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也沒有這麽誇張啊
穿成氣運小福寶,我帶全家開掛了 作者:絕情俏寡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落了水的孩子最是怕累,她家紅芳就是如此。
梨梨搖搖頭:“好多啦,謝謝王奶奶關心。”
王大娘笑著:“迴頭來找紅芳玩兒,她老念叨呢。”
梨梨是有許久沒找王紅芳玩兒了,點點頭:“嗯,明兒傍晚梨梨找紅芳姐姐去河裏捉泥鰍去。”
王大娘說著迴家就告訴王紅芳,便轉頭跟沈老婆子嘮嗑去了。
梨梨跟幾個哥哥在旁邊編花籃消磨時間,當然真正會玩的也就隻有梨梨,沈嘉豪幾人隻能充當樁子,看著梨梨玩。
也就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就到沈家了。
穀坊裏有些悶熱,張大爺光著膀子在幫別人裝大米,見到沈家推著鬥車進來,還特地數了數。
“沈老弟,這整個村裏就屬你們家稻子最多,真是羨煞旁人啊。”張大爺笑嗬嗬地跟沈老頭搭話。
兩人是從小就光著屁股玩到大的,沈老頭也十分熟稔的打趣迴去:“你家不也不賴麽,不如分我兩鬥?”
“我是沒問題啊,就怕我家那口子不讓我吃飯咯。”
沈嘉豪把鬥車推過來,張大爺笑著順手摸摸梨梨的腦袋,道:“來嘉豪,把稻子都倒到這裏頭來。”
一車一車的稻子被倒進了水礱中,穀坊裏一共有五個水礱,漢子們齊出力,快得很。
脫完殼的大米從水礱下邊的竹管滑下來,一路滑進準備好的麻袋裏。
一個麻袋能裝大概200斤左右,沈家人按照預估的十一石五鬥的出米量,準備了七個麻袋。
結果,七個麻袋裝得滿滿當當之後,還剩下許多大米在水礱之中,等待著被麻袋裝裹。
沈家人都愣住了,一個麻袋最多能裝兩百一十斤,這七個麻袋都已經被撐得連一粒米都不能再裝下了。
也就是說,這些米已經有一千四百七十斤了,但是水礱裏仍然還有大米,這已經大大的超出了沈家人預估的產量了。
沈老二綁麻袋的動作都停了,聽到幾個孩子興奮地大叫,連忙抬起頭往水礱裏看去。
那水礱下邊長長的竹管裏,果真還有滿滿的大米,仍舊在爭先恐後地往竹管下麵溜去。
因為上一個麻袋已經裝滿了,沈嘉豪正用手堵著竹管的口子,防止大米溜出去。
傾斜的竹管使大米不斷往下堆積,沈家人隻準備了七個麻袋,這會兒根本就沒有多的麻袋。
沈老婆子樂得合不攏嘴,這比他們預計的最多量還要多!
沈嘉洛蹦蹦跳跳地,指著竹管裏頭的大米,激動地跟梨梨笑:“妹妹你看,比咱們數得還要多呢!”
梨梨蹲到竹管旁邊,捧起一把大米看,大米白白胖胖的,圓潤如玉,明明沒有進行打磨拋光這一步,卻瞧著晶瑩剔透的。
“哇,好濃的米香啊。”
剛到沈家的時候梨梨大多吃的是沈家之前囤下來的糙米,口感粗糙幹燥,比起現代的大米來說差了不是一丁半點。
沒想到這次的米,不僅產量不少,質量也不低嘛。
梨梨很滿意,並對給她安排了個好氣運命格的神仙老爺爺扣了個666.
這哪是什麽好運加成,這跟開掛沒什麽區別嘛。
不僅她自己本身的運氣變好了,嘴也跟開了光一樣,這不就是那句什麽話來著?
梨梨美滋滋的,手裏抓著一把大米,突然就比了個迪迦的手勢:“人生,易如反掌!”
沈嘉豪大喊:“梨梨,快來幫大哥擋一下米啊,米要掉下去了!”
“啊?哦!”
梨梨趕緊放下手去幫沈嘉豪攔住竹管口,楊氏已經到外邊去找人借了個麻袋,沈老二和沈老三忙完手裏的活,立馬接過楊氏手裏的麻袋,放到主管口下麵接米。
大米嘩啦啦的往麻袋裏掉,這悅耳的聲音讓沈家人愉悅得很,各個喜上眉梢。
大米又裝了整整一麻袋,沈家的稻子終於全部脫完殼了。
張大爺咂舌:“沈老弟,你家這出米率咋這麽高呢?”
產量高就算了,去了皮之後的淨重還有這麽多?
沈老頭樂不可支,故作謙虛地擺擺手:“還行還行,誰知道呢。”
沈老頭難得的有心思吹噓,捋了捋胡子就要跟張大爺吹牛自家孫女多麽多麽的厲害,被沈老婆子薅走:“好了好了,還不快去幫忙稱重去。”
沈老頭被抓走,張大爺也搖頭晃腦的跟在後麵。
無他,他也實在是好奇得很,沈家到底攏共出了多少米啊。
眾人一袋一袋的大米往稱上搬,最後得出結果。
十四石四鬥的稻穀,一共出了十二石三鬥大米。
一石一百二十斤,那就是一千七百二十八斤出了一千四百斤七十六斤!
百分之八十五點四一的出米率,梨梨表示很滿意。
畝產兩百九十六斤左右,這可太多了!
劉氏揉了揉眼睛,吞了口口水,左邊抓著陳氏,右邊挽著楊氏,不可置信:“多少?這是多少?我沒看錯吧?”
陳氏:“大嫂,你沒看錯,是十二石三鬥!”
楊氏:“這也太多了,這可比雨水多的時候還要好上幾乎一倍啊。”
妯娌三個興奮地抱在一起,沈老婆子和沈老頭也不斷地去確認,直到梨梨又一次念出那個數字,一家人才敢確定真的是十二石三鬥。
“天啊,這,交完兩成的糧稅,咱們還剩差不多九石八鬥呢!”
“這下咱們能過個暖冬了,咱們再也餓不著了!”
這收成如此可觀,再加上在柳城裏囤放的糧食,沈家再也不愁會餓肚子了。
往年杏花村也不是沒有豐收時年,也偶爾有幾戶人家的收成特別好,但張大爺還是頭一次見到超出南林郡平均水平幾乎一倍的人。
張大爺方才幫忙的時候就隱約感覺到了,這一看到數字,才是真正的體會到了。
“我嘞個乖乖,沈老弟,你們家這是要為咱們南林郡拉高平均水平了。”
今年托梨梨的福,全村人的收成都不錯,勉勉強強能夠上南林郡往年的平均水平。
但也沒有這麽誇張啊!
張大爺正驚訝著,都準備跑出去給大家也喜慶喜慶了。
梨梨搖搖頭:“好多啦,謝謝王奶奶關心。”
王大娘笑著:“迴頭來找紅芳玩兒,她老念叨呢。”
梨梨是有許久沒找王紅芳玩兒了,點點頭:“嗯,明兒傍晚梨梨找紅芳姐姐去河裏捉泥鰍去。”
王大娘說著迴家就告訴王紅芳,便轉頭跟沈老婆子嘮嗑去了。
梨梨跟幾個哥哥在旁邊編花籃消磨時間,當然真正會玩的也就隻有梨梨,沈嘉豪幾人隻能充當樁子,看著梨梨玩。
也就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就到沈家了。
穀坊裏有些悶熱,張大爺光著膀子在幫別人裝大米,見到沈家推著鬥車進來,還特地數了數。
“沈老弟,這整個村裏就屬你們家稻子最多,真是羨煞旁人啊。”張大爺笑嗬嗬地跟沈老頭搭話。
兩人是從小就光著屁股玩到大的,沈老頭也十分熟稔的打趣迴去:“你家不也不賴麽,不如分我兩鬥?”
“我是沒問題啊,就怕我家那口子不讓我吃飯咯。”
沈嘉豪把鬥車推過來,張大爺笑著順手摸摸梨梨的腦袋,道:“來嘉豪,把稻子都倒到這裏頭來。”
一車一車的稻子被倒進了水礱中,穀坊裏一共有五個水礱,漢子們齊出力,快得很。
脫完殼的大米從水礱下邊的竹管滑下來,一路滑進準備好的麻袋裏。
一個麻袋能裝大概200斤左右,沈家人按照預估的十一石五鬥的出米量,準備了七個麻袋。
結果,七個麻袋裝得滿滿當當之後,還剩下許多大米在水礱之中,等待著被麻袋裝裹。
沈家人都愣住了,一個麻袋最多能裝兩百一十斤,這七個麻袋都已經被撐得連一粒米都不能再裝下了。
也就是說,這些米已經有一千四百七十斤了,但是水礱裏仍然還有大米,這已經大大的超出了沈家人預估的產量了。
沈老二綁麻袋的動作都停了,聽到幾個孩子興奮地大叫,連忙抬起頭往水礱裏看去。
那水礱下邊長長的竹管裏,果真還有滿滿的大米,仍舊在爭先恐後地往竹管下麵溜去。
因為上一個麻袋已經裝滿了,沈嘉豪正用手堵著竹管的口子,防止大米溜出去。
傾斜的竹管使大米不斷往下堆積,沈家人隻準備了七個麻袋,這會兒根本就沒有多的麻袋。
沈老婆子樂得合不攏嘴,這比他們預計的最多量還要多!
沈嘉洛蹦蹦跳跳地,指著竹管裏頭的大米,激動地跟梨梨笑:“妹妹你看,比咱們數得還要多呢!”
梨梨蹲到竹管旁邊,捧起一把大米看,大米白白胖胖的,圓潤如玉,明明沒有進行打磨拋光這一步,卻瞧著晶瑩剔透的。
“哇,好濃的米香啊。”
剛到沈家的時候梨梨大多吃的是沈家之前囤下來的糙米,口感粗糙幹燥,比起現代的大米來說差了不是一丁半點。
沒想到這次的米,不僅產量不少,質量也不低嘛。
梨梨很滿意,並對給她安排了個好氣運命格的神仙老爺爺扣了個666.
這哪是什麽好運加成,這跟開掛沒什麽區別嘛。
不僅她自己本身的運氣變好了,嘴也跟開了光一樣,這不就是那句什麽話來著?
梨梨美滋滋的,手裏抓著一把大米,突然就比了個迪迦的手勢:“人生,易如反掌!”
沈嘉豪大喊:“梨梨,快來幫大哥擋一下米啊,米要掉下去了!”
“啊?哦!”
梨梨趕緊放下手去幫沈嘉豪攔住竹管口,楊氏已經到外邊去找人借了個麻袋,沈老二和沈老三忙完手裏的活,立馬接過楊氏手裏的麻袋,放到主管口下麵接米。
大米嘩啦啦的往麻袋裏掉,這悅耳的聲音讓沈家人愉悅得很,各個喜上眉梢。
大米又裝了整整一麻袋,沈家的稻子終於全部脫完殼了。
張大爺咂舌:“沈老弟,你家這出米率咋這麽高呢?”
產量高就算了,去了皮之後的淨重還有這麽多?
沈老頭樂不可支,故作謙虛地擺擺手:“還行還行,誰知道呢。”
沈老頭難得的有心思吹噓,捋了捋胡子就要跟張大爺吹牛自家孫女多麽多麽的厲害,被沈老婆子薅走:“好了好了,還不快去幫忙稱重去。”
沈老頭被抓走,張大爺也搖頭晃腦的跟在後麵。
無他,他也實在是好奇得很,沈家到底攏共出了多少米啊。
眾人一袋一袋的大米往稱上搬,最後得出結果。
十四石四鬥的稻穀,一共出了十二石三鬥大米。
一石一百二十斤,那就是一千七百二十八斤出了一千四百斤七十六斤!
百分之八十五點四一的出米率,梨梨表示很滿意。
畝產兩百九十六斤左右,這可太多了!
劉氏揉了揉眼睛,吞了口口水,左邊抓著陳氏,右邊挽著楊氏,不可置信:“多少?這是多少?我沒看錯吧?”
陳氏:“大嫂,你沒看錯,是十二石三鬥!”
楊氏:“這也太多了,這可比雨水多的時候還要好上幾乎一倍啊。”
妯娌三個興奮地抱在一起,沈老婆子和沈老頭也不斷地去確認,直到梨梨又一次念出那個數字,一家人才敢確定真的是十二石三鬥。
“天啊,這,交完兩成的糧稅,咱們還剩差不多九石八鬥呢!”
“這下咱們能過個暖冬了,咱們再也餓不著了!”
這收成如此可觀,再加上在柳城裏囤放的糧食,沈家再也不愁會餓肚子了。
往年杏花村也不是沒有豐收時年,也偶爾有幾戶人家的收成特別好,但張大爺還是頭一次見到超出南林郡平均水平幾乎一倍的人。
張大爺方才幫忙的時候就隱約感覺到了,這一看到數字,才是真正的體會到了。
“我嘞個乖乖,沈老弟,你們家這是要為咱們南林郡拉高平均水平了。”
今年托梨梨的福,全村人的收成都不錯,勉勉強強能夠上南林郡往年的平均水平。
但也沒有這麽誇張啊!
張大爺正驚訝著,都準備跑出去給大家也喜慶喜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