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砸的工程又是一晚,待第二日天蒙亮能看清東西了,程咬金迫不及待地往洞裏鑽。


    有點兒懵,難道他這輩子註定跟盜墓結下了不解之緣?山洞內層隻有兩口棺材,一個大的,看起來似雙人版,還有一個正常成人版。兩口棺材看著年頭不大一樣,雙人版明顯時間更久遠。


    挺猶豫,主要沒想到會做盜墓這事兒,他們沒帶工具下來。不是開棺的工具,而是摸金界的規矩,蠟燭和拜祭品。


    跟後麵進來的士兵咽了口唾沫,“將軍,咱們還剩點兒早餐,小的手裏有火折。”


    程咬金:“……”將就了。


    士兵舉著火折站在墓室東南角,程咬金開始將吃食按拜祭方式擺好。想了想又跪地磕了幾個頭,嘴裏一陣念叨:“聖上讓我來此地尋寶,此時關內大旱百姓困苦,所得之物必將用於百姓。各位死後積福德,我會報與聖上給你們立祠堂,讓受惠百姓們皆感恩。”


    一陣邪風吹過,火折上的火苗也跟著顫動起來。從沒遇到過這種事兒,程咬金腦門上開始冒汗。他保持著伏地大拜的姿勢不動,待邪風散去、身體周圍變暖才又拜了三拜起身。


    “可能…祭品不夠豐盛,快幹活吧。”


    幾個士兵也學著程咬金一般,嘴裏念叨著往單人版棺材的方向走去。這又是一個細活,得尊重死者,不能硬把人家的棲身之地毀壞。


    “嗷嗷嗷!!!”


    “將軍饒命!!!”


    程咬金見幾個兵蛋子打開棺材後,便瑟瑟發抖著跪地求饒,心裏很是納悶。自己站他們身後呢,對著棺材喊什麽將軍饒命,應該是將軍救命才對吧。


    謹慎地走上前幾步,老程趁著脖子往棺材裏望。哎媽,他也好懸沒喊出將軍饒命這樣的話。再仔細瞅瞅,隻見那棺內並無人,而是一身黑色甲冑。估計是頭盔部位放著的麵具太過猙獰,再加上墓室內光色較暗,才讓那幾個士兵慌了神。


    嘶--,甲冑、馬槊、麵具,這個難道是蘭陵王的衣冠塚?!


    “咳,棺內並無人,你們趕緊起來。留個人將棺材重新訂起來,餘下的人再去開另外一口棺材。”程咬金恨鐵不成鋼地看了跪在地上的幾個士兵一眼,完全忘記他剛才也被嚇到的事實。


    小兵們聞言麵麵相覷,他們起身後壯著膽又向棺內看去,發現內裏真的沒人才齊齊舒出一口氣。常年盜墓,從沒遇到這麽邪門的事情。也不知這是誰的衣冠塚,隻一副甲冑就將他們嚇成這樣,想來其擁有者生前必是不下於老大的勇將。


    想到此處,幾個士兵再次跪拜,方才起身幹活。


    這迴咱有了心理準備,絕不能像剛才一樣丟人!雙人棺年頭比較久,沒費什麽力就被打開了。見那幾個兵這次反而站著不動彈了,程咬金氣得走過去拉開他們,想要自己看個究竟。


    真特麽見鬼了,棺中的兩人去世已久,卻能從遺骸中隱約看出二人生前的風姿。這一男一女明顯是自縊而亡,難道是殉情?


    程咬金拿起擺在二人中間的盒子,就這麽毫無防備地順手打開。待看清盒內物件,手抖,身體抖,心也跟著抖,他好像知道這棺中的男女是何身份了。


    把手上的東西放迴盒子揣懷裏,程咬金對著棺材又是三拜,隻是這次跪拜內心更為複雜。他抹了把眼淚,起身後低聲說道:“趕緊把棺材恢複成剛才那般模樣,萬不可粗心大意。”


    懷中有重寶,程咬金急著迴長安,不欲在此處多留。他率先迴到崖上,在上麵組織士兵用繩子往上運黃金,再將黃金裝進麻袋裏,麻袋封口處裝煤。


    做好這一切已經近黃昏,剛好夠時間進入臨近的縣裏。他們又買進一批煤,一行人偽裝成運煤的賤民開始往長安方向走。


    此時已到十月,處處可見豐收的場景。由於百姓們拿蝗蟲當糧食,又有最近的天氣亦不那麽幹旱,此次的農收完全超出大家的預計。就在程咬金啟程的半個月前,那些外出救災的隊伍已陸續開始往長安走。隻是他們離長安的距離各不相同,沒想到幾夥人竟在路上遇到了。


    “噗!阿爹你快看,那個拉煤車的人可是程叔叔?!”


    李孝恭順著兒子手指看去,驚訝得嘴巴都合不攏。那個過過腰,破衣裹身,滿麵鬍鬚的人是程咬金?他不是被聖上秘密派去尋寶了嗎,就算事情沒辦好也不用做這副模樣博同情吧。


    等會兒,地上留下的車軌印看起來不太對勁,一車煤可沒這麽深的痕跡。難道,老程真找到寶藏了?!有跟他一道的熊孩子們慫恿,李孝恭也是好奇心大起,他決定上前去探探底。


    李孝恭站在程咬金麵前,壓低聲音說道:“站住!大爺的鞋子被你們弄髒了,你們就想一走了之嗎?”


    見程咬金隻是站著不動,李孝恭沖他的小肚囊摸去。記得這傢夥沒這麽肥,怎麽出去一趟連肚子都吃起來了。


    這可嚇壞了老程,他將寶貝係腰上,裝了一路駝背,眼瞅著就要到地方了,難道被哪個勢力盯上了?想到此種可能,程咬金的表情瞬間變得猙獰起來。為了安全把寶貝送迴長安,他不介意在路上大開殺戒。


    程咬金也低聲迴道:“你想怎麽樣?”


    李孝恭見程咬金這肌肉緊繃渾身防備地姿態,就知道這些推車上運的肯定不是煤。他輕咳一聲,用正常聲音迴道:“嘿嘿嘿,讓爺看看你咋把肚子吃那麽鼓!”


    臥槽,聲音好熟悉。程咬金仰頭一看,原來是李孝恭帶著熊孩子們。他側過身,讓李孝恭看著他將匕首放迴袖子,又沖對方翻了白。


    嗖嗖冷風,都虧自己反應快,若程咬金突然在這麽近的距離發難,想來那匕首此刻已經插他心髒上了。三個熊孩子也整齊地咽了口唾沫,他們似乎遇到不得了的情況了。


    “爺帶的東西太多,人手不夠用,你們這些人留下幫忙吧。”李孝恭說完,轉身帶著孩子們背手走在前麵,程咬金略猶豫後緊緊跟上。


    老程邊走邊在心裏罵,明明是他辛苦尋寶,就因為人手少怕路上遇危險,不得不跟他們一起走。這一走可不要緊,那個厚臉皮的必然要跟著分功勞。


    還有更虐心的,他們在路上又分別遇到了秦瓊、李績和侯君集三夥人。老程這迴也是鐵了心,他一路上愣是滴酒不沾,一天十二個時辰連睡覺的時候都抱著肚子不鬆手。


    把眾人好奇得,很默契地加快行程,就想趕緊迴去看看,他那肚子揣的究竟是啥。李績說了,除非你能從肚子裏拿個小人出來,老夫才覺得你這番作態不過分。


    作者有話要說:嘿嘿,大家猜是啥寶貝呢?


    【


    第113章完璧歸李


    有好消息,大家自然爭相匯報。早在半個月前,這些賑災的人就陸續給李世民上奏摺,告知各地方豐收之事。把李小摳樂得,好懸沒把嘴笑歪了。


    既然情況穩定,又已近年末,還是讓大家都迴來吧。李老闆大手一揮,出差的員工們紛紛踏上歸途。說來也怪,這些人平日常在眼前晃悠,看著就讓人心煩。突然離開個半年吧,還挺想念他們。


    今兒一早,就有人來匯報。四隊人在路上遇著了,他們午時那會兒就能到長安。李老闆一琢磨,此次賑災大家皆有功,為了讓員工們繼續死心塌地的做苦力,他決定帶著太子到城門口迎接。


    最近老百姓們也高興,旱災、蝗災這麽大的難,愣是沒鬧出多少人命,可見老天爺對聖上的認可。經此事件,李二的支持率唰唰漲。作為一個知名人物,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這不,隨著他帶太子到城門口等待,不出意外又聚集來很多湊熱鬧的百姓。


    得知是等待賑災的官爺們,好事者連忙到坊間大肆宣傳。好些人家在外地有親戚,他們早就從往來書信中得知這些人在地方上的作為,大家對他們都是發自真心的感激。這一宣傳可不打緊,一個時辰內,竟出現萬人空巷的情況。


    百姓們在城門口兩側列隊而站,瞅著就跟現代領帶視察時,列隊歡迎那場景似的。由於自家弟子也在其中,百家派師徒和孟襄都跟著來湊熱鬧。


    “來了來了,我看到幾位將軍了!”


    “快瞧,後麵那兩個騎小馬的,可不是房二郎和墨郎君嘛!”


    站後麵的百姓,反而最先看到賑災隊。隨著他們的嚷嚷聲響起,現場氣氛立刻熱烈起來。李老闆撣了撣衣袖上的褶皺處,站直身板準備好好散發王霸(王八)之氣。


    見這麽多人來接他們,騎馬在前的幾人順勢放慢速度,或揮手或頷首向兩側百姓致意。看他們騎馬的節奏,好似在表演盛裝舞步,塵土飛揚的地方愣讓他們走出了紅毯頒獎的感覺。


    可苦了站在城門口的李世民和大臣們,離老遠就聽到百姓們歡唿,卻幹等不見人影。


    誒,那不是聖上嗎?大家的動作很整齊,拍腦門!怪道那麽多人來接咱,原來是聖駕親自出城迎接,得趕緊過去秀存在感!


    別看這幫人一把年紀,性子扭起來跟熊孩子一樣。為了最早到達李世民麵前,他們不約而同地上演起賽馬大戲。衝刺、衝刺、衝刺,沖得塵土飛揚。李世民身上嶄新的龍袍,也由亮黃色變成了土黃色。


    李老闆抖了抖身上的沙子,怨念叢生,他是腦抽才會想念這群混蛋!!!


    幾人見李世民又擺豬腰子臉,再看他如今的模樣,心裏皆暗道壞事兒。這種時候最好轉移他注意力,也順便捉住機會露臉。


    下馬拜禮後,秦瓊搶先出言,“聖上,百姓們感激您。知道我要迴長安,特意托我給您帶了禮物。”


    這招很有用,李世民聽到‘禮物’二字,果真有了笑模樣。


    秦瓊一招手,幾個親兵嗷嗷跑過來,他們恭敬地打開一個大箱子。箱內不是他物,正是百姓們送的萬民傘。有李晉江這種創意小達人在,此傘自然與平常款式大為不同。


    士兵們將傘展開,隻見傘上所書並非簽名,而是一篇肉麻到極點的贊文。看行文風格便讓人不由想到李晉江參加入門考試的答題,這篇文章無疑是出自他之手。重點在於文章字體,每個字都由不同的百姓所書,這真是個別出心裁的萬民傘。


    李晉江站出來,絲毫不怯場,他開始聲情並茂地念著傘上所寫文章。便是李世民這種麵厚心黑之人,都聽得羞澀異常。這小子挺衷心,若非他細細道來,朕都不知道自己有如此多功績。


    李老闆高興,萬民傘這種東西他從來不嫌多。百姓也聽得興奮叫好,能不興奮嘛,李晉江說起話來跟說書似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