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剛放過狠話的達紮路恭,早飯還沒有吃完,就開始下達撤兵令。


    達紮路恭已經沒有任何掙紮的餘地。


    因為俺拉讚兵敗的消息一旦傳到後麵緊追不舍的哥舒翰耳朵裏,哥舒翰會立刻全軍出擊。


    那時候,達紮路恭就麵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所以,他必須撤兵,立刻撤兵,把絕大多數從益州劫掠過來的物資都扔在了這一帶。


    正在拉屎的士兵,都不允許再拉屎,提著褲子就跑。


    吐蕃和南詔聯軍,造成了最快撤兵記錄。


    三月二十四日,李晟的捷報送到了哥舒翰手裏。


    “好!好啊!”哥舒翰大喜,“良器的才能超乎我的想象。”


    “大夫……”


    嚴武和高適麵麵相覷。


    等他們看完後,也一臉震驚。


    三月二十五日,幽州。


    “奚王到底什麽意思,媯州城有誰在那裏!”史思明暴跳如雷。


    宮女和內侍都站得遠遠的。


    “陛下,看現在,應該是無法調動奚王了。”耿仁智道,“臣以為,調不動奚王倒也不算一件壞事。”


    “為何?”


    “唐軍在媯州城設立互市,目的昭然若揭,就是為了拉攏迴紇人、奚人和契丹人,現在奚王在媯州城和唐軍打,打得兩敗俱傷,媯州城的目的不就失敗了嗎?”


    這樣一說,史思明心情倒是緩和了一些下來。


    史思明想了一會兒,問道:“契丹人呢,有消息嗎?”


    他瞥了一眼高尚,高尚立刻說道:“契丹人也去媯州了。”


    “嗯?”


    “說是奚王的邀請,一起去要茶葉去了。”


    史思明的眼角抽搐了一下,過了好一會兒,才怒道:“還有誰!”


    “陛下,可以找渤海人。”


    “好!你不說朕還想不起來。”


    “陛下,找渤海人恐怕隻能讓他們打遼東,遼西的柳城他們是不會來的,因為他們擔心被我們騙。”耿仁智說著。


    “你說得對,但渤海人願意去打都裏鎮嗎?”史思明手裏拿著刀,看著耿仁智。


    “陛下,可以跟渤海人說,拿下都裏鎮之後,遼東送給渤海人。”


    說話的是王伷。


    這種外交策略他最是擅長。


    “當然,不是真的送。”王伷連忙補充道。


    “你把話說詳細一些。”


    “臣的意思是,渤海人想要拿下遼東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我們現在的需求並不是將唐軍徹底趕出遼東,而是牽製遼東唐軍。”


    “那以後渤海人真的拿下了遼東,豈不是麻煩大了?”史思明又問道。


    “契丹人距離遼東也很近,等渤海人打遼東的時候,我們再派人去跟契丹人說,隻要契丹拿下遼東,就奉契丹首領為契丹王,以後大燕的精鹽充足地賣給契丹。”


    “好!好!”史思明很滿意,看著王伷說道,“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臣必不辱使命。”


    “陛下,既然如此,王師現在可以南下了。”高尚跳出來慫恿起來。


    史思明反複思考了片刻,道:“提兵五萬,朕要親自走一趟常山。”


    “陛下……”耿仁智想要勸。


    “朕心中有數。”


    天聖二年三月下旬,史思明先讓長子史朝義屯兵一萬於瀛州,隨後自己調兵五萬,號稱二十萬大軍,目標是常山。


    原本人們以為天聖元年朝廷在河北擊敗叛軍,在隴右擊敗吐蕃人之後,會迎來轉機。


    但現在看來,局勢並未有轉機。


    三月底,不僅僅河北叛軍再一次攪動風雲,媯州也遭到了奚人和契丹人的圍攻。


    消息傳到洛陽,引起了極大的震驚。


    在過去的時代,大唐百姓並不喜歡關注邊關戰事。


    尤其是兩京、河南等地的百姓。


    畢竟過去一百多年,戰爭都發生在邊疆。


    但現在不同了,自從前年叛軍打到洛陽,推到潼關下,大半個大唐都變得惶惶不安。


    現在一聽到打仗,無疑談虎色變。


    更讓兩京不安的消息在這個時候接踵而至:吐蕃人在隴右發兵三十萬,攻打鄯州!


    戰爭的消息,如同橫陳在大唐上空的陰雲,壓得大部分人都踹不過氣來了。


    去年年底剛宣布擊退叛軍,民間有一種似乎迴到過去的那種錯覺。


    沒錯,那就是錯覺。


    直到現在,沉浸在這種錯覺中的人們突然醒了。


    原來真的是錯覺。


    原來戰爭的威脅並沒有離去。


    似乎大唐一下子多麵受敵。


    在如此巨大的民情壓力下,大唐聖人卻似乎覺得好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一樣。


    “聖人,吐蕃主帥尚結息在石堡城附近雲集至十萬以上的兵馬。”元載騎著馬,走到皇帝的禦輦附近,小聲說道。


    李倓接過奏疏看起來。


    但他沒有直接對隴右的局勢發表意見,而是問元載:“封常清的奏疏說吐蕃人與大勃律國在圖謀興兵,他想要率兵討伐,你怎麽看?”


    “之前提到大食人在西域暗中聯絡各國,恐怕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要與大食人打一場,臣以為現在不宜多動幹戈。”


    李倓卻笑道:“朕不這麽想,大食人在西域攪動風雲,吐蕃人也在西域攪動風雲,如果封常清能滅掉大勃律國,讓西域各國再看看我大唐兵威,給一個他們重新考慮的機會,倒也不錯。”


    “而且,滅掉大勃律國,等於再砍吐蕃在西域的一隻手,到時候我們可以專心對付大食人。”


    “聖人所言極是,是臣考慮不周。”


    “給封常清發敕令,命他調步騎一萬,以大勃律國不尊天朝,暗中勾結賊寇為由,發兵討伐!”


    “是!”


    “等封常清滅掉大勃律國後,吐蕃人就知道,他們在西域和西南的戰略都會以失敗告終。到時候吐蕃不得不從隴右分兵進入西域和西南!”


    李倓看了一眼元載,又問元載:“到時候,你還覺得尚結息能繼續掌權嗎?”


    “陛下之意是,吐蕃的讚普會因為尚結息作戰不利而罷免他?”


    “不言而喻。”


    吐蕃人三線進攻大唐也是迫不得已。


    其實更多的是大唐在李隆基時代三線進攻吐蕃,無論是西南的南詔還是西域的大小勃律國都是李隆基為了打擊吐蕃而布的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