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嗎?”李倓猶豫了一下。


    其實他心裏最理想的人是李晟。


    正史上,李晟曾經在劍南道擊敗了南詔和吐蕃聯軍十數萬。


    用擊敗可能還不太準確,是殲敵近十萬。


    這其中斬首近萬,被李晟圍困而死的近十萬。


    但現在的李晟還不行,他還太年輕了。


    李倓也知道,現在最合適的人的確是哥舒翰。


    哥舒翰不僅作戰經驗豐富,練兵也是一流的好手。


    劍南道現在最缺的就是會練兵的統帥。


    最重要的是,哥舒翰兇名在吐蕃人中非常響亮。


    當年哥舒翰拿下石堡城,死了數萬唐軍。


    別看吐蕃人死傷很小,就石堡城那個難度,換做一般的將領,給十萬唐軍都未必攻得下來。


    打這種仗最重要的是什麽?


    是冷酷的意誌力。


    一半的將領,死數千人心態就開始搖擺。


    死數萬人還能讓軍隊繼續打,這個難度就不是一般的名將能做到的。


    哥舒翰在這方麵絕對是佼佼者。


    按照正史的時間線,在哥舒翰攻下石堡城後接下來數年,都是率領唐軍吊著吐蕃打。


    黃河九曲之地都被哥舒翰拿了迴來,吐蕃對大唐的前沿陣地,幾乎被哥舒翰打廢。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吐蕃失去那片戰略前沿地的後果就是徹底失去糧草補給地,隻能退迴青藏高原腹地,再也無力東進。


    此時此刻,劍南道內部動亂,南詔兩次打敗大唐,心態上有點飄,發現唐軍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麽牛逼。


    再加上吐蕃如果增加援軍,明年劍南道勢必有一場大戰。


    而現在要壓敵人士氣,就得壓吐蕃人的士氣,吐蕃人忌憚了,南詔軍當然就不敢囂張了。


    壓吐蕃人的士氣,最好的人選還就隻能是打仗六親不認的哥舒翰。


    王忠嗣道:“再從隴右挑選幾位年輕將領,西南局勢可以穩定。”


    “好,就依卿所言。”


    君臣又詳細聊了一些關於隴右練兵的一些日常,最後李倓話鋒一轉:“明年需要多少軍費?”


    “隴右需要兩百萬貫,朔方需要五十萬貫,河西五十萬貫。”


    “今年隴右不少將士們的俸祿可以全部發下去?”


    王忠嗣道:“發了一部分,臣之前問過劉士安,他說國庫有些緊張,最後一季的俸祿留到明年發也是可以的。”


    就在這個時候,殿外傳來李輔國的聲音:“聖人,劍南道急報。”


    “拿進來。”


    李輔國急匆匆進來,目光不著痕跡地在李媃和王忠嗣身上一掃而過,隨即將急報呈遞給了李倓。


    李倓打開一看,楊國忠的急報!


    再一看!


    臥槽?


    加上田地的估值,這一次居然扒了五百萬貫出來!


    益州富裕可不是說著玩的。


    李倓收起信,對王忠嗣說道:“朝廷現在有一筆錢,可以發下去,卿無需多慮。及時發俸祿,對將士們的士氣肯定是有好處的。”


    一邊的李媃停下來,這才切身感受到李倓現在的壓力之大。


    這比之前李隆基在位的時候,花費的錢多得多。


    等王忠嗣告退後,李媃很嚴肅地說道:“三郎,我會盡快讓宗室子弟振作起來的。”


    天聖元年的最後一個月,劍南道叛亂起的快,引起了巨大的風暴。


    人們甚至認為這一次的叛亂會和去年一樣,席卷各道。


    為此,當薛貞童等人被調查的時候,朝堂上下,勸李倓放人的奏疏,如同雪花一樣。


    他們的理由很樸實:劍南道謀反,吐蕃人在隴右虎視眈眈,國庫空虛,叛軍蓄勢待發,內部再人心惶惶,是肯定不行的。


    一句話:陛下不放人,大唐藥丸!


    可誰都沒料到,臘月還沒有過,益州的叛亂平了!


    這他媽的就平了!


    也就是說,逼迫皇帝妥協的外部條件,隻是一閃而過而已。


    叛亂就像龍卷風,來的快,去的更快。


    元載聽說後,睡得好,吃得更香了。


    這豈不是可以慢慢地審了?


    總體來說,天聖元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即便在年末,朝堂上下也因為這個案子,怨聲載道。


    甚至有一個叫周世榮的官員在除夕的這一天上了一份奏疏,將大唐聖人這一年的不少行為,一一數落出來,狠狠地罵了一頓。


    最後還在奏疏裏說:若殺臣一人,天下人得以安寧,臣寧死無悔!


    為此,許多官員準備在除夕這一天積極響應周世榮,他們紛紛跑到大明宮門口。


    恰好遇到劉晏從宮門口出來。


    劉晏:諸公因何在此?莫非諸公已知曉今日發放年終獎?


    官員:何為年終獎?


    劉晏:俸祿之外的獎賞!諸公不知道?那為何突然來宮門口?


    官員:臘月嚴寒,吾等擔心天子聖體抱恙,遂前來祈福,得知陛下安好,吾等不敢驚擾,告辭!


    李倓並沒有為難周世榮,更沒有追問那些大臣跑到宮門口作甚。


    他不是一個凡事都要拿出來沒完沒了的人。


    但凡是他準備拿出來,或者已經拿出來的,一定是很重要的事。


    天聖元年在長安城的一片歡騰中結束。


    沉浸在辭舊迎新中的人們,仿佛感覺到,以前那個大唐又迴來了。


    與長安、洛陽的繁盛不同,遠在遼東半島都裏鎮的情況,顯得格外惡劣。


    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中,海風席卷著層雲和暴雪,淹沒了一切。


    包括海邊那座剛有一點雛形的小城。


    在這裏的唐軍,隻能隻能冒著風雪伐木、生火,堆起磚窯,一步一步慢慢地堆積這座脆弱的小城。


    幽州並不知道有一支唐軍已經在這裏紮根。


    史思明現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柳城。


    因為安守忠圍困柳城已經數月有餘,卻始終無法攻克柳城。


    在天聖二年的正月初一,史思明不顧反對,準備欽點三萬大軍前去柳城,用最短的時間攻下柳城。


    就在史思明準備行動的時候,他突然收到了一個聽起來不太重要的消息,但這個消息卻立刻讓史思明升起了一絲危機感。


    史思明用疑惑的眼神看著耿仁智:“確定奚人在媯州和唐軍貿易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