
本來以為隻是一錘子買賣,沒想到李晉江竟然提出一個長期的合作方式,並且細心注意到可能存在的問題而相處好的解決方式,實在太夠朋友了。這樣一來,隻要李晉江給的費用不是太低,再有他們往常的收入,算起來以後大家都能吃飽飯了。屋裏大部分人都開始愧疚起來,這麽好的朋友居然被他們忽悠著灌酒說出秘密。
如此忽悠著人家成日傳播悲劇故事似乎不太好,李晉江的心裏也在愧疚。兩方嘿嘿一笑,都不由得別開眼神,太羞愧了。為了減少內心的愧疚,李晉江趕緊讓侍衛們抬箱子出來,箱子裏裝的都是李晉江欲給他們的黃金。
侍衛們很開心能臨時離開一下,什麽大唐小說家地位非常高,什麽大唐小說界的費用定製。若不是因為定力尚可,他們早就忍不住爆笑,李郎君說起謊來居然這麽縝密。李晉江口中的完善體製,都是他平日做夢幻想出來的……
算算時間,他們在倭國已經待了一個月,該辦的事情全部完成,是時候返程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天皇連著一種貴族們不捨得在渡口給大唐使團送行。之前對方要走,被他們勸著多留了一些日子,這次是沒法兒再勸了。
想到隻挖出一些大唐的儒家典籍故事,天皇看了看再次要踏上大唐土地的倭國使者們,一切就靠你們了。那些人都很想哭,他們過去必然是空手而歸,王縣公指定不放心他們才會囑咐姓趙的再將他們都帶迴去。
這期間,王熙然四人也已經跟倭國人混熟,他們也跟著眼巴巴地送同胞離開,想著自己不知道還要在此處多久,心情都不是那麽美好。
趙德言和柴紹帶著手下們,帶著大筆黃金和收集來的情報,在眾送行者的注視下緩緩乘船離開。
第237章不太對勁
從南山出來的時候有四人,如今卻隻有自己一人跟著隊伍歸唐,想到離別時武照噘嘴眼巴巴地看著他,李晉江心裏有些不是滋味兒。因為這個,完成任務的興奮心情也降低了。
大家都明白李晉江因何不開懷,由於南山師徒都有點兒愛記仇,船上眾人不敢太在他麵前顯露即將歸家的喜悅。其實他們的內心也有點小鬱悶,算算時間得貞觀五年的四月才能到長安,此時已經臨近新年,他們卻飄蕩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誰不想歸家過年呢。
一方麵擔憂留在倭國的同門,一方麵也是想念南山的親友,李晉江為了沉澱思緒每天都學著武照和周齊在船頭釣魚。本來還愁兩個供應食物的主力沒跟迴來,瞅瞅李晉江從早在船頭坐到晚,沒一會兒就釣滿一桶魚,大家樂得輪流幫他換桶。
所謂樂極生悲,就在負責釣魚的士兵因為李晉江的勤快偷了幾天懶後,有一日他們幫李晉江換桶的時候驚訝發現他在雕刻石頭魚。石頭魚這個東西給大家留下的陰影太大,士兵們趕緊將發現報告給趙德言和柴紹。
倆人聽後很是頭疼,雖然李晉江也習武,但是在大家的印象中他的武藝跟周齊實在沒法比。當日是周齊和武照兩個人合力製服大魚,現在隻有李晉江一個,感覺上實在不靠譜,倆人趕緊過去製止這個作妖行為。
有些人就是天生反骨,為了不引起某人內裏的執拗性子,趙德言和柴紹路上商量一番如何勸阻。來到甲板,兩人裝麽著在遛彎,而後很自然溜到李晉江身旁。
趙德言看了一會兒,假裝好奇地問道:“李郎君這是在做什麽吶,石頭雕刻嗎?能不能幫我刻個小像?!”
柴紹也裝著感興趣地接話:“我也想要一個,不知?”
認真投入的李晉江突然被打斷,好懸沒割到手。他無奈抬起頭,“我打算也刻兩條小魚當誘餌,看能不能再捕到大魚。不瞞兩位,倭國能帶迴當禮物的東西太少,我準備將大魚曬成幹迴去做禮物。”
“大魚?!上次是武照和周齊兩個人才製服,如今隻有李郎君一人,我覺得這個事情頗為危險,要不咱還是別釣了。”不從武力上說事兒,而是從人數,想來不會引起什麽反感吧。
柴紹讚揚地看了一眼趙德言,不愧是在鴻臚寺任職的,很懂得如何說話嘛。他也趕緊插言,“是這麽個道理,咱們已經順利完成任務,若路上讓大船有損恐怕不太好。”所謂舉一反三,柴紹也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下手。
李晉江停下手中的動作想了想,而後說道:“上次兩位師兄捕魚的時候我在另一艘船上看過,其實他們完全不用兩個人一起行動就能拿住大魚,我一個人弄應該不成問題,這不柴將軍也在嘛。若說帶禮物這個事情,往日隨意給老師和師兄們帶點,他們也會很開心。可是,我臨行的時候惹老師和嶽父不開心,故此想準備個特別一些的禮物。”
所謂臨行惹人的事情,他倆都有聽說,想想李郎君的考慮也是有些原因。方才李晉江還提到自己,柴紹肯定不會承認自己不如兩個女娃娃,他點點頭說道:“也罷,有我跟你一起弄,應該不會出什麽事情。”他在心裏補充一句,就算把船砸壞一些,墨家知道緣由也會免費幫忙修補。
趙德言見此,隱晦瞪了柴紹一眼,而後便不再言語。再說多就是打人臉了,老趙很自覺轉移注意力,開始觀看李晉江雕刻石頭魚。
王玨曾經用雕刻來訓練弟子們的集中力、觀察力和耐力,刻個小魚對李晉江來說完全不是難事兒。小一會兒功夫兩條石頭魚就刻好了,不出所料,他從包裹中拿出一個木盒開始給魚刷塗料。兩個旁觀者張了數次嘴還是什麽都沒問,不能窺探人家門派的秘技。
待到兩條石頭魚曬幹,時間差不多到傍晚,李晉江將石頭魚當誘餌用魚竿甩入大海。與上次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石頭魚在大海中閃著亮光,方才有些擔憂的人都爭著觀看。怕人太多待會兒不好收拾大魚,柴紹將士兵們安排好位置準備等魚釣上來後一擁而上。
</br>
我去,還李家哥哥,你李哥做夢都想著等你死了好挖墳呢!
兩人跟天皇來迴恭維一番,而後稱方才飲酒過多又接著來查看相貌,實在是有些累得慌。雙方有禮告別,兩人迴到倭國人給安排的住處,等了許久李晉江他們才迴來。由於不能討論問題,大家都憋著炫耀的**迴房休息去了。
臨行前朝廷給安排的事兒已經做完大半,剩下的時間裏大家都欣然接受各貴族的熱情邀請,他們成日被倭國食物和殭屍舞圍繞著。如此委屈是為剩下的一個任務,收集倭國各勢力情報。同來的侍衛們被趙德言以在朋友家完全不用守衛為由,給打發出去上街玩耍。
都是有公職的人,玩耍個屁,那些人都是上街收集民間情報的。當然,順便也要銷售一下李總帶來的貨品。
期間,李晉江脫離過幾次組織,他帶著幾個能忽悠的小子多次宴請倭國小說家。就在臨行前的最後一次宴請,瞧著小說家們情緒都不太高,李晉江想想便知道原因。他們能受到好待遇完全是因為自己,他們怕等咱離開倭國又迴到原來的生活。
通過言語間不著痕跡的打聽,李晉江得知在他沒邀請的時候,這些小說家也會被很多貴族叫到府上講故事。除去古代娛樂少的這個外在因素,倭國貴族的行為源於一種微妙的心裏。唐使們口中的大唐,人人都喜歡看話本,這是一種持久的流行。
對於比自己強很多人的人,隻要不是特別有損己方利益或者明顯違法的事情,很多人都會盲目去跟風模仿。因此原本沒太在意話本的貴族們,竟將聽故事慢慢演變成平城京的新風cháo。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行,想來這種流行很快就會蔓延至全倭國。
然而,大部分小說家都是生活在倭國底層的人,眼界所限使得他們不能跳框架看清局勢,故此才為自己的未來擔憂。他們也不想想,就衝著不知道李晉江何時再來,再想起曾經結識過的同好,倭國上層的聰明人也不能差他們一口飯吃。
然而,他們的焦慮對想得人情順便完成大任務的李晉江來說,卻是個很好的施展機會。
見大家情緒不高,李晉江故作理解地說道:“哎,我明日就要走了,下次再相逢不知要等到何時!臨行前,兄弟有個不情之請,還望大家考慮一二。”
李晉江的發言將很多人從走神中拉迴來,一個小年輕好奇著接話問道:“說什麽請不請,自己兄弟何必客套。”小年輕內心很自豪,前些日子他還是被人笑話的說書先生,生活更是連基本的溫飽都做不到,轉眼幾天竟跟大唐來的尊貴人物稱兄道弟起來,想想都跟做夢一樣。
“兄弟慡快,那我就厚顏說了。之前跟你說過我辦報紙的事情,是這麽迴事兒,我想將你們的作品帶迴去發表到報紙上。你們看,這個費用按我們的規矩來成嗎?”
小年輕慡快說道:“嗨,這點兒小事情何必特意打招唿。還提費用做什麽,你拿去用就是了!”
其他人也紛紛出言,都說李晉江跟他們太外道了。嘴上說得慡快,其實心裏都在滴血,原來人家唐人寫小說還給錢的,竟不似他們這樣要靠人按意願來打賞。錢當然想要,隻是想到恐怖的蘇我世家,沒人敢真的應承,還是命最重要。
李晉江聞言不似往常的慡朗,而是滿麵詫異地說道:“什麽?拿迴去隨便用?!不行不行,我們大唐小說界十分講究規矩,若讓人知道我居然白拿人家的故事不給錢,那往後可真是沒法兒混了。大家都是才華橫溢的人,你們同意我在大唐發表作品已經很夠朋友,關於費用可不能推辭,不然就是沒拿我當朋友!”
屋內的倭國小說家們又開始口頭推辭,實則已經開心死了。人家說不收錢就是陷他於不義,那麽我們收錢的理由很充足嘛,完全不用擔心被貴族們責怪了。而後,所有人都好奇李晉江準備給多少錢,隻是沒人好意思也沒人敢開口詢問罷了。
李晉江曾經也是普通平民,他很懂得在場人的心思,這下可以上重頭戲了。
“關於故事費用的問題,我們大唐都是按字數和故事精彩程度來分段給稿費。另外,如果有故事特別受百姓歡迎的,事後還有一筆豐厚的感謝費。由於倭國和大唐距離比較遠,我本人不可能每次都來收稿,故此打算讓往來的商隊定期幫忙運送。然而,商隊的人又沒有才華去分辨什麽故事該給什麽價錢,故此我想了一個好辦法。不如你們寫出故事後就開始在倭國傳播,商隊的人到倭國後去民間打聽百姓們對各個故事的評價,然後再根據評價情況定費用如何?”
本來以為隻是一錘子買賣,沒想到李晉江竟然提出一個長期的合作方式,並且細心注意到可能存在的問題而相處好的解決方式,實在太夠朋友了。這樣一來,隻要李晉江給的費用不是太低,再有他們往常的收入,算起來以後大家都能吃飽飯了。屋裏大部分人都開始愧疚起來,這麽好的朋友居然被他們忽悠著灌酒說出秘密。
如此忽悠著人家成日傳播悲劇故事似乎不太好,李晉江的心裏也在愧疚。兩方嘿嘿一笑,都不由得別開眼神,太羞愧了。為了減少內心的愧疚,李晉江趕緊讓侍衛們抬箱子出來,箱子裏裝的都是李晉江欲給他們的黃金。
侍衛們很開心能臨時離開一下,什麽大唐小說家地位非常高,什麽大唐小說界的費用定製。若不是因為定力尚可,他們早就忍不住爆笑,李郎君說起謊來居然這麽縝密。李晉江口中的完善體製,都是他平日做夢幻想出來的……
算算時間,他們在倭國已經待了一個月,該辦的事情全部完成,是時候返程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天皇連著一種貴族們不捨得在渡口給大唐使團送行。之前對方要走,被他們勸著多留了一些日子,這次是沒法兒再勸了。
想到隻挖出一些大唐的儒家典籍故事,天皇看了看再次要踏上大唐土地的倭國使者們,一切就靠你們了。那些人都很想哭,他們過去必然是空手而歸,王縣公指定不放心他們才會囑咐姓趙的再將他們都帶迴去。
這期間,王熙然四人也已經跟倭國人混熟,他們也跟著眼巴巴地送同胞離開,想著自己不知道還要在此處多久,心情都不是那麽美好。
趙德言和柴紹帶著手下們,帶著大筆黃金和收集來的情報,在眾送行者的注視下緩緩乘船離開。
第237章不太對勁
從南山出來的時候有四人,如今卻隻有自己一人跟著隊伍歸唐,想到離別時武照噘嘴眼巴巴地看著他,李晉江心裏有些不是滋味兒。因為這個,完成任務的興奮心情也降低了。
大家都明白李晉江因何不開懷,由於南山師徒都有點兒愛記仇,船上眾人不敢太在他麵前顯露即將歸家的喜悅。其實他們的內心也有點小鬱悶,算算時間得貞觀五年的四月才能到長安,此時已經臨近新年,他們卻飄蕩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誰不想歸家過年呢。
一方麵擔憂留在倭國的同門,一方麵也是想念南山的親友,李晉江為了沉澱思緒每天都學著武照和周齊在船頭釣魚。本來還愁兩個供應食物的主力沒跟迴來,瞅瞅李晉江從早在船頭坐到晚,沒一會兒就釣滿一桶魚,大家樂得輪流幫他換桶。
所謂樂極生悲,就在負責釣魚的士兵因為李晉江的勤快偷了幾天懶後,有一日他們幫李晉江換桶的時候驚訝發現他在雕刻石頭魚。石頭魚這個東西給大家留下的陰影太大,士兵們趕緊將發現報告給趙德言和柴紹。
倆人聽後很是頭疼,雖然李晉江也習武,但是在大家的印象中他的武藝跟周齊實在沒法比。當日是周齊和武照兩個人合力製服大魚,現在隻有李晉江一個,感覺上實在不靠譜,倆人趕緊過去製止這個作妖行為。
有些人就是天生反骨,為了不引起某人內裏的執拗性子,趙德言和柴紹路上商量一番如何勸阻。來到甲板,兩人裝麽著在遛彎,而後很自然溜到李晉江身旁。
趙德言看了一會兒,假裝好奇地問道:“李郎君這是在做什麽吶,石頭雕刻嗎?能不能幫我刻個小像?!”
柴紹也裝著感興趣地接話:“我也想要一個,不知?”
認真投入的李晉江突然被打斷,好懸沒割到手。他無奈抬起頭,“我打算也刻兩條小魚當誘餌,看能不能再捕到大魚。不瞞兩位,倭國能帶迴當禮物的東西太少,我準備將大魚曬成幹迴去做禮物。”
“大魚?!上次是武照和周齊兩個人才製服,如今隻有李郎君一人,我覺得這個事情頗為危險,要不咱還是別釣了。”不從武力上說事兒,而是從人數,想來不會引起什麽反感吧。
柴紹讚揚地看了一眼趙德言,不愧是在鴻臚寺任職的,很懂得如何說話嘛。他也趕緊插言,“是這麽個道理,咱們已經順利完成任務,若路上讓大船有損恐怕不太好。”所謂舉一反三,柴紹也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下手。
李晉江停下手中的動作想了想,而後說道:“上次兩位師兄捕魚的時候我在另一艘船上看過,其實他們完全不用兩個人一起行動就能拿住大魚,我一個人弄應該不成問題,這不柴將軍也在嘛。若說帶禮物這個事情,往日隨意給老師和師兄們帶點,他們也會很開心。可是,我臨行的時候惹老師和嶽父不開心,故此想準備個特別一些的禮物。”
所謂臨行惹人的事情,他倆都有聽說,想想李郎君的考慮也是有些原因。方才李晉江還提到自己,柴紹肯定不會承認自己不如兩個女娃娃,他點點頭說道:“也罷,有我跟你一起弄,應該不會出什麽事情。”他在心裏補充一句,就算把船砸壞一些,墨家知道緣由也會免費幫忙修補。
趙德言見此,隱晦瞪了柴紹一眼,而後便不再言語。再說多就是打人臉了,老趙很自覺轉移注意力,開始觀看李晉江雕刻石頭魚。
王玨曾經用雕刻來訓練弟子們的集中力、觀察力和耐力,刻個小魚對李晉江來說完全不是難事兒。小一會兒功夫兩條石頭魚就刻好了,不出所料,他從包裹中拿出一個木盒開始給魚刷塗料。兩個旁觀者張了數次嘴還是什麽都沒問,不能窺探人家門派的秘技。
待到兩條石頭魚曬幹,時間差不多到傍晚,李晉江將石頭魚當誘餌用魚竿甩入大海。與上次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石頭魚在大海中閃著亮光,方才有些擔憂的人都爭著觀看。怕人太多待會兒不好收拾大魚,柴紹將士兵們安排好位置準備等魚釣上來後一擁而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