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大太監趙公公宣讀聖旨,孟元敬升任東南總兵,取代告老還鄉的將領許衡到東南剿滅倭寇。朱渝封京軍統領,總領宿衛京師。
而孫嘉則取代原彭東的位置,統兵鳳凰城。盧淩、周以達等眾將領也皆有封賞。
趙公公那尖細的嗓子繼續念道:“……鳳凰城君將軍多年來率領鳳凰軍立下赫赫戰功,卻從不居功,實為國家股肱良臣,如今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總領北六省的全部兵馬,在京城賜帥府一座,欽此……”
眾大臣麵麵相覷,七皇子登基之前自己就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個職位除了皇族親信外,隻傳豪門世勛,如今卻封了一個二十來歲的少年!
朱丞相使了個眼色,幾名武將正要出班勸諫,皇帝揮手阻止了他們,趙公公立刻拿過另一本奏摺慢慢地念了起來,卻正是君玉近幾年來在北方邊境的大小37場戰役,無一敗績!其中還包括三次重大的會戰,想是皇帝為堵反對之口早做了充分準備!
君玉抬頭,接觸到孟元敬的目光,隻見孟元敬十分開心地向自己點了點頭。君玉也笑笑,心裏卻暗暗叫苦,但也無可奈何,隻得走一步看一步。
由於福建一帶倭寇橫行,東南前線戰事緊急,孟元敬第二天五更不到就立刻奉旨返迴前線,兩人隻匆匆一麵甚至來不及敘話就再次離別。
當天傍晚,君玉和孫嘉、盧淩第一次走進那座所謂的“兵馬大元帥府邸”,老大的一座院子雖傭僕成群,戒備森嚴,卻無一熟悉麵孔。
管家拿出很多帖子,都是京城的王公大臣的拜帖或者請柬,甚至還有好幾樁提親事宜的,君玉看也不看,隻選擇了其中一些給孫嘉,讓孫嘉、盧淩代為應酬。
如此安排完畢,已是月上梢頭,孫嘉、盧淩各去休息,君玉沉思了一會兒,正準備休息,管家忽報汪均來訪。七皇子登基後,汪均已經成為禦前帶刀侍衛。
君玉迎出去,隻見汪均身邊是一個輕裝簡便之人,正是當今皇帝。
君玉見他微服而來,也不聲張,三人堂上坐定,皇帝道:“此次未得君公子同意,先下旨任命,原是怕公子推辭,還望公子理解!”
君玉一笑,朝堂任命,現在理不理解又能如何?令她意外的倒是七皇子已經登基還肯如此折節下訪、禮賢下士,可知不僅是有所圖謀而是有重大圖謀。
果然,皇帝開口道:“寡人登基以來,內憂外患並不稍緩,如今朝中大小官員大半是朱丞相門生,寡人每每親政總被百般阻撓,諸事掣肘;而武將更為他籠絡半數,隻管向朝廷獅子大開口要錢糧餉銀,卻是屢戰屢敗,毫無建樹,如果能多幾個君公子、孟將軍這樣的人才,寡人也不必夜夜憂心、食不甘味了!”
朱丞相曾暗中輔佐三皇子,皇帝登基後,對於自己身邊這根大刺,自然想拔而除之,但是根基未穩,又不敢輕易下手。君玉暗思,血雨腥風下的皇權爭奪不知會掀起何等的滔天巨浪,皇帝如今大力扶植自己的勢力,雖然也是為了自己的龍椅坐穩,但是好歹在邊境戰事上有所作為,聊勝朱丞相的一手遮天,便點了點頭,道:“君玉當為北方邊境盡綿薄之力,皇上還請放心!”
皇帝見她雖迴答得舉重若輕,但是態度較上次已經有一些改變,不禁大喜,汪均也自高興,隨了皇帝又微服而去!
※※※※※※※※※※※※※※※※※※※※※※
這一夜,春雨風聲,早上醒來,依舊春寒料峭,薄雨紛飛。
君玉走出帥府大門,大門的左側是一條長長的巷子,成行的柳樹已經萬枝垂下、綠色依依。她剛走了幾步,忽然看到前麵兩個紅色高帽子的身影一閃而過消失在巷子的盡頭。
君玉心裏一動,正要加快腳步,忽然見到巷子的另一端,又出現一個探頭探腦的黃色身影。
那人看了看高高的帥府圍牆,迴過身,忽然見到身邊靜靜地站著一個微笑的少年,不由得大吃一驚。
君玉笑笑:“丹巴上人,久違了!”
丹巴上人惡狠狠地看她一眼,並不開口,拿了金鈸就走。
君玉看丹巴上人離開,也不追問。她入住帥府不過才一夜而已,居然有兩撥喇嘛一前一後大白天來踩場子!這些喇嘛的消息倒也靈通得可以。而那兩個紅色帽子的喇嘛和丹巴上人顯然並非同路。自蜀中歸來後,她仔細搜集了一些喇嘛的信息,尤其是“峨嵋先鋒”和“探馬赤軍”交鋒時,軍中居然出現了幾名喇嘛,更加引起了她的注意,這些日子來,東方迥的情報係統也大力收集這方麵的情報。無奈,兩教行事都十分神秘,加上天遙地遠,也沒獲得多少有效情報,隻知道近期紅教和黃教之間的爭鬥已經越來越激烈。尤其,紅教的頭領已經秘密和胡王達成了某些協議!
拓桑在蜀中密室毀卻佛牙,君玉雖不知道佛牙於他們到底有什麽重大意義,但是想到兩教都出動了大量人力,尤其是丹巴上人對自己那種恨之入骨的目光,即使明知拓桑為“博克多”,也隱隱為他的處境擔憂!
這時,薄薄的雨依舊飄拂著,君玉轉身沿著那排長長的柳巷往迴走。
一個人正站在一棵巨大的柳樹下麵,衣衫微濕,也不知已經站了多久。
那人迴過頭來,卻正是朱渝。
君玉見得這京中唯一熟人也自高興,道:“朱渝,怎麽不進去?”
朱渝環顧四周,沉默了一會兒忽道:“第一次到你這帥府,總該送你一件禮物!”
君玉接過,卻是兩軸畫卷,她展開第一幅,正是情魔收藏的那幅自己父親的畫像。當初在寒景園裏,情魔被丹巴上人擊斃時,她正處於半昏迷之中,待清醒過來時,混亂之中,父親的畫像早已不知去向,她原本以為今生可能再也見不到了,如今一見之下,隻覺喜不自禁。
她又展開第二幅圖,那幅工筆細描卻是她第一次見到,畫上的女子眉清目秀,雙眼生輝,卻正是自己的母親蘭茜思!
她正要道謝,朱渝已經轉身,也不告辭,徑直離去!
第十八章
在京城的幾天,一直都是孫嘉和盧淩在外應酬,他二人似乎對此道得心應手,君玉省去了不少麻煩,但隻覺得在這裏日複一日,大家隻尚空談,並無什麽要事,便決定設法盡快返迴鳳凰城。
這天傍晚,她來到帥府的園林裏,這個園林不知已經變換了多少主人,放眼雖然春色滿園,卻滿目陌生,心裏有種說不出的煩亂之意,遠不及鳳凰寨的漫地山花。
她在林裏站了一會兒,忽然抬起頭來,平靜地道:“樹上的朋友,下來吧!”
“嗤”地一聲,一陣奇怪的煙霧襲來,隻聽得一陣磔磔的怪笑聲和著一頂紅色的高帽子一起快速奔逃而去!
君玉緩步走出大門,看了看那頂紅色高帽子遠去的方向,她心裏的意外雖然加深,卻無心追趕,由得他去了!
迴頭,一個人正大步而來,正是汪均!
汪均見了她立刻抱拳一禮:“汪均這些天各種雜事纏身,一直不得閑暇,以至今時今日才有機會登門拜訪,還望沒有打擾到君兄!”
“汪兄客氣,請!”
兩人坐定,閑話了些近況,汪均道:“君兄初到京城,可還習慣?”
君玉搖搖頭,笑了:“我是奔波勞碌命,享不來這京城花花世界福!”
汪均嘆息一聲道:“皇上雖然登基,但是朱丞相把持朝政,大小事情往往由不得皇上做主。現在六部之中,除了一個禮部尚書,全為朱丞相的門生、親信,實不相瞞,現在皇上可以信賴的人少之又少……”
新皇登基,權臣當道,不經一番殘酷的爾虞我詐,朝堂勢力又怎能趨向平衡?千百年來,概莫如此,君玉益加興味索然,沉默無語。
汪均又道:“現在山東的流民暴動尚未完全平息,而藏邊又起了些波折……”
君玉立刻道:“什麽波折?”
“最近黃教和紅教的衝突越來越激烈,而黃教內部也有很大分歧,上個月,有人進京密報,說現任的‘博克多’不守清規,要求朝廷做出處理……”
君玉心裏剎時翻江倒海,卻淡淡地道:“這又是怎麽迴事?”
汪均搖搖頭:“他們的內部事務,外人實難了解,隻說是這博克多屢次犯禁,不僅失去了他們曆代尋找的佛牙,更在他的居室發現了若幹情詩……曆代‘博克多’都得到了朝廷認可,所以,現在告密者進京要求嚴懲,他們好像也在密謀新的領袖人選,朝廷唯恐處理不當會引起極大的分裂和紛爭。加上現在赤金族的真穆帖爾到了祁連山一帶大肆活動,勢力逐日向西擴展,一旦教中分裂,必然給他們可趁之機……”
</br>
而孫嘉則取代原彭東的位置,統兵鳳凰城。盧淩、周以達等眾將領也皆有封賞。
趙公公那尖細的嗓子繼續念道:“……鳳凰城君將軍多年來率領鳳凰軍立下赫赫戰功,卻從不居功,實為國家股肱良臣,如今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總領北六省的全部兵馬,在京城賜帥府一座,欽此……”
眾大臣麵麵相覷,七皇子登基之前自己就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個職位除了皇族親信外,隻傳豪門世勛,如今卻封了一個二十來歲的少年!
朱丞相使了個眼色,幾名武將正要出班勸諫,皇帝揮手阻止了他們,趙公公立刻拿過另一本奏摺慢慢地念了起來,卻正是君玉近幾年來在北方邊境的大小37場戰役,無一敗績!其中還包括三次重大的會戰,想是皇帝為堵反對之口早做了充分準備!
君玉抬頭,接觸到孟元敬的目光,隻見孟元敬十分開心地向自己點了點頭。君玉也笑笑,心裏卻暗暗叫苦,但也無可奈何,隻得走一步看一步。
由於福建一帶倭寇橫行,東南前線戰事緊急,孟元敬第二天五更不到就立刻奉旨返迴前線,兩人隻匆匆一麵甚至來不及敘話就再次離別。
當天傍晚,君玉和孫嘉、盧淩第一次走進那座所謂的“兵馬大元帥府邸”,老大的一座院子雖傭僕成群,戒備森嚴,卻無一熟悉麵孔。
管家拿出很多帖子,都是京城的王公大臣的拜帖或者請柬,甚至還有好幾樁提親事宜的,君玉看也不看,隻選擇了其中一些給孫嘉,讓孫嘉、盧淩代為應酬。
如此安排完畢,已是月上梢頭,孫嘉、盧淩各去休息,君玉沉思了一會兒,正準備休息,管家忽報汪均來訪。七皇子登基後,汪均已經成為禦前帶刀侍衛。
君玉迎出去,隻見汪均身邊是一個輕裝簡便之人,正是當今皇帝。
君玉見他微服而來,也不聲張,三人堂上坐定,皇帝道:“此次未得君公子同意,先下旨任命,原是怕公子推辭,還望公子理解!”
君玉一笑,朝堂任命,現在理不理解又能如何?令她意外的倒是七皇子已經登基還肯如此折節下訪、禮賢下士,可知不僅是有所圖謀而是有重大圖謀。
果然,皇帝開口道:“寡人登基以來,內憂外患並不稍緩,如今朝中大小官員大半是朱丞相門生,寡人每每親政總被百般阻撓,諸事掣肘;而武將更為他籠絡半數,隻管向朝廷獅子大開口要錢糧餉銀,卻是屢戰屢敗,毫無建樹,如果能多幾個君公子、孟將軍這樣的人才,寡人也不必夜夜憂心、食不甘味了!”
朱丞相曾暗中輔佐三皇子,皇帝登基後,對於自己身邊這根大刺,自然想拔而除之,但是根基未穩,又不敢輕易下手。君玉暗思,血雨腥風下的皇權爭奪不知會掀起何等的滔天巨浪,皇帝如今大力扶植自己的勢力,雖然也是為了自己的龍椅坐穩,但是好歹在邊境戰事上有所作為,聊勝朱丞相的一手遮天,便點了點頭,道:“君玉當為北方邊境盡綿薄之力,皇上還請放心!”
皇帝見她雖迴答得舉重若輕,但是態度較上次已經有一些改變,不禁大喜,汪均也自高興,隨了皇帝又微服而去!
※※※※※※※※※※※※※※※※※※※※※※
這一夜,春雨風聲,早上醒來,依舊春寒料峭,薄雨紛飛。
君玉走出帥府大門,大門的左側是一條長長的巷子,成行的柳樹已經萬枝垂下、綠色依依。她剛走了幾步,忽然看到前麵兩個紅色高帽子的身影一閃而過消失在巷子的盡頭。
君玉心裏一動,正要加快腳步,忽然見到巷子的另一端,又出現一個探頭探腦的黃色身影。
那人看了看高高的帥府圍牆,迴過身,忽然見到身邊靜靜地站著一個微笑的少年,不由得大吃一驚。
君玉笑笑:“丹巴上人,久違了!”
丹巴上人惡狠狠地看她一眼,並不開口,拿了金鈸就走。
君玉看丹巴上人離開,也不追問。她入住帥府不過才一夜而已,居然有兩撥喇嘛一前一後大白天來踩場子!這些喇嘛的消息倒也靈通得可以。而那兩個紅色帽子的喇嘛和丹巴上人顯然並非同路。自蜀中歸來後,她仔細搜集了一些喇嘛的信息,尤其是“峨嵋先鋒”和“探馬赤軍”交鋒時,軍中居然出現了幾名喇嘛,更加引起了她的注意,這些日子來,東方迥的情報係統也大力收集這方麵的情報。無奈,兩教行事都十分神秘,加上天遙地遠,也沒獲得多少有效情報,隻知道近期紅教和黃教之間的爭鬥已經越來越激烈。尤其,紅教的頭領已經秘密和胡王達成了某些協議!
拓桑在蜀中密室毀卻佛牙,君玉雖不知道佛牙於他們到底有什麽重大意義,但是想到兩教都出動了大量人力,尤其是丹巴上人對自己那種恨之入骨的目光,即使明知拓桑為“博克多”,也隱隱為他的處境擔憂!
這時,薄薄的雨依舊飄拂著,君玉轉身沿著那排長長的柳巷往迴走。
一個人正站在一棵巨大的柳樹下麵,衣衫微濕,也不知已經站了多久。
那人迴過頭來,卻正是朱渝。
君玉見得這京中唯一熟人也自高興,道:“朱渝,怎麽不進去?”
朱渝環顧四周,沉默了一會兒忽道:“第一次到你這帥府,總該送你一件禮物!”
君玉接過,卻是兩軸畫卷,她展開第一幅,正是情魔收藏的那幅自己父親的畫像。當初在寒景園裏,情魔被丹巴上人擊斃時,她正處於半昏迷之中,待清醒過來時,混亂之中,父親的畫像早已不知去向,她原本以為今生可能再也見不到了,如今一見之下,隻覺喜不自禁。
她又展開第二幅圖,那幅工筆細描卻是她第一次見到,畫上的女子眉清目秀,雙眼生輝,卻正是自己的母親蘭茜思!
她正要道謝,朱渝已經轉身,也不告辭,徑直離去!
第十八章
在京城的幾天,一直都是孫嘉和盧淩在外應酬,他二人似乎對此道得心應手,君玉省去了不少麻煩,但隻覺得在這裏日複一日,大家隻尚空談,並無什麽要事,便決定設法盡快返迴鳳凰城。
這天傍晚,她來到帥府的園林裏,這個園林不知已經變換了多少主人,放眼雖然春色滿園,卻滿目陌生,心裏有種說不出的煩亂之意,遠不及鳳凰寨的漫地山花。
她在林裏站了一會兒,忽然抬起頭來,平靜地道:“樹上的朋友,下來吧!”
“嗤”地一聲,一陣奇怪的煙霧襲來,隻聽得一陣磔磔的怪笑聲和著一頂紅色的高帽子一起快速奔逃而去!
君玉緩步走出大門,看了看那頂紅色高帽子遠去的方向,她心裏的意外雖然加深,卻無心追趕,由得他去了!
迴頭,一個人正大步而來,正是汪均!
汪均見了她立刻抱拳一禮:“汪均這些天各種雜事纏身,一直不得閑暇,以至今時今日才有機會登門拜訪,還望沒有打擾到君兄!”
“汪兄客氣,請!”
兩人坐定,閑話了些近況,汪均道:“君兄初到京城,可還習慣?”
君玉搖搖頭,笑了:“我是奔波勞碌命,享不來這京城花花世界福!”
汪均嘆息一聲道:“皇上雖然登基,但是朱丞相把持朝政,大小事情往往由不得皇上做主。現在六部之中,除了一個禮部尚書,全為朱丞相的門生、親信,實不相瞞,現在皇上可以信賴的人少之又少……”
新皇登基,權臣當道,不經一番殘酷的爾虞我詐,朝堂勢力又怎能趨向平衡?千百年來,概莫如此,君玉益加興味索然,沉默無語。
汪均又道:“現在山東的流民暴動尚未完全平息,而藏邊又起了些波折……”
君玉立刻道:“什麽波折?”
“最近黃教和紅教的衝突越來越激烈,而黃教內部也有很大分歧,上個月,有人進京密報,說現任的‘博克多’不守清規,要求朝廷做出處理……”
君玉心裏剎時翻江倒海,卻淡淡地道:“這又是怎麽迴事?”
汪均搖搖頭:“他們的內部事務,外人實難了解,隻說是這博克多屢次犯禁,不僅失去了他們曆代尋找的佛牙,更在他的居室發現了若幹情詩……曆代‘博克多’都得到了朝廷認可,所以,現在告密者進京要求嚴懲,他們好像也在密謀新的領袖人選,朝廷唯恐處理不當會引起極大的分裂和紛爭。加上現在赤金族的真穆帖爾到了祁連山一帶大肆活動,勢力逐日向西擴展,一旦教中分裂,必然給他們可趁之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