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氏族長當場拆開李晉江的信,見信的內容都是報喜和對老師的感激之言,他毫不避諱地當眾念起信來。那些不明所以的圍觀者,也從中得知了李晉江封爵的原因。包括李氏族人的所有人在內,都不可思議地直咽口水,這樣的理由也能給封爵?果然,有個好老師就是前程的保障!
“好呀!咱們晉江爭氣,漣水縣李氏終於出個爵爺了!”李氏族長念完信,又忍不住感嘆著。他可不管孩子咋封的爵,重點是聖上肯給,並且爵位已經到手了。
李保忠雖興奮,也還是有些尷尬。他幻想著兒子能寫出什麽著作,就類似史籍之類的東西,沒想到卻還是因為話本。別怪他有偏見,話本曆來屬於雜家,隻供人平日消遣罷了。
這種時候,心思細膩的娘子們也有出場機會。李晉江的娘李梁氏見李保忠眉頭微皺,就能猜測出他鑽的什麽牛角尖。不想在這樣的大喜日子跟他吵架,李梁氏轉移話題道:“族長,咱們是不是該開祠堂祭祖呀?”
李氏族長聞言一拍腦門,“你說的對,咱們這就去做準備。”說完又對圍觀眾作揖道:“我家欲擺流水宴,到時還請大家來湊個趣兒。”
瞧著他說得謙虛,圍觀者們連忙應道:“那你們可要破費了,大家都想沾這喜氣呢!”
見李家人去忙乎祭祖的事情,剛才的圍觀者嘩啦一下散開,都忙著去通知鄉親們這一好事。就在這個時候,又幾匹快馬來到李家,這次送信的人更狼狽,誰讓王玨催得急呢。
這迴連周誌都心裏一哆嗦,怎麽他前腳到後腳就又有人來了,難道出什麽變故了?李氏族人見周誌也疑惑,送信的人又忙著站那喘,一個個急得不行。李保忠想著,若封爵之事不成,這人可就丟大了……
“王縣伯讓我來送兩封信,說是大急事、大喜事!”
隻要是喜事就好!李氏族人安心的同時又好奇起來,封爵已是喜事,王縣伯應該不至於讓兩撥人通知同件事情,那又有何喜事?李氏族長迫不及待地拆開李晉江的來信,見信封內是厚厚一疊紙,前兩頁都是問候,再往後都是感激,羅嗦半天也不說重點,隻得將王玨的信遞給李保忠。
這就是禮儀問題了,自家孩子的信他們做長輩的誰拆都一樣,王玨點名寫給李保忠的信,李氏族長就不好代為拆看了。李保忠也不矯情,接過信後連忙拆開細細讀起來。好在王玨這人辦事素來慡快,沒李晉江那麽羅哩羅嗦的,信上直入主題就是聊親事。
李保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長孫尚書要把嫡女許配給他家崽子?!王縣伯肯定不可能拿這樣的事情開玩笑,難道是長孫尚書喝多了?不是他瞧不起自家孩子,這親事絕對算高攀中的高攀。
最先忍不住的是李梁氏。她過去搶來信交給李氏族長,而後定定地看著他。沒法兒,咱不認字,趕緊給念念吧。李氏族長越念眼睛瞪得越大,好幾次都想停住再看一遍信,瞧瞧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李梁氏聽得信的內容,直念太上老君保佑。一天接到兩個大喜的事情,心髒不好的都得受不住。李氏族人先是一頓感慨,而後跟李保忠確認道:“大兄弟趕緊想想,咱家晉江從小到大可沒定過什麽婚約吧?”
他們問這話自然不是指白紙黑字那種,而是某種時候有沒有說過玩笑話,怕因這個生出波折來。李保忠想了一會兒,說道:“肯定沒有,晉江小時候淘氣著呢,而且十裏八鄉誰不知道他最愛哭,我就說想說也張不開那嘴呀!至於往後更是沒有,他自拜得王縣伯為師,他的婚事我就不敢隨意安排了。”
大家聽後皆展顏,“如此就好!今日真是雙喜臨門,這祭祖得大辦,擺席也得按原來的計劃翻番。至於王縣伯說她出聘禮以咱們共同的名義去送,你們怎麽看?”
這個問題有點難,大家都知道王玨是好意,能說出這樣的話也是跟他們不外道。不然,古時的講究多著呢,這樣的好心很容易被人誤解。若遇到小心眼的,反而覺得自家被瞧不起而心生怨懟。
若按實際情況來說,他們就算傾全族之力來準備聘禮,恐怕都沒有王玨隨便拿出的一樣東西值錢。就在大家為難之際,剛才接過李晉江信件的一個郎君說道:“堂兄在信裏說了,王縣伯給他的產業分成又有文學社的經營,他攢下不少銀錢,到時就以家族的名義做聘禮送去吧。”
嗯,雖不好意思讓孩子自己出錢,但他們族裏也確實不富裕,也隻能這樣了。其實好些人心中都在懊惱,他們做海物買賣和夏日賣冰也沒少賺,隻是這些錢都用來修建房屋和資助鄉裏了,怎麽就忘記孩子該娶親的事情了呢!
時間就在李氏族人的宴客和緊張準備中度過,除了李晉江的父母,這次還有幾個族中長輩跟著同往長安,一次表示他們對這門親事的重視。
作者有話要說:
再有一章,咱們就開始下個大情節哈~~
第164章就這麽定了
李晉江欲跟長孫家結親的事情雖是喜事,然而在未完成定親禮前李家可不敢將事情宣揚出去。擺宴那日聽著鄉裏人發自內心的恭賀,他們每每話到嘴邊都要強忍著不能炫耀。好容易折騰完祭祖和宴會的事情,李家人趕緊往長安去。
他們跟長孫萌一樣急,也是怕出現意外使得婚事受阻,一行人急趕路之下竟然十天就到達了長安。即便周誌極力邀請,瞧著大家因趕路風塵僕僕,李家人決定在長安縣找個客棧休整一日再去南山拜訪。
知道王玨好吃海物,他們雖趕路也還是帶來一些。同來的李家人有負責海物生意的,他們此次主要為帶路,剩下的李氏族長連著李晉江的爹媽都沒來過長安。由於禮物已經準備好,使得李家人也有閑心逛起街來。
上次來長安的人迴去後好頓炫耀,什麽房遺愛幫忙談妥生意,兩個宰相陪同遊玩,還有將軍和尚書在家裏宴請,讓那些待在鄉裏的人好頓後悔。這迴咱可算來了,就算沒有那麽好的待遇,咱自己逛逛也能平衡一下心理。
趕巧今日又是文學報發售的日子,好多百姓都在銷售點排隊購買。李晉江強大的好奇心遺傳自他爹李保忠,瞧著好些人排著長隊不知在買什麽,李保忠晃晃著伸頭過去探看。
“大兄弟,後麵排隊去!”
“現在報紙數量足,不用插隊都能買得到。我瞧你這人老實巴交的,可不行不守規矩!”
李保忠被噴的很尷尬,他訕訕著說道:“我就是瞧著一堆人在這,想看看大家在買什麽。”
他附近的人齊齊長哦了一聲,原來是外鄉人,不是沒規矩就好。方才瞧不上他的兩人趕緊解釋起報紙的事情來,“我們在排隊買晉江文學報,你是從哪來的,現在聖上和李郎君的報紙幾乎全大唐都有銷售,你不會沒聽說過什麽是報紙吧?”
“自然聽說過,隻是我們那要買報都比長安晚些時日。正巧我剛在老家看完上期報,現下正想著繼續看後麵呢。”說完,李保忠規矩地排起隊來。其實他大可以明天去跟李晉江要報紙,他排隊隻為站在隊伍中聽聽百姓們對兒子的評價。當然,也有一點兒小虛榮心,兒子給他爭氣了!
剩下的李家人可不耐煩將時間浪費在排隊上,他們一路在西市走走停停,買進不少新奇玩應兒。就在他們欲返迴到客棧的時候,看到一隊打扮怪異的兒郎迎麵走來。這些郎君不是背後背著大刀就是腰間挎劍,隻是那刀和劍看起來十分詭異。
見李家人直勾勾地瞅著他們,弄得那隊小郎君也很是不自在。其中一人拿起自己的劍,在李家人麵前晃了晃,“皂品出新款式了,你們快去買吧。”
李家人全體拍腦門,怪道覺得那刀劍怪異呢,原來是香皂!由於皂品生意都分給各勢力代理,漣水縣自然也有店麵。隻是李家人節儉慣了,他們多用最普通的那種皂角,故此才沒反應過來。行了,東西沒少買,迴去養足精神準備明天去拜訪王縣伯。
周誌迴南山後趕緊跟王玨報告情況,李晉江由於思親心切,等不及明日到來就帶著幾個小尾巴去長安了。王李氏聽說有客到,忙前忙後的時候精神頭也是十足。王玨又開始琢磨著,怎麽再把客人多留些時日。再說長孫家,長孫萌早幾日就讓她哥找人守著城門,聽說李家到來後終於稍安心。
那些初來南山的李家人,先被南山村的富裕與整個南山的學術氣氛震撼,又在李晉江的強烈邀請下參觀了他那別具一格的文學社。之後,才將禮物交給王成,上山去拜訪王玨。
這一天,小動物們都不敢淘氣,因為老師從早晨起來就怪怪噠。連被女兒催著來假裝跟李家人偶遇的長孫無忌,都不自覺地挺直身板裝起相。王熙然衝著王玨無奈一笑,這應該就是她自己說的精分了吧……
王玨是這麽想的,李氏族長和李晉江父母都來了,為了讓他們放心孩子獨自在外,她要顯露點實力才能讓對方安心。王玨跟係統學習多年,她平日都是隨意中盡顯風華,今日卻特意展現出那種強大的氣場。
李家人來到山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情景,有三人在天池邊烹茶聊天。那個桃李芳華身著廣袖青衫的娘子肯定是王縣伯,她身旁有一個白胖白胖的胖子,此胖子就算肅麵危坐也是充滿喜感。另有一個郎君,其渾身充斥著溫文與疏離的矛盾的氣息。略思索,便可知此人就是晉江誇讚過多次的王熙然了。
王縣伯不愧是名士,其氣度果真不是常人能比。不出王玨所料,李家人看到她這個樣子,內心感嘆之餘也對孩子在此求學完全放下心來。這也怪不得他們,時下可真沒有似王玨這般年歲、性別的名士,而且她的身份還是自家孩子的老師。
留在山上的小動物早就察覺出王玨的不同尋常,而跟著李晉江去見李家人的房遺愛和武照,看到王玨秀變身技後不由自主地往李晉江身後躲了躲,老師這是要使什麽大招呀,難道除了招待李家人還有別的事情?
瞧著長孫無忌也在場,武照以為王玨是針對他呢。她想到此種可能,內心難免為長孫萌擔憂起來,待會兒若情況不對,就算拚著頂撞老師也要給姐姐幫忙。三人見李晉江他們過來,連忙起身準備迎客。至於武照那個糾結的表情,王玨直接掠過當看不到,這孩子總愛胡思亂想些奇怪的事情……
在得知那個白胖就是當朝尚書兼未來親家後,所有李家人都一陣緊張,他們還想在今日跟王玨打聽下長孫無忌的性情和喜好呢,沒想到他就這麽沒有一點點防備地出現在他們的人生中。
長孫無忌也很尷尬,今日合該是王縣伯跟李家人講述情況,他完全不該出現在這樣的場合。然而家中有個餓不得又常鬧絕食的閨女,他也隻能硬著頭皮過來裝偶遇。那就裝吧,“原來是李家人來了,我今日找王縣伯詢問點朝中之事,沒想到咱們竟遇一塊兒了,真是有緣啊!”
</br>
“好呀!咱們晉江爭氣,漣水縣李氏終於出個爵爺了!”李氏族長念完信,又忍不住感嘆著。他可不管孩子咋封的爵,重點是聖上肯給,並且爵位已經到手了。
李保忠雖興奮,也還是有些尷尬。他幻想著兒子能寫出什麽著作,就類似史籍之類的東西,沒想到卻還是因為話本。別怪他有偏見,話本曆來屬於雜家,隻供人平日消遣罷了。
這種時候,心思細膩的娘子們也有出場機會。李晉江的娘李梁氏見李保忠眉頭微皺,就能猜測出他鑽的什麽牛角尖。不想在這樣的大喜日子跟他吵架,李梁氏轉移話題道:“族長,咱們是不是該開祠堂祭祖呀?”
李氏族長聞言一拍腦門,“你說的對,咱們這就去做準備。”說完又對圍觀眾作揖道:“我家欲擺流水宴,到時還請大家來湊個趣兒。”
瞧著他說得謙虛,圍觀者們連忙應道:“那你們可要破費了,大家都想沾這喜氣呢!”
見李家人去忙乎祭祖的事情,剛才的圍觀者嘩啦一下散開,都忙著去通知鄉親們這一好事。就在這個時候,又幾匹快馬來到李家,這次送信的人更狼狽,誰讓王玨催得急呢。
這迴連周誌都心裏一哆嗦,怎麽他前腳到後腳就又有人來了,難道出什麽變故了?李氏族人見周誌也疑惑,送信的人又忙著站那喘,一個個急得不行。李保忠想著,若封爵之事不成,這人可就丟大了……
“王縣伯讓我來送兩封信,說是大急事、大喜事!”
隻要是喜事就好!李氏族人安心的同時又好奇起來,封爵已是喜事,王縣伯應該不至於讓兩撥人通知同件事情,那又有何喜事?李氏族長迫不及待地拆開李晉江的來信,見信封內是厚厚一疊紙,前兩頁都是問候,再往後都是感激,羅嗦半天也不說重點,隻得將王玨的信遞給李保忠。
這就是禮儀問題了,自家孩子的信他們做長輩的誰拆都一樣,王玨點名寫給李保忠的信,李氏族長就不好代為拆看了。李保忠也不矯情,接過信後連忙拆開細細讀起來。好在王玨這人辦事素來慡快,沒李晉江那麽羅哩羅嗦的,信上直入主題就是聊親事。
李保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長孫尚書要把嫡女許配給他家崽子?!王縣伯肯定不可能拿這樣的事情開玩笑,難道是長孫尚書喝多了?不是他瞧不起自家孩子,這親事絕對算高攀中的高攀。
最先忍不住的是李梁氏。她過去搶來信交給李氏族長,而後定定地看著他。沒法兒,咱不認字,趕緊給念念吧。李氏族長越念眼睛瞪得越大,好幾次都想停住再看一遍信,瞧瞧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李梁氏聽得信的內容,直念太上老君保佑。一天接到兩個大喜的事情,心髒不好的都得受不住。李氏族人先是一頓感慨,而後跟李保忠確認道:“大兄弟趕緊想想,咱家晉江從小到大可沒定過什麽婚約吧?”
他們問這話自然不是指白紙黑字那種,而是某種時候有沒有說過玩笑話,怕因這個生出波折來。李保忠想了一會兒,說道:“肯定沒有,晉江小時候淘氣著呢,而且十裏八鄉誰不知道他最愛哭,我就說想說也張不開那嘴呀!至於往後更是沒有,他自拜得王縣伯為師,他的婚事我就不敢隨意安排了。”
大家聽後皆展顏,“如此就好!今日真是雙喜臨門,這祭祖得大辦,擺席也得按原來的計劃翻番。至於王縣伯說她出聘禮以咱們共同的名義去送,你們怎麽看?”
這個問題有點難,大家都知道王玨是好意,能說出這樣的話也是跟他們不外道。不然,古時的講究多著呢,這樣的好心很容易被人誤解。若遇到小心眼的,反而覺得自家被瞧不起而心生怨懟。
若按實際情況來說,他們就算傾全族之力來準備聘禮,恐怕都沒有王玨隨便拿出的一樣東西值錢。就在大家為難之際,剛才接過李晉江信件的一個郎君說道:“堂兄在信裏說了,王縣伯給他的產業分成又有文學社的經營,他攢下不少銀錢,到時就以家族的名義做聘禮送去吧。”
嗯,雖不好意思讓孩子自己出錢,但他們族裏也確實不富裕,也隻能這樣了。其實好些人心中都在懊惱,他們做海物買賣和夏日賣冰也沒少賺,隻是這些錢都用來修建房屋和資助鄉裏了,怎麽就忘記孩子該娶親的事情了呢!
時間就在李氏族人的宴客和緊張準備中度過,除了李晉江的父母,這次還有幾個族中長輩跟著同往長安,一次表示他們對這門親事的重視。
作者有話要說:
再有一章,咱們就開始下個大情節哈~~
第164章就這麽定了
李晉江欲跟長孫家結親的事情雖是喜事,然而在未完成定親禮前李家可不敢將事情宣揚出去。擺宴那日聽著鄉裏人發自內心的恭賀,他們每每話到嘴邊都要強忍著不能炫耀。好容易折騰完祭祖和宴會的事情,李家人趕緊往長安去。
他們跟長孫萌一樣急,也是怕出現意外使得婚事受阻,一行人急趕路之下竟然十天就到達了長安。即便周誌極力邀請,瞧著大家因趕路風塵僕僕,李家人決定在長安縣找個客棧休整一日再去南山拜訪。
知道王玨好吃海物,他們雖趕路也還是帶來一些。同來的李家人有負責海物生意的,他們此次主要為帶路,剩下的李氏族長連著李晉江的爹媽都沒來過長安。由於禮物已經準備好,使得李家人也有閑心逛起街來。
上次來長安的人迴去後好頓炫耀,什麽房遺愛幫忙談妥生意,兩個宰相陪同遊玩,還有將軍和尚書在家裏宴請,讓那些待在鄉裏的人好頓後悔。這迴咱可算來了,就算沒有那麽好的待遇,咱自己逛逛也能平衡一下心理。
趕巧今日又是文學報發售的日子,好多百姓都在銷售點排隊購買。李晉江強大的好奇心遺傳自他爹李保忠,瞧著好些人排著長隊不知在買什麽,李保忠晃晃著伸頭過去探看。
“大兄弟,後麵排隊去!”
“現在報紙數量足,不用插隊都能買得到。我瞧你這人老實巴交的,可不行不守規矩!”
李保忠被噴的很尷尬,他訕訕著說道:“我就是瞧著一堆人在這,想看看大家在買什麽。”
他附近的人齊齊長哦了一聲,原來是外鄉人,不是沒規矩就好。方才瞧不上他的兩人趕緊解釋起報紙的事情來,“我們在排隊買晉江文學報,你是從哪來的,現在聖上和李郎君的報紙幾乎全大唐都有銷售,你不會沒聽說過什麽是報紙吧?”
“自然聽說過,隻是我們那要買報都比長安晚些時日。正巧我剛在老家看完上期報,現下正想著繼續看後麵呢。”說完,李保忠規矩地排起隊來。其實他大可以明天去跟李晉江要報紙,他排隊隻為站在隊伍中聽聽百姓們對兒子的評價。當然,也有一點兒小虛榮心,兒子給他爭氣了!
剩下的李家人可不耐煩將時間浪費在排隊上,他們一路在西市走走停停,買進不少新奇玩應兒。就在他們欲返迴到客棧的時候,看到一隊打扮怪異的兒郎迎麵走來。這些郎君不是背後背著大刀就是腰間挎劍,隻是那刀和劍看起來十分詭異。
見李家人直勾勾地瞅著他們,弄得那隊小郎君也很是不自在。其中一人拿起自己的劍,在李家人麵前晃了晃,“皂品出新款式了,你們快去買吧。”
李家人全體拍腦門,怪道覺得那刀劍怪異呢,原來是香皂!由於皂品生意都分給各勢力代理,漣水縣自然也有店麵。隻是李家人節儉慣了,他們多用最普通的那種皂角,故此才沒反應過來。行了,東西沒少買,迴去養足精神準備明天去拜訪王縣伯。
周誌迴南山後趕緊跟王玨報告情況,李晉江由於思親心切,等不及明日到來就帶著幾個小尾巴去長安了。王李氏聽說有客到,忙前忙後的時候精神頭也是十足。王玨又開始琢磨著,怎麽再把客人多留些時日。再說長孫家,長孫萌早幾日就讓她哥找人守著城門,聽說李家到來後終於稍安心。
那些初來南山的李家人,先被南山村的富裕與整個南山的學術氣氛震撼,又在李晉江的強烈邀請下參觀了他那別具一格的文學社。之後,才將禮物交給王成,上山去拜訪王玨。
這一天,小動物們都不敢淘氣,因為老師從早晨起來就怪怪噠。連被女兒催著來假裝跟李家人偶遇的長孫無忌,都不自覺地挺直身板裝起相。王熙然衝著王玨無奈一笑,這應該就是她自己說的精分了吧……
王玨是這麽想的,李氏族長和李晉江父母都來了,為了讓他們放心孩子獨自在外,她要顯露點實力才能讓對方安心。王玨跟係統學習多年,她平日都是隨意中盡顯風華,今日卻特意展現出那種強大的氣場。
李家人來到山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情景,有三人在天池邊烹茶聊天。那個桃李芳華身著廣袖青衫的娘子肯定是王縣伯,她身旁有一個白胖白胖的胖子,此胖子就算肅麵危坐也是充滿喜感。另有一個郎君,其渾身充斥著溫文與疏離的矛盾的氣息。略思索,便可知此人就是晉江誇讚過多次的王熙然了。
王縣伯不愧是名士,其氣度果真不是常人能比。不出王玨所料,李家人看到她這個樣子,內心感嘆之餘也對孩子在此求學完全放下心來。這也怪不得他們,時下可真沒有似王玨這般年歲、性別的名士,而且她的身份還是自家孩子的老師。
留在山上的小動物早就察覺出王玨的不同尋常,而跟著李晉江去見李家人的房遺愛和武照,看到王玨秀變身技後不由自主地往李晉江身後躲了躲,老師這是要使什麽大招呀,難道除了招待李家人還有別的事情?
瞧著長孫無忌也在場,武照以為王玨是針對他呢。她想到此種可能,內心難免為長孫萌擔憂起來,待會兒若情況不對,就算拚著頂撞老師也要給姐姐幫忙。三人見李晉江他們過來,連忙起身準備迎客。至於武照那個糾結的表情,王玨直接掠過當看不到,這孩子總愛胡思亂想些奇怪的事情……
在得知那個白胖就是當朝尚書兼未來親家後,所有李家人都一陣緊張,他們還想在今日跟王玨打聽下長孫無忌的性情和喜好呢,沒想到他就這麽沒有一點點防備地出現在他們的人生中。
長孫無忌也很尷尬,今日合該是王縣伯跟李家人講述情況,他完全不該出現在這樣的場合。然而家中有個餓不得又常鬧絕食的閨女,他也隻能硬著頭皮過來裝偶遇。那就裝吧,“原來是李家人來了,我今日找王縣伯詢問點朝中之事,沒想到咱們竟遇一塊兒了,真是有緣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