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人不就是奴隸的意思?王家也不是什麽大戶,有啥可驕傲的?


    一看程咬金的表情,周誌就知道他啥意思,他不是第一個露出這樣表情的人。


    “我家裏以前務農,全家一年都吃不上幾迴肉。今年年景不好,更是淪落到全家都賣身的地步。王娘子仁厚,她不但傳授阿娘廚藝還讓大家吃飽穿暖,如今我們這些僕從的生活比那有田有地的都好。娘子知道我想讀書,還特意編了兩本啟蒙書籍。”周誌的語氣有些得意,聲音漸漸哽咽。


    孔穎達聽說王玨還編纂書籍,頓時提高了興致,“王娘子仁厚,兩本啟蒙讀物可否借我一觀?”


    “自然,書都在裏麵,二位請隨我來。”周誌先是指了指書屋,又做出請的手勢,引著他們往院子的大門方向走去。


    他們停在大門口,孔穎達看著大門牌匾上的隨園兩字,來迴念叨幾遍後說道:“隨園,亦可音譯為隨緣,此名甚妙。”


    再看大門兩側掛著的長木板,其上刻著一副對聯: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孔穎達心生喜意,忍不住再次贊道:“主人家豁達好客,好胸襟。”


    說完,便一甩袖子,豪情萬丈地邁入門檻。程咬金可不管什麽詩詞對聯,他滿腦子都是找人問花露水的事兒。


    直到二人進入院子,李承幹才敢悄悄靠近。怕與兩人撞上,他決定先留在外麵跟書生們混混。


    小內侍躡手躡腳地走到李承幹身後,拍拍他肩膀輕聲喚道:“殿下!”


    李承幹僵硬著轉過身,他的隨侍怎麽也跟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如果喜歡本文,不要忘記收藏喲o(∩_∩)o


    隨園隨緣(三)


    進入隨園,入眼是一個方正的寬闊大院,院中案、榻橫縱成列整齊的排放著。除了靠門的一側隻放了一個長案,另外三側都有房間可以進入。院內隻有翻書聲和輕微的走動聲,連程咬金這種大老粗,都不自覺得放輕了腳步。


    書生們兩三人同看一本書,他們各自麵前擺放著文房四寶,大多數人都在抄書。孔穎達定睛一看,好傢夥,他們用的都是那種新紙!


    程咬金才不管什麽紙不紙的,他現在隻對麵前的房間感興趣。房門上方有一個木牌,上麵寫著:休息間,免費提供熱水。


    程咬金一路跟過來,提心弔膽、著急上火,喉嚨幹得直冒煙。他拉拉孔穎達袖口,用眼神引著對方看向木牌。


    孔穎達瞪了程咬金一眼,看他站那直咽口水,到底還是跟著走了進去。


    屋裏隻有一個小丫頭趴在案上打瞌睡,小丫頭是王玨買迴來的一對雙胞胎姐妹花中的一個,取名明月。見有人進來,她連忙拿起一個水壺,放在身旁不遠處的爐子上。


    孔穎達先走到爐旁站了一會兒,覺得很暖和。他仔細觀察著爐子的構造,煙囪穿牆延伸至屋外,爐子既可燒水又能取暖。隨園處處都透著新鮮,他不禁為園主人的巧妙心思而讚嘆。


    隨即又想到,大唐每年有多少人因中碳毒而亡?在孔穎達眼裏,這個爐子瞬間由燒水工具,變成了能救人命的東西!


    水本來就不是涼的,沒一會裊裊水汽迷漫上來。明月打開水壺,放了些茶葉進去,一股類似鬆木煙的香氣隨著空氣飄散開來。


    “呋呋……”


    孔穎達聞聲偏過頭,不知何時,程咬金也站到了他身旁。他正在壺口上方閉眼吸氣,一副很享受、很舒慡的樣子。


    程咬金旁邊,明月正手足無措地站在那,不知道該不該把水壺拿起來。


    看到這一幕,孔穎達羞得老臉通紅。他暗暗在心裏下決定,這個丟人現眼的混蛋,以後再也不跟他單獨出門。


    誒誒誒,這個想法是不是很熟悉?


    孔穎達可不想陪著程咬金一起丟人,連忙拉著他找了個離暖爐不遠的地方落座。


    明月拿出兩個幹淨的大瓷碗擺在二人麵前的案上,拿起水壺斟了個八成滿,“兩位請用。”


    孔穎達試著喝了一口,頓時覺得心曠神怡,遂好奇地問道:“水內加了何物?”


    “紅茶,我們娘子親手所製。”


    “似乎跟我們平時喝的茶不同,茶內沒加配料?”


    “那是自然!我們娘子說了,這茶提神消疲、生津清熱、養胃護胃、美容護膚,最適合日常飲用。若加入它物,不止味道變得混雜,功效也要大打折扣。”明月仰著頭,一臉傲嬌相。


    “好喝好喝!再來一碗!”程咬金兩口灌下去,茶水頃刻見底。


    孔穎達瞪了程咬金一眼,嘀咕了一聲:“牛嚼牡丹!”


    明月又給程咬金滿滿地斟了一碗。


    “再來再來!”又是兩口喝盡。


    孔穎達挪挪屁股,有些不舍地放下茶碗。他實在無法繼續跟程咬金同處一室,還是出去看王娘子的著書吧。


    “我出去看書,你繼續在這休息。”孔穎達默默在心裏加了一句,去哪都行,隻要別跟著他就行。待會兒迴去一定要跟聖上告狀,狠狠狠狠地告!


    放書籍的房間內擺著一排排書架,隻有第一排書架上還剩幾本書,剩下的都空著。孔穎達走近書架,新鮮的墨香飄入鼻中。他發現這些書樣式新奇,不同於他們用的捲軸式,而是把紙張裁剪成同樣大小再用粗線fèng起來。書能立在書架上,書側麵還寫著書名,很方便查找。(老頭,那叫書脊!)


    孔穎達看了一遍書名,大部分都是科考用書。《三字經》、《百家姓》這兩本書他未曾聽說過,見署名是王玨,想來便是剛才那童子所說的啟蒙讀物了。


    他隨手翻開《三字經》,這一看便一發不可收拾。此書朗朗上口又內涵大智慧,一本就完勝目前所有啟蒙類書籍。這本書總共也沒有多少字,孔穎達看完之後又情不自禁地迴味了兩遍。


    再翻開《百家姓》,隻見排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李姓。老頭挑眉,暗贊這位還未謀麵的小娘子心思細膩。


    由於現在是初唐,很多《三字經》內的故事不能寫出來,現在他們看到的故事是王玨改編版,有一大半內容與現代不同。至於《百家姓》,王玨果斷將第一個姓氏改成李。為了不跟其餘世家結仇,百家姓姓氏排行與大唐世家排行相同。


    進來取書的書生們都自覺繞開他,這種情況大家早就見多不怪。


    還有一個房間孔穎達沒進去過,他見門口木牌上寫著論壇二字,卻沒聽到房間內傳出談話聲,便好奇著推門而入。


    房間中央僅有一案,案上放著筆墨和漿糊,四麵牆上雜亂的貼著紙張。


    孔穎達走到其中一張紙前看起來,紙上第一行寫著:關內曹貴欲論詩。再往後看,有河南王蒙參加、關內張遠參加等字樣,從筆跡上看,並非同人所書。


    想到隨園外書生們三五人圍坐暢談的場景,孔穎達似有所悟。老頭覺得挺有趣,遂拿起筆在下麵添了一行:國子監孔穎達參加。想了想,又添上他沐休的日期。


    孔老頭自娛自樂玩得開心,程咬金那邊心情也不錯。


    明月見孔穎達離開,連忙開始按著王玨教導的給程咬金推銷產品。娘子可是囑咐過,如果有那一看就不是來讀書,又衣著不凡的人,就可勁忽悠他買東西。


    “郎君可是喜歡這爐子?它是我們王娘子發明的。此爐既可燒水又能取暖,一樣物頂兩樣事。咱們南山村建築隊包工包料,免費上門安裝。我們秉承精心創造,精心服務的原則,一定給您最優質的產品。半年包換、兩年保修、不滿意不收費。您若需要,請到大門口右轉吳村長處登記。”


    什麽?找不著?沒關係,我帶你去!


    “郎君,您若想送友人,我們可以免費幫您刻字。您看看這個,這是長安縣李書生送友人的。上麵有按他字跡刻的詩,還有他的名字呢!”


    程咬金心思微動,他腦中浮現出一個畫麵。群臣圍著爐子邊取暖邊欣賞他的詩作,那得多風光啊!反正這爐子也不貴,買500個迴去慢慢分。


    土豪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吳村長接到這麽大一筆訂單,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fèng,吳大牛在旁邊殷勤的幫程咬金鋪紙、研磨。


    程咬金沉思片刻,抬手開寫。


    反隋起義上瓦崗,後投秦王建功勳。八卦宣花三板斧,七進七出虎牢關。


    路遇危機三聲吼,嚇退一眾牛鬼蛇。曆代名將千百人,惟我大唐程咬金。


    “每個爐子都刻這首詩,字刻大點!”程咬金抑製不住興奮的心情,打了一套拳才迴休息間繼續喝茶。


    孔穎達從論壇室出來,發現正對麵的長案後,有一個小郎君正單手托腮笑眯眯地看著他。嘿,老頭一樂,賣紙的迴來了!


    見孔穎達向這邊走過來,王思源起身對他做長揖,然後遞給他兩張紙。


    第一張紙上寫著隨園規矩:每日辰時開門,申時關門;筆、墨、硯免費用,弄壞按進價賠償;書籍隨便抄,不能帶走;幫忙抄書可以獲得積分,積分能兌換物品;歡迎大家提供園內沒有的書籍,到時會根據書的內容贈與不同積分;最後是對於論壇室的介紹和暢想。


    第二張紙上寫著書籍名稱和相對應的積分數,還有積分所能兌換到的物品,孔穎達苦苦尋找的新紙就是其中一項兌換物。


    孔穎達小心地把兩張紙收進袖子裏,抬頭後輕聲詢問:“我能見見隨園主人嗎?”


    “姑姑寡居,最近又在著書,暫不會客。”這是王思源最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迴答起來非常順溜。


    王玨越是這樣弄,大家越覺得神秘。這是策略,高人門前得有檻。


    似乎早就料到不能輕易得見主人家,孔穎達並未在此事上多做糾纏,而是眼巴巴地看著王思源身後的一排新紙問道:“新紙可否出售?”


    “一刀紙一兩銀子。我們為抄書者免費提供新紙,抄完書後再用所得積分兌換新紙,這樣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節省銀錢,豈不更好?除了往來商戶直接買紙倒賣至它處,經常來我們這的書生們大多願意抄書換紙。”


    他們賣紙已經賺了很多銀錢,反而是聞訊而來的書生越來越多,書籍明顯不夠用。雖然不知道眼前的老者是何人,不過觀其氣度可不普通。老者的子孫應該不少吧?最好都來抄書。


    不得不說,王思源跟孔穎達想一塊去了。孔老頭買了一刀紙,又拿了好些抄書用紙才滿意離開。


    孔穎達迴到休息間,看到程咬金又在進行新一輪牛飲,他的好心情瞬間降了下來。老頭瞥了程咬金一眼,沒好氣地說道:“咱們該走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