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幹經過小半年學習,不止在厚黑的道路上更近一步,舉手投足間也漸漸脫去稚氣,變得更加大氣尊貴頗具風範,“眾位何須多禮,你們於隨園學習,與我也算半個同門。”


    王玨在心裏暗自點讚,這孩子越來越會說話了,不動聲色拉近彼此關係,態度親民又不會走的太近,這個度掌握的恰到好處。


    王玨聽弟子們說著對新犁的設想,終於理解了木匠們的感受。他們有想法,但是很多地方他們也拿不準,這讓隻會做手藝活的木匠怎麽弄?不過思考方向沒有問題,想來曲轅犁很快就要出世了。


    “為師聽懂了,你們說的這幾個新部件,要做多大呢?”


    他們哪裏懂得怎麽製造,部件間什麽比例才合適,這種涉及到學專業知識的問題。幾個孩子有點傻眼,互相對視後,李承幹作為大師兄代表大家迴話:“老師肯定懂得,一切有勞老師了。”


    這些孩子越來越精明,都沒以前那麽好調戲了,王玨不再逗弄他們,而是正色道:“不急,等你們開始學習中級算學,為師再教予你們百家派格物學。”


    王玨說完後,跟木匠們借了工具,開始認真製作起來。圍觀黨中大部分人都沒見識過王玨造刀,初次見一個瘦弱的小娘子,拿起木頭砍、磨、錘打,動作既快又具有美感,全都呆住。而後皆是心中暗嘆,百家派果真了得!各自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準備,爭取能在未來的考試中脫穎而出,拜入王娘子門下。


    沒一會,新犁就在王玨手上成型。新犁增加了犁評和犁建,犁轅變得彎曲。圍觀學子們都很興奮,如果此犁果真有用,他們就是親眼見證了曆史,見證了犁具推陳出新的發展過程。


    比起將關注點投入曆史見證的學子們,圍觀農戶們似乎看出了更多門道。吳村長忍不住上前開口道:“王娘子,可否讓我試用此犁?”


    “那就有勞吳村長了。”王玨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她把犁交到吳村長手中,跟大家一起關注著他的動作。


    經吳村長使用示範,大家發現新犁比之農戶現在所用的直轅犁,更加便捷實用。通過推進和抬起犁評,犁箭會隨之向下或向下,犁鏵入土的深淺便可手動調節。如此,新犁可做到深耕或淺耕,達到農戶們精耕細作的需求。犁壁也有大作用,它既能碎土又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旁,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


    一個滿麵褶皺的老農感嘆道:“若有此犁,原來需要一天完成的活計,大半天就能做完!”


    他媳婦眉開眼笑地接話:“那感情好,咱們以後能多空出些時間做吃食賣。”自隨園學子多起來,南山村民的吃食和租房生意更加紅火,村民家裏除了能偶爾吃肉,更能攢下些積蓄了。


    跟過來的學子大多出身良民,其中不乏家裏靠農耕過活的。有從江東過來的寒門學子,看到新犁的作用後大聲稱讚:“南方水田大多比北方旱地麵積小,耕作時常需轉彎,此犁輕便靈活,在江東更能發揮其作用。”


    其他江東學子皆是激動的贊同稱是,他們恨不得現在就把新犁帶迴家鄉,讓親人同鄉能輕省些。


    李晉江想要見證全套過程,連忙開口問道:“此犁該怎麽稱唿?”


    “這…你們說呢?”王玨本想說曲轅犁這個原本的稱唿,後又想到曆史已經改變,此犁為她弟子們想出,又何必拘泥於腦中的記憶?還是讓幾個弟子來命名比較好。


    王思源提議:“既是弟子們在老師要求下改造,不若就叫弟子犁吧?”


    房遺愛扁嘴,“不要!我不要離開老師!”


    囧,犁通離,這名字確實不大吉利。不了解房遺愛的人,紛紛出言詢問,這是王娘子哪位弟子,才總角之齡便這麽聰慧機靈,長大後又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物。待知道他就是拿針當武器的房遺愛後,皆是無言以對。


    既然犁字不吉利,那南山犁、百家犁也是不能用的。王玨心思微動,嘴角勾起一抹壞笑,“聖上仁愛百姓,若知道此犁出世必然會開懷,不若就叫貞觀犁吧!”


    李承幹聞言,腦筋迅速開轉,除了活字印刷搶功,阿爹最近並未得罪老師吧?圍觀眾皆是一愣,但想到名字是王玨取的,又開始紛紛讚揚叫好。


    至此,曆史上從唐朝中期一直沿用到明清時期的曲轅犁,就這麽改了個名字提前出現在華夏。


    兩個木匠雖然創造性思維不行,但手藝卻是靠得住的。他們看王玨製造一次,已經記下步驟。對於農戶來說,這個可比活字印刷術更具吸引力,在眾人探討名字時,他們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著手做下一個。


    王玨見目的已經達到,便帶著弟子們對眾人作揖告別。至於水車等其它農具,若要改造還需懂得更多原理,隻得慢慢教導弟子們。


    眾人看著王玨離去的背影,無不出言感激讚嘆,這才是高人風範,其弟子們也是聰慧有禮。很多學子並未迴到隨園看書,他們中懂得些手藝的都留下幫忙製造貞觀犁。


    而‘高人’此時正想著兩件秋後算帳的事,當然,對待的人不同,程度自然差很多。


    “跟為師說說你們是怎麽想出貞觀犁的,我怎麽看著那個直犁不像拆卸,倒像是受了什麽意外之災呢?”王玨雖看著幾個弟子問話,但主要還是對房遺愛和周齊說的。


    看周齊剛才一直沒說話,還一臉做錯事的慚愧樣子,就知道有問題。她平日非常懂事,除了遇房遺愛挑釁,這孩子一般情況下都很正常。至於房遺愛,他麵皮比較厚,成天最愛鬥嘴傻玩,從他臉上很難看到惹禍後該有的表情。


    果然,周齊聞言頭又低下幾分,“是我不小心弄壞的。”


    房遺愛見對頭這樣,心裏挺不是滋味,趕緊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我先推她的…”


    李承幹作為大師兄,也出言求情:“他倆雖有錯,但全因舊犁損壞,我們才在重新裝犁時想出貞觀犁,功過可相抵。”


    “很好!同門間友愛,不互相推卸責任,為師甚慰。田地、耕具都是農戶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以後切記不可玩鬧破壞。”王玨深知孩子不可一味指責,再加上能想出貞觀犁也有他們弄壞舊犁的關係,又安慰道:“為師迴去給你們做幾個新鮮玩意。”


    王玨童年是在孤兒院過的,太高端的玩具沒見過,她口中的新鮮玩意就是跳繩和毽子。王玨在院子中給弟子們做玩具的時候,李承幹的侍衛沈峰急急趕來。


    沈峰把要稟報的事情一氣說出:“殿下,我們一路趕到董家老宅,發現所有人都在遷徙,而您讓我們找的董逸林並不在其中。您找長安令辦的事情已代為轉達,長安令說定不負殿下所託。前些天交代的戶籍、手實和計帳,也都修改妥當。”


    李承幹沒見過董逸林,但既然老師想找此人,他又對沈峰吩咐道:“著人繼續監視董家人,看他們搬去哪,平日都與什麽人接觸,若董逸林現身速速來報。”


    沈峰的話一字不落地入了院中人之耳。王李氏高興王賈氏會被重點‘照顧’,周齊則是開心自己終於有了能使用的新戶籍,不用擔心拿著董齊名字的手實被人發現。


    沈峰複又看向王玨,“聖上讓我幫忙傳話,問王娘子說的作坊什麽時候開。”


    “聽說聖上並省全大唐州縣,將其分為十道。這下聖上每年能節省不少錢,再加上他依然沒停下的無本買賣,聖上很快就能成為咱們大唐首富。我這小本買賣聖上哪會看在眼裏,作坊之事,就跟活字印刷之事相抵了吧。”王玨把找不到董逸林的鬱悶心情,全都泄憤到另一個秋後算帳身上了。


    沈峰雖不明白內。幕,但還是從王玨的話裏聽出拒絕指責之意,恐怕自己迴去報告會被遷怒。王玨看出他的猶豫,又說道:“今日我之弟子研究出新農具,取名貞觀犁,你去吳村長那帶一個迴宮吧。”


    真是峰迴路轉,這迴沒準能有賞。沈峰作揖告別後,急切的找吳村長去了。


    第53章01


    李世民連續幾晚失眠,被王玨氣的,也是愁的。若不是承諾送書,他都不知道大唐有那麽多教書先生!繼《尚書》後,孔家又整理出好幾套典籍。是套,不是冊!李世民非常懷疑,有些根本不是孔延年當年藏的,而是孔家整理出壓箱底存貨,想要趁百家各派還沒來的時候穩住地位。


    每天上朝,看到孔穎達那張仿若年輕了十歲的臉,和臉上煥發出的幸福笑容,李世民就牙疼。與之相對比的,是那幾個負責當摸金手的武將,他們整晚幹活,白日的時候個個哈欠連天,一臉怨念相。


    盜墓也要看運氣,不是每個墓裏都有好貨,偷迴東西後還需要時間銷贓。賺錢的速度沒有扔錢的速度快,李世民的私庫已經快見底了。本想靠著王玨的作坊分紅頂一陣子,沒想到對方小氣又記仇,一點也指望不上。經過幾日氣悶的思考,李世民決定一不做二不休!


    這不,他又在早朝上使壞了。


    “朕這幾日沒睡好覺,合眼便是南山王縣子的身影,她真是縱觀古今少有的善人。其弟子發明貞觀犁,使得百姓開墾更為便捷省力。王縣子本人更是一心為大唐著想,她願意送每縣十個貞觀犁,作為樣本給百姓參照製作。”


    臥槽,不用找本人確定,就知道這事是假的,聖上也太坑人了…群臣皆低頭不做聲,咱不能贊同,不然下次沒準輪到自己被宰。


    魏徵出列,“聖上,王縣子對大唐貢獻如此之大,可要進爵?”


    李世民皺眉,故作為難地說道:“這個嘛…王縣子有大才,朕為她考慮,未免日後封無可封,這次就口頭嘉獎一下吧!”


    “聖上英明!”不用看就知道,這個時候能出來捧臭腳外加落井下石的,除了崔軒不做它想。


    嗬嗬,真是應了王縣子那句話,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糙,你當馬兒傻?王玨必然不會善罷甘休,咱不多攙和,隻管等著看熱鬧就行,這是所有大臣的想法。


    “聖上,萬民傘!萬民傘!!”小內侍連摔帶爬地撲騰進殿內,“聖上,宮外有人給您送萬民傘!”


    誰呀?瞎了狗眼!大唐群臣的思維想法,最近萬分一致。


    “宣進殿…不,朕親自出去!”李世民起身理了理他的新龍袍,從袖子裏摸出王玨賣出的那麵小鏡子,打理了一下儀容才帶著大臣們向宮外走去。


    需要近百人才能撐起的傘,真是好大一把‘傘’!不似尋常百姓贈與官員的萬民傘,這把傘上沒有不識字的農戶們按的手印,除了表達讚美之情的詩詞歌賦,簽字亦都是有些根底之人所書。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