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什麽叫固若金湯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雲梯到之前,吐蕃人的弓箭手先近距離對著城頭放箭。
無數弓弦之聲落後,城下倏然騰起了一片黑雲,朝城頭壓去。
箭矢狂風暴雨一樣落下,衝擊在唐軍的鐵甲和盾牌上,發出無數清脆的聲音。
有一些唐軍中箭了。
但來不及去顧及到他們,城頭的唐軍也開始放箭。
箭簇劃過空中,發出尖銳的嘯聲,無差別地落到吐蕃軍和南詔軍裏。
箭頭打在吐蕃人鐵甲上,同樣無法洞穿。
但一部分南詔人卻慘了。
他們穿著皮甲,而且皮甲也不是庇護著全身。
唐軍密集的箭雨覆蓋下來,中箭的南詔人發出慘叫聲,倒在地上,被後麵衝上來的人淹沒。
“快!快射死這些吐蕃賊寇!”城頭的唐軍大聲吼叫著。
城下的吐蕃人也發出野獸般的怒吼:“衝上去,敲開這些唐狗的腦袋!”
很快,吐蕃人的雲梯搭在了護城河上。
相比於其他南方城市,成都缺水。
而且成都從秦開始,就不是軍事要塞,而是一座腹地之中的商業城市。
所以成都的城牆防禦實在一般般,護城河也非常的窄,能防一些土匪。
但對於能和精銳唐軍正麵硬剛的吐蕃軍,就實在不值一提了。
一批又一批的吐蕃人沿著密集的雲梯渡過護城河,來到了城牆下。
雲梯再被豎起來,後麵的弓箭手還在不知疲倦地朝城頭射箭。
到處都是喊殺聲。
那些吐蕃人如同兇狠地狼群,等雲梯掛在城牆上後,便開始瘋狂地往上爬,動作迅猛。
不得不說,吐蕃人的戰鬥力極其可怕,這可能和他們的飲食有關。
相比之下,南詔人就顯得弱了很多。
“兒郎們!殺啊!殺光城上的唐狗!”
人群中有人在嘶吼。
“殺!殺……”
後麵的跟著前麵的爬。
等爬到一半,城樓上大量的木頭、石頭傾瀉而下,砸在吐蕃人和南詔人的頭上。
那些就要爬上去的吐蕃兵,抬頭看見石頭落下來,驚恐地張大嘴巴,被砸中後,從雲梯上墜下來,砸在下麵的人身上。
但這些石頭和木頭卻無法阻止吐蕃人的進攻。
上麵的墜落下來,後麵的沒有絲毫懼意,繼續爬。
從遠處看上去,成都南城中間那一大片牆仿佛被黑色的蟻群覆蓋,那些蟻群不斷地往上移動,似乎要一點點覆蓋整座城牆。
更可怕的是,在他們的背後,還有無數的黑色洪流正在往前麵湧動。
女人小孩和老人聽到南城方向傳來廝殺聲,都知道戰爭開始了,他們緊張地待在家裏。
大街上那些待命的青壯,都麵色肅然地看著南城的方向。
那背後,仿佛有萬隻惡鬼在咆哮。
不知是否是錯覺,城牆似乎在搖晃,似隨時要崩塌。
爬到最上麵的吐蕃人沒有被砸下去的,開始用長槍往城頭刺。
槍頭刺在鐵甲上,發出尖銳的摩擦聲,雙方用盡全力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對衝。
唐軍的戰力非常強悍,他們用最簡單的方式:長槊不斷刺。
這樣把一片又一片吐蕃軍刺下去。
連哥舒翰本人也在城頭加入戰鬥,唐軍的士氣更高。
成百上千的吐蕃人從上麵墜落下來,發出痛苦的哀嚎。
但後麵的吐蕃軍和南詔軍依然沒有絲毫停下來的意思。
“攻進城,我們下半生都不用愁了!”
“父母隻生我一次!”
“搏一搏,騾子變汗血寶馬!”
“發財在此一舉!”
“窮怕啦!”
“……”
他們如同海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往城下推進,然後踏著那些摔下來的人的身體,繼續往上爬。
前鋒指揮官俺拉讚是達紮路恭的心腹愛將,這個人殘忍嗜殺,視人命如草芥。
這是眾所周知的。
在他下達撤退命令之前,沒有人敢說任何話。
他眯著眼睛看著前麵,整個前鋒隊伍呈現出一種澎湃的爆發力。
而前鋒的吐蕃人和南詔人在城頭酣戰的時候,第二批攻城隊伍也行動起來。
這批攻城隊伍的裝備很特別,是巨大的樹樁,架在板車上,由二十幾人向城門推動。
他們發出有節奏的唿喝聲。
當被削尖樹樁頭部撞在成都的城門上的時候,整個城門猛烈地抖動了一下。
後麵的唐軍意識到外麵有人在攻城,軍官大聲揮手:“擋不住城門!”
立刻有數十名唐軍湧過去,用身體抵住城門。
按理說那些大城的城門都是閘門,但成都實在太特殊,它在建城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被大軍攻打。
因為這個地方,是個盆地,四麵環山,環山的山口要道,相當於成都的城門。
這和長安是一個概念。
長安城並不堅固,是曆代都城裏防禦最差的。
那是因為長安城的城牆其實是那幾個關隘。
隻需要將關隘守好,關中平原內部根本無法出現需要長安城防禦的力量。
成都也是如此。
奈何此次整個劍南道的兵全部被打光了。
而且成都平原周圍和關中平原周圍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通往關中平原的道路不多,就那麽幾條。
但成都平原周圍卻有很多條道路可以進來。
所以成都平原的緩衝帶是南方那幾個州。
要守好那幾個州,敵人就沒辦法北上。
可問題又來了,那幾個州要守,隻能用南方人來守。
因為南北差異太大了,北方人稍微在那裏待一段時間,就很容易生病。
如果一定要用科學原理來解釋,空氣中的微生物不同。
可以說人類戰爭史就是微生物和鋼鐵的戰爭。
微生物能影響土壤,進一步影響糧食,還能決定人的生存,進一步影響兵源。
這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崔寧在安慰鮮於仲通的時候才說,朝廷興兵討伐南詔本身是錯誤的決定。
曆史上第二次討伐南詔的是李宓,他也是被迫南征,他的十萬大軍因為補給問題,隻能在雲南吃蘑菇。
吃完蘑菇之後,士兵們開始幻想自己能得道成仙。
還有一批士兵是被瘴氣毒死的。
所以迴到成都的城門問題上,這個城門一輩子都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吐蕃精銳用樹撞擊。
無數弓弦之聲落後,城下倏然騰起了一片黑雲,朝城頭壓去。
箭矢狂風暴雨一樣落下,衝擊在唐軍的鐵甲和盾牌上,發出無數清脆的聲音。
有一些唐軍中箭了。
但來不及去顧及到他們,城頭的唐軍也開始放箭。
箭簇劃過空中,發出尖銳的嘯聲,無差別地落到吐蕃軍和南詔軍裏。
箭頭打在吐蕃人鐵甲上,同樣無法洞穿。
但一部分南詔人卻慘了。
他們穿著皮甲,而且皮甲也不是庇護著全身。
唐軍密集的箭雨覆蓋下來,中箭的南詔人發出慘叫聲,倒在地上,被後麵衝上來的人淹沒。
“快!快射死這些吐蕃賊寇!”城頭的唐軍大聲吼叫著。
城下的吐蕃人也發出野獸般的怒吼:“衝上去,敲開這些唐狗的腦袋!”
很快,吐蕃人的雲梯搭在了護城河上。
相比於其他南方城市,成都缺水。
而且成都從秦開始,就不是軍事要塞,而是一座腹地之中的商業城市。
所以成都的城牆防禦實在一般般,護城河也非常的窄,能防一些土匪。
但對於能和精銳唐軍正麵硬剛的吐蕃軍,就實在不值一提了。
一批又一批的吐蕃人沿著密集的雲梯渡過護城河,來到了城牆下。
雲梯再被豎起來,後麵的弓箭手還在不知疲倦地朝城頭射箭。
到處都是喊殺聲。
那些吐蕃人如同兇狠地狼群,等雲梯掛在城牆上後,便開始瘋狂地往上爬,動作迅猛。
不得不說,吐蕃人的戰鬥力極其可怕,這可能和他們的飲食有關。
相比之下,南詔人就顯得弱了很多。
“兒郎們!殺啊!殺光城上的唐狗!”
人群中有人在嘶吼。
“殺!殺……”
後麵的跟著前麵的爬。
等爬到一半,城樓上大量的木頭、石頭傾瀉而下,砸在吐蕃人和南詔人的頭上。
那些就要爬上去的吐蕃兵,抬頭看見石頭落下來,驚恐地張大嘴巴,被砸中後,從雲梯上墜下來,砸在下麵的人身上。
但這些石頭和木頭卻無法阻止吐蕃人的進攻。
上麵的墜落下來,後麵的沒有絲毫懼意,繼續爬。
從遠處看上去,成都南城中間那一大片牆仿佛被黑色的蟻群覆蓋,那些蟻群不斷地往上移動,似乎要一點點覆蓋整座城牆。
更可怕的是,在他們的背後,還有無數的黑色洪流正在往前麵湧動。
女人小孩和老人聽到南城方向傳來廝殺聲,都知道戰爭開始了,他們緊張地待在家裏。
大街上那些待命的青壯,都麵色肅然地看著南城的方向。
那背後,仿佛有萬隻惡鬼在咆哮。
不知是否是錯覺,城牆似乎在搖晃,似隨時要崩塌。
爬到最上麵的吐蕃人沒有被砸下去的,開始用長槍往城頭刺。
槍頭刺在鐵甲上,發出尖銳的摩擦聲,雙方用盡全力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對衝。
唐軍的戰力非常強悍,他們用最簡單的方式:長槊不斷刺。
這樣把一片又一片吐蕃軍刺下去。
連哥舒翰本人也在城頭加入戰鬥,唐軍的士氣更高。
成百上千的吐蕃人從上麵墜落下來,發出痛苦的哀嚎。
但後麵的吐蕃軍和南詔軍依然沒有絲毫停下來的意思。
“攻進城,我們下半生都不用愁了!”
“父母隻生我一次!”
“搏一搏,騾子變汗血寶馬!”
“發財在此一舉!”
“窮怕啦!”
“……”
他們如同海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往城下推進,然後踏著那些摔下來的人的身體,繼續往上爬。
前鋒指揮官俺拉讚是達紮路恭的心腹愛將,這個人殘忍嗜殺,視人命如草芥。
這是眾所周知的。
在他下達撤退命令之前,沒有人敢說任何話。
他眯著眼睛看著前麵,整個前鋒隊伍呈現出一種澎湃的爆發力。
而前鋒的吐蕃人和南詔人在城頭酣戰的時候,第二批攻城隊伍也行動起來。
這批攻城隊伍的裝備很特別,是巨大的樹樁,架在板車上,由二十幾人向城門推動。
他們發出有節奏的唿喝聲。
當被削尖樹樁頭部撞在成都的城門上的時候,整個城門猛烈地抖動了一下。
後麵的唐軍意識到外麵有人在攻城,軍官大聲揮手:“擋不住城門!”
立刻有數十名唐軍湧過去,用身體抵住城門。
按理說那些大城的城門都是閘門,但成都實在太特殊,它在建城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被大軍攻打。
因為這個地方,是個盆地,四麵環山,環山的山口要道,相當於成都的城門。
這和長安是一個概念。
長安城並不堅固,是曆代都城裏防禦最差的。
那是因為長安城的城牆其實是那幾個關隘。
隻需要將關隘守好,關中平原內部根本無法出現需要長安城防禦的力量。
成都也是如此。
奈何此次整個劍南道的兵全部被打光了。
而且成都平原周圍和關中平原周圍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通往關中平原的道路不多,就那麽幾條。
但成都平原周圍卻有很多條道路可以進來。
所以成都平原的緩衝帶是南方那幾個州。
要守好那幾個州,敵人就沒辦法北上。
可問題又來了,那幾個州要守,隻能用南方人來守。
因為南北差異太大了,北方人稍微在那裏待一段時間,就很容易生病。
如果一定要用科學原理來解釋,空氣中的微生物不同。
可以說人類戰爭史就是微生物和鋼鐵的戰爭。
微生物能影響土壤,進一步影響糧食,還能決定人的生存,進一步影響兵源。
這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崔寧在安慰鮮於仲通的時候才說,朝廷興兵討伐南詔本身是錯誤的決定。
曆史上第二次討伐南詔的是李宓,他也是被迫南征,他的十萬大軍因為補給問題,隻能在雲南吃蘑菇。
吃完蘑菇之後,士兵們開始幻想自己能得道成仙。
還有一批士兵是被瘴氣毒死的。
所以迴到成都的城門問題上,這個城門一輩子都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吐蕃精銳用樹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