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齊蹭到王玨身旁,拉了拉她的衣袖,擔憂地問道:“能行嗎?不會有事吧?”


    “這是一個公式f=ma,當力一定,質量越大產生的加速度越小,以後會講到。”聽王玨這麽說,弟子們瞬間了悟,‘以後會講到’幾個字已經成了某種密語。


    鐺鐺!隨著大錘落下,大石碎開,人群中傳來更大聲的驚唿。有那膽小者,愣是沒敢看。


    “怎麽樣,厲害吧?!”


    見王玨依然麵無表情,尉遲敬德氣哼哼地跺腳離開。沒關係,我們還有兩項展示。


    尉遲家僕從又端來一口大鍋,搭上簡易爐子開始燒火。百姓們伸頭一看,好傢夥,滿滿一鍋油。尉遲小郎的下個絕技是做飯?油用得太多,一點不知道節儉……


    沒一會,鍋內翻騰起泡,看似油開鍋。尉遲敬德從袖子拿出一枚銅錢,展示性的給大家看一下,一甩手腕把銅錢扔進油鍋。


    煮銅錢?這也能吃?


    就在眾人疑惑之際,尉遲寶林走到鍋前,二話不說把手往油鍋裏一伸。好些個沒有心理準備的膽小者,當場大叫一聲暈了過去。


    “厲害呀!尉遲小郎的身體竟如銅牆鐵壁,絕對可以稱之為大才!”


    無論百姓們如何讚揚,王玨依然是麵無表情,讓人無法猜透她心中所想。


    她肯定是假裝鎮定,尉遲敬德沖僕從揮手,我們繼續!這次抬上來的是一組小刀山,王玨從尉遲寶林眼中看到一絲膽怯。隻見尉遲寶林先是看看他爹,又看看王玨,似是下了好大決心般向刀山走去。


    腳蹬刀山雖有作假也是技術活,想來尉遲敬德隻是自己試驗過,瞧尉遲寶林的神態不似事前有準備。以他此時的心態,妥妥會出事,王玨連忙出言阻止,“停下吧,已經可以了。”


    現下的情況很讓人為難,若王玨因此收尉遲寶林為徒,待這種技巧被人參透,她無疑會成為笑柄。若說破此事,就是跟尉遲家結大仇,尉遲寶林的前途也會受影響。顯然此事是尉遲敬德主導,從那孩子的神態能瞧出,他事前並不知道內裏的貓膩。


    解鈴還需係鈴人,誰惹出的麻煩誰解決。王玨故作好奇地詢問道:“你兒既有名師教導,何故還來尋我?”


    尉遲敬德以為王玨又要找藉口推脫,他扯脖子嚷嚷道:“我兒之前一直在宮內學習,哪裏有名師?”


    “那傳授你這三種方法之人就是名師,你們既有淵源,何必要來我處求學?墨家的傳承亦不差。”不是墨家就是道家,王玨隻是說出最有可能的一種猜測來試探。


    尉遲敬德急急辯解,“我兒並未拜師,隻是臨時求教而已。”


    “若我因此收他,它日我該如何?”王玨丟下這句話便帶著家人和弟子們離去,尉遲敬德那胡攪蠻纏樣實在氣人,那麽個實誠孩子怎麽有如此討人嫌的爹……


    誰惹的事兒找誰,王玨的最後一句話已暗示出她懂得其中貓膩,尉遲敬德顧及名聲不敢繼續糾纏。無法,隻得收拾東西帶著兒子再去尋孟襄。


    孟襄和墨雲正在城門口望天,活都是崔智賢帶著守衛們在墨家人的指揮下幹著。


    “老師,反正也沒別的事兒,咱們歸家吧。”


    “那可不成,為師在等人呢。”


    “你就那麽確定王縣伯不會心軟?老師總是這樣騙人錢財,似乎不大好……”


    “有何不好?你吃的用的哪樣是你自己賺來的?待會兒他還得謝謝我呢,你信否?”


    就在兩人說話間,尉遲敬德帶著僕從們和垂頭喪氣的尉遲小熊來到孟襄麵前。


    孟襄狀似疑惑的問道:“郎君怎麽皺著眉頭,難道我的計策不好使?”


    尉遲敬德無奈嘆息,“並非郎君之錯,而是王縣伯恰巧也懂得這些技法。”


    墨雲在孟襄的示意下離開,沒多久,他帶著墨家門徒把先前收的禮物推了過來。墨雲先對尉遲敬德拜禮,而後說道:“既然事情沒成,這些東西如數歸還郎君,我們墨家做事向來如此。”


    “哪有送出去的禮物還收迴的道理!孟郎君的計策很好,隻是不知王縣伯也通曉這些訣竅罷了,我如何是那種好賴不分之人!”尉遲敬德豪氣地說完,又跟墨家人把南山發生的事情複述了一遍。


    孟襄聽完後嘆息道:“此事錯在我,不若讓尉遲小郎先跟我學習三年,三年後再去參加百家派考試如何?”


    “那,那多不好意思。”尉遲敬德可是記著孔穎達拒絕他的理由呢,這些個學派間彎彎繞繞的事情他也剛弄明白。想到孟襄把錯處歸於自己身上,還願意這麽幫忙,大黑熊的內心既激動又感激。


    孟襄又做為難疲憊狀,好似後悔給自己招來麻煩,又要堅持負責到底的樣子,“這樣吧,我對外說跟小郎君有些淵源,願助他考過百家派測試,如此也省得他人誤解。”


    “那就多謝孟兄了!三日後我在家中開宴,來者都是些老兄弟,還請孟兄一定要到場。”


    “尉遲大哥請客,我一定到。”


    雙方告別後,尉遲敬德走出幾步又迴頭喊道:“謝謝啊!”


    孟襄目送尉遲家人離開,轉而對墨雲說:“你看我說的吧,他還得謝謝我。”


    迴家的路上,孟襄開始化身唐僧教育徒弟,“咱們墨家有自己的規矩,可以把尉遲小郎騙過來緩解下錢財危機,也可以借著尉遲將軍的人脈混入武將圈。但你要切記,若咱們不好好教導尉遲小郎,最後沒能助他考入百家派,那可就犯了大忌諱。若如此,必然要在其他方麵給予三次大幫助。”


    “知道了,天天就知道念叨學派規矩!你比老頭子還囉嗦,真煩人!”


    其實尉遲敬德他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再送兒子入宮學習。隻是兒子本身就不聰明,再被那些酸儒教幾年恐怕得更蠢。宮裏教武藝的師傅也不如他,兒子進去純屬耽誤時間。現在好了,墨家也是有真本事的,跟他們學完再去百家派,兒子的未來不用再愁。


    王縣伯一力促成百家各派出世,墨家跟百家派必然在私下裏有聯繫。看孟襄說助兒子進入百家派時的神情並無猶豫,就知道對方自有方法。什麽方法他不管,隻要能達到目的就成。禮尚往來,墨家需要的他也能舉手相助。


    墨家缺錢,尉遲土豪不差錢。墨家缺武將人脈,尉遲將軍兄弟多。尉遲敬德望子成龍,墨家自有一套教育方法。大家你情我願,各取所需,誰算計了誰又有何妨?


    作者有話要說:


    我家二三事:


    我媽:“最近沒看你文,我發現你怎麽還說我壞話呢?”


    我→假裝鎮定離開。內心→連作者有話說都盜,還能不能讓人好好吐槽了(┬_┬)。


    第85章12.06


    李梁氏邊抹眼淚邊給兒子收拾東西,口中還不忘囑咐道:“娘不懂那些個學問,隻知道一徒抵半子,勿要因為你老師年歲小而怠慢。”


    李晉江在旁紅著眼,恭敬地迴答:“老師對我有大恩,恩同再造,孩兒定會謹記娘親教誨。”


    李保忠看著兒子皺眉長嘆,忍不住又一次問道:“臨行前為父考校過你學問,你肚子裏裝多少墨水,我這個當老子的還不知道嘛。我再問你一次,可是憑本事考中?”


    “自然,我們的考卷連聖上和朝中大臣都看過。”至於他如何答題還是不要細說為好,雖然老父身子骨不錯,但脾氣太爆,別再把他氣出好歹來。


    “如此我也就放心了,別怪爹嘮叨,你是不知道,自得知你被王縣子收為入門弟子,咱們族裏擺了三日流水宴。又有王縣子送貞觀犁給百姓們,連官爺都親自到咱家來過。為父怕啊,若這其中有貓膩,咱們漣水縣李氏一族會因你而顏麵掃地。”


    李晉江剛想再次賭咒發誓,就被門外傳來的聲音打斷,“什麽王縣子,該叫王縣伯了,聽說江兒的老師已經升爵。”


    “堂叔,你們咋來了?”


    “這不你要走嘛,我們準備些特產給你帶迴去。不止要送老師,還有師兄弟們。”


    李晉江也不推辭,他們族裏相處融洽,他迴家後把老師給的所有零用都交給老父,希望能改善族人生活順便在村裏建個新學堂。又有他之前在隨園抄錄的若幹書籍,若族中多出些能識文斷字的子弟,他們這一脈也好有機會躋身士族。


    由於禮物較多,族中特派出幾名子弟陪李晉江去長安,當然也不乏讓他們外出長長見識的意思。一路走來頗為順當,直到臨近長安時,隨行族親才見識到李晉江的威力。


    “李郎君怎麽才迴來,可是帶了年禮給我們?”


    “一看就是給他老師和師兄們準備的,你們臊不臊?”


    “李郎你的新書何時出版?聽說長孫尚書看了你的新書後茶飯不思。”


    李氏族親終於見識到啥叫名人效應,也明白李晉江為何不讓他們在外稱唿其名。原來自家族弟寫的話本小說竟然如此受歡迎,還以為隻有同村小娘子喜歡呢。


    長安百姓認得其人方才湧上來,若是一路走來泄露名號,他們不會被這樣糾纏一路吧?想想就慶幸,若是按現在這種情況趕路,他們得在路上多待一個月。


    一行人以龜速到達南山時,王玨正在家中用午膳。王李氏愛熱鬧,瞧著來了好些少年郎,連忙安排廚房加菜宴客。


    王寶金早就準備好製造肥皂的材料和用具,李世民急著用錢也讓李承幹過來試探過一次,年後弟子們陸續歸來,就等著李晉江迴來開課呢。


    飯後由王李氏繼續招待來客,王玨則是帶著弟子們上山授課。山頂小屋自建好後一直未入住,反倒成了保密配方的最佳場所,主要大唐梁上君子太多,實在讓人無奈。


    “小呀麽小二郎~隨著他師傅上山頂~不怕風也吹~~~”


    李晉江一直趕路迴來,飯後又要爬山,若不是經過健體早被累趴下。如今突然聽房遺愛這麽一吼,好懸沒站穩從山坡上滾下去。


    “二師兄唱的什麽歌謠,頗為怪異。”


    “小二郎,老師教我唱的歌謠,好聽吧?”


    “二師兄於師兄弟中和家中排行都行二,此曲很適合師兄來唱…”


    簡直是魔音灌耳,若不是老師所教,師兄弟幾人早就吐槽了。王玨假裝聽不見他們的對話,她也是沒有辦法,房遺愛自年後迴來又開始吵著要學玄學課程。她自己剛學完入門知識,如何敢亂教弟子?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