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還不是因為李世民,他太猖狂了!咱們糙原上凍死多少人,他那鬧蝗災愣沒死幾個。我讓人去跟他買鹽,說什麽他們的鹽也不夠吃,實在是有心無力。我呸,前年送給各首領那麽多鹽,我看他可不缺鹽吃,以為我不知道李窮鬼得了新的製鹽法呢!”


    頡利說到此處停下,竟氣得咣咣拍案。除了生氣還有嫉妒,李窮鬼那個不地道的東西居然有如此運道,老天爺實在是待人不公!據探子迴報,那製鹽法是王玨提供,想到自己身旁也有兩個有識之士,頡利才叫他們來問上一問。趙德言已跟在自己身邊多年,若對方有這樣的好法子,必然會如實相告,為此他可以拿自己的人格魅力擔保。今日主要是問黃文,不知崔家可有盜到此秘法。


    整理好情緒,頡利繼續說道:“最近下麵的部落首領多有怨言,總是拿咱們的天災與大唐比較。今日叫郎君來主要想問問,你可知道新製鹽法?”


    嗬嗬,這還真問對人了。製鹽法滿大唐都沒幾個人知道,而黃文恰巧就是那少數人中的一員。然而,方法肯定不能告訴頡利,卻可以因此引出別的話題。


    “迴可汗,糙民愚鈍,並不擅長格物學。那王玨師承了得,想來她獻上的方法也是前人經過多年研究得來的,其本人的聰明勁都用在陰謀陷害上麵了,她的才學不過爾爾。”黃文的發言很符合自己編造的身份,若是崔家子這麽說很正常。然,他說起來卻需壯膽,內心祈求這段話不要讓老師知道。


    頡利聞言麵露失望,他也知道黃文說得有道理,故此並未遷怒,而是唉聲嘆氣作不愈狀。機會正好,黃文再次進言道:“天災本是無可奈何之事,又不是可汗人為讓大家受難,那些首領憑什麽埋怨可汗?李窮鬼有人給送製鹽法,他們怎麽沒本事給可汗送東西?既然沒本事,合該閉嘴,之所以敢這樣,全因可汗平日待人太過寬厚。”


    黃文這話說得很違心,連頡利自己聽後都不好意思了。待人寬厚啥的,實在跟他扯不上邊。隻是,關於下屬獻東西的事情,頡利卻覺得黃文說得挺有道理。


    “哎呀,可不是這個理嘛!那群沒本事的蠢貨,憑什麽埋怨我?!”


    有戲,黃文繼續挑撥道:“我知道可汗性子豪慡,都拿那些首領當自家兄弟看。但…您瞧他們是怎麽做的,完全拿您當仇人呢!糙民學識淺薄,亦懂得知恩圖報。可汗救我於水火,我便是粉身碎骨全不顧,也要報答可汗的大恩。


    再看他們,那些首領裏,有多少人是危機時被可汗收留的?他們如今過上好日子了,反而埋怨起恩人來,哪有這樣的道理?依糙民看,他們就是欠整治。說句不敬的話,部落民眾自然是以他們的首領為先,等那些部落恢複實力後,恐猖狂之人對可汗下手啊!”


    但凡領導都有個通病,疑心重。這會兒聽黃文說完,再思索一下那些歸附他的人平日表現,頡利竟覺得各個都有反他的苗頭。那哪成,必然要設法穩固自己的地位。


    趙德言畢竟已在糙原多年,比起黃文這個剛來的,頡利自然是更信任他。他先是怒得再次拍案,而後看著趙德言問道:“先生以為如何,可看出那些部落首領有反心?”


    “崔郎君的觀察力了得,咱們突厥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權利過於疏散,而那些領頭人的才華又過於平庸。臣早就對可汗進言過,最好強勢地將大權收攏到手中,奈何可汗太重情誼,不聽我勸啊。若說反心,我瞧著好些人都有意動,隻是有賊心沒賊膽罷了。然而,若有人給他們這個膽呢?”趙德言長著一張正直臉,奉承起人來卻不比黃文差。


    頡利自然記得趙德言提過收攏權利的事,他當時也是贊同的,所以才有了完善法政令之事。隻是他的實力雖強,也還是害怕那些首領一起反抗,故此才找個讓自己麵上好看的理由搪塞。至於趙德言說的給膽之人,除了李世民不做他想。原本自己的實力比李世民強,這一番天災折騰下來,雖不願承認,李世民與自己確實算得上勢均力敵了。


    若這個時候李世民站出來挑事兒,再許以若幹好處,難保那些首領們不動心。危機頓生,頡利這會兒也算豁出臉麵了,他起身對黃、趙二人抱拳道:“非我不想對付他們,隻是若他們一起反我,實力上還是不夠鎮壓,還請二位先生幫我。”


    趙德言先說道:“臣一直在等可汗下這個決定,您能想通真是太好了。至於對付那些部落首領的辦法,既然武力上不能鎮壓,那咱們就有別的辦法好了。自可汗聽臣之言,加入些許法令,他們不是老實過一陣嗎?不若咱們再次完善法令?”


    自聽得趙德言的說法,頡利給習俗簡單的突厥製定了很多法令,而國人也確實乖順起來。頡利思索後,覺得如今變成這樣全因天災,並非那集權政令法不好用。雖心動,頡利心中依然存有疑慮,“先生,才加法令沒多久,我怕那些閑散慣了的人受不了。”


    見頡利猶豫,黃文連忙勸道:“我曾觀過可汗製定的法令,糙民以為既實用又利民。您想,法令裏有很多利民的條例,民眾們該高興才對。如此,既可得民心又能限製那些首領,豈不是一舉兩得嗎?您再看大唐,他們就是因為法令完善、權利統一,才甚少出狀況。”


    一提到大唐,頡利又開始嫉妒起李世民來,那一言堂的滋味真想體會一下。經趙德言和黃文輪番勸說,又有之前嚐到的甜頭,頡利覺得完善法令確是解決如今危機的最好方法。


    李世民有滿朝文武,咱雖然隻有兩個文士,卻能一個頂十個用。頡利想到此處,開懷道:“二位先生有大才,那製定法令的事情就有勞二位了。”


    瞧頡利那熊瞎子樣還愣裝文人架勢作揖,黃文強忍著爆笑的衝動,口中連說不敢。趙德言的逼格要比黃文高些,人家頂著那張嚴肅正直臉,愣是得體地迴了禮。


    解決心中的煩憂,頡利擊掌叫左右上來吃食與舞者,帶著二人辦起小宴來。


    期間,黃文與趙德言多次微妙對視。黃文是終於鬆口氣,看來這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趙郎君,與自己此行的目的大概相同,隻是不知道他的身份是否真如墨家巨子猜測的一般。趙德言也在猜測黃文的來路,這傢夥看起來不似墨家人,怎麽會跟墨家商隊相互傳信呢。


    至於法令,好的法令也要看怎麽用、用在誰身上。突厥本就是不受拘束的遊牧民族,先前製定一係列法令已讓部落首領抱怨,讓國人怒不敢言。這次經二人之手再運作,必然會達到激起民憤的作用。又有天災時因費用不足,趙德言慫恿頡利徵稅的事在前,隻希望這糙原越亂越好,如此戰爭才好更快開始。


    作者有話要說:


    第149章模擬試題


    自從李晉江和李世民先後發行報紙,看報已經成為長安人民的新愛好。不止《大唐新聞》,連《晉江文學》也因為往來商人的大量購入而再版多次。因運輸需要時間,其它地區的百姓不能像長安百姓一樣第一時間看到報紙。即便是這樣,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閱讀樂趣。


    世家們想得沒錯,各地學子們的反應無不像他們猜測那樣,甚至程度更為激烈。王玨的提前準備絕對不白做,學子們自得到消息,已有大量人正計劃著結伴來南山。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他們對《晉江文學》更感興趣。其中宮內娘娘們合寫的《宮女上位記》廣受娘子們喜愛,據小道消息傳,有好些娘子幻想著以宮女身份進宮謀出路呢。不知道宮內娘娘們聽說這個消息,會作何感想……


    有王玨的連番幫忙,又有更多的投稿來信,《晉江文學》越辦越好。在保證報紙質量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趣聞板塊,此板塊命名為:大唐八卦排行榜。


    最近一期的排行榜上有兩件預告事情引起大家注意,一個自然就是即將到來的科舉考試,由於是科舉改革後第一期考試,無論官員們還是百姓都異常關注。還有一個消息更有意思,百家派弟子們聯合出了模擬題,歡迎大家到南山購買。


    這期報紙出的時間也夠巧,正卡在王玨給弟子們放三天假那當會兒。也不是平白放假,這不王老大去世一周年嘛,王李氏想著給辦場法事。王玨雖不信這些事情,也還是不願逆了親娘的意。


    關於嫁妝和媳婦本的事情,武照與房遺愛經過深入探討,最後倆人一齊瞄上李晉江,打算拿他的晉江文學社做點文章。黃師兄的前例至今讓房遺愛小心肝顫顫,他是不敢再作妖了,但是咱猜考題賣參考試卷總沒毛病吧?


    就在王玨照顧倆老頭的期間,師兄弟幾人聚起來一商量,連作為大師兄的李承幹都沒反對他倆的提議。反正那試卷也是朝中大臣所出,他又沒見過,就算真猜準了也沒毛病。由中二小太子領頭,師兄弟們背著老師,合力整理出一套科舉模擬題。


    至於報紙發行日期,絕對是趕巧,我們絕不是有意在老師忙碌的日子來作妖!


    大臣們下朝後,聽媳婦提起模擬題的事情,皆是小心髒一揪,無不拍腦門嘆息-太子殿下又犯病了!感嘆完太子又免不了順便感嘆一下聖上,賣給大臣廢報紙的事情,也就隻有他才做得出來。迴憶起那日歸家來發現自己的報紙與家中不同,那種感覺不要太心塞。


    得知李承幹領頭賣模擬試卷,所有大臣都在次日觀察起倆老頭的反應來。李世民愁得腦仁疼,大兒子說最近住老師家,還以為王縣伯要給他們搞特訓,沒想到是孩子犯病了。他跟皇後昨日想一晚上,也沒想出這麽做對那孩子有什麽好處。


    好處什麽的,完全是李總想多了。某中二隻是覺得,他作為大師兄,在師弟們不闖禍的前提下,應該盡量幫助他們。嫁妝跟媳婦本這種關乎人生大事的問題,李承幹表示他完全能理解。就衝著自家老子那摳樣,他娶親的時候能給多少聘禮還說不準呢。


    “孔穎達,你們將考題準備得怎麽樣了?”聽李世民問起這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大臣們都把目光匯聚在孔穎達身上。長孫無忌則是從始至終愁雲滿麵,他已經加入科舉改革小組,出考題的事情他也參與其中,自從昨日聽說南山要賣模擬題,他就有了某種不祥的預感。


    孔穎達滿麵糾結地扯了扯鬍子,“考題已經出完。南山的模擬卷今日才開始出售,我昨夜就讓僕從們等在南山了,務必會在第一時間得到卷子,到時若有重複,咱們大可以修改。”


    嗯,也是這個道理,又不是時間上來不及。雖然如此,大家依然覺得很鬱悶,南山那塊地兒就不能消停兩日嗎?看看墨家,從來都沒那麽多事兒。當然,想進如墨家堡也是十分困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