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八十年代:重生天之驕女 作者:萌小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哇,原來你已經摸底了啊!”
四個人連聲感嘆道。
“這是當然的!”
文倩理所當然地說道,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提前做,文倩這個金牌輔導不就是白做了。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收費!”
對於這個問題,文倩還是有些苦惱的!
其他的事情還好,對於當代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她還是摸不太準,因為教育觀念並不算太強,她也不知道一般家庭願意為孩子投入多少。
第070章 承諾
“那我們收低一些不就可以了嗎?”
南宮銘很自然地說道。
大學生兼職在當時並不普遍,可是也不是完全沒有大學生兼職,當年大學還沒有什麽獎學金的說法,許多農村考出來的孩子根本拿不出什麽生活費,也會在外麵做一些事情貼補生活費的。
所以他們對學生做家教的行情還是有些許了解的。
“不!”
文倩想都沒有想地否定掉了。
每個市場都有低端,而且低端是沒有下限的,你降低價格,人家還能降得更低,畢竟培訓市場和勞力市場是有相似之處的,那就是服務者投入的主要是自己的體力和時間。
雖說家教不是出賣體力,出賣腦力有時候和出賣體力是相似的,能夠提供這種服務的大學生實在太多,作為一個要創出品牌的機構,不能向低端市場看齊。
“那你準備收多少?”
四個人疑惑地看著文倩,摸不清楚文倩到底是怎麽想的。
“於曉,你的家庭一般一個月收入是多少?”
文倩的目光向於曉望去。
在寢室的四姐妹中,孟倩倩和姚貝貝的家庭算是一般,隻不過來自城市,比自己家的收入肯定還是高一些,但是在城市中,她們的家庭就算一般了。
相比之下,於曉的父母都是幹部,收入是最高的了,文倩先是詢問她的家庭收入。
“我爸爸一個月差不多有一百二,媽媽少些,一個月也有一百一!”
於曉自然不會隱瞞文倩,如實地說道。
“果然比縣城高了不少!”
文倩點點頭,心裏說道。
她的父母一個月隻有七十多塊錢,在銀行還不是很好的時候,這個收入在縣城中算中等了吧。
“你家裏是兩個孩子吧!”
文倩說道,其實大家互相聊過家庭,對彼此的家庭還是有所了解的。
“嗯,我還有一個弟弟,和你們說過!”
於曉點頭說道。
在這個年代,特別是他們這個年齡段,一般的家庭都三四個孩子,二個已經算少的了,至於文倩家這種隻有一個孩子的,那已經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了。
“你感覺你家願意為你們讀書投入多少錢?”
文倩繼續問道。
這個問題要是放在她前世根本不會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到了後麵許多家庭為了孩子能夠讀上重點學校,幾乎可以拿出家裏所有的儲蓄。
但是在這個教育還不是很重要的年代,文倩心裏還是拿不準。
“如果我們能夠繼續讀下去,家裏基本上都會盡力出的!”
於曉很肯定地說道。
“不愧是高端一些的家庭,目光就是遠的多!”
文倩點點頭,心裏有一些感嘆。
在八十年代初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許多家庭見出外打工能賺到錢,便是然孩子輟學跟著出去打工,可是在二三十年之後再看,這些外出打工的家庭在最初的幾年風光之後都是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特別是第一批打工者,當他們年齡大了,迴到了家鄉,在家鄉買了大房子,有了車子和一定的存款,可是依然發現自己還是要繼續勞動,如果不勞動的話,也沒有了持續的收入,會陷入坐吃山空的境遇。
相反隻是一些有見識的家庭,讓孩子多讀書,進入更有保障的工作領域,雖然收入和打工者相比好像有差距,但是工作穩定輕鬆,各種高強度勞動帶來的病患少,還有醫保和社保,不用擔心老年生活。
這種差距源於各自的經曆和見識,而高端家庭的目光明顯會遠一些。
“你們兩個呢?”
文倩目光望向孟倩倩和姚貝貝。
兩個人的家庭差不多,都是城市的工人家庭,家裏都是三個孩子,父母的收入維持家庭支出之後剩餘的有限,能夠投入大教育中的自然有限,卻是最有參考價值的。
“為了我弟弟的話,”孟倩倩沒好氣地說道,“家裏估計每個月投入個二十塊錢左右還是有可能的!至於我嘛,如果不是我自己爭氣,早讓我出去找事情做了......”
“差不多吧!”
姚貝貝同病相憐地說道。
“將近十分之一的收入嗎?”
文倩撇撇嘴,這兩人的父母明顯是吃飽喝足就滿足之人,自然也沒有什麽眼光,隻願意為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到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可惜的是,這個年代許多家庭可能都是這樣的想法,這個年代是中國騰飛的起點,也是許多人拉開差距的年代!
“北京的收入普遍比我們生活的城市稍微高一些!”
</br>
四個人連聲感嘆道。
“這是當然的!”
文倩理所當然地說道,如果連這些都不知道提前做,文倩這個金牌輔導不就是白做了。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收費!”
對於這個問題,文倩還是有些苦惱的!
其他的事情還好,對於當代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她還是摸不太準,因為教育觀念並不算太強,她也不知道一般家庭願意為孩子投入多少。
第070章 承諾
“那我們收低一些不就可以了嗎?”
南宮銘很自然地說道。
大學生兼職在當時並不普遍,可是也不是完全沒有大學生兼職,當年大學還沒有什麽獎學金的說法,許多農村考出來的孩子根本拿不出什麽生活費,也會在外麵做一些事情貼補生活費的。
所以他們對學生做家教的行情還是有些許了解的。
“不!”
文倩想都沒有想地否定掉了。
每個市場都有低端,而且低端是沒有下限的,你降低價格,人家還能降得更低,畢竟培訓市場和勞力市場是有相似之處的,那就是服務者投入的主要是自己的體力和時間。
雖說家教不是出賣體力,出賣腦力有時候和出賣體力是相似的,能夠提供這種服務的大學生實在太多,作為一個要創出品牌的機構,不能向低端市場看齊。
“那你準備收多少?”
四個人疑惑地看著文倩,摸不清楚文倩到底是怎麽想的。
“於曉,你的家庭一般一個月收入是多少?”
文倩的目光向於曉望去。
在寢室的四姐妹中,孟倩倩和姚貝貝的家庭算是一般,隻不過來自城市,比自己家的收入肯定還是高一些,但是在城市中,她們的家庭就算一般了。
相比之下,於曉的父母都是幹部,收入是最高的了,文倩先是詢問她的家庭收入。
“我爸爸一個月差不多有一百二,媽媽少些,一個月也有一百一!”
於曉自然不會隱瞞文倩,如實地說道。
“果然比縣城高了不少!”
文倩點點頭,心裏說道。
她的父母一個月隻有七十多塊錢,在銀行還不是很好的時候,這個收入在縣城中算中等了吧。
“你家裏是兩個孩子吧!”
文倩說道,其實大家互相聊過家庭,對彼此的家庭還是有所了解的。
“嗯,我還有一個弟弟,和你們說過!”
於曉點頭說道。
在這個年代,特別是他們這個年齡段,一般的家庭都三四個孩子,二個已經算少的了,至於文倩家這種隻有一個孩子的,那已經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了。
“你感覺你家願意為你們讀書投入多少錢?”
文倩繼續問道。
這個問題要是放在她前世根本不會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到了後麵許多家庭為了孩子能夠讀上重點學校,幾乎可以拿出家裏所有的儲蓄。
但是在這個教育還不是很重要的年代,文倩心裏還是拿不準。
“如果我們能夠繼續讀下去,家裏基本上都會盡力出的!”
於曉很肯定地說道。
“不愧是高端一些的家庭,目光就是遠的多!”
文倩點點頭,心裏有一些感嘆。
在八十年代初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許多家庭見出外打工能賺到錢,便是然孩子輟學跟著出去打工,可是在二三十年之後再看,這些外出打工的家庭在最初的幾年風光之後都是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特別是第一批打工者,當他們年齡大了,迴到了家鄉,在家鄉買了大房子,有了車子和一定的存款,可是依然發現自己還是要繼續勞動,如果不勞動的話,也沒有了持續的收入,會陷入坐吃山空的境遇。
相反隻是一些有見識的家庭,讓孩子多讀書,進入更有保障的工作領域,雖然收入和打工者相比好像有差距,但是工作穩定輕鬆,各種高強度勞動帶來的病患少,還有醫保和社保,不用擔心老年生活。
這種差距源於各自的經曆和見識,而高端家庭的目光明顯會遠一些。
“你們兩個呢?”
文倩目光望向孟倩倩和姚貝貝。
兩個人的家庭差不多,都是城市的工人家庭,家裏都是三個孩子,父母的收入維持家庭支出之後剩餘的有限,能夠投入大教育中的自然有限,卻是最有參考價值的。
“為了我弟弟的話,”孟倩倩沒好氣地說道,“家裏估計每個月投入個二十塊錢左右還是有可能的!至於我嘛,如果不是我自己爭氣,早讓我出去找事情做了......”
“差不多吧!”
姚貝貝同病相憐地說道。
“將近十分之一的收入嗎?”
文倩撇撇嘴,這兩人的父母明顯是吃飽喝足就滿足之人,自然也沒有什麽眼光,隻願意為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到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可惜的是,這個年代許多家庭可能都是這樣的想法,這個年代是中國騰飛的起點,也是許多人拉開差距的年代!
“北京的收入普遍比我們生活的城市稍微高一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