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開了一夜,過了秦淮線後,地勢徒然變得平坦了,空氣也霎時幹燥了起來,地理風貌更是大為改觀。無論是氣候、植被、土壤、農作物與南方都有所不同。蟬不聲,鳥不鳴,樹丫殤,秋草黃,這裏的萬物已經開始凋零,大地呈現出一片蕭瑟肅殺。正是這樣,第一次從南方來的人才對這曾經的中原地帶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心。


    火車又不知開了多久,等考察隊伍終於下到達北京西站時,眾人立馬跳出了舟車勞頓帶來的疲憊感,從條條死蛇重新變得生龍活虎起來。更好的消息是,有人接站。接站的是個高個子,瘦瘦條條的,一副老北京的樣子。他是張老師以前的一個學生,也是藝術學校畢業的,來這說有快十年了。這個人姓陳,名俊,和班上的“紅中”名字一模一樣。跟他一起來的還有他的女朋友,這女的長得挺漂亮,大致的輪廓與鍾淩雲有些神似,但更為細條,更為高挑。她說著一口北京腔調的普通話,也不知道是不是本地妞,但後來從張老師和他們的交談中才得知,她和陳俊也來自同一個地方。雖說陳俊是張老師的學生,但看上去年紀與張老師相仿,可能就是鍾淩雲和他們這種年齡的差別。路上,陳俊除了跟張老師敘舊外,還會為眾人介紹沿路的名勝古蹟,有時也會在就業擇業方麵“點撥”一下這些個小師弟師妹們。最後,車開進了北京師範大學,在一個招待所停下了。陳俊說因為自己和北師大有些業務上的關係,所以在這安排起來比較方便,而且學校裏的招待所相對便宜和安全。對於這個安排,張老師非常滿意。辦好入住手續,安妥了眾人,陳俊邀請張老師同赴一個老鄉飯局,張老師以放心不下學生的理由推辭了,陳俊也沒再多說,又和張老師聊了一會後,便和女友匆匆走了。


    眾人的房間是在地下負一樓,坐在房間裏,還能有半扇窗戶可以採集到陽光,但還是顯得有些壓抑。張老師看過後,提前做起了預防工作,說北京不比我們那小地方,這的房子非常緊張,以我們的經費來看,能有露半截在外的地下室住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之後也沒人異議,便這樣安頓了下來。


    在北京的幾天時間裏,他們在北京城逛了許多地方,大多數是不用門票的。如□□廣場、地壇、大柵欄、王府井,隻去了兩個需要花錢的地方——北京故宮博物館和圓明園。其中的原因張老師說的很明白,還是經費問題,加上接下來還有西安一站需要開銷,所以隻能秉著先緊後鬆的原則,況且此行本身的目的就是考察,而不是旅遊。


    幾乎所有人都是初次來到首都,眾人自然都是興奮異常,時時刻刻的拍照留念不止。那故宮的雕欄玉砌、殿堂宮閣、紅牆綠瓦、殿角飛簷、鎏金銅瓦、丹楹刻桷;那圓明園的殘垣斷梗、華宮丘墟;王府井大柵欄的熙熙攘攘、繁華興旺;地壇公園的瓊閣玉宇、花團錦簇;北京城的合院胡同、大街小巷;甚至北師大的一草一木,都無不是成為他們的拍照背景。


    說來胥夢對於拍照卻不太感興趣,至少比起以前來,簡直是換了一類人,偶爾拍上幾張,也是靦腆做作了不少,完全放不開,這也許與他的一身行頭和“扮相”不無關係。如今他留著個比寸板頭長不了多少的頭發,身上穿著個明顯大了一號的深色大夾克,下身西褲加皮鞋,人也不知是在什麽時候變得又瘦又黑,怎麽看都有些農民進城的視覺感。而其他人中,也有些跟他不相上下的,但畢竟占少數,大多數人還是休閑裝扮,衣品比剛來學校時不知提高了多少倍,就比如拿夏芳來說吧,她現今留著個短碎發,內裏穿著件單色印花t恤,外麵敞著件花格襯衣,下身牛仔褲配運動鞋,肩上背著個旅遊包,別說,還挺符合這個年齡段的氣質和學生的身份。蘇軾曾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第一句明顯就是在說胥夢,而第二句仿佛就是為夏芳量身定製的。


    幾天之後,考察隊別了北京,乘車西上,往另一座文明古都西安進發。


    陝西,是中華文明響噹噹的發祥地之一,藍天猿人的遺址就在這裏被發現。又傳說上古時期是炎帝和黃帝二帝的發源地及所葬之地,黃帝就在這裏鑄九鼎,分九州。同時又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就算忽略那些傳說,中華農耕文明的始祖後稷教稼先民從事農業生產;中華文字文明的始祖倉頡發明文字;周文王製定禮樂製度、周武王分封天下;秦始皇統一中國;漢唐盛世;絲綢之路的起點,都是在這裏完成。這裏的確稱得上是古代中國的行政、文化、經濟的中心。


    陝西分陝南、關中、陝北三個行政區域,這主要是根據地理地貌來劃分的。陝西的地域特徵為南北長,東西窄。長江和黃河兩大母親河都從其境內跨過。


    先看陝南,地處秦嶺以南,麵積為三區之間,多為山區。秦嶺既是陝南與關中的界山,又是中國地理上的一條南北分界線,因山阻攔,所以南北兩邊溫度和氣候大不相同。


    再說陝北麵積最大。地處北山係列山脈之北,山係從東向西依次分別由橋山山脈、黃龍山脈、子午嶺山脈、隴山山脈組成,是陝北黃土高原與關中渭河平原的分界嶺,北部是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南部是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


    最後看關中,地勢平坦,乃“天府”之地。關中,也就是渭河平原之地,位於秦嶺和北山之間,係地塹式構造平原。因在函穀關(後亦稱潼關)和大散關之間,所以古代稱為關中,也有雅稱為秦中。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是秦國最富饒的地方,號稱“八百裏秦川”。如今亦是陝西最富庶的地方。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葩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濁並收藏初葩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