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哪塊用了大頭?”王玨有些疑惑。按說,府裏就這麽幾十來人,隨園有新紙帶來的收入頂著,哪裏稱得上花銷大?


    “娘子上個月下令讓家裏人頓頓都吃鹽,這鹽精貴的很啊!再來就是隨園的日常開銷。”王成一麵為主家的慷慨而感激一麵又為王玨擔心,有錢也不是這麽個花法呀?就是宮裏的僕人都吃不上鹽吧?


    聽王成匯報完,王玨也想起有這麽迴事,她覺得醋布既不衛生又有股怪味才下的命令。然而現在是初唐,突厥人連年犯境,鹽很難進來西北。本來就沒有更便捷的製鹽法,又有突厥人搗亂,鹽價不虛高才怪。


    陝西是中國的幾大產鹽地之一,她完全可以自己製鹽。王玨拿定主意後,開始跟王成打聽起來:“附近有鹽礦嗎?”


    “離這一裏多遠的河邊就有鹽礦,隻是那些鹽都不能食用。”王成作為管家很稱職,方圓幾裏內的事情他都摸得門清。


    “宵禁後你帶人拉幾車鹽迴來,別引起他人注意。”


    王成這人還有個優點,不該問的從來不問。接到王玨的吩咐,他連忙出去安排。


    雖然賣鹽來錢更快,不過這種涉及大利益的事情還是謹慎點好。她也不貪,能開間小店賣賣就行。主要是讓大唐的百姓有鹽吃,別再出現類似白毛女的故事。


    作者有話要說:推文《萬千寵》以下是簡介:


    李家七小姐是出了名的廢材,腦袋不靈光還體弱多病,偏一次重病之後,喚醒了兩世的記憶。


    第一世,她是傾國名醫,易容製藥,妙手迴春。


    第二世,她是宮鬥高手,一朝成後,母儀天下。


    融合了三世的記憶,廢材小姐慢慢向蛇精病轉變……


    製鹽之法


    俗話說的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王玨剛準備大顯身手,李承幹就來了。


    “老師!”李承幹看向王玨的眼神充斥著滿滿的崇拜,老師給他的簡直是神書,他似乎在那本書中看到了很多大唐騷人和武痞的影子。


    無論吃飯、睡覺還是如廁,李承幹到哪都帶著那本書。大唐上層和宮裏已經傳遍了,王娘子傳給太子一本神書,連聖上要看太子都沒給。


    這不,李承幹一大早就帶著他的寶書來問疑了。


    “你來的正是時候,今天為師教授你第一堂課—如何把毒鹽變成食用鹽。王成,把昨晚我讓你準備的東西拿進來。”原本就有了猜測,但真正聽王玨說出口,王成還是免不了被震撼。


    李承幹此時的心情完全不是震撼兩個字可以形容的,作為一個合格的太子,他太清楚鹽對朝廷來說意味著什麽。李承幹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對內侍使了個眼色,王家後院很快就被侍衛戒嚴了。


    隨後反應過來,這是老師的家,他的舉動似有不妥,又緊張地看向王玨。


    李承幹今年才8歲,臉上的嬰兒肥還沒消下去。王玨看他一會故作嚴肅,模仿他爹的舉止神態。一會又化身萌物,跟旁邊滿地打滾的阿綠一個神情,立刻被他逗樂了。


    “噗~!”


    “老師!”


    喲,這孩子麵皮也太薄了,被她笑一聲就憋紅了臉。不能再逗,再逗容易惱羞成怒。


    王成把東西都拿進來後,王玨也變得嚴肅起來,她把李承幹叫到身邊:“我慢慢做一次,你仔細看。”


    王玨裝了一些鹽在桶裏加水攪拌,讓其充分溶解成滷水。又蒙麻布到另一個桶上,將溶液慢慢往桶裏倒,不一會兒麻布上就出現一層黃粉色的礦渣。桶裏依然存在礦渣,王玨又依法過濾多次至桶裏沒有雜質,水變成了淡褐色。最後經木炭多次過濾,直至水變為淡青色。


    “行了,王成去把鍋架上,點火煮這桶水。”


    隨著時間的推移,鍋裏的水在逐漸蒸發,鍋底留下一層厚厚的鹽晶。王玨嚐了一下,雖然不能跟現代的精鹽比,但在大唐也算上等的好鹽。


    見王玨開始嚐鹽,李承幹急切地走過去,拿起一大塊鹽渣就往嘴裏塞,激動的淚水順著他的眼眶流出。鹹!真鹹!!真的成了,是可以食用的鹽!


    “吃那麽多幹嘛,都鹹出眼淚了吧。”王玨覺得她的大弟子有待調。教,不止臉皮太薄,還沒見過世麵。又感嘆李世民的窮苦,瞧把孩子虐待的,看到鹽都能成塊往嘴裏塞。


    李承幹欲哭無淚,他明明是激動,小李打起精神後又接著有些扭捏地問道:“老師,這製鹽的方法可以外傳嗎?”


    老師已經把活字印刷以他的名字命名,按理說他不該再求什麽。可是這製鹽法卻關乎李唐的江山社稷,他隻得厚顏再開口。


    “不要把方法傳的人盡皆知,尤其是不能讓外族知道。你找個地方秘密製鹽,守衛嚴點。”方法給了李承幹就算給朝廷,以後她自己做點鹽賣,他們也不好意思攔著吧?


    “老師!”李承幹淚眼汪汪地看著王玨,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雖然年齡上不對,但他覺得老師就是拿他當自家孩子看待。別看自己身為太子,他一年下來也見不到這麽多鹽。


    王玨又切換到嚴師模式,她決定好好教導一下徒弟,“男兒有淚不輕彈,把眼淚咽迴去,跟我到書房來。”


    “是。”李承幹連忙用袖子把臉抹幹淨,恭敬的跟在王玨身後,兩人一齊向書房走去。


    王玨挺直身子跪坐在塌上,她嚴厲地問道:“你可知道,為何不能把製鹽法傳給外族?”


    李承幹看著麵露威嚴的王玨有點小緊張,雖然王玨比他大不到十歲,但他心裏已經完全把王玨擺在了師尊的位置。


    “突厥和吐蕃騷擾大唐主要就是為了鹽和食物,如果他們能自給自足不就不來了?為什麽不告訴他們呢?”


    媽蛋,老紙在考你呀!在考你!!不要擺出一副虛心求教的姿態好不好?!


    “人的欲望永無止盡,他們現在需要糧食是因為無法填飽肚子。等他們不再為食物發愁,人口也會隨之增加,那時候他們需要的就是關中這種氣候良好、麵積廣闊的土地。隻要有人類存在,爭鬥就無法結束。我們要做的是保護技術,再用這些牽製、戰勝他們。例如鹽,他們既然需要,就找人假扮商人高價賣給他們。既能賺錢,又能派人過去了解他們的情況。”王玨喝了一大口茶,真費口舌。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和平相處嗎?我們雙方都死了很多人不是嗎?”李承幹不甘心的追問著。


    王玨看著對麵的小太子有點納悶,她實在想不通這麽善良的孩子是怎麽變成史書上所記載的暴躁虐待狂的。她本以為自己該教他“仁善”,沒想到這孩子需要的是“血性”。


    “有。我們與異族除了資源之爭,最大的差別是認知不同。我們信奉禮義廉恥,他們遵循弱肉強食。若要徹底結束這種紛爭,隻有兩策可行。下策,屠戮而盡。上策,和而求同。無論選擇哪一種,都要見血。如果選擇上策,首先要打怕他們。然後把他們打散編入唐籍與唐人通婚,讓他們跟我們學一樣的字,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食,信一樣的神靈。三代之後,你且看,可還有外族與本族之分?所謂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傳承和特色才能稱之為民族。若按我說的去做,他們最後也隻剩個民族長相罷了,而這經過數代也將被融合。”


    王玨想了想,又嚴肅地強調:“如果你準備施行此策,有一點你需牢記。外族的百姓很苦,他們沒有平民與賤民之分,所有人都是首領的奴隸。他們的貴族無需遵循任何律法就可以無故奪平民性命,若有一日他們入唐,需給予平民身份同等對待。”


    “弟子記住了,所有入唐籍者,必將一視同仁!”李承幹激動的握了握拳,朝中大臣為了如何對待異族這件事爭吵過無數次。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能想出老師的上策。老師不止是文學大家,還是不得了的謀士!


    “《厚黑學》上寫的內容,有寫並不是君子之法……”李承幹有些猶豫,雖然他覺得書上說的很有道理,但又無法放下自小學習的禮義廉恥。


    “因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術最能規範人的言行,一旦社會風氣形成,人身上就加了層無形的枷鎖,十分有利統治者管理。你見過哪個開國之君是君子的?項羽倒是個英雄人物,你看他可是鬥過劉邦那個小人了?我不是教你詐,隻是想告訴你,如果目的和結果是好的,不要拘泥於手段和方法。”王玨其實想說,你爹就是個活著的例子。他要是個君子,也幹不出那些事兒,你就學他得了。


    不用王玨明說,李承幹也想到了他爹。


    “多謝老師指點,弟子受教了。”李承幹鄭重的對王玨行了一個拜禮。王玨的幾段話對李承幹影響很大,他還未定型的人生觀、價值觀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他似乎從封閉的軀殼裏看到了一縷陽光,和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未來。


    “嗯,為師教你做道好菜,待會中午吃。”昨天廚房買了海鮮,王玨自末世就沒吃過海物,饞了。


    “君子遠庖廚。”李承幹聽說王玨要教他做菜,有些窘迫,趕緊拒絕。另外,他發現跟王玨說話,話題跳躍性太大,反應慢點都不行。


    “君子遠庖廚是這麽解釋的嗎?斷章取義!你看那窮人家的讀書人,他們自己下廚就不是君子了嗎?孟子說這句話,隻是勸梁惠王要懷有仁愛之心罷了。不是為師咒你,你如今雖錦衣玉食,怎知日後就沒有自己動手的時候?”王玨有些小得意,這種在現代被人扒爛的東西,她不用跟係統學就知道!


    李承幹無語,這還不算咒他?他一個太子,得混的多慘才需要自己下廚啊?還是去吧,要不老師還不一定再說出點什麽來呢。


    看王玨帶李承幹走進廚房,周家夫妻雙眼放光,娘子又來傳授廚藝了。


    “今天教你們一道新菜,承幹站到我旁邊來。”李承幹很想哭,老師怎麽還沒忘了他呀。


    王玨教他們做的是佛跳牆,讓廚房準備好材料,王玨就開始動嘴。是的,動嘴,動手的是李承幹。


    先把18種原料分別採用煎、炒、烹、炸多種方法,炮製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種菜式,然後一層一層地碼放在一隻大酒罈子裏,注入適量的上湯和酒,使湯、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壇口用荷葉密封起來蓋嚴,放在火上加熱。用火也十分講究,需選用木質實沉又不冒煙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燒沸,後在文火上慢慢煨燉五六個小時,這才大功告成。


    菜做好後,王玨分出一份,吩咐清風給王家老宅送去。又給帝後二人留出一大份,畢竟是人家孩子首次下廚嘛。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