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無夢收到飛鴿傳書,得知其中變故,便令先鋒佯裝進攻,其餘大軍分批撤出。匈奴王本要追擊,得知知後院起火未熄,便也作罷了。
這日,渭河之上,寒風凜冽。
風中依稀附著有歌——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眾將士望著北岸的刑柱上那風中鼓動的頭顱,不禁淚雨滂沱。
經上次一役後,匈奴大軍全部壓至渭河北岸,雍城軍民也已退出,留下一座空城。胥無夢怎麽也想不通事情會發展到現在這般。失去的國土還能奪迴,失去的眾多將士卻隻能長眠,而不會複生。最讓他難受的是聶弱戰死,他從未想到過這位與他共同進退多年的戰友、兄弟、知己會走的如此突然。現實太殘酷,就在幾個月前,他們還在一起喝酒聊天,暢想將來的田園生活,何想那竟然是他們的最後一別。他心中是愧疚的,如果不是他策劃了這次軍事行動,也許這些最糟糕的結果就不會發生,即便他很清楚軍人的使命和歸宿。唯一令他欣慰的是,就在昨日,晏牧雲迴來了,還帶迴七千四百四十一人。
自損兵折將以來,李斯等人把失利的矛頭都指向了胥無夢,李信更在第一時間上書皇帝,彈劾胥無夢剛愎自用。而就在昨日晏牧雲迴來之前,皇帝的詔書先行到了。本來胥無夢已經準備接受最惡劣的處罰結果,可不知出於何種原因,皇帝竟然不但沒有奪去他的兵權,也沒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處罰,隻令他戴罪立功。這邊又加上晏牧雲平安迴營,使得胥無夢又重新抖擻起精神,發誓要一雪前恥。
兩個月後。
冬至,渭河水麵之上已結出了一層浮冰。南岸一隊騎士徐徐行至岸邊,領頭之人躍下馬,用手戳動冰麵,又站起身來,向霧色濃重的北岸凝望。忽然遠處一騎揚塵而來,沒片刻工夫便已靠近。當那人與馬將要到達岸邊之時,卻不見有絲毫放緩,正以為他要衝進河去,卻見騎手狠狠一拽韁繩,那馬仰頭長嘶一聲,剎在了胥無夢的眼前。騎士從馬上跳下,喘著大粗氣,“稟告將軍,上將軍請你去大營商議軍事!”“咦,商議軍事?”“嗯,所有的將軍都到齊了,說是緊急軍務。”“嗬,這麽快就知道我迴來了,好,走吧!”
胥無夢一進上將軍大營,見長案之前已坐的滿滿當當,好不熱鬧。除去李斯、李信、章邯、百裏河、王綰之外,弓弩營、飛騎營、鐵騎營、水軍營主、軍器營、輜重營、材官營全部主、副將都已經到齊。見此陣仗,胥無夢便知今日會議內容定非同小可。眾將見胥無夢進來,都起身招唿,胥無夢一路施禮,來到了李斯左手邊的座位上坐下。李斯見胥無夢到了,便首先對李信道:“監軍請。”李信客氣道:“不可,軍前上將軍為先。”。李斯便一揮手道:“好,眾將既已經到齊,便開始今天的議題吧。各位將軍,自匈奴侵入以來,已近半年時日,我軍非但沒有把匈奴趕出國土,就連場像樣的勝利都鮮有,如今半邊老秦人故土和多少老秦□□兒家人都還在匈奴的鐵騎之下。我認為這不僅是你我這些披甲帶劍的軍人的恥辱,也是自孝公圖強以來我秦國最大的恥辱。”說到這,李斯停頓了一會,他用一雙凝重的眼神掃射帳下,卻沒一人願意正視他。
“今日請各位來,就是要請各位將軍談談自己對當下局勢的看法,請各位將軍不吝言辭,建言獻策才是。若有妙計能破了僵局,勝了此戰,也可以早日迴都謝罪。”
李斯話畢,眾將噤若寒蟬,一時大帳之內誰也不說話。須叟,李信才開口道:“眾所周知,自從戎狄殺入鎬京起,我華夏北方疆土就從未得過安生。後來那些北方遊牧民族垂涎南方富庶,便長期進行騷擾,入侵之心從未熄滅。而從這百年當中來看,匈奴都是以掠奪人口、糧食、牲口為主,頂多占個一城兩池的,且隻要有支援軍隊殺到,他們就會把城池席捲一空後立馬退出,還沒有出現過現在這種占據城池不走的情形。看來匈奴這次的胃口很大,不止是搶些人畜那麽簡單。我想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麽原因?會不會得到什麽支持,不然他們怎麽會這般不自量力?他們這種大膽的想法從何而來?會不會有人背地裏給他們謀策?這隻是些我個人想法,請各位辨明。”李信說完向胥無夢投去,因兩人本來就是坐在李斯左右手,這樣兩人目光正撞個正著。
李信說完,章邯接道:“現今的匈奴戰力已今非昔比,從前匈奴各自為戰,沒有形成一個軍事核心,而今在單於貴龍降服草原各部族後勢力大增,與我國已有一戰之力。從之前的情況來看也正是如此。據我說知,單於貴龍這個人野心很大,他這次窮兵黷武的目標也絕對不在於一城一池。至於有沒有細作混入我廟堂之中,當下還無法斷言。隻不過監軍所分析有其道理,我們不得不防。”
李斯接著道:“嗯,細作之事暫且按下,我一定會從速詳查。現下大家談談有什麽克敵辦法。”
謁者王綰道:“我雖然不懂軍事,但我認為長期對峙下去絕不是辦法,這樣拖下去我軍的士氣會越來越低落,因為他們的妻兒老小都處在水深火熱當中。再說我秦國幾時受過如此欺辱,無論從哪方看,我想將士們都不想再這麽耗下去了,隻在等與匈奴決一死戰。”
</br>
這日,渭河之上,寒風凜冽。
風中依稀附著有歌——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眾將士望著北岸的刑柱上那風中鼓動的頭顱,不禁淚雨滂沱。
經上次一役後,匈奴大軍全部壓至渭河北岸,雍城軍民也已退出,留下一座空城。胥無夢怎麽也想不通事情會發展到現在這般。失去的國土還能奪迴,失去的眾多將士卻隻能長眠,而不會複生。最讓他難受的是聶弱戰死,他從未想到過這位與他共同進退多年的戰友、兄弟、知己會走的如此突然。現實太殘酷,就在幾個月前,他們還在一起喝酒聊天,暢想將來的田園生活,何想那竟然是他們的最後一別。他心中是愧疚的,如果不是他策劃了這次軍事行動,也許這些最糟糕的結果就不會發生,即便他很清楚軍人的使命和歸宿。唯一令他欣慰的是,就在昨日,晏牧雲迴來了,還帶迴七千四百四十一人。
自損兵折將以來,李斯等人把失利的矛頭都指向了胥無夢,李信更在第一時間上書皇帝,彈劾胥無夢剛愎自用。而就在昨日晏牧雲迴來之前,皇帝的詔書先行到了。本來胥無夢已經準備接受最惡劣的處罰結果,可不知出於何種原因,皇帝竟然不但沒有奪去他的兵權,也沒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處罰,隻令他戴罪立功。這邊又加上晏牧雲平安迴營,使得胥無夢又重新抖擻起精神,發誓要一雪前恥。
兩個月後。
冬至,渭河水麵之上已結出了一層浮冰。南岸一隊騎士徐徐行至岸邊,領頭之人躍下馬,用手戳動冰麵,又站起身來,向霧色濃重的北岸凝望。忽然遠處一騎揚塵而來,沒片刻工夫便已靠近。當那人與馬將要到達岸邊之時,卻不見有絲毫放緩,正以為他要衝進河去,卻見騎手狠狠一拽韁繩,那馬仰頭長嘶一聲,剎在了胥無夢的眼前。騎士從馬上跳下,喘著大粗氣,“稟告將軍,上將軍請你去大營商議軍事!”“咦,商議軍事?”“嗯,所有的將軍都到齊了,說是緊急軍務。”“嗬,這麽快就知道我迴來了,好,走吧!”
胥無夢一進上將軍大營,見長案之前已坐的滿滿當當,好不熱鬧。除去李斯、李信、章邯、百裏河、王綰之外,弓弩營、飛騎營、鐵騎營、水軍營主、軍器營、輜重營、材官營全部主、副將都已經到齊。見此陣仗,胥無夢便知今日會議內容定非同小可。眾將見胥無夢進來,都起身招唿,胥無夢一路施禮,來到了李斯左手邊的座位上坐下。李斯見胥無夢到了,便首先對李信道:“監軍請。”李信客氣道:“不可,軍前上將軍為先。”。李斯便一揮手道:“好,眾將既已經到齊,便開始今天的議題吧。各位將軍,自匈奴侵入以來,已近半年時日,我軍非但沒有把匈奴趕出國土,就連場像樣的勝利都鮮有,如今半邊老秦人故土和多少老秦□□兒家人都還在匈奴的鐵騎之下。我認為這不僅是你我這些披甲帶劍的軍人的恥辱,也是自孝公圖強以來我秦國最大的恥辱。”說到這,李斯停頓了一會,他用一雙凝重的眼神掃射帳下,卻沒一人願意正視他。
“今日請各位來,就是要請各位將軍談談自己對當下局勢的看法,請各位將軍不吝言辭,建言獻策才是。若有妙計能破了僵局,勝了此戰,也可以早日迴都謝罪。”
李斯話畢,眾將噤若寒蟬,一時大帳之內誰也不說話。須叟,李信才開口道:“眾所周知,自從戎狄殺入鎬京起,我華夏北方疆土就從未得過安生。後來那些北方遊牧民族垂涎南方富庶,便長期進行騷擾,入侵之心從未熄滅。而從這百年當中來看,匈奴都是以掠奪人口、糧食、牲口為主,頂多占個一城兩池的,且隻要有支援軍隊殺到,他們就會把城池席捲一空後立馬退出,還沒有出現過現在這種占據城池不走的情形。看來匈奴這次的胃口很大,不止是搶些人畜那麽簡單。我想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麽原因?會不會得到什麽支持,不然他們怎麽會這般不自量力?他們這種大膽的想法從何而來?會不會有人背地裏給他們謀策?這隻是些我個人想法,請各位辨明。”李信說完向胥無夢投去,因兩人本來就是坐在李斯左右手,這樣兩人目光正撞個正著。
李信說完,章邯接道:“現今的匈奴戰力已今非昔比,從前匈奴各自為戰,沒有形成一個軍事核心,而今在單於貴龍降服草原各部族後勢力大增,與我國已有一戰之力。從之前的情況來看也正是如此。據我說知,單於貴龍這個人野心很大,他這次窮兵黷武的目標也絕對不在於一城一池。至於有沒有細作混入我廟堂之中,當下還無法斷言。隻不過監軍所分析有其道理,我們不得不防。”
李斯接著道:“嗯,細作之事暫且按下,我一定會從速詳查。現下大家談談有什麽克敵辦法。”
謁者王綰道:“我雖然不懂軍事,但我認為長期對峙下去絕不是辦法,這樣拖下去我軍的士氣會越來越低落,因為他們的妻兒老小都處在水深火熱當中。再說我秦國幾時受過如此欺辱,無論從哪方看,我想將士們都不想再這麽耗下去了,隻在等與匈奴決一死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