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鈞的注意力全被吸引過來了,當然最吸引他的是油汪汪的“皮子”,也顧不得剛才才發過別扭,問道:“這麽薄的肉皮,從哪買的?莫不是你被賣肉的騙了?”
劉貞抿嘴一笑,“是鴨皮,自然很薄。”手上不停,把包裹好的“素鴨”上了蒸籠,又使喚劉鈞幫忙燒火。
劉鈞懵懂:“鴨皮也能賣?”但好歹是葷腥,也樂意打下手。
兩人一起忙活,很快“素鴨”就蒸熟了,發出誘人的香氣。劉鈞饞肉得很,哪怕明知是“鴨皮”裹些尋常蔬菜,也不停聳著鼻子嗅著味。見劉貞打開蒸籠,立馬伸手抓筷子。卻不想,劉貞竟沒有裝盤,而是重新在平時做餅的平底鍋上,擦了油,把蒸好的豆皮裹,小火煎成兩麵金黃。這下油煎後,香味越發濃鬱。尤其不管炒三絲還是煎,用的是豬油,香氣在很少見葷腥的人聞起來更是要命。
劉鈞早就忘記之前的不快了,兩眼放光看著劉貞手裏的煎鍋。
有了豆漿和“素鴨”,比之往常的藿糜要豐盛好看的很多。端進堂屋的時候,陳氏早就被遠遠的香味勾得坐不住了。一見飯食,更是口生津液,但接著又是一陣心疼:不說這麽多油煎的,光是做的肉菜,招待個弟婦,實在太破費。當下看了眼劉貞,見她笑盈盈,心裏不由嘀咕:她個小娘到底愛俏,嘴上說不要,其實巴不得哄她舅母給做件好嫁衣!
李舅母跟著陳家忙活肉攤,平時不少葷腥,但是聞的更多腥膻,所以對香氣抵禦力強了不少。雖說聞著味道不同一般腥膻油膩,看著也清爽,但到底是常見的肉腥,李舅母不以為意,還有些好笑地看大姑子嘴饞。但是一筷子下去,“素鴨”嚐到嘴裏,那味道鮮香油潤,清爽不膩,鹹中帶甜,像肉又不像肉,但是好吃得緊。李舅母又嚐了一塊,發現還是說不出是什麽做的,仔細看看,有胡蘿蔔、筍絲、蘑菇這些常見的,就是這皮……怎麽都嚐不出是什麽皮。
陳氏也吃的香,她心疼材料,更是吃得慢,嚼來嚼去也嚐不出是什麽,末了問:“貞娘這次做的是什麽?甚是美味。”
劉鈞先知,樂的給他人介紹:“阿姊做的是素鴨。這外表啊是鴨皮。”
“鴨皮?”李舅母不信。
劉貞逗劉鈞還行,在長輩麵前還是老實的:“媽媽,舅母,這道菜叫‘素鴨’,吃起來像燒鴨,但是它是素的,是用豆子做的。吶,這豆漿就是用剩下來的。”
李舅母眼睛一亮,又驚又喜說起來:“甥女竟有這般手藝,能把豆子做成肉。我往日從不信什麽點石成金,點土成肉,認為那都是乞丐編的瞎話。沒想到今日終於見到了。甥女這是如何做來的?”
劉貞剛要說話,就被陳氏打斷了:“她舅母喜歡就多吃點。迴頭我迴娘家,自會帶些這‘鴨子’去,你就放心吧。少不了你這口的。”然後瞪了一眼劉貞。
李舅母也不生氣,自覺這手藝是人家劉家的,自家學不得。比方這大姑子在家做小娘的時候,就跟著陳阿公宰羊殺豬,樣樣利索,但這手藝是陳家的,生意也是陳家的,嫁進劉家之後,別說沒摸過屠刀,就是現在守寡洗衣為生,都沒一句二話。自己實在是太激動以致犯了忌諱。
當下笑了笑:“劉家有這般手藝,大姐你就不用辛苦了。阿彌陀佛,神明保佑。舅舅(陳阿公即她的公公)終於可以放心了。阿鈞日後開個鋪子,足夠養活一家。貞娘有這手藝嫁去臨江,便是不傳子媳,也足夠立足了。”卻是越說越紅火,把劉家三口都安排好了。
對於李舅母的關心熱情,劉家三人表示感謝。末了待陳家舅舅卸了肉攤子的活計來接了迴去,劉家人才停了對未來的美好暢想。
全家對素鴨寄託的期望,令劉貞既興奮,又有一絲難以名狀的無力感。就是上次從呂湛娘子肖秀慧那裏得到的感覺。
劉貞對呂湛還能說恨說從人品道德上鄙視他,但是對於他的娘子肖秀慧,卻是深深的無力感。她的一切的一切,在肖秀慧那裏仿佛雲泥之別,甚至她感覺到自己連恨連同她比較的想法都很無力。
而今天這個感覺隱隱的又迴來了。那位做出素鴨的娘子,也是個官宦娘子,美貌大方,聰慧明媚。素鴨這一道菜,對她不過遊戲之作,為世人所知之後,對她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而這剽竊而來的菜,卻成了自己一家人的立世之本,親戚羨慕的財產。人跟人從來都是不一樣的,男子可以當兵,可以娶肖秀慧那樣的娘子。而女子呢?
☆、妙麗的娘子
劉家的素鴨攤子很快就開起來了。陳氏有陳家肉攤賣肉的經驗,小小素鴨攤子也不在話下。母女倆終於擺脫了勞苦的洗衣活計,劉貞也有了跟李舅母做嫁衣的功夫。
雖然謝家的書信最近開始時常會托走腳的行商帶來淩陽,在其他人真心高興的時候,劉貞暗自焦慮,又礙於預知能力不可告訴,越發焦急。這平民家的守孝期間,該辦的事情還得辦,該和親家過的禮還得過。
謝家今年的年禮裏麵多了一支金釵。這透露著兩層意思:一是給劉貞插釵,是近些年來的新俗,意味著男家定下這個娘子了。二是謝家是有官人的官宦家。隻有家族裏有人做官為宦,家中女眷才可以佩戴金飾。劉貞她們平時裏講道誰誰戴了金釵,那都是銀鎏金。而現在躺在劉貞妝匣裏的金釵,雖然細薄了些,款式有些刻板,顏色還隱隱有些發紅,但還是被李舅母和左鄰右舍羨慕不已。這貞娘可謂是官家娘子了。
</br>
劉貞抿嘴一笑,“是鴨皮,自然很薄。”手上不停,把包裹好的“素鴨”上了蒸籠,又使喚劉鈞幫忙燒火。
劉鈞懵懂:“鴨皮也能賣?”但好歹是葷腥,也樂意打下手。
兩人一起忙活,很快“素鴨”就蒸熟了,發出誘人的香氣。劉鈞饞肉得很,哪怕明知是“鴨皮”裹些尋常蔬菜,也不停聳著鼻子嗅著味。見劉貞打開蒸籠,立馬伸手抓筷子。卻不想,劉貞竟沒有裝盤,而是重新在平時做餅的平底鍋上,擦了油,把蒸好的豆皮裹,小火煎成兩麵金黃。這下油煎後,香味越發濃鬱。尤其不管炒三絲還是煎,用的是豬油,香氣在很少見葷腥的人聞起來更是要命。
劉鈞早就忘記之前的不快了,兩眼放光看著劉貞手裏的煎鍋。
有了豆漿和“素鴨”,比之往常的藿糜要豐盛好看的很多。端進堂屋的時候,陳氏早就被遠遠的香味勾得坐不住了。一見飯食,更是口生津液,但接著又是一陣心疼:不說這麽多油煎的,光是做的肉菜,招待個弟婦,實在太破費。當下看了眼劉貞,見她笑盈盈,心裏不由嘀咕:她個小娘到底愛俏,嘴上說不要,其實巴不得哄她舅母給做件好嫁衣!
李舅母跟著陳家忙活肉攤,平時不少葷腥,但是聞的更多腥膻,所以對香氣抵禦力強了不少。雖說聞著味道不同一般腥膻油膩,看著也清爽,但到底是常見的肉腥,李舅母不以為意,還有些好笑地看大姑子嘴饞。但是一筷子下去,“素鴨”嚐到嘴裏,那味道鮮香油潤,清爽不膩,鹹中帶甜,像肉又不像肉,但是好吃得緊。李舅母又嚐了一塊,發現還是說不出是什麽做的,仔細看看,有胡蘿蔔、筍絲、蘑菇這些常見的,就是這皮……怎麽都嚐不出是什麽皮。
陳氏也吃的香,她心疼材料,更是吃得慢,嚼來嚼去也嚐不出是什麽,末了問:“貞娘這次做的是什麽?甚是美味。”
劉鈞先知,樂的給他人介紹:“阿姊做的是素鴨。這外表啊是鴨皮。”
“鴨皮?”李舅母不信。
劉貞逗劉鈞還行,在長輩麵前還是老實的:“媽媽,舅母,這道菜叫‘素鴨’,吃起來像燒鴨,但是它是素的,是用豆子做的。吶,這豆漿就是用剩下來的。”
李舅母眼睛一亮,又驚又喜說起來:“甥女竟有這般手藝,能把豆子做成肉。我往日從不信什麽點石成金,點土成肉,認為那都是乞丐編的瞎話。沒想到今日終於見到了。甥女這是如何做來的?”
劉貞剛要說話,就被陳氏打斷了:“她舅母喜歡就多吃點。迴頭我迴娘家,自會帶些這‘鴨子’去,你就放心吧。少不了你這口的。”然後瞪了一眼劉貞。
李舅母也不生氣,自覺這手藝是人家劉家的,自家學不得。比方這大姑子在家做小娘的時候,就跟著陳阿公宰羊殺豬,樣樣利索,但這手藝是陳家的,生意也是陳家的,嫁進劉家之後,別說沒摸過屠刀,就是現在守寡洗衣為生,都沒一句二話。自己實在是太激動以致犯了忌諱。
當下笑了笑:“劉家有這般手藝,大姐你就不用辛苦了。阿彌陀佛,神明保佑。舅舅(陳阿公即她的公公)終於可以放心了。阿鈞日後開個鋪子,足夠養活一家。貞娘有這手藝嫁去臨江,便是不傳子媳,也足夠立足了。”卻是越說越紅火,把劉家三口都安排好了。
對於李舅母的關心熱情,劉家三人表示感謝。末了待陳家舅舅卸了肉攤子的活計來接了迴去,劉家人才停了對未來的美好暢想。
全家對素鴨寄託的期望,令劉貞既興奮,又有一絲難以名狀的無力感。就是上次從呂湛娘子肖秀慧那裏得到的感覺。
劉貞對呂湛還能說恨說從人品道德上鄙視他,但是對於他的娘子肖秀慧,卻是深深的無力感。她的一切的一切,在肖秀慧那裏仿佛雲泥之別,甚至她感覺到自己連恨連同她比較的想法都很無力。
而今天這個感覺隱隱的又迴來了。那位做出素鴨的娘子,也是個官宦娘子,美貌大方,聰慧明媚。素鴨這一道菜,對她不過遊戲之作,為世人所知之後,對她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而這剽竊而來的菜,卻成了自己一家人的立世之本,親戚羨慕的財產。人跟人從來都是不一樣的,男子可以當兵,可以娶肖秀慧那樣的娘子。而女子呢?
☆、妙麗的娘子
劉家的素鴨攤子很快就開起來了。陳氏有陳家肉攤賣肉的經驗,小小素鴨攤子也不在話下。母女倆終於擺脫了勞苦的洗衣活計,劉貞也有了跟李舅母做嫁衣的功夫。
雖然謝家的書信最近開始時常會托走腳的行商帶來淩陽,在其他人真心高興的時候,劉貞暗自焦慮,又礙於預知能力不可告訴,越發焦急。這平民家的守孝期間,該辦的事情還得辦,該和親家過的禮還得過。
謝家今年的年禮裏麵多了一支金釵。這透露著兩層意思:一是給劉貞插釵,是近些年來的新俗,意味著男家定下這個娘子了。二是謝家是有官人的官宦家。隻有家族裏有人做官為宦,家中女眷才可以佩戴金飾。劉貞她們平時裏講道誰誰戴了金釵,那都是銀鎏金。而現在躺在劉貞妝匣裏的金釵,雖然細薄了些,款式有些刻板,顏色還隱隱有些發紅,但還是被李舅母和左鄰右舍羨慕不已。這貞娘可謂是官家娘子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