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要是知道他的忠臣們又想著挖牆腳,估計得氣吐血,老子都窮成這樣了,你們好意思?


    雖然王玨的占卜之術和今日所說的事情都未得到證實,但是李世民得到了高產量糧食、活字印刷術和製鹽法,並且惦記著新法煉鋼。


    今日的會麵隻是演給天下人的一齣戲,並不是真正的君臣問策。就像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一樣,描述的隻是一個戰略遠景。李世民還有很多事情想問王玨,比如限製世家的良策,如何逐漸吞併周圍小國,現在的大唐該怎樣讓百姓富裕起來等等。很多問題,隻適合私下裏談。


    而天下之主,隻是一種野望,他這一生都很難實現。但是鄰近的一些土地,卻可以探索、甚至占領。再遠的地方不適合駐兵,卻可以跟當地土著以物易物。想要黃金就得有好船,無論靠百家派還是墨家,都得先給馬兒點甜頭。


    “治國隻用一家之言,未免過於狹隘。年後改元貞觀,我欲重新啟用百家各派學說。”倒底還是財帛動人心,名利人皆逐,李世民又一次英勇入坑。


    這一場由學術引發的博弈才剛剛開始,王玨雖然成功拉攏了李世民和老牌世家,但董家也有新興世家的支持,鹿死誰手尚未可知。難的不是讓李世民鬆口,而是防止董家策動儒生鬧出大事,剩下的隻能指望孔穎達了。


    李世民迴宮後,像著了魔一樣反覆念叨著‘天下之主’四個字。他明知這不現實,卻還是暗暗地把人生目標定位於此。


    有野心,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如果你連想都不敢想,那麽你連輸的資格都沒有。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玉汝於成的手榴彈~~


    君臣問策


    西市某酒館內,兩個大漢在說悄悄話。


    “聽說了嗎?聖上親自去南山,三請王娘子!”


    “我知道內情!我表哥的七大姑的八堂叔的小兒子在房府打短工,當時房相也在場。聽說王縣子送給聖上幾萬萬畝地,咱們再也不用為土地發愁了!”


    “我還聽說,聖上為了咱們百姓都給王娘子行拜禮了,真是聖明仁君啊!”


    另一版本。


    “聖上一揮手,護衛們拿出工具就要在王家院子裏搭帳篷。對一個寡居婦人用這招,簡直與土匪無異!王娘子為保清白,最終還是交出了‘萬載山河藏寶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


    “聽說聖上真在土匪窩裏混過,盧國公就是他招安的土匪頭目。”


    關於昨日之事,還有n個不同版本從各大臣府中傳出。聖上請王娘子出山的事情,力壓房府學術之爭、孔家閉關、xxx喝花酒不給錢等熱話題,榮登長安八卦話題排行榜榜首。


    而故事的兩位主角,此時正在王家書房裏密談,另有李承幹旁聽。


    李世民昨日嚐到了甜頭,今天打算故計重施,“王娘子,百姓苦啊!”


    “不是給了你土豆和地瓜嗎?傳播幾年後,不說讓百姓吃好,吃飽應該不成問題。”似乎明白了李世民的想法,王玨補充道:“涉及到百姓生存的問題,我絕不會藏私。”


    看王玨的表情不似作偽,李世民繼續說:“王娘子,我也苦啊!皇後還穿著去年的舊衣,我想要幅王羲之的書法也買不起。本想偷偷製點鹽賣,還被魏徵發現了。你看承幹,又矮又瘦,都怪我這個當爹的沒本事,孩子連飯都吃不飽。”


    李承幹小臉爆紅,此時他特別後悔留下來旁聽。雖然一直在學習《厚黑學》,但他還是覺得阿爹過於無恥了……


    王玨看了眼李承幹,思考片刻,道:“家師曾經發明一物,比皂角更好用,我欲讓家兄開作坊出售此物,算聖上三成如何?”


    “不用出錢還給分三成,多不好意思。”


    “阿爹怎麽能這樣!”李承幹快哭了,老師肯定是為了他才想辦法幫阿爹賺錢。結果阿爹連本錢都不想出,太過分了!


    “承幹,你去教遺愛習字吧。”


    看到王玨不容拒絕的眼神,李承幹隻得離開,出去時還狠狠地關了一下門。王玨無語,為啥李世民挑事,反而是她的門挨摔。


    王玨調侃的看著李世民,“如今隻剩你我二人,聖上有什麽話不妨直說。”


    “你可知道,因我許了百家出世,已有很多人按奈不住。朝堂上有人想趁亂要好處,民間有人鼓動學子們來長安請願。你為什麽一定堅持讓百家出世?若事情鬧大,你以為朕不會殺你以平民怨嗎?”李世民麵容嚴肅,如鷹一般的眼睛,銳利地盯著王玨。


    嗬嗬,瞪什麽瞪,你能有喪屍恐怖嗎?


    “並非我一人想百家出世,難道聖上就不需要百家嗎?朝堂上多為世家子,他們之間雖有明爭暗鬥,但涉及到共同利益時,還不是一起來對付聖上?百家出世,聖上賞以爵位,準他們廣收門徒。聖上重視,自然有世家子會拜入其門下。若一個家族中有多家學派之人,豈不熱鬧?大臣們想趁亂要好處,聖上亦可渾水摸魚。”


    真陰險,不過他喜歡!李世民似乎看到了年幼的世家子被學派洗腦,為了學派利益與家人產生爭執的場景。


    “百家出世對你又有何利?”李世民想了好久,都覺得這事對王玨弊大於利。


    王玨嘴角上翹,她決定給李世民講講窩囊宋的故事,“我給聖上講個故事。有個國主,他以聖言治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其治理下,百姓品德高尚,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然後他亡國了。”


    “為什麽?”李世民聽著有點懵,結局簡直是神轉折。


    “因為他讓文官當將軍,跟敵人講聖言;因為他不重視武將,視匠人如賤民;因為他教了敵國冶煉之術,敵國在其基礎上研究出更好的。聖上可能保證,你未來的子孫後代中不會出現這樣一位國主?”


    “不能。”聽起來好可怕的樣子。


    “人總有一死,我無法預料到百年、千年後會發生什麽,但是我可以選擇在活著的時候為未來做點事情。百花齊放總比一枝獨秀要安全得多,聖上不這樣認為嗎?”


    “王娘子高義!”李世民聞言動容,他從未想過王玨付出這麽大心力,居然是為了百姓為了成就他的萬載基業。


    王玨又換上悲天憫人的經典神棍表情,“吾之誌,皆係百姓。吾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李世民傻眼,感情咱跟人家完全不是一個境界上的。咋整,他居然開始崇拜王寡婦了!


    李世民呆滯片刻,而後激動地說道:“朕與王娘子生於同一時代,是朕之幸,亦是大唐百姓之幸!”


    王玨謙虛著對他作揖,口中直道:“愧不敢當。”


    兩人一番互禮,談話的氣氛也不像初時那麽緊張了。


    “貿然提高匠人的地位似有不妥,恐遭讀書人反對。”提起讀書人李世民就牙疼,尤其是國子監那些酸儒。


    王玨自然知道李世民的顧慮,她輕笑道:“不止是提高匠人地位,各行各業若其中有特殊貢獻者可封爵。聖上以一人為例施恩於大才者,其他人看到好處自然會用心鑽研。”


    嗯,有道理,就是釣魚嘛。這個辦法可行,若是有人反對,讓他也搞創新看看!反正又不是大範圍的封賞,應該不會遭遇過激的反對。


    王玨笑眯眯地喝著茶,觀察著李世民的臉色。溫水煮青蛙,她不急。


    李世民如果穿越到現代,可以當川劇演員,專演變臉。他上一刻還自鳴得意地笑著,下一刻立馬陰雲密布。


    “王娘子可知8月份發生的事情,我跟頡利可汗於渭水結盟。頡利欺人太甚,若不是他,我哪會窮到連飯都吃不起?你可有妙計對付此jian賊?”


    “此事易爾,咱們有三年天災,難道糙原就能幸免嗎?明年開始寒冬大雪,牛馬羊恐不易活。就是人,也會凍死一批。”王玨無語,李世民還好意思說結盟,明明是被人打劫。不過這種動動嘴就能讓人開懷的事情,她還是很願意做的。


    說到獻計,王玨也傲嬌了,“再有,薛延陀、迴紇、拔野古等部落真的甘心臣服於突厥嗎?頡利可不是什麽善類!不若聖上稍作拉攏,封爵、贈鹽,再坐等看戲便可。”


    “妙,此計甚妙!王娘子真乃吾之子房,吾之郭嘉,吾之……”李世民聽了王玨的話,樂得擊掌叫好。封爵不給封邑,沒本的買賣。現在有王玨獻上的製鹽法,便是送他們幾十車鹽,花費的也隻是時間和人力。


    嗬嗬,隻要別說我是肚子裏的蛔蟲就行。


    李世民想問的幾個問題都解決,經過之前的暢言,他覺得王玨高義有大才,便想嘮點家常套近乎,這招是跟長孫皇後學的。


    “王娘子學識淵博,深得學子們愛戴,你為何還要自比匠人?你們學派為何自稱雜家?如此豈不是抹黑了自己?”


    王玨不以為然的挑了挑眉,“有句話怎麽說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匠人賣手藝,商人賣眼光,農戶賣糧食,ji子賣笑容,士人賣學識,大家都是出來賣的,誰比誰高貴?”


    噗!李世民噴出一口茶,這個答案太震撼!


    嘭!“哎呀,疼!”


    王玨看看榻上的茶漬,又看看摔進來的兩位弟子,愁得腦仁疼。前者太失態,後者太無法無天,帝王與人談話也是能隨便偷聽的嗎?!


    “不是讓你教遺愛習字嗎?怎麽把他帶出來玩了?告訴你們多少次,別在為師門口抓螞蟻,怎麽如此不聽話!還不出去?!”


    “是!”兩個熊孩子從地上爬起來,眨眼的功夫就跑沒影了。


    李世民又一次被驚呆了,不愧是名士,找的藉口都跟咱們正常人不一樣。他又沒說要懲罰熊孩子,下手那麽快幹啥,倒顯得他小氣。再看看塌上被他吐的茶,有些尷尬,今天還是先撤退吧。


    李世民懷著惡意而來,帶著滿意離開,臨行前還不忘囑咐王玨,別忘記給他三成份子。


    他迴宮後,第一時間讓侍從去各府叫人來議事。關於給頡利找麻煩這種事情,他絕對等不到明日早朝再議。


    被叫來的大臣中,有些人比較心虛。剛放出流言就被聖上召見,情況不妙啊!明明做得很隱晦,咋被發現了呢?幾位大臣相互用眼神交流,大家想的都是一個問題。


    看到李世民咧著大嘴坐那等他們,幾人都鬆了一口氣,不是找麻煩就好。


    總算來人了,李世民此刻內有一腔熱血急需傾訴發泄。除了用學派對付世家的事情和王玨最後的歪理沒說,他把跟王玨會麵的經過詳細講了一遍。說完又連著感嘆了幾聲,大才!高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