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說大佬們有的結伴不知要研究啥,有的獨自歸家,王玨則帶上弟子們邀請孟襄到南山喝茶。李家中二兄弟預感他爹今日必然脾氣不順,沒準會因為李家跟祖父吵起來,倆孩子不說迴家安慰爹,都想著能多跟王玨混一會好免得在爹眼前晃被遷怒。
不說這些悠哉的人,還繼續看快馬加鞭的小崔。特殊情況,崔智賢也頭次享受了一下騎馬進宮的待遇。崔馬主將馬停在李世民的書房外,輕步往裏走去。
入門先拜禮,拜禮的時候瞄一下臉色,見聖上麵色還好,崔智賢鬆出一口氣來。
“聖上,今日的案子已經審完,雖未找到兇手,但是已經有眉目了。”
聞言,李總心情大好,他微笑道:“嗯,做得不錯,你講講吧。”
越是這樣,崔智賢越想哭。聖上現在抱多大希望,待會兒就會多憤怒,求別對微臣笑!
小崔講起故事來也是很有條理,其中情節跌宕起伏掌握的跟話本一樣。沒辦法,這是文官們必須修煉的特殊技,慷慨激昂更容易影響人情緒嘛。
李總聽得投入,當崔智賢講到作畫可亂真,用布條弄斷木條的時候,都得到他的驚訝聲。講完倭國人可能是兇手,他又幫王玨傳達了一下想法,“王縣公的意思是,先給倭國人攢著這件事情,到需要時好用來發難。如此,客棧正被封著,微臣打算在晚上讓人去探查一下木條情況,若是沒斷也打算弄斷它,聖上覺得這麽做可行否?”
“王縣公說得好,與其找不到兇手不如利用住機會。就按你說的做,明天早朝後你再來見朕說明木條情況。你這次做得不錯,去吧!”
見崔智賢將頭更低了低沒聽話離開,李世民心髒一抖,文官們這個做派多半是要說什麽壞消息。深唿吸做好心理準備,李世民問道:“你還有什麽要說就盡管說,隻要不是你的過錯,朕都不會怪罪,朕從來不是會遷怒的帝王!”
小崔心聲:你是!
聖上說得多敞亮,希望自己待會兒真的別被遷怒才好。崔智賢將流言的事情道出,其中關於如何找到傳流言者,直接引用周齊在堂上的敘述。這是為官的經驗之談,若有問題也不是咱的問題了。
李世民強忍著怒氣聽完,最後還是拍案怒罵道:“混帳東西!!!”
崔智賢趕緊勸慰,“李家有些人心眼不大,估計是趁機報複科舉的事情,聖上切勿因這樣的人氣壞自己。”
本是好好的中肯勸慰,誰知李世民聽後竟指著崔智賢責問道:“你說誰心眼不大?!”
得,到底還是說錯話了。
見崔智賢想解釋,李世民擺擺手道:“朕知道你的意思,無須解釋。現在朕要跟你說件事情,除朕之外隻有你一個人知道。大家定然以為李氏族人隻是用些小手段報複王玨,但是朕告訴你,他們可能要造反。你是長安令,給我好好盯著李家人,一個也別放過!”
崔智賢聞言差點兒沒站穩,這麽大的事情交給自己,是信任也是壓力。士為知己者死,崔智賢握了握拳下軍令狀,“若他們在微臣眼皮下再做出什麽,長安令這個職務微臣請辭。”
崔智賢→幹夠了!
李世民→別介呀!
得到新命令,崔智賢拜禮後趕緊去布置。小崔正經不少事兒做,首先得叫來衙門中知道紙條事情的人再囑咐一次別亂說話,然後再安排知道情況的衙役在半夜去查看木條情況,吩咐若木條無事也要弄壞,最後還得審問關在牢裏那些人,為了不放過任何可能。
最最後,這個得親自上。崔智賢之前跟李家人關係不錯,因崔銘姻緣之事有疏遠但李家也了解並非他出爾反爾。現在這個時候審出李家傳流言,他可以藉機上門安慰,待修複關係後好打入敵人內部。太不容易了,他這個長安令簡直要成萬能令了。
崔智賢不該嫌事情多,他應該暗嘆自己跑得快,李家中二兄弟也該感謝自己的先見之明。小崔離開後,李世民怎麽想怎麽覺得心裏不是滋味,氣憤難耐!最後,他決定把事情跟爹說說,讓他瞧瞧一直偏袒的族人都做出什麽好事。
聖上去見太上皇,十次中得有八次不歡而散,另外兩次還有可能是沒見著人。每次見李世民過來,太上皇殿外守著的內侍都心髒直突突。自有一次他們提前通知長孫皇後發現聖上沒為此發火,這些內侍便在李總每次進門後都趕緊去找皇後娘娘救命。
尤其是這次,一共先後跑去兩個內侍。第一個是按例求救,第二個是真為救命。聽到殿內發出的摔物聲,內侍們很怕父子倆誰再失手把對方給幹掉。之後是吼聲,聽清其中包含‘造反’兩個字,內侍們嚇得嗷嗷四散跑開。擅離職守也許會有懲罰,但是聽到肯定會沒命。
待長孫皇後到來,將李世民從殿內接出的時候,李總手臂正在流血。
之後幾日大臣們都很老實,關於聖上與上皇大戰受傷的事情有門路的都提前聽說了,沒門路的也不瞎。天天搔首弄姿的人突然一隻手臂不動了,肯定有問題。聯想到審案那日聖上給崔智賢的紙條,以及聽說李家事情後才出現的狀況,便是不了解具體情況的也大膽做出恐怖的猜測。
至於責罰,李總讓崔智賢用兩個傳流言者跟李家對峙,結果自然是李家全全否認,一口咬定是有人買通僕從陷害他們。這種情況下,沒有確鑿證據,也隻能讓李家人去跟王玨道歉,那兩個傳流言的則判刑。
大家都以為李世民會暴怒,其實他冷靜後隻是繼續假裝發怒給人看。怒的極致是冰冷,李總這樣的聰明人早就知道兩個傳流言者不能將李家族人怎麽樣,他隻是做樣子給大家看,也是讓李家放鬆警惕。
至於是否與那人聯合造反,還需要隻聽令於他的探子以及最信任的大舅哥再去查探。關於小崔,也是李總扔出去的其中一個試探因素,不知正在士為知己者死的崔智賢知道自己並沒想像中的重要,會作何反應。
還有件事情,那日崔智賢提起是否要告訴王玨,關於突厥人手中紙條以及王賈氏的事情,李世民想想後決定跟著直覺走,暫時不說。除了直覺,主要是為了王家人好。王賈氏算哪門子王家人,聽說王縣公的娘最近都在為那隻豬的離開傷心,要是再因為王賈氏想起大兒子一家怎麽辦,看咱做君主的多體貼臣下。
關於造反,李總已經被造習慣了。現在他軍隊在手還得民心,真的不怕任何人,隻是還心有不慡,什麽運道這是!
上層的暗動百姓們並不知曉,李家人沒被判罪也不妨礙百姓們認定他們就是對王玨還有恨意。就說那日堂審後百姓們迅速將需要傳播的消息擴散,現在滿長安誰不知道李家什麽貨色,據說已經沒有農戶賣給他們家菜了,若不是還有自家莊子支撐著等管家去遠處採買,都得活活餓死他們。
除了這些幫王玨解氣的舉動,現在長安最流行的就是‘隱身’,並且有向大唐各地擴散的趨勢。就說那日百姓們完成任務迴家,次日就開始變著花樣玩。
起初是在家裏自己人玩,之後是商家想到能做吸引客人的用途。比如說,很多店麵消費多少錢,就提供免費畫圖服務。這其中生意最紅火的就是死去突厥人的那家客棧,解封後掌櫃的以為不日將倒閉,結果沒想到次日王縣公就帶著弟子們來用餐,並且接連來。
百姓們一想也知道王玨的意圖,感嘆她心善之餘也覺得掌櫃夠可憐。聽說已經給客棧擺了個好風水,百姓們最後一絲顧慮也消去,漸漸開始似往常一樣來店內消費。見生意似乎比往常紅火,掌櫃樂得笑不攏嘴。
王玨帶弟子來長安用餐那幾日,瞧著百姓們弄出的隱身花樣很是開懷。怕馬兒被孩子們拉馬尾?好說,我們提供圍牆麻布,可以將馬兒擋住,用一次租金隻要一個銅板。想找李家麻煩?沒問題,我們有馬路麻布,不用租金,隻要給我們免費熱鬧看就成。
有人說了,李家人前幾日剛被坑過,怎麽能不提高警惕?
先說頭次被坑,李家馬車進入一個胡同,走走發現往常的道路不通,前麵新添了一堵圍牆。無法,原路返迴吧,結果發現剛經過的地方也被圍牆堵住了。由於都是稍遠停著,車夫下去臨近一看,好傢夥原來是麻布。
誰這麽惡作劇呢,順手一扯,這一下可就攤事兒了!麻布上的墨跡沒幹,立刻有人跳出來說被毀壞作品。本來也就是賠點兒小錢的事情,不然他們這些尋常書生的墨寶還能跟褚遂良比不成?
沒錯,書生們拿的就是褚遂良作品。
之前老師被打的時候,褚遂良隻能跟著在朝堂上施加壓力,他一直暗怪自己沒用。前日似往常一般去隨園換書,無意中聽到幾個書生說該如何幫王縣公報仇,本沒指望他們有什麽妙計,結果聽是房遺愛的主意後便頓住腳步。
待聽明白意思,褚遂良立刻插話道:“不若用我的作品如何?”
李家未免被人說做賊心虛,他們都似往常一樣正常行動,每每遇到百姓指責都擺出一副我們是冤枉的,日久見人心那樣的表情。因著這個,頭日沒有防備的李家人都栽了。也難怪,他們方出門就被不同人連續追蹤,不被逮到才怪。
一日下來弄壞十多幅褚遂良作品,書生們輪流擊鼓鳴冤告狀,老百姓叫著好在外圍觀,而忙得似狗一樣的崔智賢還得不停被打擾。
這件事情非常不好辦,他要是敢給褚遂良的作品定價賠償,那就是跟褚遂良結仇了。但是不賠償吧,受害人那又說不過去。崔智賢想過趁機再跟李家拉近關係,本想說他們有意碰瓷,結果人家書生說了是在偏僻處曬布,但凡他們喊一聲而不是直接上手,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明擺著又是一個懸案。受害人不是想要錢,他們的目的是每天都來敲鳴冤鼓,每天都讓崔智賢給個說法兒,每天都將李氏族人折騰過來糾纏一天。
就這種情況下,李家人怎麽可能再不小心被碰瓷呢?
第212章
誒嘿嘿,還真有辦法!
這不是剛弄了個假暈事件嘛,再加上出這麽大事兒不能給老師添亂,審案過程中房遺愛一直非常乖巧的跟著大家行動。待審案結束,瞧著老師心情不錯帶大家去客棧用食,又聽著坊間百姓炫耀自己怎麽對付李家人,小二郎也技癢難耐。
尋找造謠者的時候,墨家也有派人幫忙。房遺愛和墨雲湊到一起,連帶著新入門的舒福佳,三人開始商議如何教訓一下李家。二師兄能有什麽好主意,武照原本沒打算參與。但,聽說有錢賺可以攢嫁妝後,她立刻變得積極起來。
房遺愛這次算是開掛了,居然想出大麵積碰瓷這麽好的主意。他們是打算用自己的作品,到時候折騰夠人後狠狠敲一筆。至於誰去做,給其他師兄點兒好處費幫忙一起監視尾隨李家人,碰瓷兒的時候由隨園書生們具體執行。
</br>
不說這些悠哉的人,還繼續看快馬加鞭的小崔。特殊情況,崔智賢也頭次享受了一下騎馬進宮的待遇。崔馬主將馬停在李世民的書房外,輕步往裏走去。
入門先拜禮,拜禮的時候瞄一下臉色,見聖上麵色還好,崔智賢鬆出一口氣來。
“聖上,今日的案子已經審完,雖未找到兇手,但是已經有眉目了。”
聞言,李總心情大好,他微笑道:“嗯,做得不錯,你講講吧。”
越是這樣,崔智賢越想哭。聖上現在抱多大希望,待會兒就會多憤怒,求別對微臣笑!
小崔講起故事來也是很有條理,其中情節跌宕起伏掌握的跟話本一樣。沒辦法,這是文官們必須修煉的特殊技,慷慨激昂更容易影響人情緒嘛。
李總聽得投入,當崔智賢講到作畫可亂真,用布條弄斷木條的時候,都得到他的驚訝聲。講完倭國人可能是兇手,他又幫王玨傳達了一下想法,“王縣公的意思是,先給倭國人攢著這件事情,到需要時好用來發難。如此,客棧正被封著,微臣打算在晚上讓人去探查一下木條情況,若是沒斷也打算弄斷它,聖上覺得這麽做可行否?”
“王縣公說得好,與其找不到兇手不如利用住機會。就按你說的做,明天早朝後你再來見朕說明木條情況。你這次做得不錯,去吧!”
見崔智賢將頭更低了低沒聽話離開,李世民心髒一抖,文官們這個做派多半是要說什麽壞消息。深唿吸做好心理準備,李世民問道:“你還有什麽要說就盡管說,隻要不是你的過錯,朕都不會怪罪,朕從來不是會遷怒的帝王!”
小崔心聲:你是!
聖上說得多敞亮,希望自己待會兒真的別被遷怒才好。崔智賢將流言的事情道出,其中關於如何找到傳流言者,直接引用周齊在堂上的敘述。這是為官的經驗之談,若有問題也不是咱的問題了。
李世民強忍著怒氣聽完,最後還是拍案怒罵道:“混帳東西!!!”
崔智賢趕緊勸慰,“李家有些人心眼不大,估計是趁機報複科舉的事情,聖上切勿因這樣的人氣壞自己。”
本是好好的中肯勸慰,誰知李世民聽後竟指著崔智賢責問道:“你說誰心眼不大?!”
得,到底還是說錯話了。
見崔智賢想解釋,李世民擺擺手道:“朕知道你的意思,無須解釋。現在朕要跟你說件事情,除朕之外隻有你一個人知道。大家定然以為李氏族人隻是用些小手段報複王玨,但是朕告訴你,他們可能要造反。你是長安令,給我好好盯著李家人,一個也別放過!”
崔智賢聞言差點兒沒站穩,這麽大的事情交給自己,是信任也是壓力。士為知己者死,崔智賢握了握拳下軍令狀,“若他們在微臣眼皮下再做出什麽,長安令這個職務微臣請辭。”
崔智賢→幹夠了!
李世民→別介呀!
得到新命令,崔智賢拜禮後趕緊去布置。小崔正經不少事兒做,首先得叫來衙門中知道紙條事情的人再囑咐一次別亂說話,然後再安排知道情況的衙役在半夜去查看木條情況,吩咐若木條無事也要弄壞,最後還得審問關在牢裏那些人,為了不放過任何可能。
最最後,這個得親自上。崔智賢之前跟李家人關係不錯,因崔銘姻緣之事有疏遠但李家也了解並非他出爾反爾。現在這個時候審出李家傳流言,他可以藉機上門安慰,待修複關係後好打入敵人內部。太不容易了,他這個長安令簡直要成萬能令了。
崔智賢不該嫌事情多,他應該暗嘆自己跑得快,李家中二兄弟也該感謝自己的先見之明。小崔離開後,李世民怎麽想怎麽覺得心裏不是滋味,氣憤難耐!最後,他決定把事情跟爹說說,讓他瞧瞧一直偏袒的族人都做出什麽好事。
聖上去見太上皇,十次中得有八次不歡而散,另外兩次還有可能是沒見著人。每次見李世民過來,太上皇殿外守著的內侍都心髒直突突。自有一次他們提前通知長孫皇後發現聖上沒為此發火,這些內侍便在李總每次進門後都趕緊去找皇後娘娘救命。
尤其是這次,一共先後跑去兩個內侍。第一個是按例求救,第二個是真為救命。聽到殿內發出的摔物聲,內侍們很怕父子倆誰再失手把對方給幹掉。之後是吼聲,聽清其中包含‘造反’兩個字,內侍們嚇得嗷嗷四散跑開。擅離職守也許會有懲罰,但是聽到肯定會沒命。
待長孫皇後到來,將李世民從殿內接出的時候,李總手臂正在流血。
之後幾日大臣們都很老實,關於聖上與上皇大戰受傷的事情有門路的都提前聽說了,沒門路的也不瞎。天天搔首弄姿的人突然一隻手臂不動了,肯定有問題。聯想到審案那日聖上給崔智賢的紙條,以及聽說李家事情後才出現的狀況,便是不了解具體情況的也大膽做出恐怖的猜測。
至於責罰,李總讓崔智賢用兩個傳流言者跟李家對峙,結果自然是李家全全否認,一口咬定是有人買通僕從陷害他們。這種情況下,沒有確鑿證據,也隻能讓李家人去跟王玨道歉,那兩個傳流言的則判刑。
大家都以為李世民會暴怒,其實他冷靜後隻是繼續假裝發怒給人看。怒的極致是冰冷,李總這樣的聰明人早就知道兩個傳流言者不能將李家族人怎麽樣,他隻是做樣子給大家看,也是讓李家放鬆警惕。
至於是否與那人聯合造反,還需要隻聽令於他的探子以及最信任的大舅哥再去查探。關於小崔,也是李總扔出去的其中一個試探因素,不知正在士為知己者死的崔智賢知道自己並沒想像中的重要,會作何反應。
還有件事情,那日崔智賢提起是否要告訴王玨,關於突厥人手中紙條以及王賈氏的事情,李世民想想後決定跟著直覺走,暫時不說。除了直覺,主要是為了王家人好。王賈氏算哪門子王家人,聽說王縣公的娘最近都在為那隻豬的離開傷心,要是再因為王賈氏想起大兒子一家怎麽辦,看咱做君主的多體貼臣下。
關於造反,李總已經被造習慣了。現在他軍隊在手還得民心,真的不怕任何人,隻是還心有不慡,什麽運道這是!
上層的暗動百姓們並不知曉,李家人沒被判罪也不妨礙百姓們認定他們就是對王玨還有恨意。就說那日堂審後百姓們迅速將需要傳播的消息擴散,現在滿長安誰不知道李家什麽貨色,據說已經沒有農戶賣給他們家菜了,若不是還有自家莊子支撐著等管家去遠處採買,都得活活餓死他們。
除了這些幫王玨解氣的舉動,現在長安最流行的就是‘隱身’,並且有向大唐各地擴散的趨勢。就說那日百姓們完成任務迴家,次日就開始變著花樣玩。
起初是在家裏自己人玩,之後是商家想到能做吸引客人的用途。比如說,很多店麵消費多少錢,就提供免費畫圖服務。這其中生意最紅火的就是死去突厥人的那家客棧,解封後掌櫃的以為不日將倒閉,結果沒想到次日王縣公就帶著弟子們來用餐,並且接連來。
百姓們一想也知道王玨的意圖,感嘆她心善之餘也覺得掌櫃夠可憐。聽說已經給客棧擺了個好風水,百姓們最後一絲顧慮也消去,漸漸開始似往常一樣來店內消費。見生意似乎比往常紅火,掌櫃樂得笑不攏嘴。
王玨帶弟子來長安用餐那幾日,瞧著百姓們弄出的隱身花樣很是開懷。怕馬兒被孩子們拉馬尾?好說,我們提供圍牆麻布,可以將馬兒擋住,用一次租金隻要一個銅板。想找李家麻煩?沒問題,我們有馬路麻布,不用租金,隻要給我們免費熱鬧看就成。
有人說了,李家人前幾日剛被坑過,怎麽能不提高警惕?
先說頭次被坑,李家馬車進入一個胡同,走走發現往常的道路不通,前麵新添了一堵圍牆。無法,原路返迴吧,結果發現剛經過的地方也被圍牆堵住了。由於都是稍遠停著,車夫下去臨近一看,好傢夥原來是麻布。
誰這麽惡作劇呢,順手一扯,這一下可就攤事兒了!麻布上的墨跡沒幹,立刻有人跳出來說被毀壞作品。本來也就是賠點兒小錢的事情,不然他們這些尋常書生的墨寶還能跟褚遂良比不成?
沒錯,書生們拿的就是褚遂良作品。
之前老師被打的時候,褚遂良隻能跟著在朝堂上施加壓力,他一直暗怪自己沒用。前日似往常一般去隨園換書,無意中聽到幾個書生說該如何幫王縣公報仇,本沒指望他們有什麽妙計,結果聽是房遺愛的主意後便頓住腳步。
待聽明白意思,褚遂良立刻插話道:“不若用我的作品如何?”
李家未免被人說做賊心虛,他們都似往常一樣正常行動,每每遇到百姓指責都擺出一副我們是冤枉的,日久見人心那樣的表情。因著這個,頭日沒有防備的李家人都栽了。也難怪,他們方出門就被不同人連續追蹤,不被逮到才怪。
一日下來弄壞十多幅褚遂良作品,書生們輪流擊鼓鳴冤告狀,老百姓叫著好在外圍觀,而忙得似狗一樣的崔智賢還得不停被打擾。
這件事情非常不好辦,他要是敢給褚遂良的作品定價賠償,那就是跟褚遂良結仇了。但是不賠償吧,受害人那又說不過去。崔智賢想過趁機再跟李家拉近關係,本想說他們有意碰瓷,結果人家書生說了是在偏僻處曬布,但凡他們喊一聲而不是直接上手,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明擺著又是一個懸案。受害人不是想要錢,他們的目的是每天都來敲鳴冤鼓,每天都讓崔智賢給個說法兒,每天都將李氏族人折騰過來糾纏一天。
就這種情況下,李家人怎麽可能再不小心被碰瓷呢?
第212章
誒嘿嘿,還真有辦法!
這不是剛弄了個假暈事件嘛,再加上出這麽大事兒不能給老師添亂,審案過程中房遺愛一直非常乖巧的跟著大家行動。待審案結束,瞧著老師心情不錯帶大家去客棧用食,又聽著坊間百姓炫耀自己怎麽對付李家人,小二郎也技癢難耐。
尋找造謠者的時候,墨家也有派人幫忙。房遺愛和墨雲湊到一起,連帶著新入門的舒福佳,三人開始商議如何教訓一下李家。二師兄能有什麽好主意,武照原本沒打算參與。但,聽說有錢賺可以攢嫁妝後,她立刻變得積極起來。
房遺愛這次算是開掛了,居然想出大麵積碰瓷這麽好的主意。他們是打算用自己的作品,到時候折騰夠人後狠狠敲一筆。至於誰去做,給其他師兄點兒好處費幫忙一起監視尾隨李家人,碰瓷兒的時候由隨園書生們具體執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