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奏疏裏麵大部分都是拍馬屁的,還有一部分是說事情的,甚至還說到了崇禎皇帝的心坎裏麵。
“你看看這份奏書。”崇禎皇帝將一份奏書遞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伸手接了過來,臉上倒也沒有露出什麽詫異的神情,因為這種場麵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除了他和崇禎皇帝關係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在大明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有內相之稱,權力很大。
這些奏疏很多都是要送到司禮監的,掌印太監要替皇帝批紅,看一看,更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了,太監不得幹政,這一句話早就已經不存在。
當然了,口號要喊,說是要說,但做就是另一迴事了。
接過來看了一遍之後,王承恩臉上的表情也凝重了起來,在眾多的奏疏當中,這份奏疏算不上什麽出奇,但卻寫到了皇帝的心坎。
用這份奏書上的話來說,皇太極既然已經死了,遼東就是沒有牙的老虎了,李剛鎮守在遼東就沒有必要了,可以把人給調迴來了。
如果李剛不願意迴來,那就把遼東的人馬調一部分迴來。
總之一句話,李剛要麽自己迴來,要麽送一部分人迴來,這兩件事情無論做到了哪一件,對朝廷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在這次事情中,朝廷的態度可以強硬一點。
“看完了?”崇禎盯著王承恩說道。
王承恩輕輕地點了點頭,一臉凝重的說道:“陛下,已經看完了。”
“說說你的想法。”崇禎皇帝笑著問道。
王承恩的表情有一些凝重,沉默了片刻之後緩緩的說道:“陛下這件事情實在是太大了,老奴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到什麽太好的辦法。”
“誰讓你想辦法了,”崇禎皇帝沒好氣的說道,“我讓你說的是這份奏書,你覺得怎麽樣?能不能按照他說的辦?”
“陛下,臣是內官,內官不得幹政啊!”王承恩連忙說道。
崇禎皇帝上下打量了一番王承恩,臉上的笑容緩緩的消失,表情逐漸凝重了起來:“你是覺得他說的不妥當,不能按照他說的去做?”
王承恩的臉上露出了一抹苦笑:“老奴隻是覺得時機未到。”
點了點頭,崇禎皇帝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沉默的片刻,放下了茶杯說道:“這裏隻有你我君臣二人,有什麽話盡管直言,朕不會怪你。”
王承恩舒了一口氣,他相信皇帝說的話。
作為崇禎皇帝的大伴,從小便跟在了他的身邊,可以說是陪著他長大的,進宮當了皇帝之後,大事小事王承恩都要幫著參謀。
可以說崇禎皇帝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了。
王承恩歎了一口氣說道:“陛下,皇太極雖然死了,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清還沒有亡,皇太極還有兒子,他們的實力的確是削弱了,沒有了李剛其他人真未必能夠鎮得住。”
“一旦把李剛調迴了京城遼東出了事怎麽辦?大好局麵一朝喪盡,這是絕對不能夠接受的一件事,到時候還要李剛出來收拾爛攤子,朝堂上的人臉麵往哪擱?”
崇禎皇帝的表情越來越嚴重了,王承恩說的朝堂上的人臉麵往哪擱,哪裏是說朝堂上的人,說的就是他這位皇帝的臉麵往哪裏擱。
“如果讓大將軍調一部分人迴來,老奴覺得也不太合適,前一段時間為了支援駙馬,大將軍已經調了三萬人馬,朝廷又調走了吳三桂和盧象升,現在還要調人馬,遼東總共有多少人嗎?”
“如果把遼東的人調光了,李大將軍麵對大清怎麽辦?那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遼東的局勢怎麽辦?老奴覺得此舉並不妥當。”
“皇太極雖然死了,朝廷反而不宜在遼東大動幹戈,現在皇太極死了,這應該是抽調力量解決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時候。”
“隻要解決了李自成和張獻忠,遼東的事情又能算得了什麽呢?即便李大將軍心有不臣,難不成還能以遼東之力造全國的反?”
“朝堂上這些人大多語不驚人死不休,實際上不過是為了在陛下麵前搏一個臉麵,他們的話聽聽也就算了,請陛下明鑒。”
崇禎皇帝神情複雜的看著王承恩,良久之後,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你這些話說的很有道理,這些奏書全都拿下去吧,遼東暫時不動。”
“皇上英明。”王承恩連忙躬身行禮。
正在這時,王承恩的幹兒子王平從外麵走了去了,手裏麵捧著一份奏疏說道:“幹爹,遼東剛剛送來的急奏,兒子怕誤事,特意送了過來。”
王承恩點了點頭,伸手接了過來,快步的走到了崇禎皇帝的麵前,雙手將手中的奏疏呈到了崇禎皇帝麵前。
崇禎伸手將奏書拿了過來,快速的翻看了一遍,臉上的表情變得有一些凝重,隨後將奏書遞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快速的看了一遍,表情極為凝重的說道:“事情鬧大了。”
奏疏是李剛上的,裏麵的內容也很簡單,他要對大清動手了。趁著皇太極死的這個機會,一舉收複沈陽遼陽,一句話,要把整個遼東奪迴來。
崇禎皇帝一時之間都有一些恍惚了。
在他登基的時候,喊過無數次的收複遼東,這麽多年收複遼東一直掛著他的心頭,但是從來都沒有實現過,一次次的失敗,反而給了他沉重的打擊。
孫承宗,袁崇煥,熊廷弼,一個個臉在崇禎皇帝的腦海中閃過,到現在這個時候,他都已經不抱什麽希望了。
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李剛給了他一個驚喜,李剛要出兵,收複沈陽,收複遼陽,崇禎皇帝茫然震驚之後就是激動。
“你說能不能做得到?”崇禎皇帝激動地說道。
王承恩神情有些複雜的說道:“如果換成其他人,老奴也不敢說,但是李大將軍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是啊!”崇禎皇帝緩緩的點了點頭,似乎想到了什麽,又抬起頭說道,“可別成為另外一個洪承疇,這一仗要打輸了,大好局麵可就葬送了。”
“你看看這份奏書。”崇禎皇帝將一份奏書遞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伸手接了過來,臉上倒也沒有露出什麽詫異的神情,因為這種場麵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除了他和崇禎皇帝關係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在大明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有內相之稱,權力很大。
這些奏疏很多都是要送到司禮監的,掌印太監要替皇帝批紅,看一看,更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了,太監不得幹政,這一句話早就已經不存在。
當然了,口號要喊,說是要說,但做就是另一迴事了。
接過來看了一遍之後,王承恩臉上的表情也凝重了起來,在眾多的奏疏當中,這份奏疏算不上什麽出奇,但卻寫到了皇帝的心坎。
用這份奏書上的話來說,皇太極既然已經死了,遼東就是沒有牙的老虎了,李剛鎮守在遼東就沒有必要了,可以把人給調迴來了。
如果李剛不願意迴來,那就把遼東的人馬調一部分迴來。
總之一句話,李剛要麽自己迴來,要麽送一部分人迴來,這兩件事情無論做到了哪一件,對朝廷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在這次事情中,朝廷的態度可以強硬一點。
“看完了?”崇禎盯著王承恩說道。
王承恩輕輕地點了點頭,一臉凝重的說道:“陛下,已經看完了。”
“說說你的想法。”崇禎皇帝笑著問道。
王承恩的表情有一些凝重,沉默了片刻之後緩緩的說道:“陛下這件事情實在是太大了,老奴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到什麽太好的辦法。”
“誰讓你想辦法了,”崇禎皇帝沒好氣的說道,“我讓你說的是這份奏書,你覺得怎麽樣?能不能按照他說的辦?”
“陛下,臣是內官,內官不得幹政啊!”王承恩連忙說道。
崇禎皇帝上下打量了一番王承恩,臉上的笑容緩緩的消失,表情逐漸凝重了起來:“你是覺得他說的不妥當,不能按照他說的去做?”
王承恩的臉上露出了一抹苦笑:“老奴隻是覺得時機未到。”
點了點頭,崇禎皇帝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沉默的片刻,放下了茶杯說道:“這裏隻有你我君臣二人,有什麽話盡管直言,朕不會怪你。”
王承恩舒了一口氣,他相信皇帝說的話。
作為崇禎皇帝的大伴,從小便跟在了他的身邊,可以說是陪著他長大的,進宮當了皇帝之後,大事小事王承恩都要幫著參謀。
可以說崇禎皇帝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了。
王承恩歎了一口氣說道:“陛下,皇太極雖然死了,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清還沒有亡,皇太極還有兒子,他們的實力的確是削弱了,沒有了李剛其他人真未必能夠鎮得住。”
“一旦把李剛調迴了京城遼東出了事怎麽辦?大好局麵一朝喪盡,這是絕對不能夠接受的一件事,到時候還要李剛出來收拾爛攤子,朝堂上的人臉麵往哪擱?”
崇禎皇帝的表情越來越嚴重了,王承恩說的朝堂上的人臉麵往哪擱,哪裏是說朝堂上的人,說的就是他這位皇帝的臉麵往哪裏擱。
“如果讓大將軍調一部分人迴來,老奴覺得也不太合適,前一段時間為了支援駙馬,大將軍已經調了三萬人馬,朝廷又調走了吳三桂和盧象升,現在還要調人馬,遼東總共有多少人嗎?”
“如果把遼東的人調光了,李大將軍麵對大清怎麽辦?那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遼東的局勢怎麽辦?老奴覺得此舉並不妥當。”
“皇太極雖然死了,朝廷反而不宜在遼東大動幹戈,現在皇太極死了,這應該是抽調力量解決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時候。”
“隻要解決了李自成和張獻忠,遼東的事情又能算得了什麽呢?即便李大將軍心有不臣,難不成還能以遼東之力造全國的反?”
“朝堂上這些人大多語不驚人死不休,實際上不過是為了在陛下麵前搏一個臉麵,他們的話聽聽也就算了,請陛下明鑒。”
崇禎皇帝神情複雜的看著王承恩,良久之後,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你這些話說的很有道理,這些奏書全都拿下去吧,遼東暫時不動。”
“皇上英明。”王承恩連忙躬身行禮。
正在這時,王承恩的幹兒子王平從外麵走了去了,手裏麵捧著一份奏疏說道:“幹爹,遼東剛剛送來的急奏,兒子怕誤事,特意送了過來。”
王承恩點了點頭,伸手接了過來,快步的走到了崇禎皇帝的麵前,雙手將手中的奏疏呈到了崇禎皇帝麵前。
崇禎伸手將奏書拿了過來,快速的翻看了一遍,臉上的表情變得有一些凝重,隨後將奏書遞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快速的看了一遍,表情極為凝重的說道:“事情鬧大了。”
奏疏是李剛上的,裏麵的內容也很簡單,他要對大清動手了。趁著皇太極死的這個機會,一舉收複沈陽遼陽,一句話,要把整個遼東奪迴來。
崇禎皇帝一時之間都有一些恍惚了。
在他登基的時候,喊過無數次的收複遼東,這麽多年收複遼東一直掛著他的心頭,但是從來都沒有實現過,一次次的失敗,反而給了他沉重的打擊。
孫承宗,袁崇煥,熊廷弼,一個個臉在崇禎皇帝的腦海中閃過,到現在這個時候,他都已經不抱什麽希望了。
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李剛給了他一個驚喜,李剛要出兵,收複沈陽,收複遼陽,崇禎皇帝茫然震驚之後就是激動。
“你說能不能做得到?”崇禎皇帝激動地說道。
王承恩神情有些複雜的說道:“如果換成其他人,老奴也不敢說,但是李大將軍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是啊!”崇禎皇帝緩緩的點了點頭,似乎想到了什麽,又抬起頭說道,“可別成為另外一個洪承疇,這一仗要打輸了,大好局麵可就葬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