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下馬靠近頡利,發現他坐在地上又哭又笑地囔囔自語,顯然這些日子的奔逃以及最後受到的心靈刺激,已經讓這個糙原漢子崩潰。他身旁,是看著他麵露複雜之色的趙德言和黃文。


    周齊先馬後嗚嗚哭著撲向黃文,“師兄,他們怎麽敢給你打奴隸烙印!怎麽辦,你嶽父快來了,他會不會因為這個退親吶……”


    黃文:“……老師有去疤藥。”


    周齊聞言一頓,眼淚瞬間停住,她不好意思地辯解道:“什麽去疤藥,老師得專門為你研製祛字藥了!”


    聽周齊喊黃文師兄,那些普通唐軍皆是一愣。感情不是反水,原來頡利可汗身邊有咱臥底呀,百家派果真出能人。聯想到周齊口中的成親、你嶽父,這位是哪個咱也能對上號了。


    頡利人崩潰,耳朵沒崩,他也猜測出黃文的真實身份。接下來的一幕還是讓人難以忘懷,它成功開啟了黃文之後很久時間的倒黴日子,隻見頡利突然狂笑著說道:“難怪我被你給騙了,你這人沒有真情意,想必也是為前途才去到王玨和李績身邊的吧。你不說李績背叛李密還假裝好人,他早就該被千刀萬剮嗎?還有南山王玨,一個寡婦整日興風作浪,可比褒姒之類的還惡毒!”


    其實黃文為了扮好崔氏子,能不能罵的人都拿出來罵了,包括李世民。說別人的話更難聽,隻是頡利都沒提起,偏拿出他罵王玨和李績的話來講。


    若隻有周圍的這些唐軍聽到也就罷了,誰都能理解黃文的處境,便是有別的想法也不會多嘴惹事。問題是,李績他們怕李靖帶的人少陷入困戰,增援來得太及時太巧合,頡利的話一字不落都被趕來的唐軍聽到了。


    不止李績來了,之前沒撈到多少戰功的三隊人也想著在鐵山撈點好處。他們留下一些人繼續看著突利,而後帶精兵與李績會和同來鐵山。這次真算得上疲勞趕路,為了趕上這場戰爭,他們一路上隻在食飯期間休息,連晚上都睡不了幾個時辰。


    原本有些疲憊的程咬金瞬間來了精神頭,他好久沒興風作浪了,眼前有個好機會怎能錯過,“哈哈哈,李績看你女婿多愛戴你!”嘴癮過了,身後的兒子扯他袖子才想起來,那孩兒是自家兒子的師兄。


    見王玨和李績皆微笑著看他,黃文先是鞠躬拜大禮,而後說道:“李靖將軍正在城內艱難奮戰!”


    秦瓊眼睛一瞪,“沒打完?!沒打完你們在外麵幹什麽,怎麽不進去幫忙?”


    王熙然迴道:“我們剛擊殺此處精兵並捉住頡利,正想捆綁他,你們就來了。”


    太好了!原本以為又趕晚的人,哪還有心思看人家的熱鬧,嗷嗷叫著就開始帶人往裏攻。兵痞們都實在,一群人跟李靖會和後張口都是一個話,“給我們點湯喝,大將軍帶手下休息去吧。”


    李靖對此也理解,那三隊確實夠倒黴。


    最後的戰爭在大批唐軍加入後,隻持續了半個時辰就結束了。此次殺敵兩萬,俘虜突厥人十餘萬。


    戰後,王玨同大軍一齊走進破敗的城池,感嘆著這個曾經敢叫囂自稱為“七姓大首領,世界七國之主”的民族,終於有機會認清誰才是這片大陸的主人。


    大家來到原本的可汗府,黃文深知惹了麻煩,借著對此地的了解開始狂獻殷勤。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怎麽迴事,隻是當長輩的多少會有點兒心塞,怎會真生氣。黃文獨身來此地,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執行任務。李績這麽要麵子的人,看著準女婿臉上的烙痕,都開始心疼了。


    另一邊比較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那個據說一直在東。突厥弄cháo的趙德言。雖然主動幫忙是好心,這麽多年做著無名英雄很令人欽佩,但咱得摸摸底才好給聖上遞摺子。


    李靖作為此次行動的總管,率先出言問道:“我們接到黃文來信,對趙郎君敬佩非常,不知趙郎君從何處來、今後有何打算?”


    趙德言端坐著,隻迴了一句,“身為漢人,我之所做僅為漢民而已,各位無須言敬佩。”


    啥也問不出來,正在大家為難之際,他對麵的孟襄翻白眼說道:“你們這些嘴炮別怪總挨揍,那年你若不是像現在這般欠揍,我也不能跟你動手。”


    趙德言並未被他激怒,而是一本正經地說道:“我與你的區別,我雖與你有私仇,卻因你們商隊收集突厥消息而特意放行。不用細算,傳遞消息之餘你們在糙原上也沒少賺,若沒有我,你們能那麽順利嗎?都說墨家不喜欠人情,看看該分我多少,待到長安後全拿來。”


    墨雲隱蔽地捅了一下孟襄,怪他嘴巴太壞害門派破財。除墨家與百家兩派早猜到趙德言身份的,其他人也開始了悟,原來這位是縱橫家!


    好些人想到過年時李世民那望眼欲穿的樣子,若給他知道,縱橫家早有人為漢人在突厥臥底,不知要高興成什麽樣。想來,必然會把為漢人想成是為了他。


    弄清臥底身份,大家仍未急著去梳洗,全因還有一大事未解決,俘虜怎麽辦?


    大家都眼巴巴地看向李靖,等待他下決定。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處在某些位置的人必然要有決斷並且肯背負。李靖嘆息一聲,說道:“王縣伯說可同化突厥人,然而我們起初嚐試隻能用少數人,若有問題也容易控製。鐵山的十多萬平民數量太多,並且那些死去的士兵皆是他們親人,這樣對大唐有敵意的人不適合帶迴中原。留下他們,他日必成禍害。突厥人繁衍太盛,這是多萬人十年間便可成幾十萬,還是都殺掉吧。”


    程咬金說道:“對,還有一些邊緣部落被頡利嫌棄沒有戰鬥力,咱們把那些人帶迴去就成。”想殺也沒理由,人家是打雜的,從來不參戰。


    李績等人也開始紛紛出言表示贊同,他們如此是為分擔責任,一次坑殺這麽多人有違天和不說,也實在容易被人攻訐。


    隨著俘虜們在城外被分批砍殺,從貞觀三年末持續到貞觀四年的唐對突厥大戰終於結束。


    義成公主後,楊正道也身亡,又有唐軍成功收複定襄城,自此大唐國土再無隋朝阻礙。而突厥,這個起始於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動亂時期的一方霸主,也隨著東。突厥的滅亡開始走向衰敗。


    第181章各處熱鬧


    將軍們帶著大唐主力軍離開已有數月,這些日子李總也經曆了一個複雜的心路曆程。起初挺開心,朝堂上走一半鸚哥,應該能消停些時日。然後,沒等李總樂嗬呢,咱侯哥就開始表演了。


    適應了侯君集的上躥下跳,李總覺得還不錯,突然少一半噪音也沒想像中的開懷。由於‘總有刁民想害朕’,雖沒有人藉機造飯,但得了被害妄想症的某人夜裏依然睡不踏實,希望門神們趕緊迴來。


    好在前線各將軍總傳信迴來,雖路途原因導致消息延誤,但總體來說李世民對前方作戰進度還算瞭若指掌。待他得知百家派新武器的厲害後,也不像起初那麽擔心仗會打輸了。


    又是一日早朝,小內侍衝著文武們,主要是侯君集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李世民及一幹大臣同看侯君集,見侯哥狂搖頭,大家舒出一口氣準備迴家各找各媳婦、各打各娃。


    就在此時,八百裏加急嗷嗷奔進長安城。喜事兒,咱得喊一喊:“唐軍大勝!唐軍大勝!!我們已擒獲頡利占領鐵山!!!”


    這麽一路喊過來,整個長安城瞬間沸騰了,老百姓們喜得奔走相告。若此時候誰敢怪咱把鞋給跑丟了,俺們能用鞋底子拍人臉!不管你是誰,信不信聖上肯定幫俺們。


    如此喜悅在最近並不是第一次,前兩次打勝仗都有人迴長安稟報,那時雖喜悅卻還擔憂往後出變故,無論是朝堂文武還是普通百姓,幾月來都是喜悅與憂心並存。不說整個長安,整個大唐道觀、寺廟在半年來香火都特別旺盛,百姓們隻能靠這種方法來為遠方的將士幫忙。


    現在可不同了,沒聽來人說連頡利可汗也給捉住了嘛,戰爭結束了!家裏有人參戰的開始盼歸,又怕大部隊歸來後得到的不是好消息,很糾結。家裏無人參戰的完全沉浸在喜悅中,尤其是大唐各地的好事兒分子,那些能攪和的人走了半年,他們無熱鬧可看,早寂寞了!


    特殊時期,八百裏加急的士兵可以一路騎進皇宮。剛走到宮門口準備迴家的大臣們,突遇古代交通事故。一匹飛馬,風馳電掣迎麵而來。這個時候急剎馬(急剎車)已經來不及了,也沒時間給馬上那位選擇該撞誰不撞誰,幹脆一閉眼睛衝過去得了。


    能被派出來幹著活的都是機靈人,他也沒隻衝,而是邊沖邊喊:“唐軍殲滅東。突厥所有主力軍,唐軍大勝!!!”


    大臣們突遭馬禍(車禍),哪有時間反應。被衝擊到的人站不穩,皆向側麵倒去。側麵人挺不住的再倒,就這麽以戰馬衝過的位置為中心,左右兩側躺倒一片。沒招,主要往外走的都是文官,剩下那幾個武館蝦米都跟著侯君集每日活動去了。


    大臣們頭暈眼花爬起來,那士兵早已不見蹤影,隻留下一個水囊在快馬奔馳中從他懷中掉落砸在地上。站起的一個大臣晃悠悠過去一聞,嘿,酒味兒!


    先別管奔馳馬主酒駕肇事,沒聽馬上的害人精喊的什麽嘛,大勝!趕緊再迴大殿去,戰後該咱們上場了。


    文官們返迴大殿的時候,發現聖上和剩下的幾個武痞已經到了,他們正在聽士兵講著大軍征戰過程。瞧著李世民那張嘿嘿臉,兵痞們拍巴掌叫好的樣子,以及那士兵毫無肇事者該有的態度,差點兒沒把老大爺們鼻子氣歪了。


    一齊聽完士兵的講述,連後來的文官也不免跟著激動叫好。不提方才的丟人事兒,武將在外打仗,咱文官也沒閑著。既然戰爭勝利,咱來將這些日子商討的戰後安排講講。


    房玄齡率先出列,“聖上,微臣們商討過,若直接將突厥人帶進內陸未免太過危險。想來那些被拐去糙原的漢民已習慣關外生活,還些人迴到中原也無土地,不若分給願意留下的人房屋牲畜,讓那些人與突厥人混居可好?”


    挺有道理,李世民問道:“如何管理?”


    杜如晦接話:“不若效仿西漢設都護府?王縣伯所說的一係列計劃,在那裏實驗。”


    照他們這說法,是打算直接開疆擴土,接管原東。突厥的勢力範圍,順便監視突利和夷男。問題是,仗打贏了,沒動手幫助頡利的那兩位還等著拿好處呢。照如今打算,還真沒什麽能給的。


    見李世民猶豫,大家都能理解,似他這樣厚臉皮的人也不好意思總出爾反爾。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