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起因於前天魏徵又與聖上開戰,李世民暴怒下大喝:“朕乃一國之君,連用的茅坑都不如隨園那些書生,你還想怎麽剋扣朕?”然後眾人都記住了隨園的茅坑,今日擺宴隨園關閉,他們隻能到王玨家裏來找茅坑了。


    “那日家師去蔡國公房中探病,被房中懸掛的墨寶所吸引。隻是,那幅字的內容談起來恐讓蔡國公尷尬,老師便沒當麵提及。迴家後,家師一直對那幅字念念不忘。敢問王娘子,那幅字可是出自娘子之手?”虞世南知道褚遂良今天要到王玨家吃席,千叮嚀萬囑咐地讓他問問字的事。這事褚遂良問著也覺得尷尬,好像他嘲笑杜如晦或指責王玨似的,實在不好開口。


    跟褚遂良抱著同一想法的文臣不在少數,連長孫無忌都受了李世民的吩咐來求字,隻是大家一直不好意思開口罷了。有褚遂良帶頭,眾人都期待的看向王玨。


    “蔡國公把那幅字帶走了,我還有些閑暇之作,不若你挑幾幅幫我轉交給虞師可好?”王玨想了想,又補充道:“如果虞師就喜歡那天那幅,我得現寫。”


    褚遂良假裝看不到王玨躍躍欲試的眼神,連忙說:“閑暇之作就好,閑暇之作就好……”


    圍觀黨看王玨這麽好說話,也紛紛起身求字。大書法家都有怪脾氣,像歐陽詢和虞世南那樣的,寧可沒事在家撕紙玩也不肯將過多作品流落在外。物以稀為貴這一抬高身價的準則,在任何時代都適用。


    不管文官還是武將,都跟著去了王玨的書房。他們一點沒客套,瞧程咬金摩拳擦掌的樣子,似是要發揮強盜本色準備開搶。也難怪,誰也不知道下次求字,王玨還會不會這麽好說話。


    王玨最近在跟係統練書法,書房裏一堆字正不知該如何處理。能留到現在的,都是她比較滿意的作品。她與那些專注書法的大家們思路不同,若給他們拿迴去能在未來增加幾個書法大家,不止是對華夏的貢獻也有利獲得積分。


    不得不說,大唐官員經常心有靈犀。李孝恭、杜如晦等人也攜家眷陸續上門,王玨本來就不大的書房被擠得滿滿登登。王玨這個主人最先被擠出書房,待她再進去查看時發現書房內特別幹淨,眾人連張紙片都沒給她留下。


    嫌她書房小,眾人又換到堂屋去繼續分贓。王玨練字風格變換很明顯,有米芾的行書、趙佶的瘦金體、顏真卿的楷書等。所謂蘿蔔鹹菜各有所好,方才搶得太著急,咱們再挑各自喜好的互相換換。


    王玨見眾人被書法所吸引,也鬆了一口氣。這幫人太鬧騰,可算能安靜會兒了。


    他們不鬧騰了,有人卻鬧上了門。


    清風小跑進門稟報,“娘子,老夫人跟人在外麵吵起來了,您快去看看吧!”


    “我娘?!”王玨驚訝地跟周誌又確定了一遍。


    王李氏雖然比較愛炫耀,嘴上時常不把門。但是她為人心善也很聰慧,怎麽會在這樣的日子跟人吵架?再說今日宴請的都是熟人,鄉親們跟書生們一直跟王李氏相處的很好,怎麽吵得起來?


    沒多想,王玨帶著心中的疑惑趕緊往外走,怎麽著也不能讓她娘吃虧。那些分贓的把戰利品交給自家僕從之後,紛紛尾隨王玨出外看熱鬧,這種事情可得好好圍觀。


    王玨打開大門,聽到一陣喧嚷聲。隻見盧氏正扶著號哭的王李氏,房遺愛則在推搡一個跪在地上的婦人。房玄齡在跟一個低著頭的漢子說話,仔細一看,那漢子可不就是她大哥王寶柱嘛!


    王思源也從另一個方向趕來,姑侄倆對視一眼均微微搖頭,誰都不知道發生什麽事情。


    王玨把房遺愛拉到自己身旁,跪在地上的婦人抬頭與她對視。此人不是她大嫂王賈氏,還能是誰?自她迴來就沒見過這家人,今日上門鬧成這樣懷的是什麽心思?有王賈氏在,沒安好心是肯定的。


    有些話,王玨作為名士不能說,王思源率先開口道:“大伯、大伯娘真是好興致,半年都不迴來看祖母一次,現在又是鬧的哪出?可是看到祖母封爵後悔對長輩不敬了?”


    王玨讚許的看了王思源一眼。雖然不知道怎麽迴事,還是先下手為強,把人物關係交代清楚為好,省得別人被哭得梨花帶雨的王賈氏迷惑。


    華夏人民有個優良傳統,習慣同情弱者。平心而論,如果王玨不知道事情始末,看到今日的場景也會想成惡婆婆欺負苦媳婦的戲碼。


    王賈氏爬到王玨腳邊,抓著她的衣角,聲淚俱下:“妹妹,我爹著書不易,求你把他的著作還迴來吧,我這個做女兒的愧對九泉之下的老父啊!”


    我去,原來是沖老紙來的?!啥叫她父親的著書,簡直太不要臉了!


    王玨被氣樂了:“大嫂是說伯父才華橫溢,生前沒有任何才名傳出,都是因為我在他死後抄襲了他的著作?!”


    噗!!聽到王玨的神邏輯,腦子靈活的都被逗樂了。


    王玨接著問:“大嫂可帶了伯父的著書來?”


    王玨一問,王賈氏哭的更兇了:“嗚…那些書幾年前就丟了,在你失蹤那年就丟了啊!”


    “我被拐子帶走,又指示拐子偷你的書,大嫂是這個意思嗎?”


    王玨最討厭王賈氏這種人。哭起來梨花帶雨,說話欲言又止、麽棱兩可,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其實又什麽都沒說。等謊言拆穿,她隻要說是別人自己理解錯了,便能把事情推的一幹二淨。


    “我沒這麽說啊,我不知道,什麽也不知道。我相信妹妹不是故意的,一定是別人指使你的對不對?你跟嫂子說實話,那些書是哪來的,嫂子把簪子送給你好不好?”


    不提簪子還好,一提這倆字王玨就火大。當初她沒恢複記憶的時候,王賈氏母女經常忽悠她幫忙幹活,好處就是等王玨長大說親的時候送簪子給她當嫁妝。這對一個年幼家貧的農家女很有誘惑力,王玨沒少上當做苦力。


    看來王賈氏是以為她在哪撿到書,又以自己的名字發表,才來鬧著占便宜。畢竟自己恢複記憶前實在是才學有限,王賈氏這麽猜測也屬正常。


    “大嫂來我家門前哭鬧,說我偷了伯父的書,還拿不出證據,這可如何是好?大嫂最好當眾說清楚,伯父都寫過什麽書。我最近在著書,不想新書發表後,又糊裏糊塗的變成伯父的遺作。”


    “哈哈哈!那婦人,快說給老程聽聽,你父親都寫過什麽書。你做閨女的總不會不知道自己父親著書的內容吧?可能背來聽聽?”


    王賈氏帶著悽苦的表情開口道:“《三字經》為我父所著,他說自己身體不好,恐怕見不到我的孩子出世,特留此書供我教養兒女。”說完便開始背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程咬金不愧是出名的粗中有細之人,王玨對他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理由編的實在感人,如果是真事,也算一段佳話。可惜了一個不錯的故事,卻被編來冤枉人。誰人能告訴我,她背錯了幾處?”


    圍觀的書生爭先迴答:“五處!”


    “短短一本書,二侄兒竟然抄錯五處。以後大嫂再想算計我,可得換個人抄書才行!”


    王玨的二侄兒叫王思維,隻比王思源小幾個月,是南山村有名的無業遊童,如今也跟王老大一家住在縣裏。王玨特意打聽過這孩子,又曾遠遠看過,已確定精神疾病無藥可醫。


    王寶金剛從老丈人家趕過來,他啥話也沒說,上來就先給王寶柱兩拳。“你就是這麽當大哥的?妹子受了那麽多苦,你還幫著媳婦冤枉她?”


    王寶柱訥訥的迴答:“我也不識字,嶽父確實給你嫂子留了書。你咋啥都不告訴我,若不是你嫂子聽到傳聞,我都不知道妹妹迴家了。”


    王寶金不客氣地迴道:“若你常迴家看看,還用我告訴嗎?”


    王寶柱聞言悶不出聲,他心疼地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媳婦,又滿臉思念地瞅了瞅嚎哭的母親,目光中滿是無助。王玨見此無奈搖頭,她被拐前已經對這個大哥失望之極。


    剛才中途離開的王思源帶著一個同齡小郎君去而複返,那小郎君手上還抱著一堆竹簡:“大伯母的書確實丟了,二弟拿書跟王餘換了糖吃。好在王餘還留著這些書,村老們來認認,上麵可是賈先生的字跡?”


    好事的鄉親們擁著吳村長往前擠,他識字,又剛好認得賈老頭字跡。


    “沒錯,是賈顧城的字跡。”


    得,不用誰總結,事情已經再清楚不過。眾人都同情地看向王玨,怎麽攤上這麽個倒黴親戚?有好事的文官上前拿起竹簡,發現上麵僅僅是一些毛詩罷了,看過後都無趣的丟開。


    “家宅不寧啊!都是老身沒教好兒子,讓各位見笑了。”王李氏剛才被氣得犯了心絞痛,隨著事情的澄清她也緩過勁來,身體舒坦後連忙跟眾人致歉。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尤其是那些家大業大的,誰家都有幾個轉基因物種。聽王李氏這麽說,那些大臣帶來的家眷們忙過去安慰她。


    王玨和王寶金父子也忙著跟大臣們和圍觀群眾致歉。等眾人寒暄完,再看王寶金和王賈氏剛才待過的地方,夫妻倆早就不見了蹤影。眾人皆是瞠目結舌,哭笑不得。


    宴客場景


    老大兩口子的一頓鬧騰並沒有影響眾人赴宴的心情,也隻有王李氏又哭訴了一迴。除了盧氏,李孝恭的媳婦韓氏、程咬金的媳婦崔氏、長孫無忌的媳婦謝氏,也跟著湊成一堆聊天。眾人一齊轉移話題,沒一會王李氏便眉開眼笑起來。


    王李氏摟著房遺愛,把王思源新得的一箱玩具拿出來挨個往他懷裏塞,邊塞邊說:“這孩子真可人疼,既聰慧又懂事。見我被人欺負立刻衝上來幫忙,真是俠義心腸!”


    除了盧氏一臉與榮有焉的得意樣,別的婦人都嘴角抽搐著勉強附和。若不是當家的囑咐過要跟王李氏打好關係,她們早跑了。就房遺愛剛才打女人的土匪做派,實在是稱不上君子。


    還好沒讓她們受太久折磨,王成很快就過來請幾人入席。唐朝時期,越是上層有地位的女性受到的拘束越少。王玨見他們彼此都是老熟人,也沒特意給幾位婦人另闢一處用餐。反正在唐朝吃飯都是各自麵前一個案,大家也不圍桌吃。


    作為主人家的王玨和來客中地位最高的太子,他們二人坐首位。


    “玨自歸家以來,承蒙聖上與在座各位厚愛,方能悠閑安居於南山。落葉知秋,情誼如酒,我先幹為敬!”王玨說完,拿起案上的淺底酒碗一飲而盡。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