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程咬金:“哎呀,你們怎麽不早說呢!治療可是大事兒,我等實不敢打擾。”
尉遲敬德:“就是,若早說明白,我們何苦走這麽多路?那啥,既然不能探病,我們就家去了。”
幾人警覺性很高,說話間趕緊順著原路往外走。氣得孔氏門徒們直抖,孔德倫更是在心裏大罵:滾,趕快滾,麻溜滾蛋!!!
正在堂屋待客的虞家人也不好受,他們接待的雖是文明人,卻也足夠招人煩。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被指派負責查案的崔智賢。
“那日有人到衙門報案,說二位大人被套麻袋打臉,我們接到消息後雖驚詫覺得不可能,還是立刻去那報案者說的地方查看,結果真的在那處找到他們。由於當時情況混亂,再尋找時那報案人已不見蹤影。”
虞昶迴道:“忙亂間難免疏忽,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時間救迴人,此事還要多謝長安令反應快。”
“不敢不敢,我是職責所在,怎可再勞家屬特別感謝。”
瞧著崔智賢說完話又開始喝茶不語,虞昶都快膩歪死了。早朝後一群人陸續來拜訪,這傢夥是跟著第一撥人來的。結果連在他之後的人都走光了,他硬是賴著留下來東拉西扯,也不知他到底想幹嘛。
小悲崔此時很鬱悶,他也不想一直這麽打擾人家,隻是他想說的話不知該怎麽說出口。見好脾氣的虞昶已經隱隱表現出不耐,他決定硬著頭皮提一提心中的疑惑。
崔智賢麵色尷尬,輕咳一聲說道:“是這樣的,那日我們救人時,剛好衙門的仵作也在場。那個…你也知道衙門沒有醫者,仵作當時幫忙看了一下,說二位大人隻是傷及麵部。”
行了,到此處已經不用再繼續往下說,虞昶終於弄明白這人到底是何意圖。平日脾氣好就不會發火了?虞昶拍案而起大喝道:“長安令是何意思,你這話是指我父與孔祭酒裝病?!那歹人與你是何關係,你竟要汙衊受害者來替人洗清罪責?!你讓仵作給我爹瞧病,並且覺得仵作比王縣伯醫術高明的事情,我必要上摺子稟明聖上!!!”
“來人,送客、送客、送客!!!”孔德倫剛調節好心情,進門就聽到這麽讓人心塞的話,他一整天積壓的怒火終於在此刻爆發了。我管你們是國公還是將軍,管你是來辦案還是打探消息,趕緊都從我家滾出去!
至於那背後的歹人到底是誰,我們有墨家幫忙查,可不指望崔智賢這個慣會和稀泥的混蛋。瞧他剛才那番話,就能得知此人知道是誰下手。既然知道又不捉人,那人必然是他不敢招惹者。若小事還好說,他爹的命都快沒了,此事必然不能善了。
就這麽著,大唐頂層叫得上號的幾個人物,竟真被孔家僕從推搡著給扔出府外了。
由於背後之人的目的就是讓人出醜,在報案前早有人在民間宣傳兩老頭被打的事情,崔智賢到場時有很多百姓也跟著呢。故此,兩老頭的事情如今已越過聖上也要辦報紙的消息,迅速上升至長安八卦排行榜榜首。
聽說受傷的兩人都在孔府,又有王縣伯特意過來診治,孔府外總有閑來無事的百姓過來轉悠。這不,趕巧就看到孔家僕從趕人的場景。有趣兒很有趣兒,這幾人是做了什麽事情,竟然能讓一向最講究禮儀的家族給扔出來了?
瞧著幾個武痞正在氣頭上,百姓們不敢上前詢問。咱不敢上前,但是可以在旁邊偷聽嘛。
“崔智賢,你小子有病吧?!你自己沒口德,竟害得我們也被遷怒,你說這事兒怎麽算?”此為外混內慧的程咬金,這麽多百姓圍觀的情況下,必然不能就這麽離開,而是將惹事者點名。當然,他自己做得那些惹人厭的事情,已經被他自動過濾掉了。
別人也不傻,聽程咬金說完又看到圍觀者恍悟的表情,連忙義正言辭地數落起崔智賢來。話裏話外一個意思,都怪你嘴賤又是非不分才讓人家大怒。至於我們為什麽也被趕出來,全因人家為親人擔心本就心情不好,做起事情自然不會如往常一樣有分寸,這點我們完全能理解並且不會記仇。
幾個痞子摘清自己後拍拍屁股走人,隻留下不敢還口的崔智賢尷尬站在原處。見百姓們對他露出鄙夷的神色,崔智賢連解釋的話都不知道該怎麽說。然而,有一點他卻清楚的很,年前因設局剿匪得到的讚譽,這下算是全沒了。
到底是何人做的事情,讓崔智賢不敢捉人呢?墨雲來解答。
又是晚餐時間,對於外麵發生的事情,兩個老頭一概不知,不然他們也不能有心情大吃大喝。至於王玨和孟襄,他倆還是輪流去屋外拿菜,好處是大家以為能吃的那個是孟郎君……
就在四人餐後圍坐聊天之時,墨雲來了。這小子也不客氣,進門後拿起糕點一頓狂吃,完全不在意兩個老頭可憐巴巴的眼神。吃飽喝足打個飽嗝,“我為了查出是何人動手,從昨晚到現在都沒吃東西,你們幹嘛這麽看著我。”
“墨小郎仗義,老朽對此感激不盡。那害我之人實在可恨,還請如實相告。”
孔穎達話落,虞世南也趕緊說了些感激的話。墨雲因為造船之事一炮成名,關於這孩子有多尿性,在大唐上層已不是秘密。人家為了咱這般勞累,可不能跟人擺長輩譜。
墨雲對二人的態度很滿意,也沒打算賣關子,“已經查清楚了,那日共有三撥人出動。一撥人動手,另外兩撥在路口假裝弄壞牛車,以防別人在動手時走進巷子。三撥人分別來自隴西李氏、宇文氏和竇氏。”
若孔德倫聽到這段話,必然會恍悟,為何崔智賢不捉人。首先,這三家同崔智賢一樣同屬世家,想來那日早朝後他們必然是聚在一起商議對策。說到商議對策,肯定不止這三家參與,崔家之人必會到場。
至於為何沒人阻止,也許是這三家人先到,越想越不忿。也許是還有旁人在,大家皆咽不下這口氣。為啥人家敢下手,人家又沒想要人命,就是想給點教訓罷了。似這樣的小壞事,長孫無忌那樣的人幾乎每個季度都要做一次。以他們的背景,無論李世民出於何種考慮,都不可能做出罷官的決定。咱有的是錢,隻要不罷官咋罰都不怕。
當然,如此有恃無恐,除了家族背景強悍還有一個原因,人家是太上皇的親戚!李家就是隴西李氏的一支,李淵的媳婦、李世民他娘是竇家的閨女,同時又是宇文泰的甥女。李世民興許不看重這點,李淵卻是個念舊的人,從他一直對裴寂照顧有加就能看出此點。
大家都知道聖上做夢都想和太上皇緩和關係,因此隻要這三家不是犯大錯,李世民不會輕易動他們。如此一來,人家身上帶著雙重保險,而且咱們得到的消息都是探聽而來又無確鑿證據,肯定不能指望告狀來報仇。
四人對視,此次隻能自己動手了。
作者有話要說:
墨雲:“祝姐姐們越來越漂亮( ̄︶ ̄)↗”
房遺愛:“祝姐姐們覓得如意郎君,郎君們各個都像我一樣有很多媳婦本(*^__^*)”
李承幹:“今後若有人敢欺負你們,報上孤的名諱~!孤…孤的老師和爹爹很厲害,能幫你們教訓壞蛋~!”
王玨:“多謝大家的支持,本文必然會在新的一年裏慡出新高度~。”
第144章負荊請罪
事實證明,二老不告訴家人實情,是個很正確的決定。似虞昶這樣的和善人和孔德倫這樣的真儒士,若知道爹爹隻是傷及麵部,絕對作不出派僕從驅趕客人的事情來。
這還不算完,虞昶彈劾崔智賢的奏摺,次日早朝就找人遞上去了。除了昨日同孔德倫一起聽到對話的幾個武官,大臣們初聽這樣的事情全被震住了。崔智賢這小子厲害呀,多大仇能讓仵作給人家爹瞧病,還覺得仵作比王縣伯本事大。
也是虞昶的奏摺寫得有技巧,文內痛心疾首地表達出自家多麽可憐,他爹一個大學士竟被人欺辱到如此地步。這本奏摺念得內侍口吐白沫,除了開篇闡明事情經過和為何彈劾人家,後麵幾千字都在問候崔智賢祖宗。什麽你爹養兒不教,你祖父不教你爹怎麽養兒,你曾祖父不教你祖父怎麽傳承家族,你曾曾祖父隻管生養不管教兒,你曾曾曾祖父……
就這麽個情況下,也沒人同情小崔,反而覺得二老更可憐。這就在於彈劾者和被彈劾者平日給人的印象了,崔智賢嘴賤的時候也沒少得罪人,哪裏比得上文雅又一直待人以誠的虞昶。一個君子被逼得上奏摺罵人,你說得是把人欺負成什麽樣才能有如此舉動。
所有人都滿臉不贊同地看著崔智賢,包括大老闆李世民。這小子開口閉口拿仵作的看診結果說事兒,就是想找藉口饒過他都找不出理由來。然而,瞧著崔智賢一副欲言又止還不敢開口的樣子,李世民又覺得他必然有自己的理由,聰明人犯蠢可不常見。
好些人也想到此處。若崔智賢提仵作不是想羞辱人,就是想把重傷的事情抹掉。到底是何人有這麽大本事,讓崔智賢冒險相幫呢。
“崔智賢,你可有什麽話要說?”
“微臣隻是按例詢問,沒想到虞昶會那麽激動。也怪微臣的話語聽起來有歧義,容易被人誤解。想來是擔憂親人病情,使得虞昶和孔德倫情緒不穩,還沒等我解釋就被他們從府裏扔出來了。”
噗哈哈,原來後麵還有這一段呢,這事兒真是夠讓人無語的。聽到崔智賢提起昨日之事,大魔王程咬金又開始落井下石,“聖上,微臣也要彈劾崔智賢。都怪他昨日亂說話,弄得我們這些正經客人也被趕出來,還被孔府外很多百姓看到了。此事極大損害我的名譽,還望聖上著崔智賢給予賠償。”
白得的好處誰不要,程咬金話落,昨日那幾個也嗷嗷著開始訴苦。在他們好頓添油加醋、歪曲事實之下,崔智賢急得腦門直冒汗。
群起而攻之,再加上崔小子那話本就噁心人,李世民隻得說道:“朕罰崔智賢停職,即刻到孔府去道歉。若不能求得人家原諒,你的官也不用做了。至於被你牽連的人,你們私下裏商議賠償之事。”還名譽,那幾個嗷嗷的有過名譽這東西嗎?!
大戲看完,眾人又開始說起政務來。今年的旱情雖照去年有所緩解,但依然沒脫離‘旱’的範疇。馬上就要到春耕時節,大家主要討論土豆與地瓜給農戶試種後收成如何,留下的種夠多少地區再去種植。另有工部匯報貞觀犁的推廣已完成,如今全大唐百姓都已用上新犁具。
原本聽了一篇繞口令般的罵文,又被崔智賢跟幾個大嗓門鬧得腦仁嗡嗡響的眾人,聽得正經事兒上進展順利,都變得開懷起來。李世民更是擊掌大笑道:“好,大家做得好!我等誓要開創個萬載盛世,才不枉費來這世上走一遭!”
</br>
尉遲敬德:“就是,若早說明白,我們何苦走這麽多路?那啥,既然不能探病,我們就家去了。”
幾人警覺性很高,說話間趕緊順著原路往外走。氣得孔氏門徒們直抖,孔德倫更是在心裏大罵:滾,趕快滾,麻溜滾蛋!!!
正在堂屋待客的虞家人也不好受,他們接待的雖是文明人,卻也足夠招人煩。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被指派負責查案的崔智賢。
“那日有人到衙門報案,說二位大人被套麻袋打臉,我們接到消息後雖驚詫覺得不可能,還是立刻去那報案者說的地方查看,結果真的在那處找到他們。由於當時情況混亂,再尋找時那報案人已不見蹤影。”
虞昶迴道:“忙亂間難免疏忽,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時間救迴人,此事還要多謝長安令反應快。”
“不敢不敢,我是職責所在,怎可再勞家屬特別感謝。”
瞧著崔智賢說完話又開始喝茶不語,虞昶都快膩歪死了。早朝後一群人陸續來拜訪,這傢夥是跟著第一撥人來的。結果連在他之後的人都走光了,他硬是賴著留下來東拉西扯,也不知他到底想幹嘛。
小悲崔此時很鬱悶,他也不想一直這麽打擾人家,隻是他想說的話不知該怎麽說出口。見好脾氣的虞昶已經隱隱表現出不耐,他決定硬著頭皮提一提心中的疑惑。
崔智賢麵色尷尬,輕咳一聲說道:“是這樣的,那日我們救人時,剛好衙門的仵作也在場。那個…你也知道衙門沒有醫者,仵作當時幫忙看了一下,說二位大人隻是傷及麵部。”
行了,到此處已經不用再繼續往下說,虞昶終於弄明白這人到底是何意圖。平日脾氣好就不會發火了?虞昶拍案而起大喝道:“長安令是何意思,你這話是指我父與孔祭酒裝病?!那歹人與你是何關係,你竟要汙衊受害者來替人洗清罪責?!你讓仵作給我爹瞧病,並且覺得仵作比王縣伯醫術高明的事情,我必要上摺子稟明聖上!!!”
“來人,送客、送客、送客!!!”孔德倫剛調節好心情,進門就聽到這麽讓人心塞的話,他一整天積壓的怒火終於在此刻爆發了。我管你們是國公還是將軍,管你是來辦案還是打探消息,趕緊都從我家滾出去!
至於那背後的歹人到底是誰,我們有墨家幫忙查,可不指望崔智賢這個慣會和稀泥的混蛋。瞧他剛才那番話,就能得知此人知道是誰下手。既然知道又不捉人,那人必然是他不敢招惹者。若小事還好說,他爹的命都快沒了,此事必然不能善了。
就這麽著,大唐頂層叫得上號的幾個人物,竟真被孔家僕從推搡著給扔出府外了。
由於背後之人的目的就是讓人出醜,在報案前早有人在民間宣傳兩老頭被打的事情,崔智賢到場時有很多百姓也跟著呢。故此,兩老頭的事情如今已越過聖上也要辦報紙的消息,迅速上升至長安八卦排行榜榜首。
聽說受傷的兩人都在孔府,又有王縣伯特意過來診治,孔府外總有閑來無事的百姓過來轉悠。這不,趕巧就看到孔家僕從趕人的場景。有趣兒很有趣兒,這幾人是做了什麽事情,竟然能讓一向最講究禮儀的家族給扔出來了?
瞧著幾個武痞正在氣頭上,百姓們不敢上前詢問。咱不敢上前,但是可以在旁邊偷聽嘛。
“崔智賢,你小子有病吧?!你自己沒口德,竟害得我們也被遷怒,你說這事兒怎麽算?”此為外混內慧的程咬金,這麽多百姓圍觀的情況下,必然不能就這麽離開,而是將惹事者點名。當然,他自己做得那些惹人厭的事情,已經被他自動過濾掉了。
別人也不傻,聽程咬金說完又看到圍觀者恍悟的表情,連忙義正言辭地數落起崔智賢來。話裏話外一個意思,都怪你嘴賤又是非不分才讓人家大怒。至於我們為什麽也被趕出來,全因人家為親人擔心本就心情不好,做起事情自然不會如往常一樣有分寸,這點我們完全能理解並且不會記仇。
幾個痞子摘清自己後拍拍屁股走人,隻留下不敢還口的崔智賢尷尬站在原處。見百姓們對他露出鄙夷的神色,崔智賢連解釋的話都不知道該怎麽說。然而,有一點他卻清楚的很,年前因設局剿匪得到的讚譽,這下算是全沒了。
到底是何人做的事情,讓崔智賢不敢捉人呢?墨雲來解答。
又是晚餐時間,對於外麵發生的事情,兩個老頭一概不知,不然他們也不能有心情大吃大喝。至於王玨和孟襄,他倆還是輪流去屋外拿菜,好處是大家以為能吃的那個是孟郎君……
就在四人餐後圍坐聊天之時,墨雲來了。這小子也不客氣,進門後拿起糕點一頓狂吃,完全不在意兩個老頭可憐巴巴的眼神。吃飽喝足打個飽嗝,“我為了查出是何人動手,從昨晚到現在都沒吃東西,你們幹嘛這麽看著我。”
“墨小郎仗義,老朽對此感激不盡。那害我之人實在可恨,還請如實相告。”
孔穎達話落,虞世南也趕緊說了些感激的話。墨雲因為造船之事一炮成名,關於這孩子有多尿性,在大唐上層已不是秘密。人家為了咱這般勞累,可不能跟人擺長輩譜。
墨雲對二人的態度很滿意,也沒打算賣關子,“已經查清楚了,那日共有三撥人出動。一撥人動手,另外兩撥在路口假裝弄壞牛車,以防別人在動手時走進巷子。三撥人分別來自隴西李氏、宇文氏和竇氏。”
若孔德倫聽到這段話,必然會恍悟,為何崔智賢不捉人。首先,這三家同崔智賢一樣同屬世家,想來那日早朝後他們必然是聚在一起商議對策。說到商議對策,肯定不止這三家參與,崔家之人必會到場。
至於為何沒人阻止,也許是這三家人先到,越想越不忿。也許是還有旁人在,大家皆咽不下這口氣。為啥人家敢下手,人家又沒想要人命,就是想給點教訓罷了。似這樣的小壞事,長孫無忌那樣的人幾乎每個季度都要做一次。以他們的背景,無論李世民出於何種考慮,都不可能做出罷官的決定。咱有的是錢,隻要不罷官咋罰都不怕。
當然,如此有恃無恐,除了家族背景強悍還有一個原因,人家是太上皇的親戚!李家就是隴西李氏的一支,李淵的媳婦、李世民他娘是竇家的閨女,同時又是宇文泰的甥女。李世民興許不看重這點,李淵卻是個念舊的人,從他一直對裴寂照顧有加就能看出此點。
大家都知道聖上做夢都想和太上皇緩和關係,因此隻要這三家不是犯大錯,李世民不會輕易動他們。如此一來,人家身上帶著雙重保險,而且咱們得到的消息都是探聽而來又無確鑿證據,肯定不能指望告狀來報仇。
四人對視,此次隻能自己動手了。
作者有話要說:
墨雲:“祝姐姐們越來越漂亮( ̄︶ ̄)↗”
房遺愛:“祝姐姐們覓得如意郎君,郎君們各個都像我一樣有很多媳婦本(*^__^*)”
李承幹:“今後若有人敢欺負你們,報上孤的名諱~!孤…孤的老師和爹爹很厲害,能幫你們教訓壞蛋~!”
王玨:“多謝大家的支持,本文必然會在新的一年裏慡出新高度~。”
第144章負荊請罪
事實證明,二老不告訴家人實情,是個很正確的決定。似虞昶這樣的和善人和孔德倫這樣的真儒士,若知道爹爹隻是傷及麵部,絕對作不出派僕從驅趕客人的事情來。
這還不算完,虞昶彈劾崔智賢的奏摺,次日早朝就找人遞上去了。除了昨日同孔德倫一起聽到對話的幾個武官,大臣們初聽這樣的事情全被震住了。崔智賢這小子厲害呀,多大仇能讓仵作給人家爹瞧病,還覺得仵作比王縣伯本事大。
也是虞昶的奏摺寫得有技巧,文內痛心疾首地表達出自家多麽可憐,他爹一個大學士竟被人欺辱到如此地步。這本奏摺念得內侍口吐白沫,除了開篇闡明事情經過和為何彈劾人家,後麵幾千字都在問候崔智賢祖宗。什麽你爹養兒不教,你祖父不教你爹怎麽養兒,你曾祖父不教你祖父怎麽傳承家族,你曾曾祖父隻管生養不管教兒,你曾曾曾祖父……
就這麽個情況下,也沒人同情小崔,反而覺得二老更可憐。這就在於彈劾者和被彈劾者平日給人的印象了,崔智賢嘴賤的時候也沒少得罪人,哪裏比得上文雅又一直待人以誠的虞昶。一個君子被逼得上奏摺罵人,你說得是把人欺負成什麽樣才能有如此舉動。
所有人都滿臉不贊同地看著崔智賢,包括大老闆李世民。這小子開口閉口拿仵作的看診結果說事兒,就是想找藉口饒過他都找不出理由來。然而,瞧著崔智賢一副欲言又止還不敢開口的樣子,李世民又覺得他必然有自己的理由,聰明人犯蠢可不常見。
好些人也想到此處。若崔智賢提仵作不是想羞辱人,就是想把重傷的事情抹掉。到底是何人有這麽大本事,讓崔智賢冒險相幫呢。
“崔智賢,你可有什麽話要說?”
“微臣隻是按例詢問,沒想到虞昶會那麽激動。也怪微臣的話語聽起來有歧義,容易被人誤解。想來是擔憂親人病情,使得虞昶和孔德倫情緒不穩,還沒等我解釋就被他們從府裏扔出來了。”
噗哈哈,原來後麵還有這一段呢,這事兒真是夠讓人無語的。聽到崔智賢提起昨日之事,大魔王程咬金又開始落井下石,“聖上,微臣也要彈劾崔智賢。都怪他昨日亂說話,弄得我們這些正經客人也被趕出來,還被孔府外很多百姓看到了。此事極大損害我的名譽,還望聖上著崔智賢給予賠償。”
白得的好處誰不要,程咬金話落,昨日那幾個也嗷嗷著開始訴苦。在他們好頓添油加醋、歪曲事實之下,崔智賢急得腦門直冒汗。
群起而攻之,再加上崔小子那話本就噁心人,李世民隻得說道:“朕罰崔智賢停職,即刻到孔府去道歉。若不能求得人家原諒,你的官也不用做了。至於被你牽連的人,你們私下裏商議賠償之事。”還名譽,那幾個嗷嗷的有過名譽這東西嗎?!
大戲看完,眾人又開始說起政務來。今年的旱情雖照去年有所緩解,但依然沒脫離‘旱’的範疇。馬上就要到春耕時節,大家主要討論土豆與地瓜給農戶試種後收成如何,留下的種夠多少地區再去種植。另有工部匯報貞觀犁的推廣已完成,如今全大唐百姓都已用上新犁具。
原本聽了一篇繞口令般的罵文,又被崔智賢跟幾個大嗓門鬧得腦仁嗡嗡響的眾人,聽得正經事兒上進展順利,都變得開懷起來。李世民更是擊掌大笑道:“好,大家做得好!我等誓要開創個萬載盛世,才不枉費來這世上走一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