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新海誠的觀眾,八九不離十是看中新海誠作品獨特寫實細膩畫風,還有故事裏大膽宣言的勇敢愛情,動聽感人的電影歌曲等等。


    所以如果你是新海誠的粉絲,他的新作品《天氣之子》不會讓你失望,影片依然是原汁原味的新海誠style。看點


    以天氣起名的《天氣之子》,大自然的壯麗,被新海誠用他的畫風語言描繪得非常唯美,尤其是本片有很多天空,光影和城市結合的大空鏡畫麵,每一幀都可以當壁紙用。


    片中水的描繪,在此前作品《言葉之庭》就已經讓人嘖嘖稱讚,到了《天氣之子》,全片一直出現的水的刻畫,更是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光雨水落在地上濺起的水花,每一個水花打開的形狀都不一樣。而東京城市的描繪,新海誠等於又是做了一部全新的東京旅遊宣傳片,依舊是aaaaa+的視覺效果。


    這也得益於《你的名字》的爆紅,讓新海誠有了更雄厚的資金,去豐富和細化這部《天氣之子》。當然也有不少報道稱,正因為《你的名字》火爆的原因,才變相讓新海誠和團隊,去製作這部著精神續集意味的《天氣之子》。


    所以《天氣之子》也就不得不從各方麵,都要和《你的名字》來比較一番。


    直接說好了,看完《天氣之子》以後,我認為比起上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你的名字》,《天氣之子》確實比不了前作,不管在故事節奏或角色塑造上,都有所欠缺。不過這些問題其實在《你的名字》就有所體現,但因《你的名字》源起故事戲劇衝突更大更直接,這些問題才有所隱藏。


    而這一次的《天氣之子》,其實隻是更原始的暴露了新海誠一貫的敘事“缺點”,但嚴謹來說不應該是新海誠的“缺點”,而是他的特色。新海誠的所有作品,有一種刻意避開類型的歸屬,去把主線故事打散,達到一種亂中有序的感覺,看完新海誠的作品以後,你不太能解釋這是一部什麽主題的影片。


    《天氣之子》就是很典型的一部作品,影片跟愛情,成長,友情,環保,神話等等都有關,但又不完全是你想的那樣子。微醺劇透解析(不影響觀影)


    《天氣之子》故事講述了16歲男孩帆高,離家出走到東京闖蕩。


    如同影片一直陰霾的雨天,帆高一開始在東京找工作並不順利,最後隻能到麥當勞每餐都吃著最便宜的玉米羹,這時在店裏打工的女主陽菜給帆高一個漢堡,成了帆高吃過最好的一頓飯。帆高因找不到工作,身無分文,隻能投靠路途中遇到的須賀先生,並在須賀的一家所謂的都市傳說撰稿小工作室打雜。


    於是,帆高在東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在某日,帆高再次邂逅陽菜,此時陽菜正要去做特殊成人工作,被帆高製止。從那之後,兩人就此真正認識,帆高也發現陽菜是晴天女孩,隻要陽菜祈禱天晴,在她的範圍內的雨天就會放晴一段時間。


    於是他們用這種“超能力”作為賺錢手段,有償去為想讓放晴的人服務。但這樣的操作讓東京甚至日本雨一直下,氣氛並不融洽,陽菜的放晴超能力,其實是有代價的,而這個代價,讓影片進入節奏加快的第三幕,最後帆高和陽菜兩人的愛情和結局,都不得不麵臨殘酷的選擇。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嗎,我總結的《天氣之子》故事大綱,帆高和陽菜男女主角相遇的有點晚,陽菜的天晴能力出現的也有點晚,主線故事的開始也有點晚。而且就算帆高和陽菜相識之後,影片依然處在主線遊離狀態,並不想過多交代陽菜的超能力和解決方式。


    影片有很多片段,都聚焦在帆高的精神狀態上,正如帆高的從頭貫穿的內心獨白,《天氣之子》似乎是在講述帆高的心路曆程,很多片段是生活化和無目的化的。但...也正如影片用陽菜獲得神跡能力作為開頭,來定義影片是戲劇很強的劇情類型,讓觀眾先入為主認為這是一部玄幻動作大片。


    這就是《天氣之子》有些分裂的地方,後來我想了很久,影片的敘事結構,更像一部電視劇的敘事氣氛,片中的人和事,都有著自己的分支,不管是帆高還是陽菜,或是須賀,陽菜的弟弟等等,我們都能隱約感覺到每個人的故事軌跡,但並不清晰和完整。雖然《天氣之子》有不少的小問題(或新海誠特色),但影片後勁是很足的。


    看完電影之後,我依然沉浸在片中的情感裏,這種代入感非常奇妙,特別是後麵陽菜和帆高要解決放晴危機的結局部分,影片前麵那些無所事事的瑣碎生活描寫,似乎開始有了歸宿,最後化成一股成長蛻變必須要承擔的疼痛,讓人久久無法忘懷。結局深度解析


    影片隨著陽菜不斷使用100%晴天超能力,隨之而來的則是陽菜要付出的代價,陽菜必須以晴女的方式祭祀給上天,以換取東京甚至大半個日本的晴天,否則瓢潑大雨將會持續。


    於是陽菜選擇犧牲自己,將自己祭祀上天,換來世界的晴朗,但帆高做了和陽菜相反的選擇,在帆高一意孤行努力下,他救出陽菜,把她帶迴到人類世界,但換來的卻是東京的雨水泛濫,在短短3年,東京一大半都被雨水淹沒。相信很多人看了這個結局,會感到非常意外和吃驚,影片最後帆高和陽菜選擇有些自私的利己主義,用東京的過半淹沒來換取兩人的愛情。


    或許是我們看慣了如今超級英雄電影舍小家為大家的主題後,偶爾來一發這種《天氣之子》的價值觀結尾,似乎有些不適應。


    正如新海誠在訪談中也說到,影片中結局,可能會造成大家意見不一甚至會有分歧,但影片的目的並不是想做主流讓人思考的大電影。《天氣之子》的結局表麵看是一個有軌電車倫理難題,也就是救大眾還是救個人,但其核心並非如此,在這裏並不是我想給影片洗地。


    仔細想想,難道帆高的選擇有錯嗎,正如須賀在片中說到的,這個世界早已陷入瘋狂,所以到底是誰先讓世界陷入瘋狂的,恐怕並不是陽菜的超能力,或者帆高的決定吧。陽菜當初祈禱的源頭,是想和病危的母親在晴天時外出散步,因為這樣陽菜才變成了天晴少女,但陽菜在認識帆高前,並沒有頻繁使用天晴的超能力。


    而因為生活所迫,兩個邊緣的未成年人在社會中遭受排擠,在東京壓力巨大的工作環境下,他們才想到了用天晴超能力來作為賺錢的方式。


    從這一角度來看,似乎這個社會對於陽菜和帆高這樣生活底層的人,有著原罪的代價,那麽最後又憑什麽讓陽菜去為這個既得利益者的社會體係去犧牲呢。


    分析到這,我們對帆高最後做的決定就不會太驚訝了。


    帆高離家出走,影片對他的家和出走原因選擇大麵積留白,但我們也能從中窺探一二,帆高坐船去東京時,臉上帶著傷,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家暴。


    而在原本的故事中,帆高則是因為父親家暴殺了父親,離家出走,但這個似乎對角色定向太暴力而因此去除。帆高來到東京之後,新海誠選擇了東京的新宿作為主場地,新宿是東京最繁華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視角則放在了新宿肮髒的角落,風塵的成年人酒店周圍,時間則多數選擇在夜晚,再加上影片一直下的雨,這些都映襯了帆高在東京浪跡的困境和不安。


    東京冷漠和排斥,是給到這位16歲帆高的最初印象,再加上帆高的家庭背景,讓這位正在經曆成長的男孩,對這個世界並沒有抱予太多的好感。


    而陽菜的出現,讓帆高真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陽光。正如片中有一段迴憶是帆高踩著腳踏車,瘋狂的追逐著陰霾天氣的一縷陽光,最後那陽光投向了大海,這才讓帆高做了離家的決定。


    帆高那時追逐的陽光也代表著自由和未來,而周圍的陰霾天氣則代表著帆高之前的壓抑人生。


    而陽菜每次放晴天空,也代表了帆高心中一直壓抑的心情一點點放晴。


    但當結局陽菜在帆高身邊消失時,即使此時整個東京是晴空萬裏也無濟於事,因為對於帆高而言,整個內心世界再次瓢潑大雨和陰暗不堪。


    綜上所述,帆高會為了沒有給過他溫暖的東京,犧牲掉自己內心的陽光嗎,顯然帆高沒有這麽偉大。


    帆高同時也是這個社會的受害者,他一直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影片讓這樣的人,有選擇去拯救世界的權力,顯然是影片給出最強的諷刺。


    換句話說,陽菜和帆高並不欠這個世界,他們有選擇自己幸福的權利,雖然這和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但影片也讓我們看到個體對於夢想和未來追求的不顧一切。


    再退一步往更大的方向聊,造成影片中最後大雨不斷的局麵,是陽菜和帆高造成的嗎?


    從影片一開始,陽菜照顧病危母親時就已經持續大雨了,所以陽菜才會祈禱天晴,讓她和母親能外出散步。那麽原罪歸結於誰?是上天的神對人類的懲罰,還是人類的發展打破自然的平衡,再怎麽歸結起來,都不會算到渺小的帆高和陽菜個體上來吧?!


    而且在影片結尾展現三年後的東京,雨水灌溉了半個城市,片中刻意沒有去表現水災對於人類的破壞,尤其是生命的損失,鏡頭更多的是放在了人們適應東京被淹沒的事實。我認為這裏並不是刻意減輕帆高選擇的負罪感,而是想要表現人類的發展,間接改變自然氣候,事實上在現實中,人類似乎真的在改變著地球的氣候。


    隨著人類二氧化碳的排放,氣候變暖,南北極冰川的融化,地球海平麵上升,像東京上海威尼斯這樣的城市,也會隨著自然地變化而發生改變,影片淹沒掉的東京,隻是用了誇張的手法,警示著人類對於天氣變化的漠視。另一方麵,也表現了人類自身頑強的適應性,三年後到處是水的東京,已經有了水上交通工具,還有因海平麵上升實行的規則,人們依然工作生活如常,世界末日的景象並沒有出現。


    這些都進一步的想證明,帆高和陽菜當初的決定,並不會為人類的進步和倒退承擔責任,每個人的選擇,對比世界的發展和變化,規則和秩序,在影片的結局看來,對被處理得浪漫和理想化。


    我想新海誠這樣處理結局,是更想側麵放大帆高和陽菜兩人的愛情。


    如果說愛情是種信仰,那麽這種信仰本來就是自私和極致的,愛情裏麵容不下第三者,而影片中的第三者,恰好就是陽菜和帆高要”拯救“的世界。


    彩蛋


    1.你的名字


    《天氣之子》被拿來和《你的名字》作對比,除了兩部作品在上映時間一前一後外,更重要是新海誠自己,讓《你的名字》中的角色參演了《天氣之子》,這樣的聯結,也不能怪觀眾說這兩部作品是姐妹篇了。


    而且,《天氣之子》的製作團隊,都是原班人馬copy《你的名字》,就連東京的主場景,也是選擇在了新宿,隻不過《你的名字》展現了東京和新宿光鮮亮麗的一麵,而《天氣之子》更多的是展現陰暗和雜亂的一麵。《你的名字》結尾瀧和三葉再次相遇,是在2013年,據新海誠透露,他們之後訂婚了。


    《天氣之子》的時間,放在了2021年,片中當警察到陽菜家詢問帆高下落時,給陽菜看帆高中學的畢業照,上麵寫著令和3年,而2019年日本更名為令和年號,所以令和3年就是2021年。影片中,須賀有拿著一本《mu》雜誌,是真實的日本雜誌,今年2019年9月雜誌是466期,片中是488期,也正好對應到2021年。而且在那本雜誌中,也出現了有關彗星的文章報道,這則彗星正是《你的名字》中出現的彗星事件。影片中帆高他們去老奶奶家時,瀧有出來客串了很長時間,此時的他成熟穩重了很多。


    三葉則做了首飾櫃台導購員,在帆高為陽菜買生日禮物時,帆高還在擔憂陽菜是否喜歡,三葉此時鼓勵了帆高。


    瀧和三葉的出現,都給帆高和陽菜兩人的感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三葉的妹妹四葉,也在影片最後有一閃而過,雖然年齡長大相貌有所改變,但是不變的發型是最好的識別。


    還有當陽菜在放晴天空時,有個畫麵是一對情侶在摩天輪看著夕陽的天空,這對情侶則是《你的名字》的那對配角情侶。此外《天氣之子》的敘事結構,也和《你的名字》十分相似,影片都是講述男女主角在不經意的緣分下邂逅,然後相識到相戀,就連片中不斷插播的電影歌曲,似乎掐的時間點都出奇的一致,兩部作品他們最後的感情走向,也因為牽連一個大事件而不得不麵臨選擇。


    隻不過兩部作品最後結局,選擇的價值觀正好相反,《你的名字》瀧和三葉選擇了拯救鎮上的人。而《天氣之子》的帆高和陽菜,則選擇了守護彼此的愛情。兩部作品的結局互為鏡子,互相映照但左右相反,正如道德價值觀的兩端,到底誰對誰錯,新海誠並沒有給予答案。


    2.麥田裏的守望者


    帆高最初在東京還吃得起吃泡麵那幾天,他用一本書壓著泡麵,那本書的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


    這本書的內容說的是主人公被學校開除後,離家出走隻身一人來到紐約闖蕩的故事,主人公從中見證了成人的虛偽,尋找到了純真和真理。


    《麥田裏的守望者》主人公的心路曆程,也間接影射到了帆高的遭遇中。


    3.水滴項鏈和翅膀戒指


    影片一開始,這個水滴項鏈是陽菜媽媽戴在手上的,陽菜媽媽死後,陽菜戴上了這水滴首飾。


    這代表了陽菜對母親的思念,也暗示了一種傳承。


    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水滴項鏈代表了全片無處不在的水,而當陽菜媽媽病危時,正好一束陽光撒到鳥居神位,然後陽菜得到了晴天的能力。


    影片雖然沒有表明陽菜媽媽的身份,但也讓我們忍不住浮想聯翩,似乎陽菜媽媽和晴天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甚至可以理解為,當時那縷陽光,是陽菜媽媽和陽菜之間的傳承儀式。


    而且最後陽菜身體變色,那個色彩和首飾水滴的色澤是一致的。之後帆高解救在天上的陽菜,兩人重新迴到人間後,陽菜的水滴項鏈斷掉,這也暗示了陽菜不要再做晴天少女,陽菜要做迴自己。


    帆高送給陽菜的戒指,是一枚翅膀抽象形狀,可以理解為自由的象征。


    4.須賀


    須賀這個角色在小說中更為詳細,須賀家族是名門望族,須賀的哥哥很有出息,名校畢業後出國留學,迴到日本做了財務官員,須賀哥哥的女兒,也就是被帆高誤認為是小三的須賀的侄女。


    而須賀則過得更平凡,他在年輕時遇到了自己太太,並有了一個女兒,但因太太車禍身亡家庭也走向崩離,女兒撫養權一直在奶奶那邊,須賀手上一直戴的雙戒指,u看書ww.uukashu.o 有一枚就是須賀亡妻的。


    須賀家中所謂的事務所,剛進門是一個日本居酒屋的吧台,這表明了以前這裏可能是須賀一家做居酒屋生意的地方,後麵則是住所。


    住所內的比如小孩的身高刻度,還有兒童用的三輪車,都表明這裏曾經有過歡聲笑語。值得注意的是,大雨傾盆後,須賀打開窗戶故意讓水倒灌家中,這是須賀要衝掉亡妻此前留下的便條紙,也代表著須賀想用雨水衝掉那些傷痛的迴憶,選擇重新開始。


    5.大丈夫


    新海誠作品裏的歌曲,一直是完美對應角色內心世界的工具。


    比如帆高和陽菜他們逃跑的那一夜,在ktv酒店裏,帆高給陽菜戴上戒指,此時歌曲是《we’llbealright》,日文是“大丈夫”。


    歌詞第一句就是:“世界的重量,就這樣壓在你一個人身上。”


    這句歌詞完美詮釋了陽菜此時麵對的困境和壓力。此外相比較於有嚼勁的結局,更讓我觸動的就是ktv他們在一起的最後夜晚,他們一起放肆的吃著美食,唱著歌,開心的鬧著笑著,仿佛世界的喧鬧都和他們無關。


    帆高當時內心獨白也說到,多麽希望時間停留在這一刻,把這一刻變成永恆。


    這也讓我想起了我十多歲正值成長的年紀,有好幾個瞬間和美好記憶,當時我也希望時間就此停止,不要長大,不要去麵對成人世界周遭的一切...最後我給影片打分,7.7分。


    看慣了好萊塢大片,再來看新海誠獨特細膩畫風的作品,就算影片毫無劇情,隻要畫麵好看,都是一種享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約翰雷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之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之理並收藏約翰雷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