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人才對人才的辯論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貞童的觀點,立刻引起了更多的熱議。
“那是商業,是買賣?”楊炎大為吃驚。
“是的。”薛貞童篤定地說道,“這些事,我在岐州有調查過,地方大戶,出錢購買土地,一手交錢,一手交地,都是百姓主動售賣。”
“那清河並田如何說?”楊炎反問道。
楊炎畢竟是年輕人,他敢跑去找李白,讓李白引薦自己,他就敢今日在這朝堂上把這件事剖析到底。
從這一點也可以推斷出楊炎這個人的脾氣。
楊炎並非望族出身,但有才華,非常有才華,可不過也非常傲,很容易膨脹。
他現在無權,但他有才,他覺得自己以後一定能有所成就,所以他不會妥協退讓。
更何況,當今天子和他自己一樣年輕,又銳意革新。
他覺得自己遇到了明主。
薛貞童出身河東薛氏,名門望族,又是岐州刺史。
岐州乃是京畿門戶,岐州是上等州,岐州刺史是從三品。
這是什麽概念?
大唐宰相也就三品官。
例如李林甫,或者元載,正三品。
王忠嗣的冠軍大將軍,正三品。
六部尚書也是正三品。
九卿是從三品。
也就是說,薛貞童的官職品級,相當於九卿,隻比元載低一級。
京師提拔地方官員,首先就從上州提拔刺史。
所以說,薛貞童本身的身份地位就擺在了這裏。
而楊炎的戶部主事才六品官,上麵有從五品下,從五品上,正五品下、正五品下等等。
總之,雙方中間隔著大概十級。
薛貞童這樣的身份,豈會將小小的戶部主事放在眼裏?
“那的確是並田,而且是強行並田,但並不是全天下都是清河那般。”薛貞童瞥了一眼楊炎,眼中充滿了不屑,冷冷地笑起來,“我們不能因為清河如此,就篤定全天下如此。”
“不僅僅清河吧?”楊炎目光落到薛貞童身上,他完全不理會對方的官階大自己很多級,直視著薛貞童,“河北其他州縣,還有都畿道各縣,都出現了這個情況,劍南道今年的稅賦如此少,不也是因為並田麽?”
薛貞童也不急,他臉上依然帶著冷笑,看著楊炎,突然問道:“這位同僚,還未請問尊姓大名,是何官職?”
“下官楊炎,戶部主事。”
這下薛貞童甚至不再裝,直接噗嗤笑出來,充滿了嘲諷意味,甚至大笑起來。
周圍的官員見狀,有的也大笑起來。
一時間,整個大殿都傳來了哄笑聲。
“肅靜!”元載再一次發出了警告,“天子與群臣大殿議政,如此輕佻,成何體統!”
嘲笑聲這才慢慢消停下來。
薛貞童也不再看楊炎,而是對李倓說道:“陛下,並非臣狂妄,而是臣以為,一個戶部主事,還無法看清楚國家大事,無法理解治國之道,臣不想與他辯論。”
周圍有官員連連點頭,表示薛貞童說的對。
“議政不論品階高地。”李倓說道,“隻論是否合理。”
“陛下……”薛貞童開口,準備用長篇大論來論證一番自己的說辭。
但李倓不給他機會,李倓說道:“如果議政以品階高低做論斷,那是否宰相說的就一定對,官職越大,就越對?”
“這……”
薛貞童說道:“官職越大,平日經手的事越多,看得自然越全麵。”
“那你這個刺史,是否知曉岐州每一個縣的戶數?”
“這……”
“朝廷之所以有宰相,有尚書,有刺史,有縣令,是各司其職,並非因為職位越高,知曉得越多。”李倓語氣平靜,“依朕看,戶部所錄的文書更全,戶部主事平日要整理的事務更繁細,而且現在討論的是並田還是買賣,並不需要職位高低才能判斷。”
薛貞童語塞。
李倓又道:“昔年李林甫把持朝政,朝堂上下,言路堵塞,致使忠良之言不能抵達天聽,朝野之間,奸邪猖獗,百弊叢生。朕以為,應該迴到太宗時期,廣開言路,官員要允許百姓說話,宰相更要聽取百官之言。朕亦然!”
群臣高唿:“陛下聖明。”
“薛卿,朕召你入京,是因為你所言亦不無道理,但是否屬實,朕不能輕易論斷,還需要你在這大殿上,好好說明。但你不能為證明自己正確,用官階去打壓後輩,這不是刺史的度量。”
薛貞童被皇帝的話說得無話可說,他突然意識到,皇帝年輕,但真要論起道理來,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一句話:不好忽悠啊!
難怪皇帝能在那樣的環境下禦極登上至尊位。
薛貞童心頭先是一緊,但隨即也放鬆下來,因為他對自己的理論非常有信心。
薛貞童說道:“陛下教誨得是,是臣一時間糊塗,臣會就事論事。”
“那就請薛卿,正麵迴答楊主事的問題。”
“是。”
薛貞童應了一聲,看著楊炎,說道:“清河以及河北諸州的確存在著並田,因為叛軍南下的緣故,導致河北各州秩序混亂,不法之徒趁機而起,殘害百姓,在陛下的聖眼天聽之下,這些魑魅魍魎紛紛化作齏粉。都畿道是並田案,卻有待商酌。”
“為何都畿道的有待商榷。”楊炎問道。
“都畿道的案子,我是看過的,也聽同僚有提起過,一半以上的官員,是因為收受賄賂,是造船廠的工部主事劉暢所為,朝廷查處,牽扯出多起賄賂案件,而並田隻是其一,並田之中,也並非全部是強行霸占,有一部分是花錢買賣。請問,我說得對嗎?”
楊炎點頭說道:“薛刺史說得對。”
“也就是說,河北道的並田案和都畿道的並田案,我們必須詳細地去分析,而不是籠統地去下定論說有大量的不法之徒強行霸占他人田畝,是嗎?”
辯論到這裏,元載心頭一顫,壞了,這個薛貞童是高手!
這份膽量和氣魄,朝堂上也沒幾個比得上,而且這思維之敏捷,言語之清晰,連閱人無數的元載,也覺得這是個人才。
“那是商業,是買賣?”楊炎大為吃驚。
“是的。”薛貞童篤定地說道,“這些事,我在岐州有調查過,地方大戶,出錢購買土地,一手交錢,一手交地,都是百姓主動售賣。”
“那清河並田如何說?”楊炎反問道。
楊炎畢竟是年輕人,他敢跑去找李白,讓李白引薦自己,他就敢今日在這朝堂上把這件事剖析到底。
從這一點也可以推斷出楊炎這個人的脾氣。
楊炎並非望族出身,但有才華,非常有才華,可不過也非常傲,很容易膨脹。
他現在無權,但他有才,他覺得自己以後一定能有所成就,所以他不會妥協退讓。
更何況,當今天子和他自己一樣年輕,又銳意革新。
他覺得自己遇到了明主。
薛貞童出身河東薛氏,名門望族,又是岐州刺史。
岐州乃是京畿門戶,岐州是上等州,岐州刺史是從三品。
這是什麽概念?
大唐宰相也就三品官。
例如李林甫,或者元載,正三品。
王忠嗣的冠軍大將軍,正三品。
六部尚書也是正三品。
九卿是從三品。
也就是說,薛貞童的官職品級,相當於九卿,隻比元載低一級。
京師提拔地方官員,首先就從上州提拔刺史。
所以說,薛貞童本身的身份地位就擺在了這裏。
而楊炎的戶部主事才六品官,上麵有從五品下,從五品上,正五品下、正五品下等等。
總之,雙方中間隔著大概十級。
薛貞童這樣的身份,豈會將小小的戶部主事放在眼裏?
“那的確是並田,而且是強行並田,但並不是全天下都是清河那般。”薛貞童瞥了一眼楊炎,眼中充滿了不屑,冷冷地笑起來,“我們不能因為清河如此,就篤定全天下如此。”
“不僅僅清河吧?”楊炎目光落到薛貞童身上,他完全不理會對方的官階大自己很多級,直視著薛貞童,“河北其他州縣,還有都畿道各縣,都出現了這個情況,劍南道今年的稅賦如此少,不也是因為並田麽?”
薛貞童也不急,他臉上依然帶著冷笑,看著楊炎,突然問道:“這位同僚,還未請問尊姓大名,是何官職?”
“下官楊炎,戶部主事。”
這下薛貞童甚至不再裝,直接噗嗤笑出來,充滿了嘲諷意味,甚至大笑起來。
周圍的官員見狀,有的也大笑起來。
一時間,整個大殿都傳來了哄笑聲。
“肅靜!”元載再一次發出了警告,“天子與群臣大殿議政,如此輕佻,成何體統!”
嘲笑聲這才慢慢消停下來。
薛貞童也不再看楊炎,而是對李倓說道:“陛下,並非臣狂妄,而是臣以為,一個戶部主事,還無法看清楚國家大事,無法理解治國之道,臣不想與他辯論。”
周圍有官員連連點頭,表示薛貞童說的對。
“議政不論品階高地。”李倓說道,“隻論是否合理。”
“陛下……”薛貞童開口,準備用長篇大論來論證一番自己的說辭。
但李倓不給他機會,李倓說道:“如果議政以品階高低做論斷,那是否宰相說的就一定對,官職越大,就越對?”
“這……”
薛貞童說道:“官職越大,平日經手的事越多,看得自然越全麵。”
“那你這個刺史,是否知曉岐州每一個縣的戶數?”
“這……”
“朝廷之所以有宰相,有尚書,有刺史,有縣令,是各司其職,並非因為職位越高,知曉得越多。”李倓語氣平靜,“依朕看,戶部所錄的文書更全,戶部主事平日要整理的事務更繁細,而且現在討論的是並田還是買賣,並不需要職位高低才能判斷。”
薛貞童語塞。
李倓又道:“昔年李林甫把持朝政,朝堂上下,言路堵塞,致使忠良之言不能抵達天聽,朝野之間,奸邪猖獗,百弊叢生。朕以為,應該迴到太宗時期,廣開言路,官員要允許百姓說話,宰相更要聽取百官之言。朕亦然!”
群臣高唿:“陛下聖明。”
“薛卿,朕召你入京,是因為你所言亦不無道理,但是否屬實,朕不能輕易論斷,還需要你在這大殿上,好好說明。但你不能為證明自己正確,用官階去打壓後輩,這不是刺史的度量。”
薛貞童被皇帝的話說得無話可說,他突然意識到,皇帝年輕,但真要論起道理來,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一句話:不好忽悠啊!
難怪皇帝能在那樣的環境下禦極登上至尊位。
薛貞童心頭先是一緊,但隨即也放鬆下來,因為他對自己的理論非常有信心。
薛貞童說道:“陛下教誨得是,是臣一時間糊塗,臣會就事論事。”
“那就請薛卿,正麵迴答楊主事的問題。”
“是。”
薛貞童應了一聲,看著楊炎,說道:“清河以及河北諸州的確存在著並田,因為叛軍南下的緣故,導致河北各州秩序混亂,不法之徒趁機而起,殘害百姓,在陛下的聖眼天聽之下,這些魑魅魍魎紛紛化作齏粉。都畿道是並田案,卻有待商酌。”
“為何都畿道的有待商榷。”楊炎問道。
“都畿道的案子,我是看過的,也聽同僚有提起過,一半以上的官員,是因為收受賄賂,是造船廠的工部主事劉暢所為,朝廷查處,牽扯出多起賄賂案件,而並田隻是其一,並田之中,也並非全部是強行霸占,有一部分是花錢買賣。請問,我說得對嗎?”
楊炎點頭說道:“薛刺史說得對。”
“也就是說,河北道的並田案和都畿道的並田案,我們必須詳細地去分析,而不是籠統地去下定論說有大量的不法之徒強行霸占他人田畝,是嗎?”
辯論到這裏,元載心頭一顫,壞了,這個薛貞童是高手!
這份膽量和氣魄,朝堂上也沒幾個比得上,而且這思維之敏捷,言語之清晰,連閱人無數的元載,也覺得這是個人才。